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氏奇穴|(七七部分)小腿部位穴位详解(收藏版带高清大图)

藏家568 关注

转自 九紫生辉  收藏于 : 2022-02-19 11:37   被转藏 : 15   

养生调理 专业技术 民间绝技 学习交流的最佳平台

董氏 常用歌诀          

成为中空的竹笛,让存在的治疗能量透过你,吹奏出健康喜乐的歌曲!         ~内在引导

董氏 奇穴广流传,造福人群杏林满;

景昌先生济世针,妙手回春世赞叹;

诊断准确取穴佳,久年病痛迅速消;

治病养生皆可用,深入浅出变化高。

灵骨堪称第一穴,常与大白来搭配;

肺虚头晕坐骨痛,从头到尾都可配。

大小中间理咳嗽,天地人士缓气喘;

重子重仙功效多,感冒背痛不再愁。

心常心灵心门穴,专治心脏保平安;

通关通山通天穴,也可当成养心丸。

土水肠门理胃肠,莫忘门金及四花;

肝胆机能若举调,最好天天上三黄。

肾与膀胱的疾病,下三皇穴功效好;

还有六快七快穴,马金马水都可靠。

妇女诸疾有秘招,妇科还巢个中宝;

海豹木妇亦可用,加上姐妹会更好。

男科肾亏需调养,通肾通胃当补药;

水金水通下三皇,天天保养身体壮。

四肢躯干多活动,肩中五虎勤按压;

中白下白来配合,失枕水腰酸痛消。

解晕解毒解麻胀,手解五金千金探;

补虚正会火腑海,溃肿三重外三关。

还有前胸後背部,调理全身功效强;

感念董公传此宝,至人可授匪莫谈。

熟记歌诀活应用,养生保健没烦恼;

充满喜悦分享爱,健康快乐好自在。

按:编写此歌诀除了让读者易学好记外,另一目的是让读者们感觉到其实学习中医穴道并非严肃的事,反而可以活泼开朗地唱赞,而将养生保健的喜悦融入生活之中。


第七章 七七部位( 小腿部位

概 说

七七、八八部位为董氏奇穴之精华部份,「七七部位」即小腿部位,「八八部位」则指大腿而言。临床常用于全身机能之调整及脏腑证候群之整体治疗,效果迅速而显著,除解穴外,概为倒马并用,各组穴道除治疗脏腑病变外,对其有关外表病变亦有疗效,例如驷马穴为治疗肺脏病变之要穴,透过肺主皮肤之关系,亦为治皮肤病之特效穴,其它各有关穴道:如上三黄之治肝病,下三皇、通肾、通胃、通背之治肾脏病,通关、通山、通天之治心脏病等,均依此类推。其间亦有穴位位置与十四经穴位相符,因用处不同而命名不同者,皆于穴位后注明,其它说明要点已于本书诸论中说明,在此从略。

【正筋穴】

主治 :脊椎骨闪痛,腰脊椎痛、颈项筋痛及扭转不灵、脑骨胀大、脑积水。

取穴 :当足后跟筋之正中央上,距足底三寸五分之穴。

原理及发挥

1. 本穴在脚脖子上,全息对应颈部,治疗颈部病,效果甚好。

2. 本穴针入阿基利斯键,以筋治筋甚效。

3. 本穴之作用实属肾之功能,肾经膀胱经夹此,故能补肾又上脑 ( 后头 ) ,治头病。

4. 以筋治筋尚能治抽筋之病,还能治胃疼挛痛、脚抽筋。

【正宗穴】

主治 :脊椎骨闪痛,腰脊椎痛、颈项筋痛及扭转不灵、脑骨胀大、脑积水。

取穴 :当足后跟筋之正中央上距正筋穴上二寸处是穴。

原理及发挥

1. 就经络言,膀胱经行经颈项,又就「以筋治筋」 ( 尝见正筋穴位之大筋割断者,头颈立刻歪垂 ) 而言,可见其间颇有关连,因此以此二穴倒马治疗颈项强硬或疼痛,效果极佳。

2. 又闪腰岔气较重者,在委中点刺后 ( 一般轻症经点刺后即觉轻松,而不必再针它穴 ) 加针正筋、正宗两穴,尤能助其速愈。

3. 本穴组治疗脑震荡亦颇有效 ( 余于一九七七曾发表「急症针灸疗法」于《大同中医杂志》 )

