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转化经验交流材料之一

dingdongjs

收藏于 : 2021-07-23 13:17   被转藏 : 1   

学困生转化经验交流材料之一

成 功 是 成 功 之 母

——浅谈转化学困生的一点体会

唐亚玲

众所周知,“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是如果用这句话来激励经受过许多次挫折,自尊心麻木,情感淡漠,认知结构还不够完善的学困生无疑是雪上加霜。实践证明,转化学困生最有效的方法是多为他们创造成功。

那么,怎样才能使学困生体验到成功的快慰呢?

首先要尊重,爱护学困生。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的需要的五层次说,其中尊重的需要被列为第四层。尊重是人的一种高级需要,如果说正处于个性发展的小学生需要得到尊重的话,那么,那些自卑、怯懦、离群、被众人抛弃、合作能力欠缺的学困生更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尊重他们,他们才会相信自己的力量和价值;尊重他们,他们在生活中才会变得更有能力,更积极,更富于创造性。实践证明,谁能在学困生的心田上种下自信、自尊的种子,谁就能找到开启学困生心灵之锁的钥匙,就能为他们铺设一条通向成功的光明大道。尊重学困生首先要做到一视同仁,用平等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不分层次,不划优劣,在师生间建立起平等、自由、同情、关心、宽容、鼓励、帮助的关系。尊重学困生就要把学生看成一个个活生生的有独立个性的人,承认每个人兴趣、爱好、能力、个性的差异,而不能把他们放在同一个模子里,把他们截长补短、磨去棱角、锻打冶炼成标准的产品。应当如马卡连柯所说:“正像高明的猎人射击走动的目标要射向远远的前方一样,教师在自己的教育事业中也应当高瞻远瞩,对人要多加要求,也应特别的尊重,即使在表面上看来这个人并不值得怎样尊重。”

其次,要为学困生创设成功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自卑、消极是学困生典型的心理特征。他们比学优生更渴望成功的体验。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精心为所有学生创设不同的成功机会。比如,把最基本最简单的习题留给学困生去做,把最简单的问题留给学困生回答,给学优生布置五道作业题,让学困生在其中选作23题……尽量为他们创设成功的机会,激励他们向更高的目标前进。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事例:某中学一位化学老师发现他新接的那个班化学成绩非常差,学生对化学缺乏兴趣。在一次测验的前一周,他告诉全班学生这次考试可以带一张夹带,但这张夹带必须是自己亲手做的,而且最大不能超过16开。于是全班学生精心准备夹带,经过学生反复琢磨,反复筛选,每位学生都把自己觉得最需要写的公式、定理、概念等知识点密密麻麻地写在了那张夹带上,准备考试时用。这次考试下来,全班学生的化学成绩都有了明显的提高。老师问学生:“考得怎样?”学生高兴地说:“好!”老师说:“那么下次还这样做。”从此,学生对化学课产生了兴趣,学得比以前用功多了。第二次测验前,老师又告诉学生,这次化学考试也可以带夹带,夹带同样要亲手做,但最大不能超过上次的一半,也就是16开的二分之一。学生又高兴地加班加点读书,筛选以充分利用那张夹带牺。结果考试下来成绩比上次还好。学生学化学的兴趣更大了。就这样,第三次考试,夹带变成了16开得四分之一,第四次,第五次……夹带越来越小,学生学化学的兴趣越来越浓,成绩越来越好。这位老师这一创造性的工作不但促使学生在制作夹带的过程中自觉地对学过的知识进行了复习,而且巧妙地为学生创设了成功,唤醒了学生继续前进的内在欲望与激情,在学生的心中孕育了成功的心境与信念,这难道不能说“成功是成功之母”吗?

