怎么看反应曲线

藏家632 关注

收藏于 : 2024-04-14 10:26   被转藏 : 1   

生化上的反应曲线整个生化反应过程的记录,通过查看反应曲线我们可以知道这个结果是否可靠,也可以发现一些仪器故障(试剂针加样不足、冲洗机构冲洗问题),也能提醒我们光源灯能量不足(俗称,换灯泡),也能查看速率法项目是不是底物耗尽。

那么,到底怎么去看这个反应曲线呢?

 

日立7180/7600 P模块仪器时序图

 

理论知识:

一条反应曲线包含两个最基本的元素:横坐标、纵坐标。横坐标是测光点(也是反应时间);纵坐标是仪器分光光度计测量的吸光度(也叫光密度)。这两个元素特别重要。

 

这个图是日立7600P模块上的反应曲线,几个单词的意义如下:

Point:横坐标的测光点, 在这个机器上点与点之间的时间间隔是 18 秒, 0.3 分钟

Abs:测光点的吸光度值,日立仪器将吸光度值放大 10000 倍后输出;日立机器最大吸光度线性可以到 32000 ,最高可以显示到 40000 (仪器认为大于 32000 的吸光度仅供参考)

CONC.:浓度值,也就是仪器测量的结果

Prozone:前带检查:在免疫反应中,样品的浓度变高,标准曲线的吸光度会从升高转为降低(区域现象或前带现象)。吸光度转为降低后,高浓度样品有可能会被误认为是低浓度的,所以需要检查,前带现象的检查方法中有抗原再添加法和反应速度比法。全部的分析法均可适用。如不进行检查,在应用程序(分析)画面的前带界限值处输入“ -32000, 下限”。

注意上段话中,全部分析方法均可适用,也就是说不单单可以用在抗原抗体反应中,还可以用到其他非抗原抗体反应中,如GLU、 UA 等项目

Limit:仪器分析参数里的 Abs Limit ,只适用于速率 A 项目。仪器在输入的反应界限吸光度处,加入样品的浊度,进行反应界限吸光度的修正,反应界限的吸光度只用主波长的吸光度来进行检查。

修正后的反应界限吸光度=反应界限吸光度输入值+ (L1-Lb)

L1 :在测光点 1 处样品主波长吸光度

Lb :在测光点 1 处试剂空白的 波长吸光度

L1 -Lb≤ 时,反应界限吸光度不做修正

 

图中阴影区域:只有速率A的反应曲线才会有阴影,所以当看到反应曲线存在阴影时,可以反推这个项目的分析方法是速率 A

 

当分析方法是速率A时,仪器还会进行反应直线性的检查:吸光度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必须呈线性,为此,线性检查超出界限值时,仪器会有数据报警 F 或者 W (根据反应读点的多少,区分显示)

当分析方法是速率A时,仪器还会进行反应界限吸光度的检查,即上面提到的 Limit :速率法的分析项目中,浓度或活性值超过可定量范围时,不能得到准确数据。为此设定了吸光度上、下限值来进行检查,当超出吸光度界限时,仪器会有数据报警 I J K

 

仪器的曲线界面包含了大量信息,还包括试剂批号、分析模块、第一次测量还是复查测量等。生化仪的本质就是分光光度计,遵循朗伯比尔定律。空气对光路是漫反射,这一点也很重要。


实际应用:

 

这是两点终点法的胆红素,乍一看好像存在跳点的现象,实际上并没有跳点,因为:曲线的纵坐标吸光度只有323-517大约 200 的跨度,所以说这条曲线没有问题,是标准的胆红素反应曲线

 


 

上面两张图片是重度脂血的标本,测量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没有设置前带参数,所以没有前带报警标识,但是在Range处设置了线性,所以报警超线性(这个线性是指试剂的线性范围)。从反应曲线上看,仪器计算的结果应该比真实值要低,所以这个标本要稀释复查

 

 

上面三张图片,几乎所以速率A项目都报警线性不良,提示光能量不足。为什么是光能量不足,而不是其他的原因呢?因为不是发生在单一项目上,如果发生在单一项目上,可能是试剂出问题了。虽然 GLU (两点终点项目)没有任何报警,但是查看反应曲线,也存在跳点,并且用来计算结果的 33 34 点不应该下降,但是由于光源的原因吸光度减低,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结果和真实值相比偏低。

