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六腑皆可使人咳,关于咳嗽你知道怎么辨证治疗吗?本文详解,建议收藏。

藏家568 关注

收藏于 : 2023-03-26 11:02   被转藏 : 4   

↑ 点击上方

“张胜兵中医”

关注,学习中医知识,还您健康身体


长按图中二维码,关注“张胜兵中医”,每天为您分享精彩中医文章和医案!

《素问·咳论篇第三十八》

黄帝问曰:肺之令人咳,何也?

岐伯对曰:五藏六府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帝曰:愿闻其状。

岐伯曰: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五藏各以其时受病,非其时,各传以与之。人与天地相参,故五藏各以治时,感于寒则受病,微则为咳,甚者为泄为痛。乘秋则肺先受邪,乘春则肝先受之,乘夏则心先受之,乘至阴则脾先受之,乘冬则肾先受之。

帝曰:何以异之?

岐伯曰:肺咳之状,而喘息有音,甚则唾血。心咳之状,则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状,甚则咽肿喉痹。肝咳之状,咳则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转则两胠下满。脾咳之状,咳则右胁下下痛,阴阴引肩背,甚则不可以动,动则咳剧。肾咳之状,咳则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咳涎。

帝曰:六府之咳奈何?安所受病?

岐伯曰:五藏之久咳,乃移于六府。脾咳不已,则胃受之,胃咳之状,咳而呕,呕甚则长虫出。肝咳不已,则胆受之,胆咳之状,咳呕胆汁,肺咳不已,则大肠受之,大肠咳状,咳而遗失。心咳不已,则小肠受之,小肠咳状,咳而失气,气与咳俱失。肾咳不已,则膀胱受之,膀胱咳状,咳而遗溺。久咳不已,则三焦受之,三焦咳状,咳而腹满,不欲食饮,此皆聚于胃,关于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肿气逆也。

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治藏者治其俞,治府者治其合,浮肿者治其经。

帝曰:善。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温暖的春天带给我们万物复苏的美丽。但这个时期由于天气忽冷忽热变化无常,尤其是老人和小孩机体抵抗力及免疫力低下,稍有诱因即可发生呼吸系统疾病。 这些疾病最典型的症状就是咳嗽,今天我们就学习一下中医对咳嗽的认识和咳嗽的辨证和治疗。

 

咳嗽既是独立性的病证,又是肺系多种病证的一个症状。

这里所说的咳嗽是以 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西医学的呼吸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肺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等以咳嗽为主症者可参考本病证进行辨证论治,其他疾病兼见咳嗽者,可与本病证联系互参。

 

中医认为肺位于胸腔,左右各一。由于肺位最高,故称“华盖”。因肺叶娇嫩,不耐寒热,易被邪侵,故又称“娇藏”。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而主治节,以辅佐心脏调节气血的运行。肺上通喉咙,外合皮毛,开窍于鼻,在志为忧,在液为涕。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互络属于肺与大肠,故肺与大肠为表里。

 

咳嗽是指外感或内伤等因素,导致肺失宣肃,肺气上逆,冲击气道,发出咳声或伴咯痰为临床特征的一种病证。历代将有声无痰称为咳,有痰无声称为嗽,有痰有声谓之咳嗽。临床上多为痰声并见,很难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

《素问·咳论》专门论述咳嗽,并且提出有"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的说法。然肺为气之主,诸气上逆于肺则呛而咳,是咳嗽不止于肺,而亦不离乎肺也。


中医将咳嗽分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

外感咳嗽系外感六致肺气壅遏不宣;

内伤咳嗽或由肺脏自病,肺气虚、肺阴虚致肺不能主气,肃降无权,或因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形成痰火犯肺。

无论外感咳嗽或内伤咳嗽,共同病机是肺失宣肃,肺气上逆。

外感咳嗽属实,内伤咳嗽则虚实兼见。

咳嗽的临床分型与治疗

『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

症状:咳声重浊,气急,喉痒,咯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药:三拗汤合止嗽散。

风寒咳嗽有表邪未解,里热已炽,形成表有寒、里有热之寒包火证,而见咳嗽喘促、口干苦、痰黄。甚者咳引胸痛,痰色暗红,喘甚于咳者,宜用解表清热之麻杏石甘汤加味。

 

2、风热犯肺

症状:咳嗽咳痰不爽,痰黄或稠粘,喉燥咽痛,常伴恶风身热,头痛肢楚,鼻流黄涕,口渴等表热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方药:桑菊饮。

 

3、风燥伤肺

症状:喉痒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连成丝,咳痰不爽,或痰中带有血丝,咽喉干痛,唇鼻干燥,口干,常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