第三是:发现闪光点,寻找教育契机。苏霍姆林斯基说:“总结多年的教育经验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孩子们往往正是现在那些能充分发挥其才能,显示其力量的领域里做出成绩,然后从这些成绩里吸取精神力量来克服自己某个方面的,其中包括某门课程成绩低劣的弱点。因此,老师的任务首先在于发现学生身上最好的东西,要捕捉它,发展它。鼓励学生独立学习,支持他们的创新精神。”在教学中,我经常抓住学困生身上哪怕一个微弱的“闪光点”,用放大镜视之,将其发扬而广大,一达到激励学困生本人的目的。

记得我曾经带的一个班上有个学生叫杨柯,他经常上课不专心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还经常和同学闹矛盾。我多次批评教育他都没有明显的效果。就在我束手无策时,找来了他的家长,在与其家长的谈话中,我了解到这位学生上学特别积极,他从来都是自己起床,不需要家长催促,而且总是起得很早,从来不迟到。于是我以杨柯这一优点作为切入点,多次找他谈话,鼓励他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我发现他慢慢的有了进步。记得在“**你真行!”的主题班会上,当杨柯看到班里许多同学都有人夸而自己没有一个人夸时,低着头,一言不发,显出很失望的样子。这时我说:“我也想发言,请同学们猜猜我会夸奖谁呢?”“王莹”、“李小华”……学生们一猜就是那些学优生。我说:“这些同学的确有很多优点,大家对他们的赞扬我也同意,现在我要说的是杨柯你真行!”当我把杨柯的事迹向同学们以介绍,全班同学向杨柯投去赞许的目光,并报以热烈的掌声,我接着说,“如果杨柯同学在课堂上能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和同学们搞好团结他一定更优秀。”从此,杨柯慢慢变得开朗了,自信了,学习的热情也高了,学习成绩渐渐提高了,和同学的关系也逐渐融洽了。为了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我常常利用家长会、家访等多方了解学生在校外的表现,从而寻找教育的突破口。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赞誉教师:“你不仅仅是获得知识的宝库,不仅仅是一名专家,善于把人类的理智财富传授给年轻一代,并在他们的心灵中点燃求知的愿望和热爱知识的火花。你还是创造未来人的雕塑家,是不同于其他人的特殊雕塑家。教育创造真正的人,就是你的职业。”社会把你看成能工巧匠,我们国家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种能工巧匠。我们只要为学困生多创造一些成功的机会,就会为社会多培养一些优秀的人才,这样才无愧于“能工巧匠”的美称。

 

爱心、诚心、耐心

——从学生思想转化所思

刘巧瑛

记得有一次,一个中年妇女前来告状,说我班的学生××偷了她摊子上的伍元钱。我一听火冒三丈,恨不得立刻把××找到当面,弄个水落石出。我气冲冲走出办公室奔向教室,脑海里浮现出几年前相似的事件:一位女学生偷了同桌一支钢笔,我调查清楚后就通知了家长,家长来到学校,当着同学们和老师的面对其又打又骂,闹得沸沸扬扬,最后不得已转往他校。前车之鉴呀!我猛然间刹住脚步……

几天后的语文课上,我发现××在桌子上玩游戏机,为了不影响上课,我只随手收了游戏机,××抬头胆怯地看着我,我微笑着,用手轻轻地抚摸着他的头,继续读书,他也慢慢地平静下来,认真地读起书来。

下午到校早,我把他叫到办公室,这时只有我们俩,我先请他坐下,拿出游戏机来向他示意,并说:“你想对老师说些什么?”××看了看游戏机,又仰头望着我,很有惭愧之意。我首先肯定了他的优点积极劳动,热心帮助别人,反应敏捷,再指出上课玩小动作时间不对、地点不对。他不住地点头,我又耐心地说,一个人总有错,但犯了错,只要认识错误,并能勇敢地改正,就会有出息,有进步。就怕知错不改,一错再错……终于他主动地含着眼泪向我承认了“伍元钱”的事,说这游戏机就是伍元钱所买,并坚定地说:“老师,我向您保证,今后再也不偷别人的东西,我要赔这钱!”第二天,他带来了五元钱,是和他爸爸一块来的。“孩子,你真勇敢!”

