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咀嚼的用药真经:​黄煌细说专病专方和专药,提高诊疗水平的不二法门

藏家762 关注

收藏于 : 2021-10-02 20:55   被转藏 : 3   

中 医 | 干 货 | 传 承 | 创 新

种树人种下的第 99 棵树

全文5900个字,阅读时间大约15分钟




培根铸魂,启智增慧。

大家好我是培根,青年中医师,业余种树。


* 葛根用于下痢,下痢越重,用药越重


顾志君:连翘,通透十二经,善清血中毒素,大剂量应用还可以升高白细胞。另外,和中消导不可小视。 《皇汉医学》:大人小孩呕吐不止,可用连翘加入任何药方之内


* 小柴胡汤是和法的代表方,不是补益,也不全是清热,而是对机体抗病能力的调整。所以,对于反复发作的疾病,所谓往来寒热的疾病,一般都可以考虑小柴胡汤。现在看来许多过敏性疾病、病毒性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精神神经系统疾病是常常反复发作的,具有往来的特征。药理研究,也提示小柴胡汤有抗炎、抗病毒、抗过敏的作用。所以,小柴胡汤是天然的抗病毒剂。临床上一般都会加连翘、山栀,以清热泻火。


* 单纯性疱疹——小柴胡汤加味(连翘、山栀)


* 带状疱疹,也属于热毒感染,也可以考虑小柴胡汤加连翘


* 半夏泻心汤,可应付一半的中医脾胃病。临床变动不能大,或加味一二,或肉桂,或大黄,或山栀子,或连翘,或厚朴,或附子


* 治疗慢性胃炎、胃溃疡,如见效以后,当守方,多服些日子。


* 人赖胃气以生,药亦赖胃气以运


* 气血俱虚,其特征是 羸瘦、形容枯槁,此时可以考虑炙甘草汤


* 炙甘草汤绝对不可以用于肥胖之人


* 炙甘草汤是古代的止血强壮方,又称“复脉汤”。方中大剂量的生地黄、阿胶是重要的止血药,人参、桂枝、炙甘草、麦冬是强心定悸的药,30枚大枣能给身体充足的糖分能量,所以用于体液极度匮乏,“脉结代,心动悸”的人,无疑是一剂强心剂和强壮汤


* 炙甘草汤全方用量不宜过大,过大会导致腹胀。煎煮时要加“清酒”文火久煎


* 黄连黄芩治烦悸,甘草桂枝治动悸,龙骨牡蛎治惊悸,半夏茯苓治眩悸,人参麦冬阿胶甘草治虚悸


* 脉浮与出汗、出血有关;脉沉与腹泻、过量发汗有关;脉浮紧,提示可以使用强烈的发汗剂;脉滑实,提示可以使用泻下剂


* 咳加五味子、干姜、细辛;腹痛加芍药;口渴、小便不利加茯苓、白术;气上冲加桂枝;咽痛加桔梗;不呕去半夏;无汗、小便不利去桂枝;咳去人参


*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咳嗽胃痛;防己黄芪汤治汗出而肿的糖尿病;黄连阿胶汤治漏下不眠;白虎加人参汤治出血


