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艳举医案:㈤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治感冒后乏力失眠案

藏家321 关注

收藏于 : 2022-01-30 10:47   被转藏 : 2   


㈤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治感冒后乏力失眠案

李某,女,27岁,2007年4月3日初诊。
不明原因乏力1周余。患者1周前由于外感出现恶寒、发热、头痛、咽痛等症状,自服阿奇霉素等抗生素后,发热、头痛、咽痛等症状消失,但遗留有全身乏力、眠差、多梦、精神差等症状,不能正常工作。西医各项检查均正常,诊断爲“亚健康状态”,因无对症药物可服用,而找中医诊治。
现症见:全身酸软,疲乏无力,精神差,眠差,口干微渴,不欲饮水,时有心悸、头
晕,食纳少,二便调,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沉细。
脉沉细,全身酸软,疲乏无力,精神差,爲血虚水盛之证。心悸,头晕,眠差,多梦,爲水饮上凌于心及清窍。
口干微渴而饮水不多,爲水饮内停郁而化热之象。四败厥冷,心下微结,小腹胀满,便溏,爲下寒症状;口干或苦,咽干,心烦,胸胁胀满疼痛,背部发热,上热症状。

综合分析:辨证爲上热下寒之厥阴病,即半表半里的阴证。
冯老师在临床上遇到血虚水盛、水饮郁而化热之证,常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清上温下,养血利水。
因该患者眠差、梦多症状较明显,故在上方的基础上又加入炒酸枣仁15g,养血安神。

处方:
柴胡12g,黄芩10g,天花粉12g,生龙骨(同煎)15g,生牡蛎(同煎)15g,干姜6g,当归10g,茯苓12g,泽泻15g,苍术15g,川穹 6g,炙甘草6g,炒酸枣仁15g 2剂,水煎服。
患者服用上方2剂后,精神明显好转,眠差、梦多减轻,心悸、头晕症状消失,已能正常工作,又继服上方3剂,诸症痊愈。

按:对于伤寒论之“千古疑团”——厥阴病的理解,经方大家胡希恕、冯世纶两代临床家经过不断的深入分析、研究,取得了层次的飞跃,爲我们临床应用开辟了新的道路。

胡希恕先生认爲:厥阴病是病位在半表半里的阴性证,与少阳病相对。阴性病就应该是“寒性”爲主。
胡老分析《伤寒论》第326条:“厥阴之爲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认爲:消渴爲热证,厥阴病爲半表半里阴证.据“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三阴病不应有热,厥阴理当不该有热,所以胡老认爲该条文可能有错简。

在胡希恕先生研究的基础上,冯世纶先生结合自已的临床,再度反复研讨乌梅丸方证,认爲胡老分析的“厥阴病爲半表半里阴证,三阴病不应有热”,这个大原则没错。但是,病在半表半里不同于在表或在里:病在表或里,则邪有直接出路,可从汗、吐、下解,所以,少阴表、太阴里不见热证。而半表半里厥阴邪无从出,邪无直接出路,就极易寒郁化热。

所以,冯世纶在胡希恕先生认爲“厥阴病是病位在半表半里的阴性证,应该‘寒性’爲主”的基础上,又对厥阴病增添了新的认识;厥阴病以寒爲主,但同时也会出现寒郁化热得热证。下(中)寒上热,寒多热少。
如此一来,就能够更完美地解释条文:因是下寒、中寒,故“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因有上热,所以,“消渴”;因爲下寒上热,所以,“气上撞心,心中疼热”。

随便翻閲冯老师的医案,我们发现冯老师运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的案子非常多,因爲现代疾病单纯寒或热的少了,而下寒、上热的厥阴病则非常多。我以前总认爲柴胡桂枝干姜汤是治疗少阳病的,不得其要,很少应用,自从理解了冯老师有关厥阴病的论述,我渐渐理解了柴胡桂枝干姜汤是由小柴胡汤变化而来,主要加入桂枝、干姜而成,由治疗半表半里阳证,变爲治疗半表半里阴证即下寒上热证。



 阅读文章全部内容  
点击查看
文章点评
相关文章
藏家321 关注

文章收藏:1

TA的最新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