不同的处理方法,截然不同的教育效果,这使我由衷地体会到:

一、“爱心”为转化创造了和谐的氛围。

大凡犯错误的学生都有些害怕,怕老师严厉地批评、罚站、停课、通告家长,更何况偷东西这类难能见人的事件。简单粗暴只能使气氛紧张,学生心理负担加重,势必造成负面影响,事与愿违。孩子再错,他毕竟还是个孩子,他终究还有积极上进的美好心愿,还有一生的路要走。把学生看作自己的孩子,设身处地地为孩子着想,爱心使我采取四条措施:

1、单独谈话维护人格尊严,保护孩子在大家面前的颜面。

2、谈话态度和蔼可亲,内容轻松活泼。

3、设身处地,换位思考。

4、鼓励为主,缺点为辅。

二、“诚心”为感化创造良好的条件。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教育者诚恳的态度对受教育者是灵验的“催化剂”。为了开诚布公,沟通感情上的双向交流,教师必须尽可能地了解学生,不仅要全面,还要深入、客观;不仅要了解学生自身,还应了解他所爱的各种影响以及犯错的原因,情节和心理,了解的程度影响教育的动机和效果。

三、“耐心”实现了教育者的自我控制。

赞柯夫说过:“教师的职业要求于一个人的东西很多,其中一条就要求自制。”“自制”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的感情、行为,有效约束自己的语言、动作、抑制无益的激动和冲动,自我把握好教育学生的态度和方式。这种自制力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优秀品质,同时也是教育好学生的有力杠杆。

要实现“自制”,首先要学会“忍耐”,无论在什么情况下,站在你面前的都是个孩子,我们是个长者,压下火气,忍耐几分钟,给自己缓冲,转而心平气和;其次是要“冷静”。俗话说:冷静是智慧的源泉,急躁是无能的表现,在自己情急之时,不妨冷静一下想:××犯错,我有责任吗?咋样教育效果好呢?如果能冷静、心平气和,才能对发生的情况给予正确地分析判断,得出正确的方法。再次就是“不迁怒”。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把个人的不愉快、烦恼带进教室、课堂,别把学生当成“出气筒”。为了学生,忘了自己。

古人说得好:“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教师只有把真挚的爱无私地奉献给学生,在实践中才能真诚待人,在教育中才能有好的效果。

 

转化学困生以德为先

胡浩敏

众所周知,热爱学生是教师最基本的品质,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在他的《几点宏愿》中写道:“愿全国的教师们怀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去教导儿童,训练儿童,使他们成为健康的公民。”这给我们以很大的启发,即:教师要有“敬业、乐业、专业、创业”的精神,每一位教师都应把自己对事业的热爱倾注到每一位学生身上,让学生觉得:“老师像妈妈一样”关怀照顾、教育他们,这样就体现了教师热爱事业的感召力。在我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我深深认识到:转化学困生要以德为先。作为教师只有树立起“班中无学困生”的信念,拥有爱生的情感,用心和每一位学生交朋友,相信人人确实都能成材,才能取得成功,只要你掌握每一个学困生的特点,采取得力措施,像春风化雨一样对症下药,你就一定能转变他们。以下是我的一些做法:

一、用心关注学困生,是转化学困生的前提。

德生于心。一代名流曹雪芹曾经说过:“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要转化学困生,首先就要有一颗转化学困生之心,而且要心中有德,又处处留心,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学困生并不是每个方面都不如别人,他们总有潜在的某一方面的才能和好的品质,每当这种闪光点闪烁时,也正是对他们引导的最好时机。因此,教师要善于使用“放大镜”,寻找学困生身上的每一个哪怕是十分微小的闪光点。当他们有点滴进步时,着力给予表扬、鼓励,让其产生一点“成功感”。原来我班有一学生,他爱打电子游戏,不做家庭作业是常事,成绩一降再降,父母头痛,说服教育无济于事,我发现他劳动积极,就让他当劳动委员,并每天督促他在校完成家庭作业,又随时和他谈心,在班里表扬他,慢慢地他把心收回来了,学习成绩进步很快,我因势利导,对他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于是,他比以前干劲更大了,班级工作管理得井井有条,学习成绩也在提高。