* 大剂量黄连除烦,小剂量黄连消痞


*心下痞硬,提示一种虚弱消瘦的体质,提示汗、吐、下之后病人津亏液涸,提示病人饮食不佳,提示脉弱无力,提示舌面干燥,提示用参、草、枣等补益中药


* 呕吐——柴胡桂枝汤证为“微呕”,小柴胡汤证为“心烦心呕”,大柴胡汤证为“呕不止”;大黄甘草汤证为“食已即吐”,大半夏汤证之“胃反”则朝食暮吐,暮食朝吐。


* 腹痛——小陷胸汤证“按之则痛”,大陷胸汤证“硬满而痛,不可近者”是不按也痛,大小建中汤证之腹痛也有轻重之别


* 肿——甘草附子汤证“身微肿”,桂枝芍药知母汤证“脚肿如脱”仅限于脚,防己黄芪汤证“腰以下当肿及阴”,气部位在腰以下,越婢汤证则“一身悉肿”,其范围更为广泛


* 下利——葛根汤证的“自下利”与葛根芩连汤证“利遂不止”迥然不同


* 桂枝汤是古代益补剂,凡是在寒冷、饥饿、极度劳累、精神紧张后,患者出现自汗、心悸、腹痛、脉弱等情况,均可使用


* 麻黄汤是发汗剂,但是是比较安全的发汗剂。若发汗太过,可用桂枝甘草汤解


* 小青龙汤是气管与支气管炎症的专方,是剧烈咳嗽和大量稀痰的镇咳剂与化痰剂,具有明显的近期疗效。 本方不能作为老慢支的根治药而久服,一旦病情缓解,即当改为苓甘类方继后


* 小柴胡汤一直作为和解剂用来治疗少阳病


* 病毒性感冒发烧,患者面色通红,出汗而体温持续,微微恶风,或咳嗽,或咽痛者,小柴胡汤加连翘40克


* 类风湿关节炎肿痛,晨僵,加连翘20克、生地20克、黄柏10克,白芍12克,且甘草的用量适当增加


* 过敏性皮炎、荨麻疹、异位性皮炎、过敏性鼻炎等,其发病具有休作有时的特点,此外,患者大多对风冷过敏,属往来寒热的范畴, 可考虑小柴胡汤加荆芥10克、防风10克、石膏30克、连翘15克


* 支气管炎、迁延性咳嗽服用抗微生物药无效者,加五味子、干姜


* 甲状腺功能亢进或甲状腺瘤,出现胸胁苦满者,可用小柴胡汤加牡蛎、知母等


* 临床上突发性耳聋、中耳炎、鼓膜炎等,用小柴胡汤加连翘、山栀等


* 甘草大剂量使用时,要加泽泻、茯苓一防出现水肿


* 小柴胡汤不能作为散剂来使用


* 小柴胡汤中的柴胡是北柴胡,人参是用的党参


* 小柴胡汤的主症:“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


* 柴胡体质:体型中等或偏瘦,面色微暗黄,或青黄色,或青白色,缺乏光泽。肌肉比较坚紧,舌质不淡胖,舌苔正常或偏干。患者主诉以自觉症为多,对气温变化反应敏感,情绪波动较大,食欲易受情绪影响女性月经周期不准,经前多见胸闷乳房胀痛结块等


* 小柴胡汤为免疫调节剂


* 大柴胡汤,天然的胃肠动力药


* 胆汁反流行胃炎及食管炎,胃切除后的倾倒综合征,均症见呕吐,考虑用大柴胡汤


* 胃癌大部切除后的倾倒综合症,不要一概的认为是虚证而予补法。须先解决胃肠的逆蠕动、呕吐


* 胆囊炎、胰腺炎,大柴胡汤是专方


* 大柴胡汤是天然的解痉镇痛剂


* 大柴胡汤是天然的脂类代谢调节剂


* 大柴胡汤克用于实胖减肥;防己黄芪汤用于虚胖减肥


* 带状疱疹——五苓散


* 炙甘草汤黄教授认为是一张古代军医用于战士在战场上的大量出血


* 治疗食道癌时,炙甘草汤中麦冬要用到60克或更多;呕吐者加半夏,肺癌还要加天冬40克、甘杞子15克;心悸甚者加龙骨、牡蛎,桂枝再加量;贫血时加鹿角胶;便秘用麻仁,不寐者,可改为酸枣仁;次方治疗肺气肿,多加山茱萸肉30克、五味子10克、龙骨20克,冬季服者,可以熬成膏剂


* 五苓散是一张调节人体水液分布异常的方剂


* 五苓散治疗以下疾病:

1、以腹泻、大便糖稀为变现的疾病;

