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别要学基本功--教你如何识青花(之二)(清代青花)

大汉王朝

收藏于 : 2022-07-04 16:25   被转藏 : 1   

 

---------

  由于清代使用的青料完全不同于明代的青料,所以清代青花发色呈现 在我们面前也完全不同于明代青花。我们在上篇教你如何识青花(之一)(明代青花)中已经明确阐述,不同时期使用不同的青花钴料,而每当一种原矿钴料使用耗完以后,就不得不再寻找另一种新的替代青花矿料,致使青花颜色越来越差,以至目前的钴料枯寂而不得不使用化工料替代,所以每个年代使用的青花料(彩料等)是不可复制和再生的,材料鉴定才是瓷器鉴定的最关键的实质,其他胎质、画工、包浆、器型等可以作为鉴定的辅助来综合鉴别。

     至于包浆、磨损痕迹等和藏品保管方式和使用方式有关,可以参阅我们以前的文章。

      上一篇文章主要介绍了明代青花料的鉴别,本文主要讲清代青花料的区别与鉴别,下一篇将主要讲元代青花料的鉴别,请关注我们。

 

 

1、顺治仍沿用崇祯时期浙料,也称“浙青”。国产料中此料为上乘,重则浓蓝,軽则淡翠。浙料产于浙江绍兴、金华一带。明代万历中期以后至清前期,景德镇官窑青花瓷器均采用浙料。 色调丰富,已能分出浓淡,呈色亦分四种:

一,欠鲜亮,有晕散。青花色淡加之釉厚,釉面深处的纹饰往往模糊不清。

二,淡蓝色,类似天啓,崇祯,发色深沉,此类器物大多较粗,笼统的归属到明末清初一类。

三,正蓝,色调纯正,釉面平静呈卵青色,外釉色较里釉色深,青花浓处聚黑斑,此种底多书“玉堂佳器”或干支纪念款。

四,青翠,其色与康熙之翠毛蓝接近,静穆光润,胎亦洁白,以花卉纹饰的将军罐,花觚,净水碗大多如此。




 

 

2、康熙青花也使用“浙青”。提炼水平进一步提高,重则更加浓蓝,軽则淡雅翠蓝,色调更加丰富,能分出浓淡层次,立体感极强,康熙青花用“分水”法将青钴料调制成不同浓度,因而能绘出深浅不同的色泽,人称“青花五彩”,层次多的达七至九层。发色亦可分为早中晚三期:

早期:灰蓝,黑蓝为主,色调除朦胧者,亦有较青翠的,釉面呈青白色,

中期:鲜艳清脆,色调以粉白为主。

晚期:多成灰暗,浅淡,有晕散不清,釉面硬亮清白。康熙五十年以后更为明显。

 




3、雍正:依然采用浙江青料的上等青料为主,加以精炼,后期有选用云南珠明料混合。从颜色上看可分两种:一种是色泽幽静匀润,发色较康熙青花柔和淡雅,没有太多的深浅浓淡的层次,也有少部分是仿明成化的淡描青花,用笔纤细,淡雅宜人。仿明嘉靖青花的蓝中泛紫,青花发色浓重艳丽,。有仿明代永乐、宣德青花风格的,色调深蓝,釉面有橘皮纹,由于是用国产料代替进口料加以描绘,只能采取人工浓色堆点的方法,来体现黑色斑点及晕散,比较而言,还是显得死板一些,缺少永、宣青花自然流淌、深入胎骨的效果。
同时期的多种色调并存的特点:

一,发色浅淡而深沉,略有晕散,多见于雍正早期。

二,发色灰暗,色调虽不鲜亮,但呈色稳定,色泽深浅不一,釉面薄厚兼有,有的釉面朦胧感强。

三,发色青翠,鲜艳而稳定,以山水人物青花笔筒为代表,有的甚至于崇祯相混。

四,发色深沉或浅淡,官窑中常见的两类色调,深沉者稳定而略显深蓝色,斗彩青花色调浅淡,线条纤细。仿宣德者,发色晕散,仿成化者发色灰青。


4、乾隆 青花总体风格与有别于雍正,发色已经稍有区别,青花布局由简至繁,极少量使用浙料遗留库存,大量使用的是云南珠明料,呈色稳定、浑厚、沉着。使用遗存浙料的一般是乾隆顶级官窑,发色清蓝纯真,立体感较强,稍带有轻微晕散;使用浙料掺入珠明料的青花蓝中泛黑,纹饰层次强,色调稳定纯正,鲜艳明快;后期蓝中泛黑,色泽稍青灰。