二、以爱心感化,是转化学困生的内在动力。

“以德转化学困生”,得施以爱,德从何来,来自爱中。有教育家曾经这样说过:“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爱,就是情。教育没有了情,没有了爱,就成了无水的池。”可以说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是沟通思想的桥梁。作为教师,只有具备了浑厚的爱生之情,才会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学生也会信任你,向你敞开自己的心扉,用全心来接受教师的爱,因此,教师应树立起正确的“学生观”,热爱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学困生,他们是真正需要关爱的学生,他们迫切想得到别人的认可,他们身上没有被激活的优势是很多的。基于这些认识,我在日常生活中对他们和别的学生一视同仁并且多关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我们班有这样一个学生,他很聪明,但思想落后,在和其他科任老师沟通意见后,在课堂上,多提问,让他明白,老师并没有放弃他。发现他有进步及时表扬,又随时找他谈心,分析犯错误的原因。真诚所至,金石为开,他把我当成了真诚信赖的朋友,各方面进步非常明显,终于和大家走到了一起。

三、以身作则,是转化学困生的法宝

“以德转化学困生”,关键是“化”。在此我认为“化”应该是双方面的:一方面,重点是使“学困生”转化为“优等生”,而这就需要老师做大量耐心细致的工作;另一方面,老师本身又要以身作则,做好表率,要让学生从老师的身上看到“人类灵魂工程师”的高尚品德和行为。我班原来有一位学生,他不但成绩差,而且纪律差,我找他多次谈心都无功而返。我为此而苦恼,不知如何是好,一天自习课上,大家都在安静、认真的写作业,他大喊:老师,你不是说亲自查我作业吗?你说话不算数。全班同学的目光有的投向我,有的投向他,有人还怨言他多嘴,我一听,就想发火,转眼一想的确是我忘了。沉思片刻,我笑着说:“这是老师的错,我向你道歉,并谢谢你提醒老师,我现在就查,今后咱俩比赛,看谁犯错误少。”只见他使劲点了下头。后来,他变了,不像以前那样,我行我素了,学习也有了进步,我也庆幸我没有简单粗暴的发火。

四、持之以恒,是转化学困生的关键。

学困生身上的不良行为,不是一日养成的,同样,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好,应有长期的思想准备,应付出很大的精力。因为学困生自制力不强,医好了伤疤忘了痛。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学困生出现反复是正常的,要允许他们反复,关键是他们出现反复的时候怎么办?这时切忌操之过急和简单粗暴的批评。实践证明,欲速则不达,急于求成则适得其反。我们要有更大的耐心去帮助他们、鼓励他们,使之明白老师的苦口婆心是为了他们的健康成长,是真心实意为了帮助他。凡事都要有个过程,要给学困生一个再认识,再改正的机会,有针对性地采取恰当的教育方法,及时给予引导,使学困生在认识过程中循序渐进地改正缺点,由此可见,对学困生的转化必须有信心,贵在持之以恒。本来,师德之可贵也在于“恒”。

转化学困生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教育系统工程。我所做的工作,不过是大海中之一滴,转化学困生的经验,很多同仁可能要总结出千条万条,我还要不断地向他们学习,把转化学困生工作做得更好。

 

赞美是洒在学困生心灵的阳光

  刘亚妮

任何一所学校,一个班级,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学困生,我所带的班级也不例外。问题是,如何做好这部分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使他们跟上班集体的步伐而不掉队,这项工作是极为伤脑筋的事,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长期不断为之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使我深深感受到教师的赞美是洒在学困生心灵上的阳光。