2、以水肿腹水等为表现的疾病;

3、其他水液代谢障碍性疾病


* 水蓄于下则小便不利;蓄于中则见“心下痞”和水如则吐的“水逆”;蓄于上则见“吐涎沫而颠眩”;蓄于表则有汗出;蓄于肠则下利;蓄于肌肉则水肿


* 只要出现口渴,小便不利,舌体胖大边见齿痕者,都可以考虑五苓散


* 五苓散治疗下利,机理是利小便以实大便


* 慢性肝炎、肝癌、肠癌等疾病出现水样便、腹胀、舌体胖大边见齿痕,也多用五苓散加味治疗


* 多汗症,用黄芪、麻黄根等固表止汗的药无效者,当细审有无口渴、小便不利之方证


* 猪苓汤是治疗尿路感染如膀胱炎、肾盂炎以及尿路结石、肾积水等泌尿系疾病的专方


* 尿路结石伴有疼痛者,则猪苓汤要和芍药甘草汤合用;肾积水者,猪苓汤加牛膝、桂枝


* 猪苓汤在生殖系统疾病中运用也相当多。女性盆腔炎、附件炎、阴道炎症见带下量多色黄,经来腰酸腹坠,常加黄芩、黄柏、连翘、山栀或合用二妙散。这种配伍同样适合于男性前列腺炎的治疗,尤其是嗜酒者,下肢有浮肿者。另外猪苓汤合用四妙散治疗痛风,加山栀、连翘治疗失眠,治疗小儿老人的下利等


*苓桂术甘汤可以看作桂枝甘草汤加茯苓、白术,有利水作用。桂枝甘草汤,以心悸为主症。茯苓、白术主治小便不利兼有浮肿者,是常用的利尿剂


* 苓桂术甘汤用于以心悸、浮肿为主诉的心脏病,尤其多见于以风心为代表的心瓣膜病


* 桂枝甘草茯苓这个方根,多用于体质虚弱的瘦人伴有心悸者


* 半夏厚朴汤是主治咽喉部异物感的专方


* 半夏厚朴汤经典主治的两大特点:1、病位多在咽喉,2、病性多为自我感觉的异常


* 临床,对于咽喉部的疾病多用半夏厚朴汤做加减治疗


* 半夏是治疗咽喉病的要药


* 若红肿疼痛等炎症明显是可加山栀、连翘、黄芩、桔梗以增强消炎作用。小儿咽痛也可以用这个方子


* 半夏厚朴汤对自我感觉异常为特征的疾病运用机会也很多。这种自我感觉异常是多部位、多系统,临床上绝不能只局限于咽喉上


* 自我感觉异常还表现为幻觉,如幻听、幻视、幻嗅等,其人多有精神的过敏,一闻到不适气味就想呕吐,恶心是常见的症状


* 半夏茯苓是很好的精神镇静剂


* 半夏厚朴汤多以精神上的不舒服为主,其体质往往相对较好


* 半夏厚朴汤汗半夏厚朴,能除胸满腹胀,有化痰降气的作用,又是胃肠道和呼吸道疾病的常用方。如心下痞、腹胀为主诉的慢性胃炎、食管炎、小儿厌食、过敏性结肠炎;呼吸系统上的上感、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对于治疗胸闷、腹胀不思饮食,本方于四逆散、小柴胡汤合用的机会也不少


* 常用半夏厚朴汤加枳壳、麦芽治疗小儿厌食症


* 厚朴、紫苏有抑制喉反射的作用,生姜、紫苏有健胃、促进胃液分泌及肠管蠕动作用


* 半夏厚朴汤与温经汤合用治疗冠心病和帕金森病


* 栀子除心烦,厚朴消胸腹胀满,枳实除心下痞痛


* 黄连之烦是烦悸,栀子之烦是烦闷,连翘之烦是烦而汗;黄连烦悸而心下痞,栀子烦闷而胸中窒,连翘烦汗而咽中痛


* 栀子柏皮汤,特点一个“黄”统之


* 栀子柏皮汤常配合小柴胡汤、猪苓汤、五苓散、半夏厚朴汤、茵陈篙汤等方


* 泻心汤是人体上部出血的特效止血剂。本方可用于吐血、衄血、咳血及颅内出血(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出血性中风和脑外伤造成的颅内出血)


