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蟾祖师《丹法参同十九诀》

回归本我用心生活 关注

收藏于 : 2022-07-03 23:10   被转藏 : 2   

通常认为,南宗内丹功法的特点,在于“先命后性”,也就是先通过精气的修炼,获得身体健康,形神两旺,然后炼神还虚,以精神上的超越和升华,感悟永恒之道,达到与永恒之道的合一。


自从南宗初祖张伯端着《悟真篇》,阐发内丹秘奥,南宗历代祖师及内丹法传人,都有相关的诗词文论等著作流传人间。玉蟾祖师《海琼传道集》中所载述的《丹法参同十九诀》,可能是其中最为系统,也十分简要的阐述。下面略述十九诀的基本内容,供各方同道者相互参悟证验。


1.采药。

诀要是“收拾身心,敛藏神气”,也就是让自我身心从与外物的各种牵连中摆脱出来,由关注外物转向专注于自身的精气运行,从而使精神气质进入收敛、内藏的状态。这门功夫使人由动入静、由思考进入无思虑,对于初次练习的人来说可能有些困难,不大习惯,所以练习时既不可松懈,也不必急躁,应当从容调养,处心于有意无意之间。以身心舒适为准则,切不可急于达到某种假想的境界。


2.结丹。

诀要是“凝气聚神,念念不动”。是由上一步功法进而向聚精会神的状态深化,要做到意念不扰乱心神的静谧。凝气是调整呼吸,以意念存思的方法护守丹田等处的气息,让气随神凝,意念存思之处,气随之聚结。


3.烹錬。

诀要是“玉符保神,金液錬形”。玉符是思无邪的纯洁意念,这种意念出现在聚精会神地反观自我身心的修炼实践中,它激发起生命本能的创造力(神),又让创造力保持在无欲念的清静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以意念引导精气周流,自金液(肺气)润沛五脏,为静极而动的起始功夫。


4.固济。

诀要是“忘形绝念,谓之固济”。忘形是使反观自我身心的感受渐渐虚化,绝念是让能够自我感觉到的意念,从感觉中渐渐淡出,绵绵地保持体内气液周流,无捉持禁锢之意,气液自然周流不息。


5.武火。

诀要是“奋迅精神,驱除杂念”。以意念激发起生命本能的创造力,有时会溢出修炼所希望的轨道,跟着欲念逃跑,这时候需要用强健的精神意志,像吹散尘埃一样,将欲念驱散。


6.文火。

诀要是“专炁致柔,含光默默;温温不绝,绵绵若存”。由无欲而有意所激发起的生命本能,其中包含着万物造化的生生不息之机,是谓元精。心中意能专炁致柔,则元精绵绵若存。


7.沐浴。

诀要是“洗心涤虑,谓之沐浴”。意念渐渐淡化,气液自然运行周天。修錬内丹时,不能不运用意念,否则无从引导精气运转周流,但又不可滞留在意念引导的状态中。意念象钓鱼的钩,精气按修錬的需要自然流转而不外溢,是垂钩所要钓的鱼。钓到了鱼,就要从钩上取下来,精气自然流转后,意念就要渐渐淡出。


8.丹砂。

诀要是“有无交入,隐显相符”。有指气液之运行,无指元精之发动。修炼时,气液运行可感知其有,不绝如缕,元精发动则似有还无,隐在气液运行之中。能让元精与气液相混融,则丹药已生。


9.过关。

诀要是“果生枝上终期熟,子在胞中岂有殊”。果生枝上、子在胞中,都譬喻元精在体内运转之气中。由此修炼,南宗谓之炼精化气。


10.分胎。

诀要是“鸡能抱卵心常听,蝉到成形壳自分”。元精随运转之气在体内周流,久久成熟,无形无质之中而生出暖融融的真实感受,这在丹法中就叫做炼气化神。象孵卵而生鸡雏,养茧而得蝉蜕一样,元神也脱离后天精气的躯壳,兀然独立而为生生不息的精气之源。


11.温养。

诀要是“知白守黑,神明自来”。知白是灵明不昧,守黑是守护已经炼气化神的元精、元神。


12.防危。

诀要是“一念外驰,火候差失”。知白守黑的身心状态,需温养调服,若意念外驰,则灵明昏昧,火候既失度,丹药亦危倾。


13.工夫。

诀要是“朝收暮采,日錬时烹”。南宗丹法虽讲究遵循阴阳消长之时序,但非机械比附,非必以冬至或子时为一阳生成之机,日常修炼,需用“活子时”,所以随时随处皆可做工夫。


14.交姤。

诀要是“念念相续,同成一片”。交姤是心中意与肾中精的混融,这样的混融非片刻工夫,需绵延不断,以致彻上彻下,弥漫身心。


15.大还。

诀要是“对景无心,昼夜如一”。修持工夫,不受外景影响,是即庄子所谓“撄宁”。如此不将不迎,物来则应,则体内鼎器小宇宙与天地大宇宙若合符节,是曰“大还”。


16.圣胎。

诀要是“蛰其神于外,藏其气于内”。外景变幻莫测,而精气不动于中者,是即圣胎。


17.九转。

诀要是“火候足时,婴儿自现”。内修外錬,工夫持久,自然有不同于感觉知识之神智的元神出现,譬喻为以自我为母体而孕育的“婴儿”。


18.换鼎。

诀要是“子又生孙,千百亿化”。元神是大全之体,蕴涵无穷无限的变化可能。


19.太极。

诀要是“形神俱妙,与道合真”。元神朗现,便是炼神还虚境界,形体亦自觉大化无痕,虚空粉碎,至此与真常之道合一,无内外,无彼此。



修錬南宗的内丹功法,既必须付诸实践,调动全部身心去体贴、感悟,不能指望道听途说,又必须请明师指点,不能暗自揣摩,盲修瞎錬。遇到疑难处,尤其需要与有修錬经验的人相互印证,不可自我逞强。如果修錬得法,自然会取得精神饱满、身体安康的效果。
 阅读文章全部内容  
点击查看
文章点评
相关文章
回归本我用心生活 关注

文章收藏:19

TA的最新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