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方药:桑杏汤。

另有凉燥伤肺咳嗽,乃风寒与燥邪相兼犯肺所致,表现干咳而少痰或无痰,咽干鼻燥,兼有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舌苔薄白而于等症。用药当以温而不燥,润而不凉为原则,方取杏苏散加减;药用苏叶、杏仁、前胡辛以宣散;紫菀、款冬花、百部、甘草温润止咳。若恶寒甚、无汗,可配荆芥、防风以解表发汗。

 

4、暑湿咳嗽

症状:咳嗽,痰多而稠。胸闷、身热,汗多不解,头胀,口渴不多饮,心烦面赤,溲短而黄,舌苔薄黄质红,脉濡数。若暑多于湿,则咳声清高,身热面赤,心烦。舌红、脉数。

治法:清暑宣肺、化湿和脾。

方药:三物香薷饮合小半夏加茯苓汤。

若咳声清高,无痰或痰少者,以伤于暑邪为主,湿邪较轻,治以清解暑热,方选清络饮加味。

 

『内伤咳嗽』

1、痰湿蕴肺

症状:咳嗽反复发作,尤以晨起咳甚,咳声重浊,痰多,痰粘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胸闷气憋,痰出则咳缓、憋闷减轻。常伴体倦,脘痞,腹胀,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濡滑。

治法: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方药: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2、痰热郁肺

症状:咳嗽气息急促,或喉中有痰声,痰多稠粘或为黄痰,咳吐不爽,或痰有热腥味,或咳吐血痰,胸胁胀满,或咳引胸痛,面赤,或有身热,口干欲饮,舌苔薄黄腻,舌质红,脉滑数。

治法:清热肃肺,化痰止咳。

方药:清金化痰汤。

 

3、肝火犯肺

症状:上气咳逆阵作,咳时面赤,常感痰滞咽喉,咯之难出,量少质粘,或痰如絮状,咳引胸胁胀痛,咽干口苦。症状可随情绪波动而增减。舌红或舌边尖红,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治法:清肝泻火,化痰止咳。

方药:黛蛤散合黄芩泻白散。

也可选用张胜兵师父自创的 “木火刑金汤”,组成:代赭石15克(先煎)生白芍15克 生地25克 枸杞15克  川楝子6克。治肝阴不足之肝火犯肺证见咳嗽阵作,气逆,甚则咳吐鲜血,胸胁痛、性急易怒,心烦口苦,头晕目赤,大便干结,小便短赤,或肝阴不足之肝阳上亢证见头目眩晕、胀痛,头重脚轻,腰膝酸软,或肝阴不足之肝火犯胃证见胸胁胃脘胀满疼痛,呃逆嗳气,呕吐,或见嘈杂吞酸,烦躁易怒,或肝阴不足之火伤冲任,迫血旺行之月经过多或崩漏证见经来无期,量少淋漓不尽或量多势急,血色鲜红,面色潮红,烦热少寐,咽干口燥,便结,舌红少津,脉弦细数。

   

4、脾虚

症状:咳嗽,痰多色白易咳出,面白微肿,少气体倦,怕冷,脘部闷胀,食欲不振,口淡。舌苔薄白,脉细。

治法:健脾益气,燥湿化痰。

方药:六君子汤加减。

 

5、肺气虚

症状:咳嗽,气短,痰清稀薄。面色晄白,动则汗出,易感外邪,舌质淡嫩、苔薄白,脉虚无力。

治法:补肺益气

方药:补肺汤合玉屏风散

 

6、肺热

症状:咳而气喘,痰黄稠,甚或痰中带血、口鼻气热,口苦咽干,或觉咽痛,或胸痛胸闷,舌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肺化痰。

方药:泻白散加味

 

7、肺燥

症状:干咳无痰,咳引胸痛,声音嘶哑,鼻燥咽干、舌质红、苔薄而干,脉细略数。

治法:清热润燥,生津止咳。

方药:清燥救肺汤加减。

 

8、肺阴亏耗;

症状:干咳,咳声短促,痰少粘白,或痰中带血丝,或声音逐渐嘶哑,口干咽燥,常伴有午后潮热,,手足心热,夜寐盗汗,口干,舌质红少苔,或舌上少津,脉细数。

治法:滋阴润肺,化痰止咳。

方药:沙参麦冬汤。

若阴虚火旺,痰中带血丝者,宜养阴清热、润肺止咳,方选百合固金汤。

 

9、肾阳虚

症状:咳嗽,痰清稀呈泡沫状,咳甚则遗溺,气短,劳累则加重。面白微肿,或肢体浮肿。苔白质淡,脉沉细。

治法:温补肾阳。

方药:肾气丸加五味子、补骨脂等。

若咳喘甚,痰多味咸者当补肾化痰,方选金水六君煎。


关于膀胱咳讲两则小故事:

