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家简介

爱你永不悔 关注

收藏于 : 2022-12-03 12:43   被转藏 : 1   

中国古代文学作家简介

中国古代文学精品课程网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

孔子(前551-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我国古代最早的文艺理论批评家。先后编修、删订《诗》、《书》、《春秋》等书,为整理和传播我国古代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其弟子辑录的以他的言论为主的《论语》一书,反映了他的主要思想、事迹,是先秦诸子散文中一部最早的语录体专集。

老子(生卒年不可详考),春秋时思想家,道家的创始人。一说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鹿邑县东)人。著有《老子》,又名《道德经》。是一部用韵文写成的哲理诗,言简意赅,善用譬喻,吸收有不少民间谣谚,对后世影响极大。

墨子(约前468-376,一说约前479-403),名翟,鲁国人。战国初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先秦诸子散文代表作家。由其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记录的《墨子》一书,记有他的言论和事迹,是我国古代哲理散文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孟子(约前372-289),名轲,字子舆。鲁国邹(今山东邹县)人。孔子的三传弟子。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散文家。其言论和行动的记载,保存在《孟子》一书中,是我国古代极富特色的散文专集。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城(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战国时思想家、散文家。所著《庄子》一书,富有浓厚的文学气息和浪漫主义色彩。他所创作的庖丁解匠石运斤螳臂挡车东施效颦等故事,至今仍常为人所称引。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时人尊而号为;汉人为避宣帝刘询讳,改称孙卿。赵人,战国时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学生。著有《荀子》一书,是先秦诸子散文中的重要著作。所作文章以善于说理见长,组织严密,议论风生,着浑厚,在中国散文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韩国人,法家、思想家、诸子散文代表作家之一。荀况的学生。现存《韩非子》五十五篇,《五蠹》、《孤愤》、《说难》为其代表作。《守株待兔》、《自相矛盾》、《滥竽充数》、《削足适履》等篇,为人传诵至今。

1/69页

屈原(约前340,前278),名平,字原;又自称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楚人,与楚王同姓。故里传为今湖北秭归县。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楚辞这一文学体裁的创始人。公认的代表作有《离骚》,《九章》、《九歌》、《天问》等。他的人格 、精神和艺术上创造性,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宋玉,战国楚辞赋家。其《九辩》一篇被公认为其代表作,后人誉为千古绝唱宋玉悲秋之语由此而来。所作辞赋,发展了屈原所创造的骚体,演变成为这一新的文学体裁,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有一定贡献。

贾山 西汉政论家。颍川(郡治今河南禹县)人。初为颍阴侯灌婴给事。文帝时上书,以秦之兴亡为喻,讨论治乱之道,强调君主善于纳谏的重要,并要求重视教化和礼义。其书名《至言》,文存于《汉书》本传。另有论文八篇,今不存。

贾谊(前200-154),西汉政论家、文学家,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世称贾生。文帝初,召为博士。不久超迁太中大夫。后谪为长沙王太傅。渡湘水时,作赋吊屈原,以自喻其不得志。后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堕马死,郁郁自伤,不久即去世。曾多次上疏,议论时政。又力主重农积粟,抗击匈奴攻掠。所著政论文如《陈政事疏》(又名《治安策》)、《过秦论》等,被称为西汉鸿文。有赋七篇,今存者以《吊屈原赋》、《鵩鸟赋》最著名。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贾长沙集》。另传有《新书》十卷。

韦孟 西汉诗人。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初为楚元王傅,后又为元王子夷王、孙王戊之傅。戊参与吴、楚七国之乱前,孟曾作《讽谏诗》,对其荒淫跋扈作讽谏。后去位,迁家于邹,曾作《在邹诗》。两诗今存,俱为四言体。

晁错(前200--154),西汉政治家。颍川(郡治今河南禹县)人。初从张恢研究申不害、商鞅的法治学说。文帝时,任太常掌故,曾奉命从故秦博士伏生受《尚书》。后为太子家令,得太子(即景帝)信任,号为智囊。景帝即位,任御史大夫。继承先秦法家重本抑末思想,反对商人兼并农人,并主张募民充实塞下,积极备御匈奴族的攻掠。又建议逐步削夺诸侯王国的封地,以巩固中央集权制度,获景帝采纳。不久,吴、楚等七国以诛晁错为借口,发动武装叛乱,遭政敌袁盎等人攻击谗害,被杀。所著政论文有《守边劝农疏》、《论贵粟疏》等,议论犀利,分析深刻,被称为西汉鸿文。原有集,已失传。

枚乘(,-140),西汉辞赋家。字叔,淮阴(今属江苏)人。初为吴王刘濞郎中。濞欲反叛,乘上书劝阻不听,遂去为梁孝王客。吴、楚七国起兵时,再上书劝濞罢兵,又不听。武帝即位后,以安车蒲轮征入京,死于途中。有赋九篇,今存《七发》等三篇。原有集,已散佚。近人辑有《枚叔集》。