4. 本穴与正筋穴倒马并用,理同正筋穴。

【正士穴】

主治 :肩背痛、腰痛、坐骨神经痛。

取穴 :当足后跟筋之正中央上,距正宗上二寸处是穴。

原理及发挥

1. 本穴常与博球穴倒马并用治背痛极有效。也可与正宗及正筋并用成大倒马,加强治疗颈,腰脊痛有特效。

2. 本穴为膀胱经所过,治腰痛,坐骨神经痛有效。

3. 董师之与肺相应有关之穴位皆能治背痛。

【博球穴】

主治 :腿转筋、霍乱、腰酸背痛、鼻出血。

取穴 :平卧,脚跟用软垫垫高,当下腿后侧在正士穴直上二寸五分,即腓肠肌之下缘是穴。

原理及发挥

1. 与正士互相倒马治疗背痛 ( 尤其是膏肓穴附近痛 ) 或腰背痛效果极佳。若久病入络,在患侧博球至正士一带寻青筋点刺出血,立可见效。

2. 本穴因邻近承山穴,治疗腿抽筋亦极有效。与承山倒马并用,疗效更佳。

3. 本穴位居膀胱经所行,能治腰酸背痛。本穴在筋下以筋治筋,故治腿转筋。

4. 本穴附近青筋刺血,治疗痔疮亦甚有效。

【一重穴】

主治 :甲状腺肿大 ( 心脏病引起 ) 、眼球突出、扁桃腺炎、口歪眼斜 ( 面神经麻痹 ) 、偏头痛、痞块、肝病、脑瘤、脑膜炎。

取穴 :当外踝尖直上三寸,向前横开一寸处是穴。

原理

1. 三穴位在少阳 ( ) 经、阳明 ( 胃经 ) 之间、治症少阳、阳明两经合并之病 ( 如颜面神经麻痹 ) 甚效。

2. 本穴治肝脾之病,其原理与木头、木留类同。

3. 穴在胆经 ( 主风 ) 胃经 ( 主痰 ) 之间,主治风痰之症。

【二重穴】

主治 :甲状腺肿大 ( 心脏病引起 ) 、眼球突出、扁桃腺炎、口歪眼斜 ( 面神经麻痹 ) 、偏头痛、痞块、肝病、脑瘤、脑膜炎。

取穴 :当一重穴直上二寸处是穴。

原理 :见一重穴。

【三重穴】

主治 :甲状腺肿大 ( 心脏病引起 ) 、眼球突出、扁桃腺炎、口歪眼斜 ( 面神经麻痹 ) 、偏头痛、痞块、肝病、脑瘤、脑膜炎。

取穴 :当二重穴直上二寸处是穴。

原理及发挥

1. 三针同下,除治上述各症特效外,尚可治脾发炎、脾肿大、脾硬化 ( 脾家病用针以右边为主 ) ,乳发炎、乳痛、乳房小叶增生,甲状腺肿大等症极效。

2. 本穴有活脑部血液循环及袪风化痰之功效,治中风后遗症,脑震荡后遗症及脑性麻痹均有极大功效。

3. 本穴治偏头痛,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睡中咬牙及肩臂手腕痛亦有殊效,皆与袪风化痰有关。

4. 三重穴位在少阳 ( ) 、阳明 ( ) 之间,治疗少阳、阳明两经合并之病 ( 如颜面神经麻痹 ) 甚效。

5. 本穴治肝脾之病,其原理与木斗、木留类同。

6. 穴在少阳胆经及阳明胃经之间,少阳主风,阳明主痰,主治以风痰之症见长。

【四花上穴】

主治 :哮喘、牙痛、心跳、口内生瘤、头晕、心脏病、转筋霍乱。

取穴 :当外膝眼之下方三寸,在前胫骨肌与长总趾伸肌起始部之间陷中是穴。

原理及发挥

1. 穴在胃经上,治胃经病甚效,穴近足三里,为土中真土之穴,有补土生金之效,治喘甚效。

2. 胃与包络通,有强心作用,治心脏病甚效。

3. 点刺出血治疗上述病变效果更佳。点刺治疗久年胃病、胃溃疡等症亦极效;一般胃痛点刺后可立止疼痛,久年胃病更可加速治愈。

4. 本穴在小腿部,治上部之心肺病。肺浅心深、治肺针二寸、治心针三寸,强调了治远处病及重病久病宜刺略深。若能久留针,效果更佳。

5. 刺血宜稍离胻骨,较安全且易出血。

【四花中穴】

主治 :哮喘、眼球病、心脏炎、心脏血管硬化、 ( 心两侧痛 ) 、心脏麻痹 ( 心闷难过、坐卧不安 ) 、急性胃痛、消骨头之肿胀。

取穴 :当四花上穴直下四寸五分。

原理及发挥

1. 以三棱针点刺治疗上述各病确有特效。

2. 此外,以三棱针治疗肺积水、肺结核、肺瘤、肺气肿等病亦有效验。

3. 用毫针则还能治肩胛痛,肘弯痛、食指痛亦极效,唯治则与它穴不同,以采患侧同侧之穴位为主。 ( 据经验针对侧亦有效 )

