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脏腑-【医话】-麻瑞亭治验集(四圣心源传承系列之一)--中医古籍文献详细信息-关联数据 - 华柄数据服务平台官网

一路奔波 关注

收藏于 : 2024-04-11 19:56   被转藏 : 5   

三、脏腑-【医话】-《麻瑞亭治验集(四圣心源传承系列之一)》-中医医论医话|详细信息

(一)脾与胃
脾胃属土,位居中央,互为表里,官拜仓廪,为人身气机升降之枢
纽。土分戊己,脾为己土,属足太阴,为生血之本,其性喜燥而恶湿;
胃为戊土,属足阳明,为化气之源,其性喜润而恶燥。脾主升清阳,胃
主降浊阴。脾升则肝肾随之亦升,因而水木不郁;胃降则心肺随之亦
降,所以火金不滞。火降以温癸水则下温,水升以济心火则上清,上清
下温,是为平人。胃主受纳,脾主消磨。脾以湿土主令,故其性湿,胃
从燥金化气,故其性燥。平人燥湿不偏,相互既济,所以中气健旺,胃
气顺降则善纳,脾气升运则善磨,水谷精华,化生气血,养五脏而溉四
旁,精盈神旺,身体健强,病无由生。
内外感伤多致燥湿偏盛,偏盛则不能互济,致使中气衰而升降失
司。脾之清阳不升,则运化迟滞,而病水谷不消,脘腹胀满;脾之清阳
下陷,则脾家虚寒,而病脐腹隐痛,下利不收。脾土不升,则肝肾也
郁。肝木左郁,则失其疏泄之常而血病,症见脘腹痛坠,月事不调;肾
水下润则下寒,下寒则肾失统摄而精病,症见遗精宫寒,腰膝冷痛。胃
之浊阴不降,则受纳无权,而病厌食纳差,胸脘胀闷;胃之浊阴上逆,
则其气上冲,而病恶心呕吐,嗳气呃逆。胃土不降,则心肺也滞。肺金
右滞,则失其清肃之常而气病,症见咳逆痰喘,痞塞不通;心火上炎则
上热,上热则宗气不固而神病,症见心悸心烦,多梦失眠。所以心、
肺、肝、肾之病,多因脾胃燥湿之偏盛、气机升降之逆乱所致。脾胃为
后天之本,人之既生多赖后天,根本既病,焉能不旁及四维?!犹如树
之根干既瘁,未有枝叶之不摇者也。
脾以湿土主令,胃从燥金化气,化气谓之从令。从令不敌主令之
强,因而胃家之燥不敌脾家之湿,所以人之湿气恒长而燥气恒消。湿气
旺,故病于脾阴旺而胃阳衰,症见纳差运迟,腹胀便溏,神疲乏力,面
色无华,虚烦懒言者,比比皆是。病于胃阳盛而脾阴虚者,除伤寒阳明
承气证外,鲜见之。至于温热、疫疠诸疾,邪异而途殊,阳气恒长而阴
气恒消是其常,则另作别论。
(二)肝与胆、心包与三焦
脾土左旋,生发之令畅,清阳半升于左,则为肝与胆。肝胆属木,
互为表里。木分甲乙,肝为乙木,属足厥阴,胆为甲木,属足少阳。木
之气温,而主升发,所以肝喜条达,而恶抑郁,为将军之官,而主营
血。
肝木生于肾水而长于脾土,若水土温暖,则肝气左升而木荣,生发
之令畅,木静而风恬。而人之生气不旺者,十之八九皆因水寒土湿,不
能生长肝木,木陷水中,生意幽沦所致。所以然者,五行之理,土生于
火而火被水克,水能灭火而火不能灭水,水常旺而火常衰,火衰则不能
生土以镇水,因而水泛土湿,木气郁陷,生气不旺。天人一也,人身亦
然,故人之生气,常不旺也。
肝主生,其气为风,生气不旺,一旦外为六淫所感,或内为七情所
伤,势必郁怒而克伐脾土,风动而行其疏泄,因而胁肋脘腹作痛、下
痢、亡血、失精诸症悉作。风者,善行而数变,及其传化乘除,千变不
穷,则诸症丛生。所以百病之起,十之八九因为生气不旺,肝气之郁。
故前人谓:风为百病之长,肝为五脏之贼。
心包为相火,属手厥阴。肝木不郁,则心包从令而化风,木静而风
