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福音第1章逐节注解、祷读

藏家732 关注

收藏于 : 2021-11-08 02:03   被转藏 : 3   

【约一1】「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

  • 约翰福音的主题是启示主耶稣就是神(二十30-31),所以直接从「太初」开始。「太初」与「起初」(创一1)原文同字,但「起初」是指神创造的开始,即时间的起头,而「太初」是指在未有时间以前,在过去的永远里就已经存在。
  • 「有」字是过去未完成式,表示连续、不受时间限制的存在,也就是说「道」的存在将会持续下去,没有停止的一天。
  • 「道」(logos)意思是「话」,当时犹太文化和希腊文化背景的读者对「道」这个概念都很熟悉,犹太哲学家斐罗(Philo)用「道」来指神的心意、创造世界时的工程师和神与受造物之间的中间人。耶稣基督是在创世以前就已经存在的「道」,祂是将神的荣耀和心意发表出来的「道」(18节)。
  • 「道与神同在」表明「道」与「神」一样是有位格的,处于同等的地位,同时存在,心意相交相通(腓二6)。
  • 「道就是神」的「是」字在原文为过去式,表示「道」并不是后来才逐渐变成「神」。
  • 本节中的「神」字原文无冠词,表示神的属性,「道就是神」意思是「神有怎样的神性,道就有怎样的神性」。「道」并未构成神的全部,而是拥有神的属性,是三一神的一个位格。

【约一2】「这道太初与神同在。」

当时有异端认为:耶稣基督原来是一个平常的人,并不是神,乃是在某一个时点才成为神。本节确认耶稣基督在过去的永远里就已经是神,并非后来由人变成。祂的神性乃是永恒、绝对的,从亘古到永远,祂就与神同在,祂是三位一体神的一个位格。

【约一3】「万物是借着祂造的;凡被造的,没有一样不是借着祂造的。」

  • 「万物是借着祂造的」原文意思是「万物是透过祂而成为存在」,表明是祂「使无变为有」(罗四17)。
  • 当时有异端认为神先造基督,然后基督再造万物。但本节宣告「凡被造的,没有一样不是借着祂造的」,所以耶稣基督自己并非「被造的」,而是神创造万物的管道(西一16-17;来一2),创造的目的是为了显明基督,万有都是「为祂造的」(西一 16 ),并且「要照着所安排的,在日期满足的时候,使天上地上一切所有的,都在基督里面同归于一」(弗一 10 ),使祂在万有之上为元首。祂是万有的根源,也是最终归向,祂是始,祂也是终。

【约一4】「生命在祂里头;这生命就是人的光。」

  • 基督不但创造了物质与规律,也在万有中赐下了「生命」。我们在物质的范畴里很难给生命下一个明确的定义,但是当基督一显明出来,生命的意义就非常明确了,因为祂就是生命。生命与死亡相对,有生命的就没有死亡。但在堕落的世界里,一切都趋向死亡,生命都是短暂的,都不是「真正的生命」(提前六19)。死亡是使事物终结的限制,而生命是不受死亡限制的,它是永存的,并且能带进有荣耀的盼望。
  • 「生命在祂里头」,因为基督的性质就是生命,祂是生命的源头,接上了祂就是接上了生命的源头,所以「人有了神的儿子就有生命,没有神的儿子就没有生命」(约壹五 12 ),在祂以外不可能找到生命,因此伊甸园里的生命树就是预表基督(创二9),吃生命树的果子就是接受神的儿子作生命(启二十二2)。
  • 「这生命就是人的光」,表明这生命要与人发生关系,基督乐意把生命赐给寻求祂的人。当我们接受基督的时候,祂的生命就进到我们的里面,发光照亮我们,让我们真正认识神、认识自己、认识世界,好脱离黑暗的权势,活出神的荣耀。

【约一5】「光照在黑暗里,黑暗却不接受光。」

虽然光可以结束黑暗的辖制,领人走向永远的荣耀,但人的本相却拒绝光,因为辖制这世界的「黑暗却不接受光」。这黑暗的源头是撒但,它要灭掉这光,把人和地都拘留在黑暗里。

 【约一6】「有一个人,是从神那里差来的,名叫约翰。」

  • 本书中所有的「约翰」都是指「施洗约翰」。约翰福音从不提及作者使徒约翰的名字,所以不像其他三卷福音要用「施洗约翰」来区别「西庇太的儿子约翰」。
  • 「从神那里差来的」意思是「先知」。

