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武穆八段锦,据说为岳飞所传!

ㅤㅤㅤ

收藏于 : 2022-07-03 19:52   被转藏 : 4   

功据说由宋代抗金名将岳飞所传,曾被作为岳家军练兵必修课目,后渐渐流入民间。因岳飞谥号“武穆”,故尊称为“武穆八段锦”:又因岳飞武功学自少林一代宗师周侗,故其功被视为少林真传。

【总诀】

叉指托天舒三焦,

骑马弯弓射胡雕。

托天踏地对抻劲,

回首凝望消五劳。

摇头摆尾灭心火,

折身攀足壮肾腰。

冲拳怒目增力气,

马背颠簸起俯仰。

一、叉指托天舒三焦

【练法】

1.正身直立,两手臂自然垂放于身体两侧,两目平视(图1)。

2.两手向小腹前相合成十指交叉,掌心向里,抱贴小腹(图2)。

3.两手叉指不变,直臂向前、向上缓缓抬起,左右手指互相按于掌背,抬至与胸口平(图3)。

4.两掌向胸前收回,至胸口处时两掌心朝上,两虎口向外,两手手指挺开(图4)。

5.两手交叉不变,再徐徐向里翻腕使掌心向上并向上托举,至臂节完全伸开时,两足跟提离地面,全凭两足尖支撑(图5)。

6.十指松开,两臂向左右分展并下落于体侧,两手中指尖贴于大腿两侧裤缝处,掌心朝内,同时,两足跟落地(图6)。

如此反复练习,次数自定。

【功用】

此段是四肢和躯干的伸展运动,加强四肢和躯干的伸展活动可影响胸腹腔血流的再分配,有利于肺部的扩张,使呼吸加深,吸进更多氧气,对消除疲劳有很大作用。

二、骑马弯弓射胡雕

【练法】

1.正身直立,全身放松,两手臂自然垂放于身体两侧,垂帘凝神,自然呼吸(图7)。

2.左脚旁开一步,沉身下蹲成马步桩,两手抱拳于腰际,拳心向上,拳眼向外,二目平视前方(图8)。

3.两拳变掌上抬,交叉于胸前,即十字手,右掌在后,左掌在前,两掌背相对,两掌尖均向上(图9)。

4.左手小指、无名指、中指向里蜷握,食指翘起向上,拇指伸直与食指成八字撑开,并缓缓向左推出至手臂伸开,头左转,目视左手食指;右手小指、无名指、中指向里蜷握,拇指尖与食指尖相扣,虎口成一环形,如扣弓弦,屈肘贴于右肩前,手心向里,虎口朝上(图10)。

5.以意使力撑开两臂,犹如拉弓,同时身向右转,左手渐渐握成平拳,拳眼朝上;左腿渐渐蹬直成右弓步(图11)。

6.两手放松向胸前合拢,成十字手状,右手在前,左手在里,两掌背相对,十指尖朝上(图12)。

7.以上为左拉弓势。接着再做右拉弓势,动作及要领与左势相同,唯方向相反(图13~15)。

8.左右反复练习几次后,还原成立正势(图16)。

【功用】

这一段练习的重点在胸,用中医术语来说就是重在上焦。除了头以外,上焦可以说是全身最重要的部位,这段动作影响所及,包括两手、两臂和胸腔内的心肺,通过扩胸、伸臂可以增强胸肋部和肩部肌肉力量,加强呼吸和血液循环,有利于抒发胸气,消除胸闷,并能疏理肝气,治疗胁痛。

三、托天踏地对抻劲

【练法】

1.正身直立(图17)。

2.右手握拳反背贴于后腰间(可以命门穴为参照中心),拳心向后:左手向左侧下方斜伸,掌心向前,掌尖指地,目视前方(图18)。

3.左手经左大腿前向上、向左侧方画弧,与肩平时停住,手心向上,头左转,目光随左手转动(图19)。

4.动作不停,左手再向前、向右侧平胸移动,至右侧后,继转掌向上过头顶伸臂举起于左上方,掌心向上,腕节略挺,指尖略向后,仰面目视左手(图20、21)。

5.左掌伸臂徐徐向前、向下按,同时,上身前俯如鞠躬状,两膝挺直。左掌按至左脚尖前时,内勾腕指,使掌背贴于地面,虎口向前,掌心向上(图22)。

6.立身收左手,托掌于小腹前,掌心向上,指尖朝右:右拳变掌,从腰后移于腹前,屈臂横于肚脐前,掌心向下,指尖朝左,两掌心相对如抱物状,两目平视(图23)。

7.上体右转90度,左腿提膝,右腿独立,同时,左掌向上直撑,托举于左侧头项上方,掌心向上,掌尖向后,头也仰面上望;右掌直臂下撑于右腿外侧,掌心向下,掌尖向前。如此两掌上托下撑,相对抻拔(图24、25。图25为动作反面)。

