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害怕和陌生人说话?

小灰狼

收藏于 : 2023-03-22 20:43   被转藏 : 1   

尽管与陌生人的接触如此重要,人们仍然认为这件事困难重重、令人焦虑。我问过很多人,为什么会害怕跟陌生人说话?得到的回答基本可以分为四类:缺乏自信、警惕性过高、缺乏具体的计划、自我评价失调。
 
1.也许是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很多人对向他人展示自己抱有成见,认为做人应该谦虚低调,过于主动的举止会给人留下不稳重或其他一些说不清的坏印象,久而久之,这类人就丧失了主动与陌生人说话的功能,医学上叫“废用性萎缩”;还有就是,潜意识里认为自己不如他人优秀,在人际交往中没有主见,自闭而且自卑。总之这一类人身上看不到自信的影子。
 
2.第二类人在人际交往中曾受过伤害,对外界的负向反馈变得极其敏感,因此产生了很强的警惕心,对别人的走进抱着防卫心理。这一类人中女性居多,她们习惯把自己当受害者,觉得每一个与自己说话的陌生人(特别是男性)都另有所图或不怀好意,她们宁可抱着手机和500公里外的朋友聊一晚上,也绝不愿和坐在身边的异性说上一句话,因为这太不安全了。
 
3.而第三类情况的人一般在陌生人场合会显得犹豫,他们渴望认识更多人,也试图迈出第一步,可是由于对人际规则不熟悉,导致没有头绪,找不到具体的行动计划。
 
4.这第四类情况恐怕很多人没想到。那些极度自大、自信心膨胀、得意忘形的人,内心深处也会排斥陌生人。他们自认是“塔尖儿”上的人,别人都不如自己,所以犯不上主动跟谁说点什么,自己应该被“高攀”才对。由于这类人自我评价失调,一旦同一场合中出现另一个更强大的人,他们又会立刻变成第一类人,自信全无。
 
你有没有发现,以上四类无法与陌生人沟通的原因,全都来源于我们自身的限制性思维和认知缺失。扫除误区后,我们就可以轻装上阵,让沟通变得简单。
 
误区1:他是大人物所以才备受关注,我是无名之辈所以没人喜欢和我说话。
 
大人物或受邀嘉宾成为某个场合的焦点确实一点儿也不奇怪,因为人们只有和那些所谓“重要的人”联系起来才会显得自己更重要。可是大人物毕竟是少数,想通过结交大人物从而帮助实现我们自己的目标,更是超小概率事件(除非你也成为大人物),所以当你意识到这种“重要感”虚无缥缈的本质后,会转而寻求那个对我们更重要的核心需求:认同需求。
 
沟通是我们认识自己的方法——事实上,是唯一方法,我们对自我的认同源于我们和他人的互动。只有游在一群鱼中间,才能发现自己的个头到底有多大,如果只是待在一个很小的圈子里,每天只满足于亲人朋友间的客套话,你就会慢慢失去对自己的真实判断。所以忘记那些大人物吧,与其唉声叹气,不如让自己首先成为一个优秀的倾听者,给予对方积极的回应,因为谁也不会拒绝这样的人。
 
另外你有没有仔细想过,大人物之所以受到外界追捧是因为他的名气,还是因为他本身就是有魅力的人呢?
 
误区2:只有想方设法推销自己才能获得陌生人的关注。
 
职业的原因,我每年都会参加近百场大大小小的活动,比如新闻发布会、学术研讨会、新品发布会、慈善晚宴、商务酒会、楼盘品鉴会等等。一个有趣的发现是,在这些活动上总能看到一类人:他们特别善于推销自己,或者通过高谈阔论引起更多人注意,或者锋芒毕露咄咄逼人。
 
这类人的确会引起周围人的注意,但也仅此而已,就像我们会留意一辆巨大轰鸣声的跑车从身边经过一样,随着跑车远去,谁还会真的在意它呢?
 
这些以自我为中心、具有强大攻击性的表现被美国心灵励志大师皮克·菲尔称为“刺”。在菲尔博士看来,“这些刺是一种警惕与偏见同流合污形成的心理壁垒,来自那些或深或浅的不安全感、防卫心理、自卑、自负以及傲慢与偏见。”
 
在一次新品发布后的小型答谢酒会上,端着香槟杯的CEO并没有与现场嘉宾一一道谢,也没有介绍团队成员的努力,而是大谈自己在这个产品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你知道上个月有多少投资人要急着见我吗?有的直接把支票放在桌上了,我根本不会心动啊,我又不需要钱!”
 
“我当年在美国不要过得太舒服啊,如果不是某某去美国请了我三次,我不可能来啊!”
 
“我敢说国内99%的公司根本不懂流量怎么变现,忽悠完用户忽悠广告商……”
 
这几年,互联网公司风起云涌,厮杀惨烈,为争抢用户营销方式五花八门、怪招频出,而像以上这种口吻的自我推销,也逐渐蔚然成风,似乎认为只有抬高自己才能压低对手。如何与他们最在意的陌生人——用户——建立起稳固的情感纽带,是每个创始人都该认真思考的课题。
 
误区3:我身上没什么可利用的价值,这是我和他人沟通失败的原因。
 
社会学家们相信,所有的关系都建立在“社会交换理论”这个基础之上。如果我们与对方相处带给我们的收益大于或等于要付出的成本,我们就更愿意建立和维持这段关系。简单地说就是,当我们与某人的交往“无利可图”的时候,这段关系就会走向终结。
 
与陌生人对话,尤其适用这个理论。多数人不愿意主动和陌生人建立话题,正是因为还“看不到”预期收益,甚至担心自己“血本无归”。因此,当一个人自我评价过低的时候,他会反过来想,“我对别人而言没什么可利用的价值,所以不会有人想认识我”,这种观念会导致这种局面愈加严重,进而又反过来强化他的这一观念,于是就进入了“死循环”。
 
事实上,社会交换理论中的“收益”,既指有形收益也包括无形收益。所以每个人的价值,必然包含了能为他人提供的无形收益,比如理解、尊重、同情、喜欢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友谊或爱情。所以,“你竟然那么理解我的处境,并听我倾诉,你一定是个不错的人”这种想法也就不难理解了。
 
所以,建立自身价值是件挺容易的事,它有时仅仅取决于你多么在意对方。
 
 阅读文章全部内容  
点击查看
文章点评
相关文章
小灰狼 关注

文章收藏:5114

TA的最新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