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者,停也。人所停集也。”亭(凉亭)是一种中国传统建筑,源于周代。多建于路旁、半山和江边,供行人休息、乘凉或观景用。
亭既是重要的景观建筑,也是园林艺术中文人士大夫挽联题对点景之地,下面我们盘点一下十大名亭上的楹联:
一、醉翁亭(安徽滁州)
位于安徽滁州琅琊山麓。宋代欧阳修被贬滁州太守时,常来琅琊山游览。琅琊寺僧人智仙同情他奔波劳苦,特地出资为他建造一亭。欧阳修常来此饮酒赋诗。因欧阳修自号“醉翁”,亭由此得名。欧阳修撰写千古名篇《醉翁亭记》。后来滁州人又请苏轼改写大字重刻,因有“欧文苏字”之称。此后醉翁亭规模逐渐扩大,与附近轩、台、房舍一起,组成庭院式建筑群,又被称为“天下第一亭”。
亭内有三联:
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饮既不多,缘何能醉;年犹未迈,奚自称翁。
翁昔醉吟时,想溪山入画,禽鸟亲人,一官迁谪何妨,把酒临风,只范希文素心可证;我来凭眺处,怅琴操无声,梅魂不返,十亩蒿莱重辟,扪碑剔藓,幸苏子瞻墨迹长存。

二、陶然亭(北京)
位于北京市南二环陶然桥西北侧,是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工部郎中江藻所建,初名“江亭”,“陶然”二字取唐人白居易诗句“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之意。全园总面积59公顷,其中水面17公顷,湖光桥影,游艇荡漾,令人心醉陶然。
亭上有二联:
清·翁方纲题:烟笼古寺无人到;树倚深堂有月来。
清·阮崇德题:长戈满地,一亭独幽,客子河梁携手去;把酒问天,陶然共醉,西山秋色上衣来。

三、爱晚亭(湖南长沙)
位于岳麓书院后青枫峡的小山上,八柱重檐,顶部覆盖绿色琉璃瓦,攒尖宝顶,内柱为红色木柱,外柱为花岗石方柱,天花彩绘藻井,蔚为壮观。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一七九二年)山长罗典所建。原名“红叶亭”,又名“爱枫亭”。后据唐代诗人杜牧《山行》而改名为爱晚亭,取“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之诗意。
亭上有一联:
清·程颂万题:山径晚红舒,五百夭桃新种得;峡云深滴翠,一双驯鹤待笼来。

四、湖心亭(杭州西湖)
位于杭州西湖中心之小岛上,初建于明嘉靖三十一年,万历年间重建。亭为重檐式,黄色琉璃瓦铺顶,宏丽壮观,明代张岱在《西湖梦录》中赞其丰姿:“游人希之如海市蜃楼,烟云吞吐,恐滕王阁、岳阳楼俱无其伟观也”。如今,这里湖光亭影,游人络绎不绝,在湖心亭极目四眺,湖光皆收眼底,群山如列翠屏,在西湖十八景中称为“湖心平眺”。
亭上有一联:
清·康熙题:波涌湖光远;山催水色深。

五、兰亭(浙江绍兴)
位于浙江绍兴西南渚山麓,相传春秋末年越王勾践种兰于此,故此得名。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东晋书圣王羲之邀集名流谢安等41人到此饮酒赋诗,羲之即兴写下闻名于世的《兰亭集序》,成为中国书法艺术登峰造极的作品。从此,兰亭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块圣地。
后人题联:
曲水之间曾有契;幽篁以外自无歌。
曲水流觞,列坐春风其次,舞雲修禊,安排古墨之间,大雅得陶陶,每晤兰亭同少长;崇山峻岭,招游古道当时,修竹茂林,怜惜幽兰小朵,清欢归乐乐,可观月影与群贤。

评论
作者最新文章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盘点那些供奉八仙的宫观寺庙上的楹联

半开半掩门,半倚半依壁——盘点著名石窟上的楹联(二)

半开半掩门,半倚半依壁——盘点著名石窟上的楹联(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