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蜀中九日》SHUZHONGJIURI
九月九日望乡台①,他席他乡送客杯②。人情已厌南中苦③,鸿雁那从北地来④。
①九月九日:指重阳节。望乡台:古代出征或流落在外乡的人,往往登高或登土台,眺望家乡,这种台称为望乡台。②他席:别人的酒席。这里指为友人送行的酒席。他乡:异乡。③南中:南方,这里指四川一带。④那:为何。北地:北方。
在重阳节这天登高回望故乡,身处他乡,设席送朋友离开,举杯之际,分外愁。心中已经厌倦了南方客居的各种愁苦,我想北归不得,鸿雁为何还要从北方来。
青山远近带皇州②,霁景重阳上北楼③。雨歇亭皋仙菊润④,霜飞天苑御梨秋⑤。茱萸插鬓花宜寿⑥,翡翠横钗舞作愁。谩说陶潜篱下醉⑦,何曾得见此风流⑧。
①九日:即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古时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②带:围绕,环绕。皇州:即帝都。这里指长安。③霁景:天空晴朗无云。④亭皋:亭子旁边的水中之地。⑤天苑:即御苑。⑥花宜寿:用花作为礼物赠送给人,正好可以用来祝人长寿。⑦谩:莫。⑧风流:指放逸、风雅,不拘礼法的气派、风韵。
在这雨后天晴的重阳登上北楼,远近的青山如带,环绕着长安城。雨停了大地上的菊花一片湿润。皇家宫苑中降下了寒霜,秋梨变得金黄。鬓上插着茱萸喝菊花酒人人都愿长寿,发钗上饰着翡翠鸟羽的舞伎跳着销愁的舞蹈。别羡慕陶潜赏菊饮酒醉倒在东篱下的逍遥自在,他哪里见过现在这些乐事呢?
独在异乡为异客②,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③。
①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古以九为阳数,故曰重阳。忆:想念。山东:王维迁居于蒲县(今山西永济县),在函谷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②异乡:他乡、外乡。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③茱萸(zhūyú):一种香草,即草决明。古时人们认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
独自离家在外地为他乡客人,每逢佳节来临格外思念亲人。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茱萸可惜少我一人。
节物惊心两鬓华①,东篱空绕未开花。百年将半仕三已,五亩就荒天一涯②。岂有白衣来剥啄③,一从乌帽自欹斜④。真成独坐空搔首,门柳萧萧噪暮鸦。
①华:已有白发。②颔联两句:自顾年过半百,对国家赤胆忠心,从不计较得失,像令尹子文三已之无愠色。远在天涯的家乡,五亩之家的田园快要荒芜了也从未回去料理。仕三已,《论语》:“子张问:‘令尹子文三仕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后用来称忠于国家,不以个人升黜为意的人。已:停止。就:接近,将要。③剥啄:形容轻轻敲门的声音。④一从:一任。欹:倾斜。
季节物候更新速度快得惊人,不知不觉使人双鬓斑白如花。节届重九,攀绕东篱的黄菊却未开花。自顾年过半百,对国家赤胆忠心,从不计较得失,像令尹子文三已之无愠色。远在天涯的家乡,五亩之家的田园快要荒芜了,也从未回去料理。难道有白衣人敲门给我送酒来?重阳节了,任凭风吹乌帽,让它倾斜。我孤寂地独坐书斋,搔首深思。只听得屋外寒柳萧萧,暮鸦乱啼。
出门复入门②,雨脚但仍旧。所向泥活活③,思君令人瘦。沉吟坐西轩,饭食错昏昼④。寸步曲江头⑤,难为一相就。吁嗟乎苍生,稼穑不可救!安得诛云师⑥?畴能补天漏⑦?大明韬日月⑧,旷野号禽兽。君子强逶迤⑨,小人困驰骤⑩。维南有崇山,恐与川浸溜(11)。是节东篱菊,纷披为谁秀(12)?岑生多新语,性亦嗜醇酎(13)。采采黄金花(14),何由满衣袖?