一、秦伯未为曹颖甫处方

三十年代,秦伯未的伯父秦恭惠主持上海慈善团体同仁辅元堂。堂内设有施诊所,聘请曹颖甫、秦伯未及其他中医多人应诊。曹、秦均是兼职

,他们分别执教于上海中医专门学校、上海中国医学院。

一日,曹在应诊时,遇一女病人,患咳嗽,咳则小便随出,病已日久。曹因从未见过此病,一时不知如何施治。即走至秦桌前,说明病人症状后,问秦:“这叫什么病?”秦答:“这叫膀胱咳。《内经》说:‘肾咳不已,则膀胱受之。膀胱咳状,咳而遗溺,。”曹问:“有何治法?”秦答:“《内经》未有治法,当求教于仲景《伤寒论》,五苓散加人参可治。”曹回到自己诊病处,

予党参、泽泻、获苓、猪苓、白术各9克,桂枝3克。

两天后病人来复诊云:病已大愈。嗣后,曹问秦:“余用经方数十年不得法,君何以知五苓散之能疗厥疾?”秦笑曰:“方有经时,而病理无古今,子不探发病之理,但执仲景方以治仲景病,是无异于对号开箱,安能尽仲景方之用哉。夫肺为水上之源,膀胱为水下之流,肺气不宣,则膀胱不利,因是有升提之法。膀胱不洁,则肺气不达,因是有渗利之法。今咳而溺出,是肺气窒塞,得咳则气松而水流之象,非人参补气不可,然水道不畅,则肺气难期清肃,非五苓散之荡除不可。二者兼顾,厥疾乌有不瘥。余读仲景书十载,乃用其理非用其法。”曹为一首肯。

 

二、朱进忠老先生讲咳嗽遗尿——《临床经验与治法》

咳嗽遗尿,在《素问》中早有记载:“肾咳不已,则膀胱受之,膀胱咳状,咳而遗溺。”沈金鳌、林佩琴等都主张用茯苓甘草汤,但余屡用未见其效。通过观察发现本病多见于年老体弱和产后之妇女,除咳嗽遗尿外,往往兼有头晕乏力,胸满心烦,心悸气短,脉弦滑无力等症,而无“咳则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咳涎”之肾咳证。偶读方隅所著《医林绳墨》小便不禁条,云:“妇人咳嗽而溺出者,宜生脉散加归、术、柴、芩。”才始有所悟。

再细读《素问》:

“久咳不已,则三焦受之,三焦咳状,咳而腹满,不欲食饮,此皆聚于胃,关于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肿气逆也。”“少阳属肾,肾上连肺,故将两脏,三焦者,中渎之府也,水道出焉,属膀胱,是孤之府也”句,才使我茅塞顿开。

乃拟:柴胡9克,当归9克,白芍9克,黄芩9克,麦冬9克,党参9克,五味子9克,半夏9克,陈皮9克,青皮9克,紫菀9克,方一首,作为心肺不足,三焦气滞,郁而化火的方剂,试用于临床常效如桴鼓。

例如:郑××,女,30岁。产后两个月来,咳嗽遗尿,久用中、西药物治疗无效。审其脉证,见其面色皓白,言语无力,心悸气短,胸满心烦,口干,脉虚而弦滑。综其脉证,诊为心肺不足,三焦气滞,郁而化火,予上方2剂症减,6剂愈。

久而久之,虽见效者甚多,然无效者亦不少。例如:唐××,男,64岁。前医屡用上方无效,询治于余。审其脉证,除咳而遗尿外,肺与三焦之证不见,面色微黑,腰酸背痛,小腹憋胀,排尿不畅,时而尿热尿痛,舌苔薄白,脉弦涩不调,尺脉反较寸脉为大。反复思考,正如《素问》所述之肾咳,乃拟八味地黄丸加五味子、车前子、怀牛膝以培补肾气,果然2剂症减,10剂愈。 

SMWgOQ/640?wx_fmt=jpeg">

张胜兵中医作品七部,淘宝京东有售!



张胜兵本人第五个微信: 18086461480

张胜兵私人助理电话微信同号:15377061103/15629189261/15629189271

特别说明:张胜兵有五个微信,请大家只加其中一个可以看到朋友圈的微信即可,删掉重复的微信号,以便给其他人留出可能救命的空间为感!

预约电话:027-65599960(武汉诊所座机)

预约电话:18771118080(张胜兵武汉电话

预约电话:15701481888(张胜兵北京电话

张胜兵QQ:280368498

张胜兵老师更多视频讲解请关注抖音号:ZYGGZ15701481888

 阅读文章全部内容  
点击查看
文章点评
相关文章
藏家568 关注

文章收藏:182

TA的最新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