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与匈奴的恩怨 百年汉匈大战的起源(7)

KenNy

收藏于 : 2021-11-25 18:44   被转藏 : 1   

当年刘邦让萧何入狱、出狱就像两个人唱的双簧,萧何连鞋都没穿满头污秽就去谢恩,刘邦哈哈一笑,气也出了,萧何也官复原职了,双方谁也没有损失什么。苏轼、范仲淹、刘庸、纪晓岚等人都被流放或下狱,没见谁真倒过霉。周亚夫但凡有一点家父的智慧和涵养,景帝也会放过他。可惜武将出身的他连句软话也不肯说,在狱中绝食而死。周亚夫害了自己的家人,害了景帝的名声,更使汉朝在进攻匈奴前就失去一位名将。
    
    一个“好”母亲
    
    汉武帝的母亲王夫人,出身平民,门第卑微。其实按理说,武帝的姥姥臧儿是前朝燕王臧荼的孙女,也算是王室遗少地位不低。但失势的贵族门庭冷落,解决温饱都成问题,更别说摆贵族的谱了。为了生存臧儿很有魄力,屈尊嫁给了平民(民爵较低)王仲,生了一男二女,儿子王信,大女儿就是王夫人、王姁。王仲病死后,臧儿母子生活愈发困难,只好再次改嫁......王夫人到了出阁的年龄,贫穷的臧儿将王夫人嫁给了平民金王孙,王夫人志因此生了个女儿叫金俗。
    
    臧儿天生有颗不安分的心,不甘沦为平头百姓。有一次她向占卜师问卦,占卜师扬言她的两个女儿必为贵人。恰巧此时,王志偶然与太子相遇并一见钟情,臧儿要求女儿与金王孙坚决离婚,金王孙不答应,处处要求自己“上进”的王志干脆躲进太子宫里去了。王志以绝世美貌压倒后宫,最得太子心欢,但因为门第低贱又是二手货,因此只封得“美人”的头衔,比王妃差了好几级。太子哪都好就是有好色的毛病,王志为了达到独揽后宫的目的,拉自己妹妹王姁下水,姊妹俩一起侍奉太子玩,弄得太子神魂颠倒不亦乐乎。
    
    王志不仅美貌,也有生养的好肚子,一气为皇帝老公生了三女一男。王志在怀武帝的时候,就开始造势炒作,她告诉太子:“梦日入其怀”,刘氏自诩是太阳神祝融的后裔,所以太子认为是大吉兆。景帝继位后,王志小心翼翼的伺候窦太后(真正的权利中心),让弟弟田蚡四处结交拉拢权贵,为年幼的武帝打下政治基础。小儿子梁王刘武病死以后窦太后伤心不已,王志更加尽心尽力的伺候。此时栗妃进封为皇后,儿子也立为太子,栗家势力大涨。栗妃贵为皇后很是得意忘记了自己的斤两,得罪了景帝的姐姐长公主,机灵的王志看出长公主对权利金钱的贪欲,马上为儿子定下娃娃亲,于是就有了金屋藏娇的千古佳话。
    
    政治婚姻的结合改变了栗皇后的处境:1、窦太后自刘武死后,对太子是谁已经不感冒了,当然对战战兢兢伺候自己的王志比较满意,而且小孙子刘彘聪明可爱比起傻乎乎猴戴衣冠的太子强上许多。2、长公主为了自己女儿未来皇后的政治名分,对自己的兄弟景帝发动了舆论攻势并且十分奏效。3、王志姐妹虽然不好明着打小报告,但却可以继续施展女人原始的本能,不断给景帝吹吹枕头风。4、不能生育的前废后,为了给自己家族留条富贵路,也积极的为王志说好话。5、以大将军窦婴为首的外戚窦氏家族不愿意被栗氏家族轻易取代,坚决拥护武帝为太子。6、已经得到好处的朝臣或因为有罪被王志、田蚡设法救助过的大臣,此时也纷纷跳出来为王家摇旗呐喊。栗氏家族跟朝臣积怨太多,后宫女人圈的社交事务又搞不定,就连宫女太监们都嫌弃栗皇后行事苛刻、赏赐吝啬,希望换个新主子来伺候。
    
    最难不过帝王家,景帝很着急,都是自己女人,都是自己儿子,真是难于取舍。后来景帝想通了,皇帝只有国,没有家。于是栗后上吊,太子自杀。群臣满意了,王家掌权了,武帝当太子了,一个烽火狼烟、金戈铁马、建功立业的大时代来临了。
    
    战争前夜-建设和谐社会
    
    汉武帝登基时虚岁年仅17,国库充足,资金和粮食处于饱和状态。年轻气盛的皇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准备联络西域各国共同打击匈奴。建元六年匈奴遣使请求和亲,武帝与朝臣商议对策,大行令王恢主张出兵,御史大夫韩安国认为朝廷并没有作好进行长期战争的准备,坚持和亲政策。保守的大臣们大多附和韩安国的建议,武帝只好同意继续和亲。匈奴单于看到汉朝小皇帝如此软弱,越发轻视汉朝,和亲不久照样骚扰边境。
    
    武帝忍无可忍,让王恢指使边境易货商人聂一引诱单于到马邑来抢掠。汉军派遣韩安国、王恢、李广、李息、公孙贺为将军陈兵三十万在马邑设伏。马邑作者去过,是合围作战的绝佳地点,一旦单于进入伏击圈必死无疑。天公不尽人意,单于大军前进到武州寨地区已经到达马邑边缘,恰巧一名汉军校尉丢失战马外出寻找被匈奴巡逻骑兵擒获,单于发觉中计全军撤退,汉军无功而返。                 
 阅读文章全部内容  
点击查看
文章点评
相关文章
KenNy 关注

文章收藏:5084

TA的最新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