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改专家逐字分析,手把手教你临《利簋》

让你心动 关注

收藏于 : 2023-03-18 20:21   被转藏 : 1       转藏到我的文章库

特约评改人:刘洪洋(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导师,中国书协书法培训中心教授、工作室导师、篆刻专业委员会委员,2007年度书法报·书法海选“兰亭诸子奖”获奖书家)

刘洪洋示范作品

梁学之作品

此件《利簋》临作,通篇有直行无横列,大小参差错落,但书写性不足,有描画之弊,致使线条力感稍欠,缺少金石意蕴。起笔当注意方圆兼施,中锋行进,且有粗细的变化,追求线条的韧性与弹力,要学会运用参差错落和揖让的手法体现章法之妙,深刻领会茂密与疏朗的关系。如“珷”、“有”、“辛”、“作”等字的横画与竖画的起笔处,多露锋为之,显得尖薄。“商”、“宝”两个字的转折处,方圆处理欠妥。“珷”、“阑间”均要作“合文”处理。“王”、“有”、“史”等字之末笔为“肥笔”,当以“阔笔”书之。落款行书不佳,应强化练习。

何世文作品

此件《利簋》临作,用笔流畅,通篇大小参差错落,对《利簋》的章法构建有较好的理解,但对原文粗、细、尖、露等细微之处的表现,尤其刻意。需知金文乃范铸而成,有很多笔画特征是年久风雨侵蚀和复杂工艺综合作用的结果,临习时要直追书丹的状态,注意起笔藏锋,方圆互用,不拘一格,使线条瘦劲爽利。在凸显字形长方的同时,也要不失黑白构成的稳定性。通篇要追求金石气,表现金文的古雅之美方为上乘。如“珷”、“征”字中的“止”部起笔、“辛”字两个横画的起笔,均过度露锋;“克”、“作”下端的尾笔收势不够;通篇“肥笔”与“合文”的运用与表现均不到位。落款行书需要强化训练,末尾的印章稍大。

(《书法报》2011年第18期)

文章点评
相关文章
让你心动 关注

文章收藏:6165

TA的最新收藏
藏友最新收藏
好网角移动端
好网角APP
手机一键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