4. 本穴在胃经上,在上巨虚 ( 大肠经下合穴 ) 下巨虚 ( 小肠经下合穴 ) 之间,又在小腿之中点、不论穴性或穴位皆在中央,调理肠胃作用甚强。

5. 本穴作用于心、肺、因在小腿胃经之中央,调士作用甚强,能令毋实,亦能生金,治肺心之病甚效,刺血尤佳,但宜离胻骨稍远 ( 五分左右 )

【四花副穴】

主治 :哮喘、眼球病、心脏炎、心脏血管硬化、 ( 心两侧痛 ) 、心脏麻痹 ( 心闷难过、坐卧不安 ) 、急性胃痛、消骨头之肿胀。

取穴 :当四花中穴直下二寸半处是穴。

原理及发挥

1. 本穴作为四花中之加强穴,主治略同,并以刺血为主。

2. 点刺不必拘泥穴位,在四花中穴至四花副穴附近之青筋上点刺,出血即见效果。

3. 至于消骨头肿胀则以针刺为主,并宜贴胫骨进针,其原理见四花下原理部份。

【四花下穴】

主治 :肠炎、腹胀、胃痛、浮肿、睡中咬牙。

取穴 :当四花副穴直下二寸五分处是穴。

原理及发挥

1. 四花下穴之位置在胃经上,所治之病多系胃肠病;腑肠穴亦在胃经上,主治亦同,但两针通常配合应用。

2. 两针并用,亦称削骨针 ( 紧贴胫骨进针 ) 能治骨骼胀大 ( 骨刺 ) ,尤以膝盖及足根胃胃刺更效,盖「以骨治骨」也。

【腑肠穴】

主治 :肠炎、腹胀、胃痛、浮肿、睡中咬牙。

取穴 :当四花下穴直上一寸五分处是穴。

原理及发挥

1. 穴在胃经上,主治以肠胃病为主,睡中咬牙亦多系胃热之症。

2. 本穴亦可与四花下倒马治上述各病。与四花下贴骨进针亦治骨刺。

【四花里穴】

主治 :肠胃病、心脏病、心跳、转筋霍乱 ( 呕吐 ) 、心脏麻痹。

取穴 :在四花中穴向里横开一寸二分,至胫骨之外缘处是穴。

原理及发挥

1. 四花里点刺出血治上述病变效果更佳。但宜避开骨头。

2. 点刺出血尚能治退化性膝关节炎 ( 膝关节骨刺 ) ,盖退化性关节炎病痛膝盖内侧 ( 足太阴经 ) 、在本处刺血、由于经络相通 ( 本穴亦在足太阳经上 ) ,故甚效。

【四花外穴】

主治 :急性肠炎、牙痛、偏头痛、脸部神经麻痹、肋膜痛。

取穴 :当四花中穴尚外横开一寸五分处是穴。

原理及发挥

1. 四花外穴亦为极重要点刺穴位,除上述各病外,对于侧身各种病变更有特效。如上述之偏头痛、耳痛、肩臂痛、肋骨痛,侧面 ( 胆经 ) 之坐骨神经痛及足跗痛等均有特效。

2. 点刺时在四花外穴周围视青筋出血即见大效,不必拘泥穴位。

3. 中医理论认为「久病必有瘀、难病必有瘀、怪病必有瘀」又认为「久病必有痰、难病必有痰、怪病必有痰」。本穴接近「痰会丰重」,刺之能化痰。以三棱点刺出血,则又能活血,痰瘀并治,专治各种疑难杂病,与四花中穴并用点刺尤佳。