8.左脚落地于原位,上体左转90度成正立,同时,左手下落、握拳收到腰后,拳背贴于后腰约命门穴部位,拳心向后:右手斜伸于右侧下方,掌心向前,指尖向下(图26)。

9.以上为左势。接着开始右势练习,右势与左势动作相同,唯方向相反(图27~33。图33为图32的反面)。

10.左右反复练习。最后还原成起势(图34)。

【功用】

1.这段动作是一手上举、一手下按,上下用力对抻,使两侧内脏器官和肌肉进一步受到影响,特别舒活肝胆脾胃,可使胃肠和消化功能得到增强,久练有助于防治胃肠病。

2.左右升降对拉,符合“脾主升清,胃主降浊”的原理,这一段练习牵拉、舒活腹腔,能对消化系统起到很好的按摩作用,非常有助于消化吸收。

四、回首凝望消五劳

【练法】

1.正身直立(图35)。

2.两手置于背后,右手握拳,拳心向外,拳眼向上,左手握住右腕,贴于后腰,以命门穴为位置参照。挺胸收腹,两目平视(图36)。

3.上体不动,仅头部慢慢向右转动,两目使力(适度)。向右后看(图37)。

4.稍停片刻,头回转。至头正时,再向左侧转动,两目使力向左后看(图38)。

5.稍停片刻,头回转。至头转正时,右脚向右侧摆一步,上身右转俯胸,头向右移动,两脚变成右弓步,两目使力向左看左足跟(图39)。

6.略停片刻,转身回头。至正前方日寸,上体左转,并向左后俯身,转头,两腿成左弓步,两目使力注视右脚跟(图40)。

7.略停片刻,回身。至身体转正时,两手下伸,握住两足踝部,两膝挺直,前屈身,头尽量下俯,两目从裆下使力向后注视(图41、42。图42为动作反面)。

8.略停片刻,起身还原成起势。反复练习(图43)。

【功用】

本段头部反复转动,带动腰身扭摆,对活跃头部血液循环、增强颈部肌肉和颈椎活动有非常明显的作用,而且还可消除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紧张及视力疲劳等,同时拉抻锻炼腰腹肌筋,对五脏六腑也有很好的保健、强壮效果。

五、摇头摆尾灭心火

【练法】

1.正身直立,两手臂垂于体侧(图44)。

2.左脚向左摆跨一步,屈膝下蹲成马步桩,头正身直,两手按在大腿上面,虎口向里,大拇指在大腿外侧(图45)。

3.马步桩不变,以腰为支点,上体徐徐向左侧偏身,使头部左侧约与地面平行(图46)。

4.接着,头和上体由左向后向右旋转,仰头(图47)。

5.继向右侧偏身,至头部右侧约与地面平行(图48)。

6.动作不停,上体和头部自右侧向前转,并俯身下躬。头转至裆前方时,面部向地面,两腿马步不变(图49)。

上述动作为逆时针方向摇转。接下来就练习顺时针方向摇转,与逆时针练法相同,唯摇转方向相反。顺、逆方向摇转各几次后,进入下势。

7.抬起两手,用掌心劳宫穴按贴两耳孔,双手十指抱住玉枕及风池穴,两腿略立起,上体从臀部起开始旋转摇动,使体成螺旋形运动,直至头顶。先逆时针方向,再练习顺时针(图50、51)。

8.按上述方法反复练习几遍之后,立正收势(图52)。

【功用】

这段动作是全身性动作,对整个身体的内外调节和锻炼都有良好作用。但歌诀中强调可去心火,是指摇头摆臀,摇动躯干,可导引血脉,顺气去滞,调整抑郁、憋闷、烦躁、不安诸证。

