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韩起:拳术功力训练问答

孤独一笑

收藏于 : 2022-08-12 16:22   被转藏 : 1   

 
原文地址:韩起:拳术功力训练问答 —— 拳术的动作速度练习 作者:谈笑

拳术中的速度,概括地说包括三个部分:(1)、反应速度;(2)、动作速度;(3)、移动速度。

至于防守后转入反击的速度,因为涉及到诸多速度之外的因素,暂不作讨论。

下面我要谈的是拳术的动作速度。在武林,别看爱好者普遍没接受过反应速度的训练,因而对反应速度缺乏足够的认知,但对于拳术的动作速度,大家都比较了解,也非常重视。

拳术的动作速度指什么,几乎不用解释,像出拳踢腿的速度,抱摔的速度,攻防转换的速度,身体下潜、摇闪躲避的速度,等等,都属于动作速度。

拳术动作当然是越快越好,这个道理同样不用解释,所谓“唯快不破”嘛。

要多说几句的是如何提高动作速度,比如:动作速度该怎么练,用什么方式练,在训练中要注意什么事项,应避免什么------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对于上述问题,我用问答的方式做些解答,与大家一起讨论。

问:可否用大众熟知的传统拳术中的拳法动作来练习动作速度?

答:要尽量避免。因为大家看到的很多所谓传统拳法,已很难说是真正的传统拳法。它们在拳法动作的姿势、幅度、速度、节奏等技术环节上,跟真正的传统拳法相比早已面目全非,或多或少地丧失了原有的技击功能。

提高拳术的动作速度有一个原则,就是,你用于提高动作速度的拳术动作要与实战中的动作越吻合,用赵道新先生的话说,是“最终的决战怎么用,学习的开始就怎么练”,这样练才会有效果。

问:练习拳术的动作速度,要采用什么样的速度?

答:要采用极限速度练习。无论武术、击剑、足球、拳击,要想提高动作的速度,必须采用最快的速度练习,速度慢了无效(见运动训练学)。

有的人不知是害怕累着学生还是怎么的,听任学生用心不跳气不踹的速度进行练习却不予以纠正,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不断地大声提醒学生:“快!快!再快点!打出最快的速度来!”

运动生理学告诉我们,运动训练的本质,是使身体的结构和机能进行重建,而身体机能的外在表现,即是速度、力量、灵敏、柔韧、耐力这些身体素质。在身体允许的强度内,训练强度越大,身体机能重建的效果越好,即身体素质的提高越明显。

在拳术训练中,放弃极速训练,意味着你的拳脚膝肘将收获不到最快的动作速度。

需要提醒的是,练习动作速度,有时会出现“速度障碍”这种现象。所谓速度障碍,就是拳脚速度停滞不前,原地踏步,怎么练也快不起来了。

解决“速度障碍”的手段有很多,大家可以去请教自己的老师。在此我只说一下总的原则:打破原有的速度定型。

 

问:练拳脚速度的同时,需要考虑拳脚的力度吗?

答:可以不考虑拳脚的力度。如众所知,李小龙在《李小龙技击法》一书也有此主张,认为在为提高速度的练习中,不必关注拳脚的力度。李小龙的这一观点,暗合一些现代运动训练的理论和方法。

问:练习拳脚速度,最好使用什么方法?

答:使用“重复训练法”。这既是运动生理学的建议,也是从传统武术、散打到拳击、乒乓球等等无数运动所惯常使用的方法。

对于拳术来说,使用“重复训练法”,就是不停顿地用最快的速度出拳、踢腿、做各种膝肘摔抓的动作串联。

在此要把握两个要点:一要不停顿的进行,二使用极限速度。

问:拳术的动作速度和反应速度有关系吗?

答:这个问题,我几年前在《搏击》杂志上谈过,当时是由“反应速度”的话题引起的。人技击中,不管你是攻击还是防守,都是大脑先接收信号,然后指令身体做出反应动作(攻击或防守动作),这个反应动作,就是发挥动作速度的开始。

问:有人说:要想提高拳术的动作速度,必须进行力量训练,是这样吗?

答:没错。力量是决定拳脚速度的保证。运动生理学讲:“凡能影响肌肉力量的因素也必将影响动作速度。”

要理解力量对动作速度的制约,短跑的例子最有启发性,短跑是纯粹的比速度,看谁跑得快。但如众所知,短跑运动员却要练力量,假如放弃不练,奔跑的动作速度就会下降。

在武林中,有人只信奉速度却意识不到力量对拳脚速度的制约,甚至认为练习肌肉力量会使拳脚慢下来。这种观点倘若成立的话,刘翔就可以不练力量了,还有全世界的短跑选手也将欢欣鼓舞,感谢中国武林的某些人把他们从累得要死的力量训练中解放出来。

持这种观点的武林人还因为推翻了运动生理学的理论,令全世界所有的运动生理学家脸红,转而向中国武林举手致敬,并向瑞典皇家学院建议,把诺贝尔医学奖颁发给中国武林的某些人。

这些人真是给武林“争光”——丢尽了脸啦。

所以,爱武术的小伙子们,谁要是“教诲”你说:不用练力量就可把拳脚速度练到最快。你就一口唾沫啐他脸上。他不是糊涂蛋(根本不懂)就是王八蛋(心里明白却往错误的道上引你)。

需要强调的是,练力量的同时,不能放弃拉伸肌肉、灵活关节、灵敏性、爆发力这些训练。

问:拳术技术的熟练程度与拳术的动作速度有关系吗?

