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有关家风

小灰狼

收藏于 : 2022-08-10 13:42   被转藏 : 1   

坚持写个人公号的这一年多来,以往每天中午用来午休的两三个钟头,就变成了我的额外工作时间。几乎所有的原创文章,都是我抢在下午上班时间前突击完成的。
如是往复循环,如是每天一篇,在静谧的办公室里,在一阵阵难耐的困倦中,我总是能够充满成就感地停下敲打键盘,品味那一丝难得的成就感。不知不觉,在这种近似固执的坚持中,我能够暂时忘却自己身份证上的年龄,体会到生命的希望。

其实,有很多次,我都想为自己在某个中午“放一回假”,像以前那样,和三两朋友聚个餐聊聊天,或者在单位附近散散步,要不就是靠在格子间那把舒适的椅子上,小睡片刻。但是,这些想法充其量只是一闪,就被另一种声音挤到了一边。

“宝贝女儿一定不会给自己放假!她一定是在中午吃完饭后,在爷爷奶奶家见缝插针地做一点作业,或者背背单词。她才不会偷懒呢!如果女儿都在坚持,天天督促她的爸爸怎么能放弃呢?!羞!羞!!羞!!!”

于是,我顿时觉得脸颊发热,匆忙中打消了怯懦退缩的想法,强打精神,鼓足勇气坐在电脑前。开干!

没错,女儿在坚持,同样,女儿也在用她的坚持,在不经意间拯救了爸爸一时间的慵懒,让我在每天中午这个关键节点稳定方向。我们父女两人在不同空间遵循的,就是同一道心理暗示。而这个暗示,说白了就是人人耳熟能详的,家风。

家风取决于传承积淀

记得十八世纪俄国军事统帅苏沃洛夫的传记中,曾有一个情节:年轻的情报官苏沃洛夫,在“三十年战争”期间向司令官报到。他看到士兵们在凄风苦雨中忍饥挨饿怨声载道,而司令官本人则坐在温暖的帐篷中同几个心腹爱将大吃大喝吆五喝六。那一刻,他悲哀地预感到,接下来的战役一定凶多吉少!

苏沃洛夫的亲身经历,就是对“士气”最简单最恰当的描述。如果一名将领不能规范自己的言行,一味只是让底层士兵们送死,就是对“士气”的最直接打击!


无独有偶,以色列前总理沙龙将军在“六·五战争”中接受记者采访,回答为何以色列军队战果辉煌时,就把答案放在“士气”上。他说:“对方的军官只会对士兵说‘往上冲’,而我们的军官却习惯说‘跟我来’。这就是胜败双方的本质区别!”


从这两个例子中,我们不难看出,“士气”就是一个团队一个机构乃至一个家庭共同秉持的精神意志,这个意志珍贵而且易碎,需要所有成员一丝不苟长年累月地小心维系,需要一级一级地精心传承发扬。

基于这个逻辑,我喜欢把女儿传递给我,并能在我的内心引起共鸣的这种“士气”,看作我们这个小家庭的家风。“家风”看似简单,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远远超越“家庭氛围”范畴。

每个家庭都可以拥有或者营造“家庭氛围”,但“家风”却不仅洋溢在家庭中,更能在耳濡目染每日熏陶的基础上,蔓延到家庭成员的血液中,时时予以警醒,规范自己的言行。“家风”需要父母长辈甚至几代人的长期实践,一点一点地积累。

我们这个三口之家的“家风”,表面上是由三个人共同维系,其实不然,这里也包含着我们的父辈,上一代老人们的不懈努力和默默影响。女儿的爷爷,是一位拥有十几年军龄的转业干部,做事雷厉风行;女儿的姥爷,则曾是一位作风严谨工作细致的高级技师。我和妻子很幸运,都部分地继承了他们的这些优点,在实际生活中保留了些许痕迹细节。这些被女儿体会到的痕迹细节,就是父辈对我们这个家庭的恩赐!