* 泻心汤中的黄芩用于充血性出血,大黄能引血下行,使人体下部充血,调整体内血流的异常分布


* 鼻衄,只要无严重贫血或全身虚弱的状态,就可以考虑使用本方,而且原方就有效果


*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也属于衄血的范畴,是所谓的“肌衄”,可用本方合牛角地黄汤,另服用阿胶等


* 泻心汤还可以用于治疗肺部感染。如哮喘患者,见咳嗽多黄痰,唇红舌红,大便干燥难解者,多用大柴胡汤加黄连、连翘、生石膏等,也就是泻心汤合大柴胡汤


* 对于现代社会的那些大腹便便,面红目赤,舌红苔厚,活动则气喘,营养过剩的人,泻心汤是他们最好的保健药


*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以心动过缓为表现的心脏病,如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症等。麻黄可促使心跳加快,附子有强心的作用。临床常配合肉桂、黄芪、甘草、干姜、红枣等


*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性功能低下。患者多为壮实的中年男子,如果是体格瘦弱的白面书生,就要慎用


*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感冒、鼻炎、哮喘、急性腰扭伤、腰椎间盘突出、闭经、嗜睡、遗尿等。其患者共同特征是面色黄黯,皮肤干燥,体格壮实,唇舌不红,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肺肾等重要脏器无损害。临床上结合具体疾病,作加减如下:感冒合葛根汤;鼻炎合玉屏风散、桂枝汤;哮喘合小青龙汤;急性腰扭伤合芍药甘草汤;腰椎间盘突出合黄芪桂枝五物汤;闭经合阳和汤、温经汤;嗜睡合葛根汤;遗尿合五苓散


* 芍药甘草汤是治疗“脚挛急”的主方,本方能够有效解除肌肉的痉挛,缓解相应症状,是解痉止痛的基本方。在实质上抓住“挛急”的特点,在部位上又要突破“脚”的局限


* 葛根芩连汤治热利之方。黄芩黄连是泻心汤的核心成分,不仅止利,更主治心下痞而烦;葛根升清止利,其用量和下利程度呈正比


* 葛根芩连汤所主的热利多变现为大便色黄黏秽,肛门灼热,见于现代医学的肠炎


* 防己黄芪汤是治疗腰以下水肿的利小便代表方


* 体质而言,防己黄芪汤症多见于虚胖体型,气人多肌肉松软,触之如盛水的皮囊;皮肤多黄,上半身多易出汗,而下半身皮肤干燥。其人多为悠闲者,或为养尊处优之人,或为大病恢复期养病之人


* 葛根汤作为对项背强急的感冒发汗剂使用;落枕、颈椎病也会用到,但只有对那些体型肥胖大便不实的病人才能取效满意


* 黄胖之人面部痤疮,清热泻火药无效,可试用葛根汤


* 葛根汤也是一张提神剂,是抗疲劳的良方。对于思睡、注意 力不集中、经常哈欠连天,精神不振,面部似有浮肿貌,可试经历充沛


* 葛根具有显著的扩张脑血管作用,可使脑血管阻力下降,脑血流量增加。麻黄也有兴奋中枢神经的作用,可兴奋大脑和皮层下中枢,引起精神兴奋


* 当归芍药散可以看作是半张胶艾汤和半张五苓散的合方。与胶艾汤相比而无出血证,与五苓散相比又无水气上逆。虽血行不利却无有形之淤,故不用桂枝茯苓丸;虽有水停却因于血,故不可单纯利小便,以免旋利旋生