答:有关系。运动生理学发现,运动技能越熟练,动作速度越快。

问:动作速度对于进攻和防守的价值一样吗?

答:动作速度对于进攻和防守同样有价值。进攻需要动作快,防守同样需要动作快。

问:在拳术动作尚不熟悉的时候,是否可不要求快速练习?

答:在拳术动作尚生疏时,不但不要求快练,相反还要限制把动作练快了。

动作生疏的时候,身体各部分的协调性一般都很差,此时用很快的速度练习,不但提高动作速度无从谈起,还影响拳术动作的掌握。

问:拳术的动作速度与拳术的熟练程度有关系吗?

答:有关系。拳术的熟练程度是影响拳术动作速度的诸多因素之一。

不仅是拳术,任何一种运动技能,都是动作越熟练,动作速度就越快;动作越生疏,动作速度就越慢。这既是我们日常所见,也是运动生理学的观点。

问:用什么方式练习动作速度最好?

答:踢打移动靶,听口令做各种攻击、防守动作,在各种或简单或复杂的对抗中做进攻、防守练习,等等很多方式,都能增进拳术的动作速度。

问:练拳术动作速度,一组要做多少次?要做多少组?

答:动作速度因为要用极限速度练习,是无氧运动,所以每一组能重复的次数不可能太多。说到具体的次数,因为业余爱好者每个人的情况不同,身体机能相差很大,就不好规定每组应该练习三次还是八次。

一个大的原则是,练习过程一旦出现速度减慢,就立刻停止训练。待身体恢复过来,再进行下一组练习。

动作速度练习因为每一组重复的次数不多,中间又有恢复,因此练习的组数可以多一些。

问:练习拳术的动作速度,是否每天都要练?

答:拳术的动作速度,不但没必要天天练,而且要避免这样做。

练动作速度因为要使用极限速度,强度非常大,属于无氧训练。如果每天都练,身体是吃不消的。

我在谈“反应速度”时曾说:“拳术的各项功力,从速度到力量到灵敏、耐力(柔韧除外),没有一项是必须天天练的。”动作速度训练也不例外。

每天都玩命练动作速度,这不叫勤奋,叫蛮练。

动作速度练习,即便是专业或职业的拳手,一星期也只安排两、三次。业余爱好者,一星期有两次练习足够了。

问:业余爱好者练动作速度,在强度上是否要比专业拳手小一些?

答:这是毋庸置疑的。对于拳脚的动作速度练习,强度(负荷强度),主要表现在每一拳(脚、膝肘、摔等)的速度、拳与拳之间的密度,每一组击打的次数。在这些方面,业余爱好者由于训练程度低、系统性差,在身体机能上远不可与专业拳手相比。

虽然业余爱好者达不到专业拳手的训练强度,但是,在训练中,爱好者却必须达到自身所能达到的最大强度,即: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密度、在每一组中连续击打出最多的次数。

问:动作速度的快慢,跟人的哪些先天因素有关系?

答:主要跟人的肌纤维类型有关系。

运动生理学发现,人体内快肌纤维占的百分比越高、快肌纤维越粗,肌肉的收缩速度越快。也就是动作速度越快。

人体快肌纤维的百分比,主要取决于遗传因素。这一点我们不难从日常中发现,有的人不管是练什么,他的动作往往比一般人快一些。纠其原因,就是他体内快肌纤维所占的比例比一般人高。

做各种训练是否能改变人的肌纤维型,目前运动科学界存有不同看法,尚无一致结论。不过,不管是持何种观点的人,都不否认一个事实:即训练可以有效地挖掘每个人本身所具有的速度潜力(包括力量、反应速度等素质的潜力)。

问:在传统武术里,为什么普遍见不到动作速度训练相关细节要领?

答:不管是拳术,还是足球、摔跤等运动,对动作速度训练的相关细节要领,都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自身的训练实践,二运动科学的指导。

传统武术的训练实践开始的足够早,笼统地说差不多有两千多年历史。但说到运动科学的指导则谈不上,当然这不怪传统武术。因为传统武术产生的年代都比较早,就武林目前所存的传统武术,别说少林拳这种有上千年历史的老拳,即便是非常年轻的新拳种,比如八卦、形意,也都创拳于一百几十年前。而一百几十年前,即使放眼全世界,运动科学中的多数学科还都没有搞起来,譬如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都是在进入20世纪以后才发展起来的。有的学科更晚些、如运动生物力学,迟至20世纪60年代才成为独立的学科。

运动科学建立既晚,进入中国就更晚。像运动训练学,中国人(具体说是中国的体育理论学人)是在20世纪中期才最早接触到它,至今也不过五十多年的时间。

这就告诉我们,对于传统武术的那些创拳人们,不管他们是渴望接受还是死脑筋地拒绝,都是不可能的。时间不曾给他们提供接受或拒绝的机缘。

 

 

 
 阅读文章全部内容  
点击查看
文章点评
相关文章
孤独一笑 关注

文章收藏:4630

TA的最新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