恬,则不病。手厥阴为病,必因肝木抑郁,心包不从风化,而自现其相
火之本气所致。肝木郁而克土,则中焦壅塞,阻遏水火交济之路,心包
相火上炎,则弥漫于上,而散于外。故手厥阴为病,水不能上承以济
火,在上在外,症见风热兼作,火不能下潜以温水,在下在内,症见寒
湿俱盛。
手少阳三焦以相火主令,胆以足少阳甲木而化气于相火,平人相火
蛰藏,以温癸水,水得此火温暖,所以内温而外清。内温则肾脏温暖,
肾温则密藏,因而滑遗不作,外清则膀胱清凉,清凉则行其藏令,因而
闭癃不生。内温外清,所以水道通调。《素问·灵兰秘典论》所云“三
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即是此意。
手之阳清而足之阳浊,清则升而浊则降。手少阳三焦为病,因其不
升,相火不能密藏于肾脏而陷泄于膀胱,实则膀胱热涩而闭癃,虚则肾
脏虚寒而遗溺。所以《灵枢·本输》云:“三焦者……入络膀胱,约下
焦,实则闭癃,虚则遗溺。”足少阳胆为病,因其不降,郁而化生相
火,相火逆升,弥漫于上,而作胸胁胀闷疼痛、口苦咽燥舌干、头晕目
眩心烦诸症。三焦相火之陷泄,多因脾湿,肝木郁陷,风动行其疏泄,
冲动相火,因而相火不密,陷泄于膀胱。胆火之逆升,缘于肺胃不能降
敛,胃土不降,碍胆木降路,肺金不敛,收令不行,相火不能下潜而上
炎。
胆虽从相火化气,而本属甲木,病则兼现其本气。甲木横冲,则贼
戊土,相火逆升,则刑肺金。肺与大肠相表里,手足阳明其气本燥,木
火双刑,故见肺胃燥热诸症,兼见大肠约结。然少阳之气,阳方长而阴
方消,其火虽旺,而也易衰,所以病于相火之衰者,亦非鲜见。内伤惊
悸之症,即因相火之衰所致者。
(三)心与小肠
脾土左旋,清阳全升于上,则为心与小肠。心小肠属火,互为表
里。火分丙丁,心为丁火,属手少阴;小肠为丙火,属手太阳。火之气
热,其性亲上,为阳,阳气清虚之极,则神明出焉,故心主神明,统领
十二脏腑。
平人丁火下降,以温癸水,所以肾脏温暖,而下寒不生,癸水上
承,以济丁火,因而心家清凉,而上热不作。上清下温,阴平阳秘,神
旺而精盈,所以健康无病。
心者,君主之官,不受邪侵,病则心包代其受邪。心包为相火,因
内外感伤而病上热者,多因相火升炎,燔灼宫城,心液消亡所致,实非
心君之病。心君为病,多因横暴之疾,或病至危笃累及神明所致。病机
多属阳气虚败,下不根水,上浮外越,宗气不固;或因阳虚不能行血,
而致阴血凝瘀不通,濒于阴阳离决。阳气虚败,则症见心悸不能自持,
油汗如珠,面色白,口鼻气冷,危笃欲脱;血瘀不通,则真心作痛,痛
剧欲死,唇青舌紫,真脏脉现,甚则死于反掌之间。
前人谓:有阳则生,无阳则死。心君为病,既因阳气虚败,所以预
后不良,死者多而生者少。所以然者,火虚不能生土以镇水,因而水湿
泛滥而灭火。火灭灰冷,生气全无,焉能不死?!
心君为病,阳气欲绝,自身难顾,无力施恩于他脏,所以《素问·
灵兰秘典论》云:“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
小肠以丙火而化气于壬水膀胱,为受盛之官,功能化物,泌别清
浊。平人小肠从寒水化气,所以内温而外清。内温则肾阳充旺,气化蒸
腾,因而小肠功能化物,泌别清浊;外清则水腑清利,水道通调。小肠
为病,则不从寒水化气,而现其本气。病于小肠丙火旺者,则热陷膀
胱,致使水腑郁热不清,而病溺下赤涩;病于小肠丙火虚者,则肾寒不
能气化蒸腾,因而小肠化物无权,清浊不分,同趋大肠,而病泻泄。小