* 当归芍药散临床上使用最多的是治疗女性月经不调而导致的黄褐斑、眼袋加深、晨起面部浮肿、下午下肢浮肿、脱发等


* 泽泻汤可视为内耳眩晕症(梅尼埃综合症)的高效方


* 苓桂术甘汤也主眩,但所主是起立时身体动眩,平卧时则缓解,具有明显的体位性特征。泽泻汤则不受体位影响。前者以起则欲倒的头眩为主,后者以视物旋转的眼眩为主


* 五苓散也主眩,但其证有口渴与小便不利


* 泽泻汤不是梅尼埃综合症唯一处方,吴茱萸汤、旋覆代赭汤、小半夏剂小半夏加茯苓汤、苓桂术甘汤、五苓散都有运用的机会,临证要仔细辨别


* 越婢汤治疗“风水”之方。“风水”类似于现代医学的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初期以及慢性肾炎的急性发作期。临床所见以头面周身浮肿,小便不利,脉浮为特征。发病前多有受凉感冒史,或遭雨淋湿,紧接即发热、浮肿


* 越婢汤所主是见有表症的水肿。本方麻黄和石膏同用,呈现的作用以利尿为主,服后通常尿量大增,由于本方的强大利尿作用可以使血压下降,因此不必担心麻黄的升压作用


* 心脏病的水肿多出现在下身,而且伴有心悸、喘促;肝性的水肿又以腹水为常见;特发性水肿则有周期性特点。越婢汤所主的水肿为全身性的水肿,血容量高和心功能好是用方的必要条件


* 防己黄芪汤也主汗出、水肿,但是下半身;五苓散也主水肿、小便不利,但所主有口渴与上冲;真武汤所主的水肿多伴显著地寒症;大青龙汤所主的“溢饮”则是无汗而烦疼


*麦门冬汤经典主治是“大逆上气,咽喉不利”。上气是指呕吐或咳嗽,“大逆上气”指干咳或呛咳。“咽喉不利”是指咽喉干燥、疼痛或黏腻不爽,吞咽困难等


* 临床上麦门冬汤常合炙甘草汤,用于以羸瘦、肌肉萎缩为特征的疾病


* 麦门冬汤相当于神经肌肉的营养剂


* 枳术汤主治水饮停于心下所致的“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现代医学中的胃扩张、胃潴留、胃石症、胃下垂等


* 枳术汤中枳实下气消痞,仲师用枳实,腹胀痞满多配伍厚朴大黄;胸闷痛多配伍薤白栝蒌实;腹痛多配伍白芍。白术是治水要药,白术多有水停之征


* 主悸与小便不利之方,可无白术,但少不了茯苓;主眩可无茯苓,但少不了白术;当白术所主的水病兼见悸和小便不利时,则必是茯苓与白术合用之方


* 枳实行气,即是促进胃肠蠕动,加强胃排空,减缓胃潴留,是中药的胃肠动力剂。白术则可以将潴留在组织间和腹腔、胃肠腔等体腔内的多余水分“拉入”血管内,然后再通过肾脏排出


* 消化道既有动力阻碍,又有水液停留在官腔,此时枳术汤是第一考虑的方子


不错过每日更新,查看更多内容,记得给公众号加 “星标”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网络。 文章内容仅供临床思路参考,请勿盲目试药,如有需求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用药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L-PeiGen)删除。

 | 往 | 期 | 回 | 顾 |

医学心悟一句诀!精华句!(上越之阳,起于肝木,而沧陷之阳,处于脾胃)


数十年治疗婴幼儿便秘的绝招就是一味中药研磨成粉末冲水服用


以厥阴主风理论指导乌梅丸的推广运用


· END ·


我是培根

欢迎你今天的到来

交流|合作|问诊 请加微信:L-PeiGen



 长按图片,扫码关注 


 阅读文章全部内容  
点击查看
文章点评
相关文章
藏家762 关注

文章收藏:482

TA的最新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