                       乾隆早期极少量的“浙料”精品


           乾隆早期极少量“浙料+珠明料”


                乾隆早期极少量“浙料+珠明料”


                         乾隆早期极少量“浙料+珠明料”


          乾隆时期大量使用的“珠明料”


                    乾隆时期大量使用的“珠明料”


                    乾隆时期大量使用的“珠明料”


             乾隆时期大量使用的“珠明料”

 

5、嘉庆 嘉庆早期青花瓷器大多仍延续乾隆朝的风格,依然使用珠明料,造型、尺寸、纹饰与乾隆青花基本一致(但胎料不同)青花色泽大部分稳定。到嘉庆后期,随着国内购买力的降低,青花瓷以日用瓷、粗瓷为主,陈设瓷逐渐减少,青花发色愈趋愈下,部分器物已显清淡漂浮,纹饰层次欠清晰,釉面稀薄泛青,民窑更是如此。


道光/咸丰/同治 :总体道光、咸丰、同治三个时期的青花大体相近,使用国产青料(珠明料为主),青花发色较乾隆嘉庆相比有飘浮感,有的还会给人发干,死板,图案有机械感,不灵动,发色有蓝淡也有黑灰或淡青。胎质粗松,釉稀薄,胎釉结合不紧密,纹饰以吉祥图案为主。






  可以看出随着国力的衰弱,青花瓷器的制作工艺、文饰画工、青料发色都在逐步走下坡路。

光绪 早期少量使用国产青料(珠明料为主),后期珠明料用尽,所以不得不改用当时由西方传入我国的洋蓝青料,洋蓝为化工钴料,蓝如墨水,无杂质,无凝聚斑痕,80倍放大镜下也不见矿渣,色泽明快鲜艳,有青中泛紫者,民国后已能国产。所以这时期青花用料有洋蓝、珠明料、土料,可以混搭使用。发色较多,呈黑色或浅蓝色,还有明艳泛紫者,但仿康熙者造诣很高,青花明亮轻快,鲜艳浓翠,有小康熙之称,唯釉色浆白过死,纹饰脱离不了本朝风格,早已赶不上康熙制瓷水平。目前传世民间的主要是光绪民窑青花,也为大家所乐见。





宣统:由于国产钴料枯竭,除少量瓷器使用国产青料外,不得不大量使用化工料,色调明艳青翠,但发色呆板,层次无变化。


备注:为了便于大家学习比较,我们举例现代青花图案,现代青花不同于宣统时期的进口的洋蓝青花,而是自己国产的化工青料,发色更加死板,青花没有层次,发色暗淡沉闷,浓淡变化系人为所致。


   现代青花



------------------

    当然同一青料烧制的瓷器发色还受青料成分差异、提纯度,配制比例等三方面影响,钴的含量越高,蓝色就越正,含量少就发灰。锰含量高时,青花就蓝中泛紫或蓝中泛红,氧化铁含量高时青花的发色就会发黑。

除了青料使用对发色产生影响以外,发色还受到施用技术、焙烧温度的影响,施用技术就是在画的时候画功,画线用力均匀,青花烧出来后就是一个颜色,否则青花就会出现深浅不一的颜色。再一个是焙烧温度,同样的青料,如果温度过高,颜色发黑;温度过低,有点发绿,只有温度控制在1260-1350度,青花发色才是最蓝最美的,实际上古时候没有办法测量窑内美意个部位的温度,所以同一窑的不同的部位,不同窑的不同人员,烧出的瓷器完差异极大,完全靠经验,所以制作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对青花发色产生影响,所以同一时期同种青料的青花也有一些差异,不能教条鉴定。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各个时期都使用当时认为最漂亮的青料,随着资源的枯竭,青料也在不断迭代更替,以致现代使用国产的化工钴料,希望收藏者通过本文对青花料以及发色等的介绍,对你的青花鉴赏水平有所提高。

  这里要特别提醒收藏者,由于清晚期以后国力的衰弱,瓷器生产主要是民窑件,无官窑可藏可流通,同时清晚期以后,窑藏并不时兴,财富的更多的是以票汇、银行存储、买卖土地等方式拥有,所以民间传世的瓷器主要是清晚期及以后的瓷器,一般收藏者主要上手所见的就是这类传世瓷器,所以用清晚期的传世瓷器的鉴定眼光去鉴别其他年代的瓷器或者窑藏瓷器,难免出错,相信大家随着收藏研究的不断深入,10年后我国的收藏队伍的整体鉴赏水平将大大提高。

---------------------------------------

 阅读文章全部内容  
点击查看
文章点评
相关文章
大汉王朝 关注

文章收藏:4972

TA的最新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