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书单为何读出了不同的人

陈振钦 关注

收藏于 : 2022-08-06 13:00   被转藏 : 2   

      
   阅读时间
   5 分钟

    ▲


网上不乏各种求书单的帖子。看久了就会发现,牛人和庸人列出的书单都差不多。同样是读书,甚至读同样的书单,为什么有人成了牛人,而有人依然是庸人呢?


我曾经简单地把这个问题总结为:


牛人和庸人的书单都一样,但一样的书读出了牛人也读出了庸人,所以不尽是书本身的问题,而是吸收的问题,有人能读出三味,举一反三;而有的人则因为知识积累的断层,无法消化太硬的地方。


当时想说的是不同层次的作者的创作层次的问题。后来想了想,这其实是一个很重要的话题,而自己的答案却过于简单,太过草率了一些。即使阅读水平相同的人,也不一定会有一样的生活。


就像和菜头写他和李笑来关于比特币的故事。两人都是最早一批接触比特币的人,但最终却只有李笑来投资了比特币成为中国比特币首富。当时,一枚比特币的价格在一美金左右。而随后几年,比特币最高的时候一枚价格超过一千美金。


和菜头自然不能列入庸人一列。从当年豆瓣书评小王子,到现在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挥斥方遒,和菜头是中文互联网上难得的珍宝。但在比特币投资这一方面,他落了下风。他和李笑来的差别不在信息,就像牛人和庸人之间的差别不在书单,但一样的信息或知识,为什么导致了不一样的结果呢?


首先,我们需要接受的一个前提就是,我们所阅读的书籍的作者,至少在其书中论述的方面,水平是高于我们的。读他们的书,就是为了获取这些高于我们认知的知识,从而拓展自己。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以至于我们在任何一本大家之作上,只能获取到他相对狭窄的那一方面的知识。


而我们的现实世界极其复杂,复杂到几不可知。任何一种阅读,一方面就像之前说的,受限于我们自身的知识面,不一定能理解作者的意图;另一方面其实也受限于作者领域的知识面。所以,读书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但读书解决不了所有问题;甚至可以说,绝大多数问题光靠读书是解决不了的。




    ▲

问题产生于局限,也就只能靠突破局限来解决。所以我们提倡大量阅读,甚至海量阅读,从各个不同的侧面补充我们的认知,突破某个作者的局限 —— 这时候也就突破了我们自己的局限。你看到了牛人列出的和庸人一样的书单,但没看到牛人在这个书单范围外的阅读量。所以牛人可能突破局限,而庸人则不行。


海量阅读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但同样是海量读书的人,有人成了牛人有人成了庸人,这其间的差异又在哪里呢?


就像上面谈到的,阅读是因,但一样的因不一定能有一样的果。比如同样读书,牛人可以就书中的各种观点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思维体系,各种信息、观点、概念之间互有连接;而庸人则很少能有自己的体系,即使是读完了一本书,书中的各种概念也彼此毫无联系,成为各自的信息孤岛。


信息只有流淌起来才有价值,才能对这个世界做出自己的阐述。信息孤岛一来难以提取,二来即使成功提取也往往失之偏颇,没有任何实用价值,不能拿来用,读书不过是读出个书呆子罢了。


信息孤岛尚不可怕,因为尚可构建自己的体系;可怕的是以为自身的体系完美无缺,不肯升级改造,固执己见的人。每每遇到这样的人,我都会尽量想办法躲得远远的,真的惹不起。之所以我们不断地说成长,不断地说更新,就是为了不要变成这样的人,最好干脆能在自己的世界中没有这样的人。


所以,读书之后,利用书中的知识形成自己的认知体系,并且能不断更新、自洽、甚至重写,是牛人与庸人之间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跨过去,就是海阔天空。庸人如我,还在不断地挣扎,以期能有一天一跃而起振翅高飞从此海阔天空。


即使都读书,都能克服信息孤岛,避免封闭,随时更新,就能获取一个更美好的未来吗?和菜头和李笑来的故事告诉我们不一定。就像和菜头谈他和李笑来时说的,同样是观察世界,同样是分析事物,甚至是得出了同样的结论,但自己却错过人生中这种级别的天文大潮。


也就是说,知识是一个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在知识之外,还有一个更为关键、更为重要、难度也更高的方面,就是践行。和菜头和李笑来同时判断出了比特币会大涨,李笑来投资比特币,终成中国比特币首富,身价亿万;而和菜头判断后并没有做出执行,终于与比特币擦肩而过。


像和菜头这样有如此强悍思维体系、执行力的大牛尚且会遭遇这种情况,何况我等芸芸众生?先生说,你并不孤单。从另外一个角度理解,就是这个世界上有太多和你我一样的庸人。




    ▲


如何解决自己践行方面的难题?我想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 知识力

  • 安全感


所谓知识力,指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后面的力。你对自己的知识体系有多强的信心?当现实狠狠地撞击你的知识体系的时候,你有多大把握确信自己是正确的?当身边几乎所有人都反对你、你看不到任何希望任何光亮的时候,你能不能坚守自己的阵地,毫不退缩?就像电影《美国队长:内战》中特工卡特说的那样:


就算所有人都告诉你错的事情是对的,所有人都要你让开,你也要像棵树一样牢牢坚守,然后看着他们的眼睛说:你给我让开!


是什么造就了这么坚定的信念?是知识,是对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的坚定信念。这些认知体系不是简单的道听途说,而是在漫长的岁月里,不断地思考、总结、更新、迭代甚至重写,所沉淀下来的坚定的、确信的认知。


一方面这些认知有坚实的背景知识,另一方面真正经过了消化,成了自己的一部分。这就需要我们时时关注自己头脑中的概念,不断地考问自己的概念,最终形成确认无误的认知体系。李笑来正是对金融、计算机、算法等方面都有着深厚的知识,才敢大量购入一个从未出现过的 “虚拟货币”。


所以,光有知识还不行,知识需要经过鉴定,融入自身,甚至变成信仰,完成从知识到知识力的转变。


另一个方面是安全感。作为重度悲观主义者,我颇缺乏安全感,总是对未来充满忧虑。这种忧虑一方面可以让我们未雨绸缪,为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准备;另一方面也容易让我们盼安求稳不敢冒进。在现实中,如果你把所有功课都做完了、确定无误了再去操作,机会早就过去了。我们就是需要在种种不确定的因素中判断趋势,然后去冒一定的险。


而冒险就需要有所依仗。我们最大的依仗是什么?不能是钱,因为在冒险的时候钱就不是你的了;不能是人,因为人是会变的。最大的依仗,其实是安全感,一种让人踏实的感觉。安全感和安全不一样,安全感不一定需要多安全,但有了这种感觉,就可以让我们睥睨天下气吞山河。


安全感的构建,涉及内容太多,难以细述。作为马丁·塞利格曼先生的忠实信徒,我始终坚信的一点就是,过往不咎,未来一切皆有可能,安全感也一样。虽然因着过去种种,我们可能暂时缺乏安全感,但这不妨碍我们持续不断地改善、构建自己的安全感,从而对自己充满信心,对未来充满信心,然后敢于冒险,敢于践行。


通过海量阅读拓展思维、突破局限,并通过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思维体系,然后不断地反思、更新、迭代、升级,让正确的思维成为自己坚定的信仰,靠其指引,在充满爱与自由的安全感中,一次次地完成自己的成长。


然后,我们就能在通往牛人的道路上越行越远了吧。


    ▲

作者简介:

 阅读文章全部内容  
点击查看
文章点评
相关文章
陈振钦 关注

文章收藏:4284

TA的最新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