①岑参:盛唐著名诗人,为杜甫诗友。②复:是再三再四。因为雨所困,故方欲出门访友,又复入门。③泥活活:走在泥淖中所发出的声音。④饭食错昏昼:阴雨不辨昏昼,故饭食颠倒。⑤寸步:是说离得很近。但难得去拜访。⑥云师:云神,名丰隆,一说名屏翳。⑦畴:谁。⑧大明:即指日月。韬:韬晦。日夜下雨,故日月尽晦。⑨君子:指朝廷官员。逶迤:犹委蛇,从容自得的样子。《诗经·召南》:“委蛇委蛇,退食自公。”这句是说朝官虽有车马,但上朝退朝,来往泥泞,也只能勉强摆出一副官架子。语含讥讽。按白居易《雨雪放朝》诗:“归骑纷纷满九衢,放朝三日为泥途。”可见唐代原有因大雨大雪而放假的办法,但这一年雨下了六十多天,当然不能老放朝。⑩小人:指平民和仆役。他们都是徒步,所以困于奔走。(11)溜:水流漂急。(12)纷披:是盛开,不能赏玩,所以说“为谁秀”。(13)醇酎(zhòu):醇酒。(14)黄金花:指菊花,古人多用菊花制酒。
方欲应邀出门造访,又返回门内,那密集落地的雨点只是依然下个不停。去往您家的道路泥泞,欲去看望于您,无法启行,想您想得我容颜消瘦。我独自坐在西窗下深思不已,连吃饭也辨不清是黄昏还是白天。虽然我距您的住处很近,却难得去与您会面一次。唉,可怜!那些受苦受难的老百姓,被水淹毁的庄稼是无可挽救了。怎么才能除去那可恶的云师?谁能去将那天漏处补住?日、月隐去了光辉,禽兽在空旷的原野里哀号。官员们勉强做出从容自得的样子,老百姓却困于泥泞而难以行走。城南边有座终南高山,恐怕它也会被那急流的河水淹没漂走。今天这个重阳佳节,东篱的菊花你在为谁开得这么好?岑参先生有很多新诗,生性也特别喜欢香醇的美酒。雨中,眼看着那样繁多的黄菊花,怎能使您的衣袖装满呢?
不见白衣来送酒,但令黄菊自开花②。愁看日晚良辰过,步步行寻陶令家③。
①李观:肃、代时人。乾元中,为坊州防御使。大历初,入岭南节度使幕,累迁大将,授右龙武将军。旧元初,官终少府监。②“不见”二句:反用陶潜事。③陶令:东晋陶潜,曾任彭泽令。
没有见到友人来送酒,只有黄菊独自开放。郁闷得眼看着天色渐晚良辰已过,我只好自己一步步走去陶县令的家。
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醉看风落帽②,舞爱月留人。
①龙山:太平州有龙山。晋朝大司马桓温,常于九月初九登山。②风落帽:孟嘉被风吹落帽,而后写出一篇诙谐、文采四溢的词,为自己的失礼辩护的故事就发生在龙山。
九日在龙山宴饮,黄色的菊花盛开似在嘲弄我这个逐臣。醉眼看看秋风把我的帽子吹落,月下醉舞,明月留人。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②。尘世难逢开口笑③,菊花须插满头归④。但将酩酊酬佳节⑤,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⑥。
①齐山:在今安徽省贵池县。杜牧在武宗会昌年间曾任池州刺史。②翠微:这里代指山。③“尘世”句:《庄子》:“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除病瘦死丧忧患,其中开口而笑者,一月之中,不过四五日而已矣。”此言人生欢笑既难得,则更应善自宽慰,多方开解,切不可对一些烦恼事过于挂怀。④“菊花”句:《艺文类聚》卷四引《续晋阳秋》:“陶潜尝九月九日无酒,宅边菊丛中摘菊盈把,坐其侧,久留,见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后归。”⑤酩酊:大醉。⑥牛山:在山东省淄博市东。《晏子春秋·内篇谏上》:“(齐)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艾孔、梁丘据皆从而泣。”
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刚刚南飞, 约朋友携酒壶共登峰峦翠微。尘世烦扰平生难逢开口一笑, 菊花盛开之时要插满头而归。只应纵情痛饮酬答重阳佳节,不必怀忧登临叹恨落日余晖。人生短暂古往今来终归如此, 何必像齐景公对着牛山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