一、用全新的理念去赞美孩子

我在《教师报》上看到这样一则报道:一位陈姓教授针对当前以分数高低判定学生的问题时意味深长的说了这样一段话:“我们的孩子有什么罪过,他们是学生,他们有权利听不懂你们讲的东西,他们是孩子,他们有权利玩;他们之间本没有差别,怎么进了学校,就被分成三六九等呢?再看看哪些一天到晚不说话的孩子,还不是老师的言行告诉了这些孩子他们是不如别人的,这些暗示让那些有羞耻心的孩子只能选择不说话,而那些一直还是很调皮的学生才更可怕了,他们已经没有了羞耻心,他们破罐子破摔,这样的孩子不但对学习没有了信心,也对生活没有了信心;他们没有了将来,难道这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吗?我们把一切都怪罪于我们的孩子,我们有这个权利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我们没有这个权利。新课改的精髓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这就意味着基础教育应把阳光雨露洒向每个孩子身上,决不应有轻重厚薄之分,更不允许有教育的“弃儿”,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全面育人,正如一位哲人所说:“在生命的真实里,每宗伟业都由信心开始,并由信心跨出第步。”所以,我们要善待每个孩子,不能用框框去束缚孩子,而要用赞美去鼓励孩子,用赞美去浇灌孩子心灵深处自信的幼苗。

二、赞美孩子需要一颗爱心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教师要教育学生就应爱字当头,情字领先,爱,意味着尊重、理解、宽容、关怀和期待,无论你碰到了多么调皮多么捣蛋的孩子都要用爱的眼光去看他们,你就会发现,其实他们很可爱,值得你爱,值得你赞美。正如罗素所说:“赞美是洒在人心灵上的阳光”。我们都想拥有一个美好的人生,各方面优秀的人都需要赞美,不优秀的人需要吗?我认为他们更需要。这个问题谁都知道,但是我们做到了吗?没有,其实我们的学生跟我们一样,也需要赞美和鼓励,尤其是学困生,在他们人生的旅途中,赞美常常与他们无缘,他们得到的有时是批评和责备,有时是教师无奈的眼神,有时是惋惜的感叹!所以在转化学困生的工作中,我们如果用赞美来鼓励他们内心的需要,将会激励他们不断进步,比任何可口的点心都有用。

我刚到城小时,是一名代理班主任,原三(2)班有一个叫申方的同学,说话有点口吃,但调皮捣蛋是一流的,文化课就甭提啦,同学们都讨厌他,我却亲近他,找他谈心,并多次在班队会上表扬他劳动不怕脏不怕累,还有意让同学们选他当卫生监督员,用爱心为他拂去灰尘,挖掘并点燃他的闪光点,申方后来在作文中写道:“刘老师没有生气,居然还让我当班干部,我不能再捣蛋,不能再让老师失望……”后来他逐步改正不守纪律的缺点,学习也慢慢跟上了。

三、赞美孩子需要一双慧眼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最能影响孩子的应该是老师的眼睛”,作为老师,赞美孩子,就要善于发现和捕捉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就是要独具慧眼,明察秋毫。

我班樵钥和五班樵帆是一对双胞胎姐妹,父母生下她们就各奔东西了,狠心的爸爸将她们扔给了年迈的爷爷奶奶也一走了之,可怜这两个孩子从小缺乏父母之爱,性格怪异,心理发展不健全,习惯较差,目中无人,我行我素,在教室里大哭大闹,搞的老师没法上课,余校长、郭校长、陈主任、徐主任和组上的老师经常深入班级帮我教育樵钥,刘校长知道后在百忙之中亲自和樵钥谈话,我和陈主任、徐主任、郝组长3次深入樵钥家进行家访,看到她家的情况令人心酸,有一次下早读后樵钥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拉下裤子就拉屎,并把屎抓起来用纸包好堆放在门后,面对这样的孩子我是欲哭无泪,只好将她拉到水池上先给其洗手、洗脸,并对她说:“樵钥,你长的很漂亮,做事也应讲文明,老师相信以后你不会这么做了,相信你会变得更漂亮!”她似乎听懂了我的话,可第二天早读下了她才背着书包来,不过,这一天她穿得格外干净,头发也梳得很整齐,可真让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我弯下腰摸摸她的头说:“是不是早上花时间打扮了?”她不好意思地“嗯”了一声。从那天起,她的卫生有了很大的进步,上课也不爱哭了,我表扬了她的勇敢,她脸上的笑容越来越灿烂了。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无数转化学困生的事例表明,学困生是可以教育、转化的,先进和后进并不是绝对的,教师对学困生要拥有“虚怀若谷、海纳百川”的胸怀,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及差异性,严格要求,持之以恒,用一颗博大的爱心把激励的话语、信任的目光、赞赏的眼神真诚及时地送给学困生,这样就会激发他们扬起走向成功的风帆。