六、折身攀足壮肾腰

【练法】

1.正身直立,两手臂自然垂于体侧(图53)。

2.两手向腰后收,右手握拳,拳心向外,拳眼向上,左手握住右腕,贴于后腰,以命门穴为位置参照。挺胸收腹,两目平视(图54)。

3.上体后仰,挺胸舒腹,面部朝天(图55)。

4.略停片刻,接着上身前俯,双膝伸直,上体前屈,左手变拳与右拳一起前落,双肘伸开,拳面触地,拳心向里,拳背向外(图56)。

5.略停片刻,双拳变掌,抱住脚后跟,虎口向下,拇指按住外踝关节处(图57)。

6.两手抱住脚跟不松,脚尖用力,使两足跟外摆,脚尖相对,成内八字(图58)。

7.松手,掌内划,按于两脚背上,指尖朝脚趾方向(图59)。

8.挺腰,立起上身,足跟收并,两掌同时经体两侧上举,掌心向上,指尖略向后,仰面目视两掌背(图60)。

9.略停一会后,两掌向左右两侧下落并后收,掌背贴于腰间左右肾俞穴部位(大概位置)(图61)。

10.静立一会后,双手下落向身体两旁,正身,正头颈,收势。反复练习(图62)。

【功用】

1.这一段动作,既有前俯,又有后仰,同时伸展两臂,可充分锻炼腰背肌筋,对增强腰腹力及臂力皆有良好作用。

2.腰,是全身运动的关键部位,是人体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包括腰肌、腰椎骨骼和重要神经,而且保护着内脏重要器官,如肾、肾上腺、输尿管、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等。腰部运动,实际上也包括腹部及腹部所包括的各种人体组织和器官的运动。

七、冲拳怒目增力气

【练法】

1.正身直立,两手臂自然垂放于身体两侧,两目平视(图63)。

2.左脚旁开一步,沉身下蹲成马步桩,两手抱拳于腰际,拳心向上,拳眼向外,头正项直(图64)。

3.左拳向前用力冲出,拳心向下,拳面向前,拳高与肩平,牙关咬紧,两眼猛然瞪起,怒视左拳(图65)。

4.左拳收腰,同时右拳向前冲出,拳心向下,拳面向前,二目怒视右拳(图66)。

5.右拳收腰,同时左拳向左侧方平拳冲出,拳面向左,拳心向下,高与肩平,头左转,二目怒视左拳(图67)。

6.左拳收腰,同时右拳朝右侧方平拳冲出,拳面向右,拳心向下,头右转,二目怒视右拳(图68)。

上述动作为一遍,习者可根据自己体力确定练习遍数。

7.右拳收腰后,左脚里收成并步,直身正立,两拳变掌,自然垂放身侧(图69、70)。

冲拳时吐气,收拳时吸气:眼随拳动,怒目而视。

【功用】

1.这段动作要求拳头紧攥,全身用力,聚精会神,瞪眼怒目,使大脑皮层和植物神经激发兴奋,加强气血的运行,长期如此锻炼,会促进肌肉发达,逐渐增强体力。

2.值得注意的是“怒目”,怒目在一般养生功夫中是没有的,但实践证明,怒目有助于增强攥拳的气力,也是发力的表现,并刺激、活动、增强眼肌,有助于提高视力。

八、马背颠簸起俯仰

【练法】

1.正身直立,两手臂自然垂于体侧(图71)。

2.两手收于腰背之后,右手握拳,拳眼向上,拳心向后,左手握住右腕,左手背约贴于腰间的命门穴部位(图72)。

3.两足跟缓缓提起,头向上顶(图73)。

4.脚跟猛然下落,但不可触地,使全身有猛然抖动之感,同时呼气(图74)。

如此一起一落练习多次后,进入下势。

5.左脚旁开一步,开裆而立,两脚距离略宽于肩,接着,两手从腰后收至腹前成掌背相贴、掌指朝下,再经裆前向地面下伸,同时,俯身下躬,两足跟随之缓缓抬悬,两膝挺直(图75)。

6.立起上身,两手提至胸前,再向左右肩侧上方翻掌,掌心向上,指尖向外,拇指向后,屈肘立于左右侧,似托物一般,同时,略屈两膝,两脚前掌弹性撑地,足跟向里相对(图76)。

7.伸膝,臀往后提,两手向前、向下、向后画弧后,再翻成反臂状,掌心向上,指尖向前上,两臂如展翅飞翔状,同时,上体前躬,两膝挺直,两足跟分别向外(图77)。

继两手收至腹前成掌背相贴,沿裆前下伸如图75,继重复图76、77动作,循环几遍后即可收势。

8.两足跟下落并拢,正身直立,两手收落体侧(图78)。

此组动作,有如坐于马背之上,马奔跑起来时,人在马背之上受到颠簸,前俯后仰。

【功用】

1.提踵颠足,内可以按摩五脏六腑,外可以舒缓筋骨,有谚语说:“百步走不如抖一抖。”所以这一势有“消百病”的功效。

2.这段动作与两手托天动作正好相反,托天动作是要把全身伸展拉开,而这段动作是要使全身各器官、各系统受到轻微震动而复位,用中医针灸的术语来说,这是一开一合,非常完备。

 

end

 

 阅读文章全部内容  
点击查看
文章点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