 【约一7】「这人来,为要作见证,就是为光作见证,叫众人因他可以信。」

虽然撒但的抵挡使全地都陷在黑暗里,人的心思更是黑暗中的黑暗。但神不甘心让照着祂的形象被造的人在黑暗中走向灭亡,所以祂不因人的无知而缄默,而是兴起见证人来「为光作见证」,要使人苏醒过来脱离黑暗的辖制,「就可以因祂的名得生命」(二十 31 )。

【约一8】「他不是那光,乃是要为光作见证。」

施洗约翰并不叫人注意他自己,而是指示人归向基督。神的仆人总是见证基督,但「他不是那光」,我们不可把神的仆人看成是真理的化身。

【约一9】「那光是真光,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

  • 虽然黑暗不接受光,但神实在愿意「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
  • 「世上」原文与「世界」(10节)同一词,使徒约翰常用「世界」一词来指离开神而在魔鬼权势下生活的世人(七7;十五18-19;十七14)。

 【约一10】「祂在世界,世界也是借着祂造的,世界却不认识祂。」

  • 「世界」在使徒约翰的著作中具有独特的意思,指混乱、堕落的世界。
  • 「不认识」乃是不能分辨,蒙昧无知;人的心眼因为被世界的神弄瞎了,所以不能认识基督(林后四4),对真神似知不知,他们对神的认识只在暗中摸索、靠想象猜测,缺乏绝对的把握,所以会错认假神为真神(徒十七22-24;罗一21-25)。
  • 基督徒理应认识基督,但许多人却对圣经、对基要真理没有兴趣,以致「我的民因无知识而灭亡」(何四6)。

【约一11】「祂到自己的地方来,自己的人倒不接待祂。」

  • 「自己的地方」不是指基督的家,而是指属基督的产业,广义泛指全世界,狭义特指以色列。
  • 「自己的人」广义泛指全体世人,狭义特指神的选民犹太人。

【约一12】「凡接待祂的,就是信祂名的人,祂就赐他们权柄作神的儿女。」

  • 「信」意思是「信入」,就是信靠、接受。「名」代表整个人(摩五8,27;赛四十八9;诗一百十三1;约十五21;十七26;徒四12),所以「信祂名」就是信靠主耶稣。
  • 「作神的儿女」就是被收养为神的儿女,可以承受神的基业。按着神的形象被造的亚当被称为「神的儿子」(路三38),但堕落以后的亚当后裔失去了作神儿女的资格,只有借着接待基督,才能与神恢复正常关系,恢复作神儿女的权利。
  • 「儿女」原文是「孩子(teknon)」,使徒约翰特意把「儿子(huios)」一词专门用在主耶稣身上,将主耶稣是神的「儿子」和信徒是神的「孩子」区别开来。使徒保罗则喜欢说信徒是神的「儿子」(罗八14、19,九26;林后六18;加三26,四6-7)。

【约一13】「这等人不是从血气生的,不是从情欲生的,也不是从人意生的,乃是从神生的。」

  • 「不是从血气生的」,表明得救不是靠人的血缘、遗传。
  • 「不是从情欲生的」,表明得救不是靠肉体的决定、意志。
  • 「不是从人意生的」,表明得救不是靠人的理智、意愿。人除了由圣灵重生之外,没有办法靠自己天然的理性、情感或意志恢复成为神的儿女。
  • 「乃是从神生的」,表明人只有因信而接受神的儿子作生命,让神的生命进到他们里面释放自己,才能脱离旧造的生命,在新造里作神的儿女。

【约一14】「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充充满满的有恩典有真理。我们也见过祂的荣光,正是父独生子的荣光。」