 

转化问题儿童的策略

王晓妮

转化问题儿童一直以来是困扰在老师们心头的一道难题,为此,老师们想了很多办法,也做过许多尝试,但都只停留在感性的层面上,效果也总是不尽人意。就这个专题我从多方面,多角度做了深入地研究,并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大胆的尝试,终于取得了一套科学、合理、可行的策略,具体步骤如下:

一、承认差异 降低要求

要成功转化问题儿童首先不能急躁,要承认差异,降低难度,放宽要求,切忌一刀切。比如,好动的孩子上课时偶而做一次小动作就原谅他,鼓励他尽量少做小动作;基础差的就少给他一些作业,有难度的题鼓励他做,不做统一要求。不能一开始就对孩子提过高的要求,这样孩子会觉得无论自己怎样努力都无法成功,从而对自己失去信心。应该和孩子、家长一起先制定短期的奋斗目标,让他们通过努力能够达到。从而克服畏难心理,对自己充满信心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不再当旁观者。

作为老师我们要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最棒的!做好长期,持久的思想准备。要有爱生如子的情怀,无论他多么淘气调皮,多么顽固,多么落后都不能嫌弃他们,更不能挖苦讽刺,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而要像慈母一样耐心地说服他们,赞赏他们,始终如一地关注支持他们,对他们充满信心,坚信他们在这方面差一些但在另一方面会有潜力,一定会成功!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感受到老师没有放弃自己而是深爱自己,时刻关注自己的一举一动,时刻期待自己的进步、成功。像好朋友一样始终站在他们身边耐心地帮助他们一点一点地克服自身的弱点,最终才能和他们一起一步一步走向成功,实现转化。

二、调查研究 摸清原因

要成功转化问题儿童还要调查研究,摸清问题儿童存在问题的原因,因材施教,对症治病。问题儿童由于所处的家庭、环境不同,存在的问题也各不相同,比如有的孩子因为父母溺爱自私、任性、好动、依赖性强学习习惯差,有的孩子因为父母离异心理不健全性格孤僻,有的孩子缺乏自信不敢回答问题,久而久之成了旁观者……另一方面,这些孩子身上也有各自的闪光点,只有摸清这些问题儿童存在问题的原因,找到他们各自不同的潜力才能因材施教,对症治病,帮助他们走向成功,达到转化的目的。

例如我们班上的“淘气大王”梁华炜特别好动,还经常欺负别的同学,几乎每天都有人告他的状,是令每个老师都头疼的“刺儿头”,连家长都甚至怀疑他是多动症,我屡次批评他都收效甚微,后来我就不厌其烦地找他谈心,让他认识到遵守纪律的重要性,并鼓励他努力克服自身的弱点,只要他取得一丁点进步我就热情鼓励他,后来我发现他特别聪明,而且对语言的感悟能力特别好,我就抓住这一契机让他给全班同学领读,他对语言准确的感悟和绘声绘色的朗读博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从这以后他在各方面都进步很大,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

三、制定计划 教给方法

摸清了问题儿童存在问题的原因,还要制定计划,教给方法,确定转化问题儿童的具体方法、措施。转化问题儿童不能单纯只靠学校、老师,必须求助家庭、社会多方面的力量,多角度、动态地对问题儿童施加影响,通过同学合作互助,各科任老师共同配合,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家长,社会对他们进行积极、正面的引导,帮助他们及时排除心里障碍,有效的激发他们的内在潜能。

我们班的田雨因父母离异无人照顾,性格孤僻,学习成绩很差。为此,我分别找到她的父母,告诉他们对孩子的影响和对孩子应负的责任,她的父母听了触动很深,为了孩子又走到了一起,对孩子更是呵护有加,在班上我也特别照顾她,鼓励她勇敢地和大家交往,慢慢的她的脸上有了笑容,性格也变的开朗起来。学习的积极性自然高了。

