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为医不识曹颖甫,历遍医书也枉然

小南海

收藏于 : 2023-03-23 20:42   被转藏 : 1   

2017-08-31 清阳 

1868年,江阴的一户曹姓人家迎来了一个新生命的诞生,我们的主人公曹 颖甫来到了这个世界。


那一年,高尔基和蔡元培也先后来到了人间。


曹颖甫一出生便过继到老大家,因为曹颖甫的伯父曹秉生膝下无儿,于是他便当了伯父的儿子。


曹秉生是读书人,医术也很不一般,家里人有个头痛脑热的从不请医生,他一出手往往就能药到病除。


在这种家庭的熏陶下,曹颖甫从小就对岐黄之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曹秉生希望儿子能考取功名,光宗耀祖。


在读书期间,曹颖甫一直对中医怀有强烈的好奇心,十二岁的时候就在看张隐庵的《伤寒论集注》。


十三岁,以一剂大承气汤治好了邻居奶奶的阳明腑实症。


十六岁,曹颖甫父亲曹秉生病了,拉肚子。


老先生象往常一样给自己开方喝药。


这一次,老先生没有药到病除。


请了专业的医生来,更严重了,严重到什么程度,“汗凝若,肤冷若石,魂恍恍而欲飞,体摇摇而若堕”,差不多人就要去了。


刚好曹秉生的朋友赵云泉来了,救了他一命。


估计前面的医生是温病派的,因为赵云泉只是用了《伤寒论》上的理中汤加减就治好了他的拉肚子。


理中汤就几味药,硬是把曹秉生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并治愈。


经方的力量真是强大啊!曹颖甫开始觉的经方真的了不起。



25岁,这一年,曹颖甫跟随表哥夫妇沿着长江一路向西赶往南京乡试。


一路骄阳似火,舟车劳顿。到了南京,刚住下旅店,曹颖甫就病倒了。


壮热汗出,还有点恶寒。


应试时间马上要到,十年寒窗,就看这几天的了。


又急又难受。


这时,一位叫陈葆厚的人过来瞧曹颖甫,这位陈葆厚也是来乡试的,医术颇为了的。


陈葆厚把了脉就亲自去买药,回来不仅带了药,还买回几瓶荷叶露和一大袋梨。


曹颖甫眼睛放了光,嗓子干的正冒烟呢,于是急不可耐的喝了三大瓶荷叶露,在陈葆厚的叮嘱下,过了一会儿又把梨子吃完了。接着药煎好了,曹颖甫喝过药后就觉的身子清爽了很多;倒头睡了一觉,起来再喝了一回药,又睡了一觉,再起来出了一身大汗便觉的全身舒爽,大呼想喝热粥。


曹颖甫已经懂一点医术了,便问陈葆厚给他开的什么灵丹妙药。


陈葆厚哈哈一笑说:就两味,桂枝和石,效仿《金匮要略》的白虎加桂枝汤。


这一次,曹颖甫的乡试没有通过。但他对经方的疗效又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



1902年,曹颖甫35岁,他终于在科举路上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中举了。


这段时间,曹颖甫游历了中国的名山大川,最后一站来到了山东潍坊,这一天,他来到了黄元御的老家。


曹颖甫在黄元御的坟前踯躅着。那天的阳光很灿烂,清风吹拂着坟头的几株小草,曹颖甫的目光慢慢变的清彻而坚定。


在回江阴的路上,曹颖甫又重新看了一篇黄元御的《伤寒悬解》。



1904年,曹颖甫父亲曹秉生去世。


1905年,清朝废除科举考试。从此,延续了1300年的科举考试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曹颖甫的人生将何去何从?


这一年,37岁的曹颖甫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不为良相,愿为良医。不能科举取仕报效朝廷,那就做一名医生来挽救苦难深重的人民于万一吧。


曹颖甫自小就有医学的底子,还有黄元御作为精神领袖,最重要的是曹颖甫选择了一条经方之路。


曹颖甫花费了无数的精力,克服了无数的困难研读《伤寒论》、《金匮要略》。


开始的时候,他像大部分学中医的人那样,拿自己家里的人作试验。


有一次,母亲的婢女病了,得了蛔虫病,痛的四脚朝天晕在地上,昏迷不醒。


《金匮》有两个治蛔虫的方子,一个是甘草蜜粉汤,一个是乌梅丸,应该用哪一个呢?曹颖甫决定先用乌梅丸。


无效,依然痛的死去活来。


曹颖甫咬咬牙,决定用甘草蜜粉汤一试,用了两钱铅粉。(铅粉有毒,你不是曹颖甫,不要随便用。)


一剂,婢女痛苦的表情便没了,如厕时排下数十条拇指大的蛔虫,痊愈。


那么,乌梅丸为什么无效呢?