  • 「道成了肉身」就是神的话在肉身里成为具体实在、可见可摸的,也就是「神在肉身显现」(提前三16)。生活在黑暗中的人无法找到脱离黑暗权势捆绑的道路,所以神的儿子隐藏了祂的荣耀,降卑自己到地上来作人,在人间把神具体地显明出来,叫人认识神的所是、所作,更亲自做成神所要做的,让人可以去享用神的所是。
  • 「住」原文作「支搭帐幕」,主耶稣道成肉身住在我们当中,正如神当年支搭会幕在以色列的营中与神的百姓同在一样(出四十34-38),所以祂的名为「以马内利」(太一23)。神要住在人中间,是祂起初的计划,因为神要人享用祂,愿意与人有交通,而将来在新天新地里,「神的帐幕在人间。祂要与人同住,他们要作他的子民」(启二十一3)。
  • 「有恩典有真理」源于希腊文七十士译本所翻译的「慈爱与诚实」(出三十四6-7),「慈爱与诚实」是神向摩西宣告之荣耀的组成成分,现在具体显明在道成肉身的基督身上。
  • 「荣光」指神充满会幕的荣光(出四十34-35),神的荣光过去如何充满在会幕,现在也同样充满在道成肉身的基督身上。
  • 「独生子」可以翻译为「独一无二的」,强调从父来的道具有独一无二性。
  • 当时的异端智慧派学说(Gnostics)认为:肉体是属邪恶之物质的,圣洁的神根本不可能和邪恶的肉体联合。多西特派(Docetists)根据智慧派的学说,否认基督是在肉体里来的(约壹四2)。

【约一15】「约翰为祂作见证,喊着说:『这就是我曾说:“那在我以后来的,反成了在我以前的,因祂本来在我以前。”』」

 【约一16】「从祂丰满的恩典里,我们都领受了,而且恩上加恩。」

  • 人对恩典的领会常常停留在赦免、祝福上,但是基督要用「丰满的恩典」继续在人的身上做工,「恩上加恩」,最终是让人完全得着神自己,「以神为乐」(罗五 11 )。
  • 「恩典」一词在约翰福音中只出现三次(14、16、17节),全部都是描述基督。基督所彰显出的神的荣耀,核心就是恩典:祂在迦拿的婚宴上提供丰富的好酒(二1-12),医治大臣的儿子(四43-54),使毕士大池旁的瘸腿者正常行走(五19-30),使五千人吃饱(六1-15),使生来瞎眼的重见光明(九1-6),使拉撒路死里复活(十一38-44),祂为子民舍命(十11、15)、赐下永生(四14,六27,十28,十七2),差派圣灵住在信徒心中(十五26,十六7)。

【约一17】「律法本是借着摩西传的;恩典和真理都是由耶稣基督来的。」

  • 「律法」是神在西奈山上借着摩西传给人的(出二十四12),功用是见证神的公义,照着神的所是对人有所要求,让人知罪。 「恩典」和「真理」却是神所是的丰满供应,取代了律法,使人能享受神并经历神,借以满足神公义的要求。
  • 基督就是「恩典」,恩典就是神赦免人,让人完全得着祂自己。基督就是「真理」(十四6),真理就是神让人认识祂,也看见祂。基督永远说真理(八45-46),为真理作见证(十八37),将神救恩的真理具体表现出来(十四6)。因此,没有基督,就没有恩典和真理。不可能只要恩典和真理,而不要基督。

【约一18】「从来没有人看见神,只有在父怀里的独生子将祂表明出来。」

  • 「从来没有人看见神」表明从来没有人用肉眼看见过神的本体,传律法的摩西也没有见过(出三十三19-20),也表明从来没有人真正认识神。
  • 「在父怀里」原文直译「进入父怀里」,表示亲密的关系。「怀」是希伯来习惯用语,以色列人在筵席上的坐姿是靠左斜躺,右侧的人好像靠在左边人的怀里,表明主耶稣最接近父神,具有尊贵独特的地位。
  • 圣父的独生子借着「道」、「生命」、「光」、「恩典」和「真理」这五样,将神完全地表明出来:道是神的彰显,生命是神的恩赐,光是神的照耀,恩典是神给人享用,真理是神给人认识。我们要认识神,就必须借着耶稣基督,我们越多经历主,就越能清楚认识神。

【约一19】「约翰所作的见证记在下面:犹太人从耶路撒冷差祭司和利未人到约翰那里,问他说:『你是谁?』」

  • 「犹太人」一词,在约翰福音内出现了70多次(在马太只有5次,马可6次,路加5次),这里是第一次。
  • 本节的「犹太人」指犹太公会的成员,他们的职责之一是评估自称为先知或弥赛亚之人的真确性。

