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茂蒙医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验举隅

小妮 关注

收藏于 : 2023-03-22 21:25   被转藏 : 1   



x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是仲景为治疗伤寒误下,病入少阳,邪气弥漫,烦惊谵语而设,《伤寒论》107条原文:“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余侍诊山西名老朱进忠先生时,见先生日用此方十数次,遂悉心揣摩,亦频获效于临床,现举例如下。

1
昏厥案

杨某,男,76岁,农民,2003712初诊。主诉昏厥已三年余,三年前因与邻居口角后突然昏倒,自此常一日发作23次,每发3-5分钟即醒,醒后一如常人。发时四肢僵硬但不抽搐,不吐白沫,西医检查排除癫痫,测血压正常。自半年前感冒后,又增胸憋闷微喘,口干口苦,屡治乏效,伴失眠易惊恐,大便正常,纳可,小便可。舌质淡红苔白腻,津液不乏,脉右弦紧大,左脉弦细,且右大于左。辨证为肝木失达,痰饮上犯,上热下寒,治宜疏肝理气,温阳化饮,调和寒热。投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柴胡10g,龙骨15g,牡蛎15g,黄芩10g,半夏10g,云苓12g,桂枝9g,人参10g,大黄3g,大枣4 ,生姜3片,琥珀3g(分2次冲)。3剂,水煎服。医嘱:饭后半小时之内服药。2003716复诊:服上方3付后,昏厥未犯,余证均除,白腻苔渐化,脉紧已去。说明药已中鹄,效不更方,再服6剂。三诊时已无不适感觉,嘱停药将息。半年后因他病来诊,诉愈后未再发作。

按:本例是肝气郁滞,痰饮上犯,脉弦者肝郁也,紧者寒也,右脉大于左脉主乎虚,又有口干口苦等症状说明肝胆郁热,故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本方一者有小柴胡汤之疏理肝胆,二者有半夏、桂枝、甘草、云苓温阳涤痰化饮,三者有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镇惊安神。共奏疏达肝气,温化痰饮,调理寒热之效。

2
侧卧抽搐案

王某,女,67岁,农民,2006513初诊,主诉每侧卧即抽搐已半年,平卧则一如常人,伴头晕,口干,下肢乏力,大便干,纳可,小便可,舌质稍红苔薄黄,脉弦紧。素有血压高病史,服西药控制尚可,辨证为肝气郁滞,上热下寒,治宜疏肝理气,调理寒热,投以柴胡加龙骨牡蛎加减:柴胡10g,龙骨15g,牡蛎15g,黄芩10g,半夏10g,云苓12g,桂枝3g,人参10g,大黄6g,大枣4 ,生姜3片,琥珀3g(分2次冲)。6剂,水煎服。2006521复诊,6剂后侧卧抽搐已减十之二三,大便畅,下肢较前有力,头晕减半。舌脉同前,遂又连进14剂,各证均平。

按:此案侧卧则抽搐,说明邪在少阳无疑。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患者虽曾屡进滋阴潜阳之剂,未见疗效。《素问·脉要精微论》云:“微妙在脉,不可不察,察之有纪,从阴阳始,始之有经,从五行生,生之有度,四时为宜,补泻勿失,与天地如一,得一之精,以知死生。”朱进忠老先生曾言:要提高辨证论治准确率,就要认真的分析所谓的大和小,即所谓的大的问题和独处藏奸的关系。本例前医就是忽略了其独处藏奸的寒,因脉弦紧,紧则主寒,所以用滋阴潜阳法未效,改投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寒热并调而获效。

3
失眠案

    某,女,56岁,农民,200725初诊。主诉一年前其子突亡后,悲伤过度,连续数日不能眠,后即患失眠,伴头胀痛,心烦易怒,大便干,3-5日一解,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涩。辨证为肝气郁结,寒热错杂,治宜疏肝理气,调理寒热,即投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柴胡10g,龙骨15g,牡蛎15g,黄芩10g,半夏10g,云苓12g,桂枝9g,人参10g,大黄3g,大枣4 ,生姜3片,琥珀3g(分2次冲)。6剂,水煎服。2007212复诊,服药后,夜能寐3-4小时,大便畅,头痛大减,又服7剂后寐安,便畅,头痛亦除。嘱再服3剂,隔日1剂以巩固之。

    按:本例失眠发于强烈精神刺激之后,兼有头胀痛,心烦易怒,说明肝气郁滞,脉弦主肝郁,脉涩主寒,当属上热下寒,木郁失达,故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疏肝理气,调理寒热,兼以安神,需要指出的是方中铅丹有毒,今人罕用,故以长于镇惊安神的琥珀代之。

4
头痛案

颜某,女 52岁,2005320初诊,主诉头胀痛偏左已二十余年。每半月一发,颇有规律,每发则必卧床1-2天,伴头晕,心慌,心下痞满,口干口苦。服用过的天麻、全蝎、蜈蚣可用斤计,毫无疗效可言,早已失去信心。闻其邻居痼疾余为之治愈,乃来求治。细询之二便调,纳可,寐安,视其舌质红有碎小裂纹苔少,脉弦紧,重按乏力。治宜理气止痛,平肝潜阳,投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10g,龙骨15g,牡蛎15g,黄芩10g,半夏10g,云苓12g,桂枝3g,沙参20g,大黄3g,大枣4个,生姜3片,生赭石10g6剂,水煎服。另以参须6g泡水代茶饮。2005415复诊,患者自行服药20剂,头痛未发,遂又服用60剂,头痛仅小发一次,程度甚轻,不影响起居,嘱再进20剂,嘱隔日1剂巩固之。

按:本例头痛患者素体阴虚,更兼肝郁气滞,寒饮内蕴。脉象重按乏力,说明久病正气已虚,方中以沙参代党参,是兼顾阴虚之体,更以参须代茶饮,益气养阴以扶正气。又因脉有紧象,说明内有寒邪,故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之而获效。总之,本方寒热并用(桂枝、黄芩、大黄)、补泻兼施(大黄、人参)、升降并用(柴胡、半夏)、收散相济(柴胡、生姜、龙骨、牡蛎)。临床体会:凡抽搐、失眠、心悸、昏厥、烦躁、耳鸣、头晕、头痛。脉弦紧或弦涩,病呈寒热错杂者均可投之。需要指出临床常根据病情寒热的多少以调整大黄、黄芩和桂枝的用量,方可收效。证不变方亦不变,守方亦是取效之根本。

作者简介:陈茂蒙,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后因家人有病,乃自学中医,未几即名噪一方,7年之间,参学多位名老中医,尤受益于山西名老中医朱进忠先生,同年考入山东中医药大学,师从姜建国教授攻读伤寒论专业硕士研究生。攻读期间,不废诊务,临证善用经方,屡起沉疴。


 阅读文章全部内容  
点击查看
文章点评
相关文章
小妮 关注

文章收藏:2593

TA的最新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