再如我们班上的王宇航同学,父母在乡下上班,经常由爷爷奶奶看管,特别好动,学习习惯极差,听课质量不高,影响得各科老师都没法上课。针对这种情况我和家长商定陪读一段时间。在学校我坚持每节课坐在他的旁边陪读,随时提醒他专心听讲;在家里请家长轮流陪他写作业,随时提醒他保持正确的姿势;陪读一个月效果十分明显,虽然他上课时偶尔还动,但至少能坚持听25分钟了。

转化问题儿童还要教给他学习方法。如我们今年刚刚学英语,孩子不知道怎么学,一开始每天晚上孩子写完作业,我就打开录音机,和孩子一起读,两星期后,我不读了让她读,一个月后,她就主动打开录音机自学了,孩子掌握了学英语的方法会主动学了,我就放手了。

四、评价激励 唤醒自我

转化问题儿童要求老师不仅要用赏识的眼光看他们,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或取得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恰当的多元化、多层次、多角度地评价激励,还要为每个学生积极创造受表扬的机会。为此我设计了“十卡”——“卫生卡”、“自理卡”、“进步卡”、“文明卡”、“健康卡”……激励每个孩子发挥其特长,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加信心百倍的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对于经常不完成作业的同学和家张联手为孩子创造受表扬的机会。如先要求他一周内坚持每天按时完成作业。在这一周内老师尽可能多关注他,督促他按时完成正式作业,及时发现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辅导,发现进步及时表扬鼓励。同时也请家长配合多关注孩子的家庭作业,督促他按时完成并作好记录,只要发现孩子有点滴进步就表扬。比如第一天老师布置10道题他错了5道,第二天错了4道就是进步就及时表扬,哪怕是画一朵小红花,一张笑脸都是对孩子莫大的鼓励,如果哪一天孩子的作业写得特别好,可以及时和老师联系,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对于一个问题儿童得到一次这样的表扬,这对他的触动有多大呀!我的孩子就是一个问题儿童,入学第一学期她的成绩是全班倒数第五,我对她几乎失去了信心。一次表彰大会后她兴奋地跑到我面前说:“妈,我刚才听到校长念我名字了!”看到孩子兴奋的笑脸,痛楚的我忽然眼睛一亮,买了一张奖状自己写好和班上得奖的同学一起颁奖,捧着第一张奖状的她眼里闪着兴奋的泪光!以后她靠自己的努力真正得到了第二张、第三张奖状――不能不说是那张奖状帮助孩子树立了信心。

最后,还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注重培养他们自主管理,自我纠正、主动学习的意识,克服依赖心理,唤醒自我。

如我的小孩由于老人管的多,特别懒,开始学琴每次都是我积极地向老师询问,而她则坐在一旁张嘴流眼泪一副疲倦的样子,每次学一小时的内容我要用好几个小时来辅导她,简直比我自己学还累,后来我带她去学琴时就故意躲开,第二周回课错误很多,老师批评了她,我也冷眼旁观,这一次对她触动很大。这首曲子她整整学了五周!但从那以后我慢慢放开她,让她自己去学,现在她练琴非常自觉,也进步很大,再也不用我跟了。

孩子只有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才会主动参与,积极想办法克服困难,逐步养成积极主动,努力向上,不甘落后的意志品质,实现转化。

 

多向思维 努力转化学困生

瞿仓平

学困生是在每个班级都或多或少存在的,对他们的教育转化是我们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认为,对学困生的转化像教学一样,应采用多向思维,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效果会更好些。