【约一20】「他就明说,并不隐瞒,明说:『我不是基督。』」

「基督」是希伯来文「弥赛亚」的希腊文形式,意思是「受膏者」,指旧约以色列承接职分时要用油膏抹的君王、祭司与先知,特指神所应许要来的救主。

【约一21】「他们又问他说:『这样,你是谁呢?是以利亚吗?』他说:『我不是。』『是那先知吗?』他回答说:『不是。』」

旧约圣经预言,弥赛亚来临之前将有一位「以利亚」级的人物出现(玛四5)。施洗约翰虽然否认自己是以利亚的再世,但他的职事正是以利亚的职事(太十七12-13)。「那先知」前加冠词,很可能指摩西所预言的那一位先知(申十八15)。「以利亚」和「那先知」都是当时犹太人所翘首盼望的。

【约一22】「于是他们说:『你到底是谁?叫我们好回复差我们来的人。你自己说,你是谁?』」

【约一23】「他说:『我就是那在旷野有人声喊着说:“修直主的道路”,正如先知以赛亚所说的。』」

  • 施洗约翰的任务就是替弥赛亚铺路,促使人的心思回转归向基督,好让基督有平坦的道路能进到人的心中,掌权作王。
  • 本节引自赛四十3,但用「主」代替了其中的「耶和华」,因为在新约时代,犹太人不敢直呼神的名,所以常用「主」来代替。

上图:犹大旷野位于犹大山地和约旦河谷之间。从橄榄山东面不远处开始就是绵延的山坡,草木稀疏,人迹罕至,从海拔900多米的犹大山地向东一直下降到海平面以下400多米的死海,南北约长100公里,东西宽约20-25公里。犹大旷野的地势由西至东下降约1300米,开始是许多平滑光秃的白垩山头连绵起伏,溪谷与沟壑纵横交错,靠近死海时逐渐变成陡峭的峡谷,到死海边成为嶙峋的悬崖。犹大旷野位于中央山地分水岭以东,地中海的雨云由西吹来,大部分雨水落在分水岭西面,分水岭东面的犹大旷野非常干旱,又有干燥的东风吹刮,雨季才偶尔有阵雨。在雨季的几个星期,干涸的旱溪(Wadi)中会激流奔涌,旷野中会长出少许植物。 大卫曾在犹大旷野躲避扫罗和押沙龙的追杀(撒上二十三14,24;二十四1;撒下十五23),他将犹大旷野描述为「干旱疲乏无水之地」(诗六十三1)。每年赎罪日,「归于阿撒泻勒的山羊」从圣殿被放到犹大旷野(利十六10)。以西结在异象中看见一条溪流从圣殿流出,经过这片旷野,灌溉两岸繁茂的树木(结四十七1-10)。施洗约翰在死海北面的那片犹大旷野开始传道(太三1-6),主耶稣很可能也在犹大旷野受魔鬼引诱(太四1)。

【约一24】「那些人是法利赛人差来的(或作那差来的是法利赛人);」

【约一25】「他们就问他说:『你既不是基督,不是以利亚,也不是那先知,为什么施洗呢?』」

法利赛人的意思是,只有那些重量级的先知才有资格给人施洗。

【约一26】「约翰回答说:『我是用水施洗,但有一位站在你们中间,是你们不认识的,」

约翰的意思是说,我用水给人施洗,并非无缘无故,乃是为着给你们所等候的那一位基督铺路;祂已经在你们中间了,可惜你们却不认识祂。

【约一27】「就是那在我以后来的,我给祂解鞋带也不配。』」

犹太人外出,一般都穿无鞋帮的拖鞋,进门后脱鞋。最低微的奴隶负责替他的主人或来客解鞋带、脱鞋并提鞋,然后拿盆水来替他们洗脚。「我给祂解鞋带,也不配」表示施洗约翰自认连作基督最低微的奴隶也不配。事奉主的人,应该有像施洗约翰那样谦卑、温柔的态度。

【约一28】「这是在约旦河外伯大尼(有古卷作伯大巴喇),约翰施洗的地方作的见证。」

此处的伯大尼在约旦河东,并非耶路撒冷近郊橄榄山麓的伯大尼(十一18)。

上图:约旦河下游含沙量很高,枯水期河水不宽也不深。施洗约翰就在这种地方施洗。

【约一29】「次日,约翰看见耶稣来到他那里,就说:『看哪!神的羔羊,除去(或作背负)世人罪孽的。」

「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引自赛五十三7-10,预言耶稣基督是那逾越节的羔羊(出十二3),为世人被钉十字架,流血替人赎罪。