因为蛔虫太多了,估计乌梅丸的剂量也不够,乌梅丸并不能杀死蛔虫,所以婢女吃了乌梅丸肚子里的蛔虫就会猛烈的闹腾。


铅无嗅无味,甘草蜜粉汤就像下毒高手下的毒,有诱惑,也有致命的毒药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了。


该跟过去告个别了,于是,剪辫子运动在全国兴起,人们纷纷剪掉大辫子


曹颖甫不想剪,于是躲在家里不出去,实在躲不过去了,便跑到了上海,一直待到风声过去了才回来。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辫子,留着也无妨。



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称帝前,袁世凯搞了一个为自己立牌坊的把戏.


花钱在各地各县找士绅作为地方代表联名上书劝进。


江阴县有一位士绅,接收了袁世凯政府的贿赂,做了江阴县的代表。


这个士绅是曹颖甫老婆的叔叔,也做过曹颖甫的老师。


曹颖甫是个尊重老师的人,可这次他没有给老师一点面子。


“叔竟受袁氏之贿,而作此无耻之事耶?我江阴人之颜面,为汝剥尽矣!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转眼就到了1919年。


从1905年到1919年的14年间,曹颖甫没有一天不在认真研读《伤寒杂病论》,他觉的,他已经感觉到了《伤寒杂病论》的灵魂,他感觉到张仲景在默默的关注着他。


这一年,曹颖甫来到上海,在南市小西门江阴街挂牌行医。


一代经方大师出山了。


从此,江阴街上多了一家诊所。


从此,人们用怀疑的眼光看着手里提着的一两副药走出诊所,又欣喜若狂的发现这几味药就把自己的病治好了。


慢慢的,看病的人越来越多,诊所病人络绎不绝。


曹颖甫规定,穷苦人家诊费不收钱。


为了帮助穷人省钱,曹颖甫惯用大剂经方,大都一两剂药就治愈了。


他用药“一剂知,二剂已”,江湖人称“曹一”。


曹颖甫仅凭行医,是很难维持生计的。好在他书画双绝,所以行医之余,也常卖诗赈画。书画家吴昌硕曾专门为此写了一幅字——“曹颖甫卖诗行医”。




转眼到了第二年,另一位医学大家慕名来访。


他就是孟河名医丁甘仁。


丁甘仁医术精湛、屡起沉疴,名震大江南北,亲手创办上海中医专门学校


两位大师都怀揣以中医济世救人之理想。


寂寞的两人一见面便惺惺相惜,相见恨晚。


曹颖甫爽快接受丁甘仁邀请,在上海中医专门学校任教。


 


1929年,余云岫、褚民谊等人提议废止中医时,很多中医纷纷撰文反击,曹颖甫却“两耳不闻窗外事”,专心著述,完成了《伤寒发微》和《金匮发微》的编撰工作。


任应秋先生评价曹颖甫是“近代一个纯粹的经方家”。


赫赫有名的秦伯未、章次公、严苍山、姜佐景等便师出曹颖甫。


1937年,《伤寒发微》、《金匮发微》相继刊印发行。此时,曹颖甫已是68岁的老人了。



八·一三”事变后,曹颖甫离开上海回到故里。


不久,江阴也遭沦陷。


1937年12月7日,日寇冲进了江阴城,烧杀戮掠,无恶不作,正当鬼子侮辱妇女之际,曹颖甫挺身而出,怒斥凶残,最后倒在日寇屠刀之下。


忠义,气节,在曹颖甫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 


十一


《经方实验录》由曹颖甫门人姜佐景整理,被称为“增益临证胆力,启道著书灵感”。是任何想学好中医的人必读的一本书


 阅读文章全部内容  
点击查看
文章点评
相关文章
小南海 关注

文章收藏:5099

TA的最新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