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策略的研究》 阶段性总结

宛若

收藏于 : 2022-01-23 17:18   被转藏 : 1   

《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策略的研究》

阶段性总结

长青小学   林艳芬

此课题在校领导的带领和关心下,经过一次次的学习、实践、研讨、交流、改进,取得了一些收获。在研究的过程中,我真实地听到了自己成长的脚步声。我工作虽然紧张,但却感觉很充实;虽然很忙碌,但却在不断成长;成功的喜悦与研究的困惑并存,现将工作进展与体会总结如下:

一、研究情况及进展

1、理论引领实践。

理论是实践的航标。因此进行理论学习是我们课题组一直坚持执行的工作重点之一。通过对有效性教学的思考,确立自己研究重点和方向,然后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通过上网、看书学习,就所看到的文章和观点和同组老师进行交流和讨论。这样,我们在科研思想上就较容易沟通和达成共识。我还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业务学习和各种教研教改活动。

2、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边教学边反思。

一开学就进行学习,明确本学期实验重点、要求和进程,有针对性地制定个人研究计划,以便于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不同的角度或不同的层次来开展实验。在平时的教学中,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边教学边反思。并及时对研究情况进行总结,提高了自己的教科研水平,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3、参加专题研讨活动,研究有效教学与有效课堂,对教材增内容进行了多次专题研讨活动。具体结合这些专题,研究如何教效率高、效果好。每次研讨活动,课题研究成员都出谋划策、收集资料、积极参与讨论。通过专题研讨,提高了自己驾驭新课程的能力。

二、收获:

首先就关于提问方面的收获来谈一谈。教育心理学揭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古人曾经说过: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由此可见,有效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增强课堂有效性的重要环节。要重视课堂提问应用技术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废止不恰当的提问,研究提问的类型、表达、候答、理答等策略及技巧,实现课堂提问的优化。具体而言,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㈠ 提高设问技能。它主要包括设计问题的数量、难度、切入点控制三个方面。做到问题精当、难易适度、思维含量高、切入点准确。这包括:
     1)问题数量要求少而精。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抓住知识的关键(重点、难点)与本质,运用归纳和综合方法,尽可能设计容量大的问题,避免问题过于繁琐、直白,以提高学生思维的密度与效度,达到以“精问”促“深思”的目的。

2)难度控制要求适度合理。难度是指问题的深度与广度,难易适度就是指问题要切合学生实际。控制难度要考虑三个因素:一要切合学生的知识基础。二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教师设计的问题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积极思考都能解答。

3)问题切入点要切中要害。根据知识的性质和特点,结合课型在适当的环节设计问题。新知教学,要围绕要点设计问题,还要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的情况随机应变,在学生学习以及思维活动的疑惑处、受阻处、转折新处设计问题,引发思考。
      ㈡提高发问技能。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选择恰当时机,采用适当的形式向学生提出问题,提高课堂发问的艺术性,以激发学生兴趣,活跃思维。具体而言,有以下四个方面:
      ①把握发问时机。要结合课堂教学的进展及变化组织发问。一般情况下,要关注两方面:学生在新旧知识发生激烈冲突、意识中的矛盾激化、思维囿于狭窄范围、受原先经验影响无法实现知识迁移、注意力涣散的时候,即为发问的时机;二发问时机应和教学需要并与教学视角吻合。

  ②选择发问句式。 一般说来,判断型、叙述型发问句式常用于增加师生活动,检查学习效果,运用得当能使学生产生成功感。诊断型发问句式常用于诊断思维障碍,疏通思维渠道,建立情感认同。述理型、发散型、求异型发问句式则多用于提高学生思维的品质。从这几种问句的实际使用效果来看,发问时应尽量减少判断型、叙述型句式,尽可能增大述理型、发散型、求异型发问句式的比例。

   ③确定答问对象。这是检查和评定学生问题思考结果的先置环节。调查中我们发现,教师常常先指定学生再发问,或按照一定的次序(按照座位)发问的情形。这样的做法,虽然省事,却产生了明显的弊端:这将使答问对象固定,使得大部分学生不去注意思考教师的问题。所以在确定答问对象时应遵循普遍性原则,先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的学生都带着问题去思考,等学生思考之后再指名回答。同时确定答问对象还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遵循量力性原则,对优秀生、中等生、后进生分别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让其回答,促使他们通过回答问题产生成功的快感,激发其学习的自信心。
      ④安排候答时间。排候答要注意两点:一是时间适宜。学生答问需要时间酝酿。过于急促会阻遏学生衡情酌理、慎思明辨能力的发展,导致思维结果草率;过于漫长,学生思维重心发生偏移,进而导致注意力涣散。这两种情形都会降低提问的效果。具体安排候答时间时,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学生个人的认知风格,从教学实践效果来考虑。候答时间一般应控制在 1 分钟左右比较适宜。同时候答时间长短还和问题的性质及学生的学习基础有关。

  ㈢提高理答技能。

   教师的微笑和期待,能使学生镇定自若、信心倍增、发挥良好;反之教师的不耐烦、过分严肃、苛求与心不在焉,只会使学生忐忑不安、答非所问、心情沮丧。因此要提高提问有效性,必须创设气氛活跃、情感融洽、交流和谐的教学环境,教师尤其要把握好理答的态度。具体说来有四点注意:一是注意倾听、尊重学生;二是注意期待、信任学生;三是注意鼓励、赏识学生;四是注意宽容、理解学生。其外在表现为,学生答问时教师微笑的脸庞、期许的目光、专注的神态,学生答问后教师由衷的赞美、中肯的建议、细致的指点、耐心的辅导。

三、存在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1、研究成果的及时总结和理论提升的问题。

2、研究范围过于宽广,实际研究操作难度很大,达不到预期的研究效果。

3、研究存在不平衡现象。

4、网络互动交流平台的利用问题。

有待研究问题:

1、如何诊断教学活动的有效度?

2、如何进一步在教学活动中落实有效化?

3、如何使“预设”与“生成”走向和谐?

       

 

 阅读文章全部内容  
点击查看
文章点评
相关文章
宛若 关注

文章收藏:4691

TA的最新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