【约一30】「这就是我曾说:“有一位在我以后来反成了在我以前的,因祂本来在我以前。”」

【约一31】「我先前不认识祂,如今我来用水施洗,为要叫祂显明给以色列人。』」

按着肉身,施洗约翰和主耶稣是亲戚(路一36),但约翰在这里说不认识祂,是说他以前不认识主耶稣是基督。神差遣施洗约翰的任务就是为主耶稣作见证,将祂显明给以色列人。

【约一32】「约翰又作见证说:『我曾看见圣灵,仿佛鸽子从天降下,住在祂的身上。」

「鸽子」是圣灵的表记,象征圣灵的柔和、温顺、单纯。神的灵降在主耶稣身上(太三16),表明祂就是神用圣灵所膏的基督。

【约一33】「我先前不认识祂,只是那差我来用水施洗的、对我说:“你看见圣灵降下来,住在谁的身上,谁就是用圣灵施洗的。”」

  • 「用水施洗」是将悔改的人浸入水里,借以表示埋葬受浸者败坏的生命和过去的死行。
  • 「用圣灵施洗」比喻悔改相信主的人被圣灵充满,得着从神而来的新生命,而有分于基督的身体(林前十二13),并且得着从上头来的能力(路廿四49;徒一8,二2-4)。主耶稣在五旬节时用圣灵给第一批信徒施洗(徒一4-5,二1-4),当福音传开后,每位新信徒都受到圣灵同样的洗礼(徒二38-39)。

【约一34】「我看见了,就证明这是神的儿子。』」

在约翰福音里,「神的儿子」与「基督」并列(二十31),实际上二者同义。

【约一35】「再次日,约翰同两个门徒站在那里。」

「再次日」即第三日(29节)。

【约一36】「他见耶稣行走,就说:『看哪,这是神的羔羊!』」

【约一37】「两个门徒听见他的话,就跟从了耶稣。」

并非约翰所有的门徒都跟从了主耶稣(三25-27;徒十九1-7),但这两位去了。要作门徒一定要跟从,自称信主却不愿意跟从主的人,还不是主的真门徒。

【约一38】「耶稣转过身来,看见他们跟着,就问他们说:『你们要什么?』他们说:『拉比(拉比翻出来,就是夫子),在哪里住?』」

  • 主耶稣今天也问每一个想跟随祂的人同样的问题:「你们要什么?」我们跟从主,究竟是单单要主自己呢?或是要主以外的什么呢?这两位门徒只要与主同住,好认识祂,而不要主之外的一切。
  • 「拉比」是对犹太律法教师的尊称。

【约一39】「耶稣说:『你们来看。』他们就去看祂在哪里住,这一天便与祂同住;那时约有申正了。」

  • 「申正」按犹太计时法(从上午六时计起)是下午四时,但若按罗马计时法(从午夜零时计起)则为上午十时。因本书读者主要是住在罗马帝国各地说希腊语的犹太人,所以很可能会采用罗马计时法。
  • 例如,主耶稣是在「巳初」(第三时,即上午九时)被钉十字架(可十五25),但本书却记载在「午正」(第六时)祂仍未被判钉十字架(十九14),表明使徒约翰至少在第十九章采用罗马计时法。

【约一40】「听见约翰的话跟从耶稣的那两个人,一个是西门·彼得的兄弟安得烈。」

一般认为,另一个人就是本书的作者使徒约翰。

【约一41】「他先找着自己的哥哥西门,对他说:『我们遇见弥赛亚了(弥赛亚翻出来,就是基督)。』」

「弥赛亚」是希伯来文,希腊译文为「基督」,意即「受膏者」,被神委派完成祂永远的计划的那一位。

【约一42】「于是领他去见耶稣。耶稣看着他,说:『你是约翰的儿子西门(约翰在马太十六章十七节称约拿),你要称为矶法(矶法翻出来,就是彼得)。』」

  • 「矶法」是亚兰文的「石头」,「彼得」是希腊文的石头。
  • 当时居住在犹太地的犹太人主要说亚兰语,但约翰福音的主要读者是住在罗马帝国各地的说希腊语的犹太人,所以需要翻译。