遇到这样的图片,查看灯泡的更换记录,是不是超过了规定的时间,更换灯泡以后要执行一次CELL BLANK。

还要强调的一个重点就是,光源出问题的时候,并不是只体现在酶类项目或者是速率A项目上,可以体现在所有的项目上;由于速率 A 会严格验证测光点的线性度,所以仪器会有线性不良的报警,所以给我们的假象就是只发生在速率 A 项目上。两点重点的项目需要根据曲线去确认结果是不是可靠

 

 

这两张图片能发现什么?两点终点法的尿酸

观察正常曲线可以发现R1阶段的吸光度是没有特别大的变化的,在加入 R2 之后吸光度才会变化,直到反应终点。而异常曲线恰恰相反, R1 阶段吸光度上升, R2 阶段吸光度没有变化。

通过曲线,可以推测出来加错试剂了:把试剂2加到了试剂 1 里面,并且加入的量还不少(因为在 13 14 15 点几乎达到了反应终点;并且 R2 加入以后不再反应)甚至是整个 R2 当作 R1 加进去的。

 

在尿酸这个曲线里插入两个知识点:在反应体系中,随着R2的加入,瞬间将反应体系稀释掉了, R2 充当了一次稀释液的作用;测光点之间间隔 18 秒,这 18 秒可以什么也不发生,也可以发生很多事情。

 

在异常曲线上,P16到 P17 吸光度骤降,就是因为 R2 的稀释作用;

而在正常曲线上,P16到 P17 吸光度没有骤降反而上升,就是因为随着 R2 的加入反应启动, 18 秒的时间内生成了测量物质,导致的吸光度上升。

 

 

具体情况是这样的,好多项目都报警F线性不良,结果也严重失控,决定定标,定标后两次的重复性特别不好。可以说仪器完全不在状态。恰巧 BUN 这张曲线在 5 6 两点间发生了跳点,这两点恰巧存在搅拌棒搅拌过程,由此联想到仪器硬件问题,查看仪器搅拌棒冲洗站后发现, 3 号针处比色杯溢水,再观察后发现 8 号针里面堵住了一只苍蝇,导致 8 号针失效,不能完全把水抽出去,消除故障后,执行 cell blank ,再执行定标,所有项目结果在控。

 

(这只苍蝇哪里来的?不可思议吧,当时的时间地点是北方的10.1,外面冷、室内暖和,苍蝇扎堆往室内飞,恰巧仪器是关机状态,苍蝇顺着血腥味跑到了比色杯中)  

 

这条曲线,存在严重的跳点(25到 28 点),所以结果不可靠,必须查找跳点的原因,结果需要复查,不多叙述

 


这是个尿液淀粉酶,仪器报警K:测光点内的吸光度超过了该样本 ABS LIMIT 32256 。但是,这个结果是可信的,在测光点区域内所有点成线性,只不过超过了设定的反应度界限(日立最大只能设置 32000 ,无法设置更大的),官方说明书上说到,这种结果作为参考值输出。但是我们从挽救病人生命的角度讲,越早发结果越好  

 


这是生化仪上测量糖化血红蛋白的HB的曲线,仪器报警 Z ,结果也是异常增高,不可靠。

查看曲线发现吸光度大于40000,很奇怪。前面提到,空气对光线是漫反射,导致最后的吸光度很大,这个曲线就是这样原因:当时试剂上机的时候没有注意观察试剂瓶有没有泡沫,试剂瓶内存在大量泡沫,而试剂针探测液面用的是电容原理,这些泡沫能够形成足量的电容,欺骗试剂针吸到了试剂,但是试剂吸入的量是小于仪器要求最低反应体积 150ul  

最后,用一张最简单的曲线结尾

 

 

相信这张图片是最耳熟能详的了:底物耗尽。好像底物耗尽的概念是从肝功能ALT AST引申出来的,确实是这两个项目最容易发生底物耗尽,和试剂的检测原理有关系,粗略一句话,降反应发生底物耗尽的概率比升反应发生的底物耗尽要大很多。

 

至今,我没有遇到过GGT发生底物耗尽


来源:生化笔记

 阅读文章全部内容  
点击查看
文章点评
相关文章
藏家632 关注

文章收藏:7

TA的最新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