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王阳明心学的再理解和再感悟

快乐丶人生 关注

收藏于 : 2022-04-29 22:09   被转藏 : 4   

     (1)是否所有人都有有知善的能力、都有良心。

许多人希望别人指导自己怎么做,希望从外界获得为人处世的真理,王阳明说,其实任何人都不必向外人、外事、外物探寻真理,真理藏在每个人的内心里。那人为什么会犹豫不决,为什么会觉得经常性的迷茫。很简单,在为人处事方面,任何人其实都知道一件事怎么做是对、怎么是错;但在情绪上,由于受利益的驱动和蒙蔽,人往往又不愿意承认善为善、恶为恶,并找出许多理由和借口来埋没、掩藏自己的良知。甚至希望借助外力帮助自己证明善为恶、恶为恶。长此以往,通过自欺欺人的方式,人逐渐失去明辨是非、探寻真理的能力。

(2)既然每个人都知善,为什么许多人不能行善。

一是容易受利益蒙蔽,因为对某行为觉恶但却利己,某行为善却不利己,因此虽知不行;二是知易行难。虽知善,但为善需要付出努力,需要克服种种其他外界诱惑和困难,需要有强大的意志。比行恶来的更难,故而虽知善却未力行;三是心存侥幸,一般人遇到事情,总是认为简单的小恶不足以影响自己的大是大非和未来,因此也就不在乎所行非善。

(3)什么是知行合一。

王阳明强调行要听从良知召唤,也就是听从直觉召唤,不能违逆本心。直觉有良心的直觉,也有情绪的直觉。良心的直觉为善,而情绪的直觉往往为恶。王阳明强调要对良心的直觉和情绪的直觉都要非常敏感,发现情绪直觉的恶,要立即摒除;对良心的直觉,要努力守持,照此力行,达到知行合一。

(4)学习心学有什么好处。

坚守良心,可不受外物摆布,可因此建立强大心理。王阳明认为强大的内心才是在任何事务中保持制胜的法宝。只要战胜自己、控制自己的知行,战胜自己的情绪,就可所向披靡。人人皆有良心和情绪,依照情绪行事的结果就是,人总是听从外事外物的摆布。只要坚决照良心行事就不会受外物摆布,而依照情绪行事往往就会成为外物的奴隶,这是坚守良心的最大的好处。也就是说,照良心行事可以成就强大心理。道理很简单,比如以戒烟为例,虽然人的良知都会告诉自己烟草对人是有害的,但侥幸心理和情绪又告诉自己可能吸烟也无所谓,并举出一大堆例子,并由此难以摆脱烟瘾。但人由于有烟瘾,只要烟瘾上来就会不顾一切找机会吸烟,人的注意力和意识就会受到烟草的摆布。由此,你的意志力在烟草面前变得十分脆弱,自己也因此变为烟草的奴隶。除了烟奴,我们日常生活中还可见到网奴、手机奴、游戏奴,本该用来辛勤工作、与家人沟通的时间却用来上网、玩手机、玩游戏,一有时间,就会开开电脑、玩手机、玩游戏,把正经事都耽误了,这是典型的把自己变成了外物的奴隶。

(5)怎样炼成心学。

事上练是达到致良知、知行合一的重要方法。既然坚守、践行良心这么重要,那么怎么达到这一点。王阳明提出很简单,物来则照,心上知,事上练。当恶知来时,正是炼心之时。随时随地都可依据当前的境遇,练习自己坚守良心的能力,以达到静心的目的,达到“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的境界,炼成有效控制自己。首先,高度重视,任何事情来时,要意识到这是锻炼内心的好机会,随时做好练习的准备。其次,按照听从良知,摒弃不良情绪。之后,坚定的存天理、灭人欲,努力克服自己的情绪波动。最后按照辨明的良知力行。王阳明的心法强调单纯的行善是不够的,一定要在行善之前彻底做好思想工作,摒除不情愿、将就的情绪,以达到行的从心,而不是逆心而行、赶鸭子上架,不是因为听从利益的召唤而行,不是因形势、外界所迫,不是因为不良目的,赶鸭子上架的良行是不能持久、容易反复的,所以必须要在行前要做好自己的思想工作,彻底摆脱人欲困扰、摆脱情绪困扰,达到心甘情愿的行善,也就是知行合一。

(6)心学能够让所习之人都能成功吗。

王阳明终身的追求就是内圣外王,认为只要做到致良知,就可以达到圣人的境界。但他强调圣人有大有小,只要达到致良知、知行合一就可成圣。他也因此认为,致良知、知行合一是所有圣人的共同能力和道德品质核心。但是,虽然人能做到致良知、知行合一,做到有效控制自己的内心,做到自律,但是由于人的知识才能有大有小,因此并不是有了自律就都能干出大事业,可以成为内圣,但不一定都成为外王,而且成圣可期,成王则不必。所以,修炼心学未必都能让所有人取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但人只要炼成心学,都会取得或多或少的成就,这是肯定的。一个能控制自己的人,一个能做到严格自律的人,一
 阅读文章全部内容  
点击查看
文章点评
相关文章
快乐丶人生 关注

文章收藏:1798

TA的最新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