【约一43】「又次日,耶稣想要往加利利去,遇见腓力,就对他说:『来跟从我吧。』」

「又次日」即第四日(29,35节)。

【约一44】「这腓力是伯赛大人,和安得烈、彼得同城。」

「伯赛大」位于加利利海北部,约旦河之东。

【约一45】「腓力找着拿但业,对他说:『摩西在律法上所写的和众先知所记的那一位,我们遇见了,就是约瑟的儿子拿撒勒人耶稣。』」

  • 前三卷对观福音书中,常将腓力和巴多罗买的名字连在一起(太十3;可三18;路六14),因此许多解经家认为拿但业就是巴多罗买。
  • 「摩西在律法上所写的,和众先知所记的那一位」就是「那先知」(一21,申十八15)。
  • 腓力对拿但业的见证说出:1、基督是全部旧约圣经启示的中心;2、基督是整个旧约时代中所有人的盼望。
  • 「约瑟的儿子」:约瑟虽然不是主耶稣的亲生父亲,却是祂法律上的父亲。

【约一46】「拿但业对他说:『拿撒勒还能出什么好的吗?』腓力说:『你来看!』」

  • 「拿撒勒还能出什么好的吗」是嘲讽。
  • 「你来看」是传福音的秘诀,就是把圣经中所记载的和自己所经历的主耶稣摆出来给人看。当我们遇到疑惑、不信的人时,最好的方法不是辩论,而是向他见证基督,引他遇见基督。

【约一47】「耶稣看见拿但业来,就指着他说:『看哪,这是个真以色列人,他心里是没有诡诈的。』」

  • 虽然拿但业还没有信主,但主耶稣喜悦他存心正直、渴慕真理,心里「没有诡诈」,与用「诡诈」骗取长子名分的雅各不同,所以称他为「真以色列人」。
  • 「以色列」是神给以色列人的祖先雅各所起的名字。

【约一48】「拿但业对耶稣说:『你从那里知道我呢?』耶稣回答说:『腓力还没有招呼你,你在无花果树底下,我就看见你了。』」

犹太拉比们常坐在「无花果树」下默想、学习或教训门徒。当人们看不见我们的时候,我们的主仍在注视着我们。

【约一49】「拿但业说:『拉比,祢是神的儿子,祢是以色列的王!』」

「祢是以色列的王」意思就是「祢是弥赛亚」。

【约一50】「耶稣对他说:『因为我说“在无花果树底下看见你”,你就信吗?你将要看见比这更大的事』;」

「你将要看见比这更大的事」意思是「你将要得到更大的证据,显明我是神的儿子」。

【约一51】「又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你们将要看见天开了,神的使者上去下来在人子身上。』」

  • 「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原文是「我阿们、阿们地告诉你们」,是主耶稣的惯用语,提醒对方注意祂在下面所说的乃是重要的真理。
  • 雅各曾经梦见「天开了」,一个天梯连接天与地,有神的使者在梯子上上去下来(创二十八12)。那天梯正预表「人子」耶稣基督,祂是通往天上惟一的道路(约十四6),是神与人中间惟一的中保(提前二5),是天与地的联结、神与人的交通。
  • 「神的使者」就是天使,天使是服役的灵,奉神的差遣来为信徒效力(来一14),他们的主要服事就是在神与信徒之间传达信息。
  • 「人子」源于但七13-14,表明基督的权柄、能力和荣耀,但主耶稣在约翰福音中特别用「人子」来指自己的受难与受死,表明得胜的弥赛亚也必须是受苦受死的弥赛亚。

《约翰福音》背景

初期教会的教父们都指出,《约翰福音》是使徒约翰晚年在以弗所写的,作为对另外三卷福音书的补充,大约成书于主后80-90年代。当时许多居住在外邦的犹太基督徒正面临异端的挑战和犹太教的迫害,本书的写作目的是为了让他们正确认识主耶稣:「但记这些事,要叫你们信耶稣是基督,是神的儿子,并且叫你们信了祂,就可以因祂的名得生命」(二十30-31)。《约翰福音》初稿写完之后,以弗所教会中有人就基督的本质等问题散布错误的教导,为此,使徒约翰又写了《约翰壹、贰、叁书》。写完这三封信之后,使徒约翰离世回天家,由别人编纂初稿,加上对原稿真实性的见证(二十一20-24),形成目前的《约翰福音》。