正是在这样的传承和坚持中,女儿体会到了来自爷爷奶奶和姥爷姥姥两个家庭的两种风格,来自爸爸和妈妈两种疼爱的精髓。在她的潜意识中,自然会对我们这些长辈的话语表现出接受认同。

正所谓“过去从来都不会真正过去,过去的每一分每一秒造就了你今天的模样”。我们培养孩子,营造我们自己的家庭氛围,就不能忽略这种弥足珍贵的传承,只有完全契合家庭渊源的家风,才能促成一个家庭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家风取决于父母的坚持

我们可以在网络中、交流中经常听到看到别人家的先进经验,也可以奉行“拿来主义”在自己家里开展实践。但有一点不能忽略,要想把别人家的家风变成自己家的家风,需要时间,更需要父母的以身作则,一天一天枯燥地坚持。


更重要的是,家风的形成,需要每一位家庭成员的认知、接受,不可能形神分离。如果父母认同而孩子不认同,或者父母认同而做不到,都无法传承到下一代身上。


举个例子:父母希望营造学习型的家风,天天向孩子强调学习的重要性,要求孩子刻苦学习,但父母自己却转身去看电视玩游戏抠手机,那孩子又怎么可能认同呢?

这个现象在我们家也曾有过。女儿在自己房间做作业的时候会偶尔走出来放松片刻。每当她看到爸爸正在电脑前忙着修改文章或是在后台编辑小号,看到妈妈正在用手机联系工作或者处理家庭事务,她就会很快回到自己的书桌前,继续写作业。因为她很放心地看到,一家三口都在认真地做事,不仅仅只有她在吃苦受累,她会很安心。

但是,如果她看到的是父母在娱乐或者无所事事,就一定会不自觉地把休息时间延长。因为她觉得自己在孤军奋战,心情必然低落。

我的一位老领导曾经教导我说:“你想让孩子认真学习,就一定不能只督促孩子而放松对自己的管理。将心比心,谁都不愿看到父母说一套做一套言行不一。”

人类之所以能够成为高等生物,就是因为具有出众的学习能力。一个幼年期的孩子自然会向自己的父母长辈学习。简而言之,家风这种事不是随便说说而已,也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您想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想让孩子继承良好家风扎实做事、谨言慎行?别指望学校,也别指望什么秘笈绝招,只能靠言传身教,靠自己首先做到!

家风需要稳定航向

在著名的“淝水之战”前夕,前秦帝国八十万大军遮天蔽日地杀向江南。一时间东晋王朝风雨飘摇!当晋军总指挥谢玄和北府兵统领刘牢之去拜见丞相谢安时,却看到谢安正云淡风清谈笑自若地与人对弈。刹那间,两位将领顿时放下心来,转身离开认真布置防务。


如果没有谢安的镇定自若举重若轻,恐怕也就不会留下那段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战争奇迹。


一个国家的安定繁荣要看领导人的气魄眼界,一个单位的欣欣向荣要依靠领导班子的责任担当。同样的道理,一个家庭的良好家风,则需要当家人的以身作则,随时把稳航向。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个家庭的兴衰荣辱,一个孩子未来的悲欢离合,就取决于家风的风向正不正,取决于父母长辈的航向稳不稳。

如果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唱的是高调,行的却是苟且,时时刻刻在嘀嘀咕咕算计别人以权谋私,那这种阴郁诡异的家风必然带歪整个家庭;如果父母平日毫无规划远见,奉行的是所谓“四十岁死、八十岁埋”得过且过的方针,那孩子也一定深受其害遗憾无穷。

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相比李鸿章慨叹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而言,更加波澜壮阔,可谓五年一个层级,十年一次换代。不要说我们这些中年人,不是连刚离开校门没几年的90后们也在哀叹韶华易逝跟不上形势吗?所以,越是风大浪急,越是需要我们这些父母把好舵,稳住家庭的航向,为孩子的成长点亮航标!

家风,虽然是由长辈那里继承而来,却像一个传感器,隐隐标记我们每个人在社会中的位置坐标。不论科技多么发达,那些饱含长辈基因和我们自身认同的家风,才是指引我们为人处世的最好工具。


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父母,想把孩子培养抚育成一名合格的人才,依靠的不是冗长空洞的说教,不是网络付费课程的突击提高,也不是名师高人的点拨,而是实打实来不得半点虚假的家风。当好自己父母的角色,认认真真陪伴孩子,让自己和孩子一起时时体会那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家风,才是努力的正途。

 阅读文章全部内容  
点击查看
文章点评
相关文章
小灰狼 关注

文章收藏:5104

TA的最新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