枚皋 西汉辞赋家。字少儒,淮阴(今属江苏)人。枚乘之子,武帝时为郎。以下笔

2/69页

敏捷得名。有赋一百数十篇,今多不传。

邹阳 西汉文学家。齐(今山东东部)人。初从吴王刘濞,有《上吴王书》,劝濞勿起兵叛汉,濞不听。后去为梁孝王客,遭谗下狱,有《狱中上梁王书》,申诉冤屈。释放后,为梁王上客。所作散文,尚有战国游士纵横善辩之风。

严忌 西汉辞赋家。本姓庄,东汉时因避明帝刘庄讳,时人改其姓为严。会稽吴 (今江苏吴县)人。好辞赋,为梁孝王门客。有辞赋二十四篇,现仅存《哀时命》一篇,为哀伤屈原之作。见于《楚辞章句》。

严助(,-122),西汉辞赋家。会稽吴(今江苏吴县)人。严忌之子,一说为忌之族子。武帝初即位,郡县举贤良对策,擢为中大夫。后迁会稽太守,复归长安,为侍中。因与淮南王刘安交好,刘安谋反,牵连被杀。有赋三十五篇,今不传。

淮南小山 西汉淮南王刘安部分门客的合称。其作品,现存有《招隐士》一篇 ,收入《楚辞章句》中,王逸注称为闵伤屈原而作。《文选》题为刘安作。又乐府《淮南王辞》、晋崔豹《古今注》、唐吴兢《乐府古题要解》,亦均称为淮南小山所作。

司马相如(前179-117),西汉辞赋家。字长卿,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景帝时为武骑常侍,因病免。至梁,从枚乘等游。工辞赋,所作《子虚赋》为武帝所赏识,因得召见,又作《上林赋》,武帝用为郎。曾奉使西南,后为孝文园令。其赋富于文采,描写帝王苑囿之盛,田猎之乐,极尽铺张之能事,于篇末则寄寓讽谏。原集已散佚,明人辑有《司马文园集》。

东方朔(前154-93),西汉文学家。字曼倩,平原厌次(今山东惠民)人。武帝时,官太中大夫。性诙谐滑稽,后世关于其之传说颇多。善辞赋,《答客难》尤为有名。《神异经》、《海内十洲记》等书也托名为其所作。原有集,已佚,明人辑有《东方先生集》。

司马迁(约前145或前135-,),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夏阳 (今陕西韩城南)人。太史令司马谈之子。早年游踪遍全国,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初任郎中,元封三年(公元前 108年),继父职任太史令,得读史官所藏图书。太初元年(前 104年)与唐都、落下闳等共订太初历,改革历法。后因替李陵辩解,得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著述,终于完成史籍,其书初称《太史公书》,后称《史记》。《史记》为我国最早的通史,开创了史书的纪传体形式,对后代史学有深远的影响。其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具有个人见解,与儒家观念学颇有不同。班固曾谓其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其传记作品,语言生动,形象鲜明,是优秀的文学作品。所撰《报任少卿书》,对自己下狱受刑和忍辱著书经过,叙述颇详。

王褒 西汉辞赋家。字子渊,蜀资中(今四川资阳)人。宣帝时为谏大夫。以善辞赋

3/69页

著称。明人辑有《王谏议集》。

刘向(约前77-6),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本名更生,字子政,沛 (今江苏沛县)人。汉初楚元王(刘交)四世孙。治《春秋穀梁传》。曾任谏大夫、宗正等。以阴阳灾异附会时政,屡次上书劾奏外戚专权。成帝时,任光禄大夫,终中垒校尉。曾校阅皇家藏书,撰成《别录》,为我国最早的目录学著作。所作《九叹》等辞赋三十三篇,绝大部分已亡佚。原有集,已佚,明人辑有《刘中垒集》。所著另有《洪范五行传》、《新序》、《说苑》、《列女传》等,今存。又有《五经通义》,亦佚,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辑存一卷。

扬雄(前53--18),一作杨雄。西汉哲学家、文学家、语言学家。字子云。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成帝时为给事黄门郎。王莽时,校书天禄阁,官为大夫。曾作《剧秦美新》以谀莽。为人口吃,不能剧谈,以文章名世。早年所作《长杨赋》、《甘泉赋》、《羽猎赋》,在形式上模仿司马相如的《子虚》、《上林》等赋。后主张一切言辞应以为准则,而词赋非贤人君子诗赋之正,遂鄙薄词赋,以为雕虫篆刻,壮夫不为转而研究哲学。曾仿《论语》作《法言》,仿《易经》作《太玄》。所作《方言》,记录了西汉时代各地方言,为研究古代语言的重要资料。又续《苍颉篇》编成《训纂篇》,对文字学有一定贡献。所著除《法言》、《太玄》、《方言》外,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扬子云集》。清严可均所编《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收其赋、箴等共四卷,最为详备。