1.给“学困生”更多的关爱,让他们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在老师心目中的分量,变批评为赏识,变打击为尊重。其实成为后进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也可能经过了好几位老师的批评教育,有的已经习以为常,甚至无所谓,形成了“破罐子破摔”的态度。这时就应该从反面入手,出其不意,先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一个手势,一个点头,一个微笑,都会很有价值,很有份量,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曾经教过一个叫侯捷的同学,因为父母离异,缺少关爱,常常沉默寡言,作业不能按时完成,上课时常走神,整天无精打采。发现了这个问题,我就积极去关爱他。一次作业发下来,我走到他身边,面带微笑,用手轻轻抚摸着他的头说:“你这次作业真不错,不但都作对了,而且写得这么工整,你真行!”虽然他当时低着头,但这一节课我明显感到他双眼发光,很有精神,竟然举了两次手,我都挑选比较简单的问题让他回答正确,下课时他喊“老师再见”的声音特别高,我觉得我取得了初步成功,在随后的日子里,他表现特别积极,主动帮别的同学扫地,用橡胶皮钉门,班里搞活动时积极拿来插板、录音机,每一个微小的进步,都会得到我和同学们的掌声,慢慢地侯捷能及时、认真地完成作业,成了一个积极向上的同学。

2.转化学困生必须要有恒心、有耐心,变急功近利为潜移默化。学困生的心理是复杂的,一方面,他们有积极向上,希望得到理解、尊重的心理,另一方面,习惯较差,自控能力不够,容易出现反复现象,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忽冷忽热现象很普遍,因而对他们的转化教育一定要有足够的恒心和耐心。古人云:“持之以恒,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因而我们不能指望一次批评,一次谈话,一次关心,一次苦口婆心的教育能奏效。首先要戒骄戒躁,不能急功近利,要从心理上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从感情上原谅他们犯错的反复。正所谓在曲折中前进,前途是光明的。

3.善于研究学困生群体,攻克堡垒,以点带面,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整体转化效果。如班上以党磊为首的四五个同学不认真学习,上课好动,下课疯狂,上课时总是满头大汗,很长时间不能平静下来,进入不了学习状态,放学又不及时回家。针对这种情况,经过反复思考,我认为重点攻克党磊这个核心堡垒,所谓“擒贼先擒王”,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谈心交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重点监控,提示,暗示,提醒,同时辅以充满激情的表扬激励,总之是标本兼治,软硬兼施。终于党磊同学有了很大进步,而其他几个唯党磊“马首是瞻”的同学见风使舵,逐渐好转起来。通过实践,我认为,这种“集中治理”,以点带面的方法比“全面开花,面面俱到”更为行之有效。

4.想法增进与学困生之间的感情,让他们感到老师和自己特别亲近,从心理上形成亲和感,自豪感,消除自卑心理。有一个叫《高高举起你的左手》的故事,讲一位老师找一个不好好学习的同学谈话。老师问:“你上课怎么总是不举手回答问题?”学生说:“怕回答错了同学们笑话。”老师就非常亲切地说:“你看这样好不好,上课时如果你真会回答就举左手,不会回答就举右手,这是个秘密,只有你我两个人知道哟!”从此在课堂上,一个从来不举手的同学每次都高高地举手,每次都回答得正确,孩子的内心自然非常兴奋激动自豪,“老师竟然能和自己有秘密协定”,于是他变得大方、自信、充满活力。每当我在教育学生时,就常常想起这个感人的故事,于是就想办法,亲近他们,特别是在自习课,公开场合时常和他们单独密谈,或者是他们自己的事,或者是他们家长的话题,使其他同学感到老师和他特别贴近。让这些同学从内心产生自豪感和亲和力,完成从“亲其师到信其道”的转化。以前考试总是倒数二、三名的李乔桥、古云龙、党旗等同学都是通过这样的方法取得了很大进步,他们的成绩稳步提高,其中李乔桥上次测验取得了94.5的好成绩。

总之,我们每位老师都有责任把更多的关爱投向那些问题孩子,花费更多的精力去研究他们,理解他们,关爱他们,多向思维,不断改进教育的角度和方法,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温暖,享受学习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我坚信,我们的努力一定能催开张张灿烂的笑脸。
 阅读文章全部内容  
点击查看
文章点评
相关文章
dingdongjs 关注

文章收藏:5156

TA的最新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