主耶稣到地上来,不但在十字架上成就了救赎的大工,也透过祂自己把父神向人启示出来。圣灵感动人写下四卷福音书,让我们能从四个不同的角度去认识神的所是、所作和旨意。《马太福音》所用的材料与《马可福音》相似的约占全书的45%,与《路加福音》相似的约占65%,因此这三卷福音被称为「对观福音」,即可以互相对照阅读的福音书。对于同一件事的记述,《马太福音》突出了天国之王的权柄,《马可福音》突出了神的儿子服事的能力,《路加福音》则突出了人类救主的爱。但「对观福音」书中只有8%的内容出现在《约翰福音》里,与三卷「对观福音」相比,《约翰福音》有许多独特之处:

  1. 《约翰福音》用「太初有道」开始,与以施洗约翰的事工开始的《马可福音》、以主耶稣的降生开始的《马太》和《路加福音》不同。《马太福音》启示主耶稣是天国之王,最初的读者是犹太基督徒,所以用一份天国之王的「家谱」来介绍祂,家谱从亚伯拉罕和大卫开始;《马可福音》启示主耶稣是神的儿子降卑自己来服事人,最初的读者是外邦基督徒,所以立刻谈到「福音的起头」,不必提服事仆人的降生、家谱;《路加福音》启示主耶稣是全人类的救主,最初的读者是慕道的朋友,所以要「从起头都详细考察了」,把家谱追溯到全人类的始祖亚当;《约翰福音》启示主耶稣就是神,最初的读者是比较成熟的基督徒,所以直接从「太初」开始,不必提神的降生和家谱,因为祂是「无父、无母,无族谱,无生之始,无命之终」(来七3)。
  2. 《约翰福音》强调主耶稣关于永生和复活的信息,「对观福音」则强调主耶稣传扬神的国度。
  3. 在《约翰福音》中,主耶稣的教导常以长篇对话、讲话或辩论的方式呈现出来,而在「对观福音」中大多以比喻或简短扼要的金玉良言说出。
  4. 《约翰福音》没有记载主耶稣施洗、受试探、赶鬼、登山变像、设立圣餐仪式。
  5. 《约翰福音》深入记载了主耶稣有关圣灵的教导,「对观福音」则很少提到。
  6. 「对观福音」强调未来的末世论,而《约翰福音》强调的是已实现的末世论,即信主耶稣的人已有永生(三36,四14,五24,六47、54),已出死入生(五24),已得到神应许的圣灵(七39,十四16-18、26,十六13),已不被定罪且逃过神的审判(三18,五24)。
  7. 《约翰福音》中的许多重要情节都是特有的,如与尼哥德慕交谈、与撒马利亚妇人对话、使拉撒路复活、十三至十七章里主耶稣对门徒的临别赠言。
  8. 《约翰福音》记载了主耶稣五次去耶路撒冷过节,而「对观福音」书只记载了一次。
  9. 相比「对观福音」,《约翰福音》最具浓厚的犹太味,例如:引用旧约经文与典故(十章 / 结三十四;三14 / 民二十一9),提到犹太节庆以及它们的象征性(住棚节 / 七章;修殿节 / 十22-39),主耶稣在与犹太人辩论时使用的拉比式辩论法(五31-47)。
  10. 相比「对观福音」,《约翰福音》更多地提到「犹太人」一词。我们不可因此认为「犹太人」都是主耶稣的敌人,因而煽动反犹情绪。《约翰福音》有67节经文提到「犹太人」71次,其中3节说到信耶稣的犹太人,29节以中立的态度描述犹太人,4节以中立的态度描述犹太领袖,8节形容犹太人仇视主耶稣,另外23节描写犹太领袖仇视主耶稣。因此,「犹太人」一词在《约翰福音》中有许多不同的用法,有关「犹太人」负面的经节,大都是指敌视主耶稣的犹太教领袖。主耶稣最早的门徒都是犹太人,主耶稣也一直强调「救恩是从犹太人而来」,使徒约翰从未暗示所有的犹太人都反对主耶稣, 《约翰福音》并非为攻击犹太人,而是为了向他们介绍基督。

上图:目前已发现最早的约翰福音蒲草纸抄本的残简,代号Rylands P52,包括约十八31-33, 37- 38。根据字体的形状,抄写年代可能是主后90-125年。

 阅读文章全部内容  
点击查看
文章点评
相关文章
藏家732 关注

文章收藏:119

TA的最新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