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是本道家修炼的丹经!抱雪斋独家解密《周易》与昆仑密义-今日头条

藏家011 关注

收藏于 : 2023-11-28 22:38   被转藏 : 4   

《周易》是一部讲黄老之术的丹道书,这是《周易参同契》里面说的原话。

俞琰就说:

参,三也;同,相也;契,类也。谓此书借大易以言黄老之学,而又与炉火之事相类,三者之阴阳造化殆无异也。

众所周知,黄老之术是道家修炼之术,炉火之术更是讲的内丹里面的火候进退,《周易》怎么会和它们扯上关系呢?

难道万古丹经王魏伯阳是在瞎扯淡吗?

不!

事实上,自《周易》诞生以来,唯有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是得到了《周易》的真传正脉,揭示了河图洛书和易学的本质!

没有《周易参同契》,《周易》里的丹法将永远埋没,河图洛书的真义将永远失传!

抱雪斋一直以来经常解读的是《周易》中的天文历法内容,但是天文历法,绝对不是《周易》的核心重点,历法和天象,只不过是丹法和卦象的譬喻!

让我们回到易学的三大核心要素:

帝、北斗和龙。

这三大核心要素,同样也是丹法里的核心要素。

斗为帝车,青龙所躔。这三者在天文上的关系显而易见。在丹法中,它们同样有着极其深刻的联系。

《周易》一开篇就在斗建为名的《建》卦中屡屡提及龙,虽然是在说天象历法,更多的是在说丹法。

丹法中,帝的名字叫太一、太帝、太乙,《周易》中称为帝乙。

北斗,就是太一天帝的帝车。在丹法中,斗建,又被称为“天心”。

天心名曰中黄,居于天之正中,一名天罡,一名斗杓,在天为天心,在人为真意中宫,若失真意,犹如臣失君主矣。 —《华阳金仙证论》

黄老之术,就是通过向这颗北斗天心回光返照,修炼被尊为太乙或者“帝乙”的“先天太乙之真炁”!

太乙者,无上之谓。丹诀总假有为而臻无为,非一超直入之旨。所传宗旨,直提性功,不落第二法门,所以为妙。金华即光也,光是何色?取象于金华,亦秘一光字在内,是先天太乙之真炁,水乡铅只一位者此也。回光之功全用逆注,注想天心,天心居日月中。《黄庭经》云:’寸田尺宅可治生也‘,尺宅面也,面上寸田,非天心而何?方寸中具有郁罗肖台之胜,玉京丹阙之奇,乃至虚至灵之神所住。’儒曰虚中,释曰灵台,道曰祖土,曰黄庭,曰玄关,曰先天窍。盖天心犹如宅舍一般,光乃主人翁也。故一回光,周身之炁皆上朝,如圣王定都立极,执玉帛者万国;又如主人精明,奴婢自然奉命,各司其事。诸子只去回光,便是无上妙谛。光易动而难定,回之既久,此光凝结,即是自然法身,而凝神于九霄之上矣。心印经所谓’默朝飞升者是也‘。

华夏易学文明从万年以前就在崇拜太一天帝,实际上是在万年以前就在修炼伏羲先天易学里面的太乙先天真炁!伏羲先天易学,是上古人类文明巅峰的丹法绝学!

不信?

让我们看看最早的太一天帝模样,是一个神面纠缠着阴阳两龙的样子。

兴隆洼太一神面纹

这个造型一直延续到商代,而且越来越具体。

看这位商代青铜器上太一天帝的造型:

额头上的龙角表明太一是人面龙身的形象。

看背面,龙鳞一直延伸到太一天帝后脑勺的位置。后脑勺泥丸宫的位置,两只张开大口的虎把守着泥丸宫的大门。

自古以来,泥丸宫都被黄老道家尊为太一天帝所居。

早在《山海经》和《淮南子》中,就把泥丸宫比作昆仑丘,称为“太帝之居”。

昆仑之丘,或上倍之,是谓凉风之山,登之而不死;或上倍之,是谓悬圃,登之乃灵,能使风雨;或上倍之,乃维上天,登之乃神,是谓太帝之居。——《淮南子》

伏羲先天易学传播到西藏象雄文明后,传入巴基斯坦和印度,产生了须弥山的传说。

后来,佛教回传中国,译经的僧人又发现须弥山和昆仑山极其相似,又把须弥山译作“昆仑”,兜兜转转又回到了原路。

事实上,“昆仑”从来就不是一个地名,而是泥丸宫的比喻。

须弥山上的“三十三天”,实际上譬喻的是人体脊柱的33块骨节!

居于脊柱上方的就是泥丸宫,太帝所居的泥丸宫!

看看下图这个世界现存最早的三十三天画像,来自敦煌。

这和华夏道家传承万年的修真图如出一辙:

真炁沿着人体的脊柱上升,就是《周易》里升天的龙!!!

真炁运行周天,就是春分登天,秋分潜渊的龙!

指引着真炁运行的,就是北斗的斗建,也就是《周易》第一卦的卦名。

“潜龙”、“飞龙”、“亢龙”…这些爻辞的主语都是斗建,不是龙!

太一挥运着斗建来指引东宫青龙的天象,自古以来是被华夏易学文明用来隐喻以天心修炼先天真炁!

“飞龙在天,利见大人”,说的是那天心圆满的圣人和真人!

 阅读文章全部内容  
点击查看
文章点评
相关文章
藏家011 关注

文章收藏:323

TA的最新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