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节令/风俗辞典|风俗,民俗,辞典

早安 关注

收藏于 : 2023-05-26 12:42   被转藏 : 2   

寒食清明前二日(一说为前一日或前三日)为寒食节。南朝梁人宗懔《荆楚岁时记》载:“去冬节一百五日……谓之寒食,禁火三日”。
寒食之俗传说是为了纪念介子推。《荆楚岁时记》记载:“晋文公与介子推俱亡,子推割股以啖文公。文公复国,子推独无所得,子推作龙蛇之歌而隐。文公求之,不肯出,乃燔左右木,子推抱木而死。文公哀之,令人五月五日不得举火。”此说“五月五日”应为周正五月,与清明时节是一致的。唐代卢象《咏寒食》诗即记述此事:“子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四海同寒食,千秋为一人。”但据今人考证,所谓寒食纪念介子推被焚仅是一种附会,事实上在此之前即有禁火习俗。据《周礼·秋官·司烜氏》:“……仲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汉代郑玄注:“为季春将出火也。”所谓的“火”指心宿二,即恒星中的“大火”。古人迷信,认为春天见于东方的苍龙七宿属木,而季春三月黄昏时火(大火)星从东方升起。“惧火之盛,故为之禁火”(《 后汉书·周举传》李贤注)。也许这才是寒食节的真正起因。
寒食节大部分习俗是围绕吃冷食之事展开的。据《后 汉书·周举传》记载,当时“士民每冬辄一月寒食,莫敢烟炊”,后被周举改作三天。有关寒食食品的记载,首见于晋朝的《邺中记》和《荆楚岁时记》,其传统冷食为“饧大麦粥”,制法是将大麦磨成麦浆,煮熟,再将碎杏仁拌入,冷凝后切成块状,浇上糖稀即可食用。另一种寒食食品,叫“子推饼”,其实就是枣糕。宋代高承《事物纪原》记其制作方法曰:“以面为蒸饼样,团枣附之,名为子推。穿以柳条,插户牖间。”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云:“寻常京师以 冬至后一百五日为大寒食。前一日谓之炊熟,用面造枣 飞燕,柳条串之,插于门楣,谓之子推燕。”“糗”(又名干粥)也是古时寒食节常吃的食品,实际就是炒面。另外还有馓子,宋代庄季裕《鸡肋篇》云:“馓子,又名环饼,即古之寒具。”它大约起自魏晋时代,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说:“环饼一名寒具,……以蜜水调水溲(和)面”,然后用油炸食。南宋诗人杜和清《山中寒食》诗云:“方塘波静杜蘅青,布谷提壶已足听。有客初尝寒具罢,据梧慷复散幽径。”可见宋朝时寒具已是人们过寒食节较为常见的食品。
唐代以前扫墓,都在寒食节期间。唐明皇在开元二十年(732年)下令:寒食上坟,礼经无文,近世相传,已成习俗,应该允许,使之永成常式。宋代朱熹辑《通礼》曰:“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丘墟郭门外,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就是描写寒食节扫墓的情景。南宋洪迈《夷坚志》“毕令女”篇中,亦有“当寒食扫祭,举家尽往”的记载。
此外,寒食这一天,古时还有折柳条插在门上、屋檐上的习俗,叫做“明眼”;男女成人举成冠礼、笄礼,也在这一天。至清代,大多数地区寒食节已融并为清明节的节日活动,渐为清明节所取代。(来源:中国 风俗辞典)
 阅读文章全部内容  
点击查看
文章点评
相关文章
早安 关注

文章收藏:11650

TA的最新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