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是如何通过“把脉”,发现癌症的?癌症患者脉象有哪些表现

藏家231 关注

收藏于 : 2022-08-01 16:05   被转藏 : 3   

切“脉”,发现“癌” 脉诊在癌症诊断中有重要意义。清代医家黄元御在《金匮悬解》曰:“诸积大法,脉来细而附骨者,乃积也。寸口,积在胸;微出寸口,积在喉;关上,积在脐旁;上关上,积在心下;微下关,积在少腹;尺中,积在气街;脉出左,积在左;脉出右,积在右;脉两出,积在中央,各以其部处之。明确脉象与肿瘤的相关性。

良性肿瘤的脉象比较清晰、光滑,类似孕妇的脉息。而晚期恶性肿瘤的脉象,则像河流冲击暗礁时激起的回流,既有漩涡,又有浪花,又像一粒滚珠,手指按之颇有“异峰突起”的特殊感觉。

传统之脉诊部位而论,左关属肝胆,右关属脾胃,俱归消化系统。若于此处脉道中或一手或两手诊见“动脉”,即指下如小豆一粒,稍硬而突起,厥厥动摇者。脉书多以肝脾不调、气机郁滞论,宜行气开郁法;或因痰浊瘀血盘踞,以祛瘀消痰;或主阳热亢盛,热毒内燔,治宜泻火解毒。

肿瘤病人的脉象可见多种,但总不离于虚象。虚脉以虚、微、弱三脉为最常见,均表现为脉来无力,按之细弱,甚则似有似无。肿瘤病人在不同的病程阶段,亦可见另一种虚脉,如浮、芤、濡、散、革等,在失血、虚甚、脏气将绝、阳气浮越时多见。一般常见于肿瘤后期。少数肿瘤亦可见到实脉,但均实而无力,虚中夹实。

我们临床中发现肿瘤病人脉象多见濡脉。关于濡脉,《濒湖脉学》曰:“濡脉,极软而浮细,如帛在水中,轻手相得,按之无有,如水在浮沤。”李时珍认为濡脉位浮体细,轻手切之力得,病后、产后若见此脉犹可医治,倘若一般人见濡脉,当是无根之脉。其主症一主虚损,二主伤湿。濡脉不仅主精血亏损,亦主阳气衰微,阴阳本互依存,阴伤日久必损阳,血亏气弱故濡脉主诸虚百损。

临证中发现癌症病人,特别是中晚期癌症病人,因毒瘤侵袭,致脏腑阴阳失调,气阴两伤,正气耗散,多表现为虚证,故癌症病人,脉象多濡。 肿瘤病人的脉象比较复杂,临诊必需四诊合参,才能作出中肯诊断。譬如“脉实证虚”、“脉虚证实”之类,只有结合脉证,才能作出正确判断。《景岳全书·卷之五·脉神章》云:“凡治病之法有当舍症从脉者,有当舍脉从症者,何也?盖症有真假,脉亦有真假,凡见脉症有不相合者,则必有一真一假隐乎其中矣……医有迷途,莫此为甚。大都症实脉虚者,必其症为假实也;脉实症虚者,必其脉为假实也……凡此之类,但言假实,不言假虚,果何意也?盖实有假实,虚无假虚。

假实者,病多变幻,此其所以有假也;假虚者,亏损既露,此其所以无假也。”大意以虚者为真象,然而临床亦有“大实如羸状”者,如阳明燥结甚者,可见精神萎靡,语音低微,但腹痛拒按,心烦口渴,脉沉伏细弱者,必以攻下之法方能活人,不可不察。脉诊还可以揭示肿瘤患者邪正的盛衰,同时也可以为治疗预后提供依据。

一般来说,脉症相应,为顺,表示邪实正盛,正气尚足以抗邪。若反见沉、细、弱,为脉症相反,为逆,说明邪盛正衰,易致邪陷转移。又如肿瘤晚期,正气已衰,脉见沉、细、微、弱,为顺;若脉象反见浮、洪、数、实,则表示正衰而邪不退,均属逆证。一般肿瘤在未转移之早期,见有余之脉为邪毒正盛,当用攻毒为主;若见不足之脉为正虚邪陷,当扶正祛邪。

肿瘤已转移之中晚期,见不足之脉为正气已虚,宜补虚为主;若见有余之脉,为正气虚而毒气盛,则当清火化毒。因此,脉诊可以揭示肿瘤患者邪正的盛衰,同时也可以为治疗预后提供依据。

举报/反馈
 阅读文章全部内容  
点击查看
特别提醒:文中可能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为用户分享内容,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文章点评
相关文章
藏家231 关注

文章收藏:12

TA的最新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