4. 此穴为董师刺肇最常用之要穴,活血花痰、逢久治不愈之病,点刺出血每见奇效。

【上唇穴】

主治 :唇痛、白口症。

取穴 :当膝盖正中央下缘,膑骨韧上。

原理及发挥

穴在小腿上缘犊鼻穴旁及略下,全息对应即在鼻唇一带。又本穴在胃经之旁,胃经绕口一周,治疗口唇病甚效。

【下唇穴】

主治 :唇痛、白口症。

取穴 :当膝盖下缘约一寸处。

原理及发挥

两穴均以点刺为主,主治唇部病证,治口腔炎亦有效。原理见上唇穴解说。

【天皇穴】

主治 :胃酸过多,反胃 ( 倒食病 ) 、肾脏炎、糖尿病、小便蛋白质。

取穴 :当膝下内辅骨下陷中,在胫骨头之内侧,去膝关节一寸五分是穴。

原理及发挥

1. 天皇穴即脾经之阴陵泉穴,除治疗上述病症外,董师还用以治疗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所引起之头晕头痛、臂痛、失眠等症。

2. 本穴还可治疗项部及胸膂强紧。

3. 穴同阴陵泉,为脾 ( ) 经合 ( ) 穴,土水两治,脾肾双补。并能补土制水,所治之病多属脾肾两虚之病。

再按 :天皇穴距膝关节二寸半,则应在阴陵泉穴下五分处 ( 阴陵泉距膝关二寸 ) ,但董师贴骨进针,实亦为阴陵泉也。

【天皇副穴】 (肾关)

主治 :胃酸过多,倒食症、眼球歪斜、散光、贫血、癫痫病、神经病、眉棱骨痛、鼻骨痛、头晕。

取穴 :当天皇穴直下一寸半,胫骨之内侧。

原理及发挥

1. 天侲副穴又名肾关,为补肾要穴,除治疗上述病症外,对于肾亏所引起之坐骨神经痛、背痛、头痛、腰酸亦有显效,另外治疗两手发麻或疼痛、肩臂痛及肩臂不举 ( 五十肩 ) ,尤为特效。针后令其活动手指或抬举肩臂,可立见奇效。余曾治某部司长之五十肩,一次而愈。

2. 配复溜治眼球外斜及飞蚊症极有效。 ( 按:据余之经验在太阳穴点刺出血,治疗眼球歪斜及斜视尤有速效。 ) 治多种眼病皆效。

3. 本穴治多尿、夜尿极特效。

4. 本穴直刺治胸口闷、胸口痛、强心。隥刺治眉棱骨痛,前头痛。补肾。本穴能调心肾,对神经衰弱、失贴皆效。

5. 本穴穴名肾关,有肾俞及关元之作用,为补肾最常用之穴。此穴在天皇穴下,亦有脾肾双补作用。治尿糖高、尿酸高、肾功能衰竭皆效。治血液病亦甚效。上述各病配人皇、地皇 ( 即下三皇 ) 共享,疗效尤佳。