肠虽属丙火,而与膀胱互为表里,同属太阳寒水。膀胱寒水主令,小肠
从令而化寒者,是其常也,所以病于小肠丙火之虚者,比比皆是。
(四)肺与大肠
胃土右转,收敛之政行,浊阴半降于右,则为肺与大肠。肺大肠属
金,互为表里。金分庚辛。肺为辛金,属手太阴;大肠为庚金,属手阳
明。金之气凉,而主收敛,所以肺喜清凉,而恶燥热,为相傅之官,而
司卫气。
平人胃气顺降,相火蛰藏,肺气右降而金肃,收敛之政行,所以不
病。内外感伤多致脾家湿旺,肝家郁滞。脾湿肝郁,则胆胃必逆。胆以
甲木化气于相火,上逆则刑肺金。肺为华盖,其脏娇嫩,一被火刑,则
失其清肃降敛之常,其气逆升,而病肺热。症见咳逆上气,喘促痰鸣,
黄稠难出,口燥咽干,是为热痰。重则热伤肺络而鼻衄。足太阴脾以湿
土主令,手太阴肺从令化气于湿土。若脾湿素盛,则肺家从令而化湿,
脾湿胃逆,肺无降路,势必上逆,而浊阴弥漫于上。症见咳痰清稀,气
短虚烦,咳逆倚息不得卧,是为寒饮。
脾为主令,肺为从令,从令不敌主令之强,所以肺家为病多从湿
化,病寒饮者多而病热痰者少。内伤咳嗽多系寒饮为患。
大肠属手阳明,以燥金主令,故其气燥。因而大肠为病燥伤津液,
不能濡润,症见便坚而尿利,甚则痞满燥实俱见,承气证悉俱者有之。
然人之阴气易长而阳气易消,故病于大肠湿寒者,亦属多见。症见大便
溏薄,小腹冷痛,遇寒则痛泄愈加。即使大便初干后溏,或老年性便秘
也系脾湿肝郁、疏泄不利所致,非因大肠燥热所为,且不可寒凉伐泄。
(五)肾与膀胱
胃土右转,浊阴全降于下,则为肾与膀胱。肾膀胱属水,互为表
里。水分壬癸,肾为癸水,属足少阴;膀胱为壬水,属足太阳。水之气
寒,其性闭藏而为阴,所以肾主藏精,为作强之官,主水而生髓。平人
水敛于外,火密于内,所以内温而外清。内温则精血温暖而秘藏,力能
作强,而出技巧,滑遗不生;外清则膀胱清利,水道通调,癃闭不作。
然肾之温暖,实赖君相二火下潜于肾以温之者也。心肾同属少阴,
心为君火而肾为癸水,少阴君火虽为主令,但水能灭火而火不能灭水,
所以君火多虚而癸水多寒,因之肾寒者居多。一旦内外感伤而病作,多
系阳虚不能蛰藏,浮越于上,症见心悸虚烦,健忘失眠,头目晕眩,或
见夜热毛蒸;虚阳不蛰,而致肾寒,则症见腰膝冷痛,酸软无力,滑精
遗溺,阳事不用,神疲畏寒,少腹冷痛。
君相火旺而致水亏,症见肾阴虚者也有之,但较之阳虚肾寒者则为
少矣。
膀胱属足太阳,以寒水主令,所以其性喜凉而恶热。其气清凉,则
水府清利,全赖君相二火密藏于肾者也。一旦因内外感伤而致相火陷泄
于膀胱,实则水腑热涩而闭癃,虚则肾脏虚寒而遗溺。
相火泄露必致肾寒,无论属实属虚,其本均属虚。所以水府闭癃,
故当清利,然当适可而止,以免因过用寒凉,虚其虚而重伤肾阳。
脏腑气机升降图
人之阳气只宜内藏,不宜外泄。藏则内温而外清,泄则外热而内
寒。外热则溲溺不通,内寒则滑遗兼作。癸水寒而壬水热则病,所以肾
家为病多寒,而膀胱为病多热也。
 阅读文章全部内容  
点击查看
特别提醒:文中可能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为用户分享内容,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文章点评
相关文章
一路奔波 关注

文章收藏:1105

TA的最新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