班婕妤 西汉女文学家。名不详,楼烦(今山西朔县)人。班固之祖姑。少有才 学,成帝时被选入宫,立为婕妤。所作今仅存《自悼赋》、《捣素赋》、《怨歌行》三篇,叙述深处宫中的苦闷。《怨歌行》见于《文选》,亦称《团扇歌》,后人多疑为伪托。

冯衍 东汉辞赋家。字敬通,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西汉末,从刘玄 起兵。玄死,从刘秀(光武帝)。后为曲阳令,迁司隶从事。因交通外戚免官,潦倒而死。所作辞赋,多写失官后的感慨。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冯曲阳集》。

王充(27--97),东汉思想家。字仲任。会稽上虞(今属浙江)人。 出身细族孤门。少游洛阳太学,曾师事班彪,好博览而守章句。历任郡功曹、治中等官,后罢职家居,从事著述。同郡谢夷吾上书荐其才学,以为虽前世孟轲、孙卿,近汉扬雄、刘向、司马迁,不能过也。汉章帝特诏公车征,因病未行。其学反对谶纬迷信,重视理性思维的作用,并强调以效验证验检查知识的标准。所作《问孔》、《刺孟》等篇,反对将儒家经典变为教条。其论文强调内容,力主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章无补(《自纪篇》)。提倡通俗,反对崇古、模拟和浮华虚伪之语。所著今存《论衡》。

梁鸿 东汉文学家。字伯鸾,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市西北)人。家贫博学,与其妻

4/69页

孟光隐居霸陵山中。曾因事过洛阳,见宫室侈丽,作《五噫歌》加以讽刺。以此为朝廷所忌,遂改变姓名,东逃齐鲁。后至吴,依皋伯通,曾为人佣工舂米。每归,孟光为具食,举案齐眉。不久病死。著书十余篇,今不传。

傅毅(,--90),东汉文学家。字武仲,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章 时为兰台令史,曾与班固等同校内府藏书。大将军窦宪击匈奴时,以毅为记室,迁司马。所作有《舞赋》、《七激》等。原有集,已失传。

班固(32--92),东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 人。初继其父班彪从事《史记后传》写作,被人告发私改国史,下狱。弟超上书力辩,得释。后召为兰台令史,转迁为郎,典校秘书。奉诏完成其父所著书,历二十余年,修成《汉书》。文辞渊雅,叙事详赡,继司马迁之后,整齐了纪传体史书形式,并开创了断代史体例。善作辞赋,有《两都赋》等。又曾编撰《白虎通义》,记录章帝建初四年在白虎观经学辩论的结果。永元元年(公元89年)从大将军窦宪击匈奴,为中护军。后宪因擅权被杀,遭牵连,死于狱中。所著后人辑有《班兰台集》。

班昭(约49-120),东汉史学家。一名姬,字惠班。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史学家班彪之女,班固之妹,曹世叔之妻。班固死时,所撰《汉书》八表及《天文志》遗稿散乱,奉命与马续同事续撰。《汉书》初出,读者多不通晓,她又教授马融等诵读。和帝时,常出入宫廷,担任皇后和妃嫔的教师,世称曹大家。所著有《东征赋》等。又有《女诚》七篇,述妇女所应遵守的封建道德。

崔骃(,--92),东汉文学家。字亭伯,涿郡安平(今属河北)人。少与班固、傅毅齐名。窦宪为车骑将军,以骃为府掾,改主簿。宪骄恣,骃屡加劝阻,皆不听。后命骃为长岑长,不赴任。所著有《达旨》等。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崔亭伯集》。

张衡(78-139),东汉天文学家、文学家。字平子,河南南阳西鄂(今河南南南召县南)人。曾两度任太史令,掌管天文。精通天文历算,曾创制世界最早以水力推动的浑天仪和测定地震的地动仪(候风地动仪),并测出太阳和月球的角直径均为半度,黄赤交角24度,又说明月光是日光的反照。所著《浑天仪图注》和《灵宪》,总结其天文学说天说,提出宇宙无限的观念。文学作品如《二京赋》铺叙京都景象,规制宏大;《归田赋》形式短小,重在抒情;《四愁诗》、《同声歌》等特色,在五、七言诗发展史中深具影响。原有集,已佚,明人辑有《张河间集》。

王逸 东汉文学家。字叔师,南郡宜城(今属湖北)人。安帝时为校书郎,顺帝 时官侍中。所作《楚辞章句》,是《楚辞》最早的完整注本,颇为后世学者所重视。所作有赋、诔、书、论等二十一篇,又作《汉诗》百二十三篇,今多亡佚。哀悼屈原之作《九思》,存于《楚辞章句》中。原有集,已佚,明人辑为《王叔师集》。

王延寿 东汉辞赋家。字文考,一字子山,南郡宣城(今属湖北)人。王逸之子 。少

5/69页
 阅读文章全部内容  
点击查看
文章点评
相关文章
爱你永不悔 关注

文章收藏:6622

TA的最新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