6. 本穴具土水二性,能脾肾双补,脾主后天,肾主先天,故本穴善于调理体弱及善治久年病变。除与地皇、人皇配成下三皇外,健脾可配足三里,补肾可配复溜。

7. 透过脾与小肠通、治五十肩特效,天皇穴在全息对应于头,则此穴对应于肩颈部。

【地皇穴】

主治 :肾脏炎、四肢浮肿、糖尿病、淋病、阳萎、早泄、遗精、滑精、梦遗、小便蛋白质、小便出血、子宫瘤、月经不调、肾亏之腰痛。

取穴 :当胫骨之内侧后缘,距内踝上七寸处是穴。

原理及发挥

本穴在脾经上,作用于肾,亦系脾肾双补。主治项内所主各病多系脾肾两虚之症。

再按 :本穴原定位于内踝上七寸,但董师针刺时,常以人皇穴 ( 内踝上三寸 ) 为主,在其上三寸取针、则此穴位置实与漏谷相符。

【四肢穴】

主治 :四肢痛、颈项痛、糖尿病。

取穴 :当胫骨之内侧后缘,距内踝上四寸处是穴。

原理及发挥

1. 四肢穴配肾关治肘痛、肩痛甚效。

2. 本穴在脾经上,作用于肾、亦主脾肾双补。

3. 董师认为亦作用于心,能治四肢痛、其理参看八八部位通关穴。

【人皇穴】

主治 :淋病、阳萎、早泄、遗精、滑精、腰脊椎骨痛、脖子痛、头晕、手麻、糖尿病、小便出血、肾脏炎、肾亏之腰痛。

取穴 :当胫骨之内侧后缘,距内踝上三寸处是穴。

原理及发挥

1. 三皇穴为补肾要穴,举凡肾亏所致之各种病变皆有疗效。

2. 三皇穴并用治疗泌尿系统病,消化系统病及妇科疾病疗效甚佳。

3. 三皇丽治疗神经衰弱效果亦佳。

4. 本穴亦有脾肾双补作用,专治脾虚及肾虚之病。又系脾肝肾三阴之会,因此脾肝肾皆治。

再按 :一般之三阴交定位为内踝尖上三寸,但董师之定位则以内踝上缘 ( 即除踝 ) 上三寸,则此似亦可称之上三阴交。

【侧三里穴】

主治 :牙痛、面部麻痹。

取穴 :当胫骨前缘,即四花上穴向外横开一寸五分处是穴。

原理及发挥

1. 本穴常与「侧下三里」同时取用。

2. 原理与「侧下三里」同,详见「侧下三里」。

【侧下三里穴】

主治 :牙痛、面部麻痹。

取穴 :当腓骨前缘,即侧三里穴直下二寸处是穴。

原理及发挥

1. 此二穴除治上述症状外,治疗偏头痛、三叉神经痛,尤为特效。治疗手腕扭伤疼痛,效果亦极佳。

2. 此二穴治疗脚跟痛不能着地,效果亦佳。

3. *穴在足三里旁,故日侧三里,其下二寸为侧下三里,穴在胆胃经之间,治少阳阳明两经及合经之病甚效,如面部麻痹及三叉神经痛等。

【足千金穴】

主治 :急性肠炎、鱼骨刺住喉管、肩及背痛、喉咙生疮、喉炎 ( 火蛾病 ) 扁桃腺炎、甲状腺肿。

取穴 :在腓骨前缘,即侧下三里穴向后横开五分再直下二寸处是穴。

原理及发挥

1. 本穴常与足五金穴同时取用。

2. 与「足五金」同,详见「足五金」。

【足五金穴】

主治 :急性肠炎、鱼骨刺住喉管、肩及背痛、喉咙生疮、喉炎 ( 火蛾病 ) 扁桃腺炎、甲状腺肿。

取穴 :在腓骨前缘。即足千金穴直下二寸处是穴。

原理及发挥

1. 足千金与足五金合用,以治疗喉部病变为主,除外还可治急性肠炎,肩及背痛。亦可治梅核气。

2. 此二穴治疗肩臂不能左右活动,尤其特效。配合肾关治五十肩极具特效。

3. 穴名为「金」,与肺、大肠有关,可治肺系喉部之病及肠炎,又肩背痛。

【七虎穴】

主治 :肩骨痛、锁骨炎、胸骨痛及肿胀、肋膜炎。

取穴 :在外踝后一寸半之直线上取穴:当外踝尖直后一寸半之上二寸一穴,又上二寸一穴,再上二寸一穴,共三穴。

原理及发挥

本穴在太阳经与少阳经之间,可治少阳经之肋膜炎。又太阳与肺通,能治肩骨锁骨及胸骨病。

【外三关穴】

主治 :扁桃腺炎、瘤、癌、喉炎、腮腺炎、肩臂痛、各种瘤。

取穴 :当外踝尖与膝盖外侧高骨联机之中点一穴,中点与该高骨之中点又一穴,中点与外踝之中点又一穴。共三穴。

原理及发挥

1. 本穴作用于肺,主治肺系病之扁桃腺炎、喉炎、腮腺炎等。对于青春痘疗效亦佳。

2. 外三关之中关与足五金接近,一能治皮肤病,一则有足五金之疗效,治肩痛及肩不能左右举抬。

3. 外三关另外尚能治手红肿、手臂肿胀发热,肘痛 ( 中穴为主 ) ,三叉神经痛。

【光明穴】

主治

取穴 :当内踝尖之直后一寸又直上二寸处是穴。

原理及发挥

1. 除治疗眼散光及内障外,治疗多种眼病如飞蚊症、青光眼等亦有特效,常配肾关、人皇等穴应用。

2. 本穴紧邻复溜,复溜为肾经母穴,补肾作用甚强,本穴能补水润木,治眼病甚效,故称「光明」。本穴在复溜前缘贴骨,补肾作用更强。

再按 :本穴原定位于复溜,实应系复溜前缘贴骨处。

整理不易,请收好!


更多学习请关注

长按二维码识别


                  
                    
                      

长按识别二维码 进中医技术学习交流群

感恩分享,转发朋友圈


                      


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阅读文章全部内容  
点击查看
文章点评
相关文章
藏家568 关注

文章收藏:182

TA的最新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