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师必知的课堂教学管理细节

藏家952 关注

收藏于 : 2022-06-23 16:57   被转藏 : 3   


课堂的教学过程实质上也是一个管理的过程,建立一个和谐有序、张弛有度的课堂氛围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如果没有良好的课堂管理,就会直接影响课堂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教”的任务外,还有一个“管”的任务,也就是协调、控制课堂中各种教学因素及其关系,使之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从而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实践中,教师们往往会忽略一些自认为无关紧要的课堂管理细节,最后却又难以找到教学低效甚至无效的根本原因。其实,正是许多课堂教学细节的共同作用,才诞生了有效或高效的课堂。所以,教师认识和掌握课堂教学管理就显得尤为关键。为此,我们从《教师课堂管理65个经典细节》一文中摘取了部分最有价值的内容并加以评述,分三期为诸位老师推出,以期能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方向性引导或提示。


1.提前三分钟进教室

老师提前进教室,便于作好课前准备,了解学生的情况,稳定学生的情绪,联络师生情感,有效提高课堂的效率。

评述:如果老师总是踏着上课铃声进教室,那么,学生“收心”(即把心智集中在这节课上的心理准备)的时间就要花去3分钟,教师开始进入教学的时间就少了3分钟,两厢一加就是6分钟。对只有40分钟的一节课来说,6分钟何其珍贵!如果以一个星期六节课的语、数、外来说,每个星期就等于减少了一节课,一个学期就等于减少了20节课的教学时间!所以,老师提前3分钟进教室看似小问题,但日子久了,就可以做出大文章来!


2.巧用课前三分钟

有效地用好上课前三分钟,使学生对本堂课所要学习的问题产生深厚的兴趣,将学习变成一种自我需要。

评述:一节有效的课堂教学,前三分钟老师能不能提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对本节有没有达成目标的期盼十分关键!如果前三分钟老师连本节课的目标都说不清楚,学生又有什么学习的动力呢?当然,也有的老师仅一节课的导入就用去了七八分钟,甚至更长,那就值得商榷了。


3.第一印象很重要

教师的第一节课,应该是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培养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学生的兴趣有了,教师以后的教学就会顺畅、圆满些。

评述:很多老师因为不太在意自己给学生上的第一节课所以对以后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就很难找到原因。事实上,老师在第一节课上的衣着打扮、语言风格、管理方式、教学要求等,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在心理上是否接受教师,甚至决定着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今后以何种状态(老师是严格认真、随和厚道还是软弱可欺)上这个老师的课,都将在学生心里形成心理定势。老师们不妨都回忆一下,自己的第一节课是如何上的?这节课跟后来的课堂之间有没有一定的关联呢?!


4.上课时要充满激情

教师上课要充满激情,富有激情的课堂能激起学生求知、努力学习的激情,从而有效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评述:有的教师虽然平时就象温吞水,但一站在讲台上,每一句话掷地有声,激情四射,充满活力,形成一个强大的气场,深受学生的欢迎。相反,有的老师却是“从头到尾一个调,从头到尾不会笑”,课堂教学如同嚼蜡。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人是有情感的,情感是可以感染、互动的。一节好课应该是师生之间灵魂的对话。教师有不同的教学风格,有理智型的、幽默风趣型的、情感流淌型的等,无论哪一种类型,一节好课,没有激情的投入,就不可能是一节好课。


5.做一个真实的人

从教学的角度而言,真实是必不可少的,很多优秀的教师都能很坦率地以“真实的人”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反而赢得了学生的尊重,学生也因此爱听他们的课。

评述:什么是真实的人?真实的人就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一个敢爱敢恨的人,一个感情能自然流露的人。一位老教师为了让同学们写好作文,自己先写了一篇作文回忆了母亲在解放前饥寒交迫,带着他去偷食别人家的土豆,被发现追赶,以致母亲最后去世的经历并在课堂上读给学生们听,读到最后老教师甚至泣不成声!让全班同学感动了几十年。这位老教师就是一个真实的人!许多课堂上,老师自己都不会感动,何以让学生感动呢?


6.要了解你的学生

教师了解了学生,就会体谅学生的苦衷。如果教师能够善意地对待学生,就会被学生从心底里接受,那么,教师就握着了一把钥匙,一把让学生学业成功、也让教师自己事业成功的钥匙。

评述:大凡班主任所教学科的成绩都会比一般科任老师的成绩要好一些,我们把这个原因归于学生“怕”班主任,因为班主任对学生有最终的评价权。这固然有其合理的一面,但是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班主任比一般的教师接触学生的机会要多一些,所以对学生的了解也就比科任老师多,于是班主任就会比科任老师更能体谅学生的苦衷,比科任老师有更多的机会向学生传达自己对学生的善意。因此,班主任要为科任老师与学生的交流创造更多的机会与平台,科任老师也要主动地了解学生,找更多的机会向学生表达善意。师爱不能存在心里,而要表达出来,并让学生知道这种爱!学会爱的表达,是教师不可或缺的一大素养。


7.给学生自由的空间

每一位学生都有与众不同的兴趣、特长,尊重了孩子的个性、特长,就意味着为孩子提供了自由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就意味着孩子的精神生命能够自由呼吸。

评述:一个班六七十个人,每个人有不同的学习兴趣、爱好,老师不能期望所有的学生都对你的课兴趣十足;每个人有不同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老师不能期望所有的学生都喜欢回答你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每个人的性格不同、生活背景不同,老师不能期望用一种激励或一种惩戒的方式就可以适用于全部的学生……教育的目的是学生的自我发展,教育的本质是学生的精神的成长,教师的心胸可以宽些,再宽些,给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自由发展的空间。


8.课堂要立规矩

积极、向上、有序的课堂规则,会使师生之间的目标一致,形成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从而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行为,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和进取心。

评述:有的教师斥责学生上课不听讲,学习不认真,孺子不可教也!可是有时老师也要反思一下自己:你上课给学生立过规矩、与学生做过什么“约定”吗?有的老师会说:课堂教学不都有常规吗,还用得着我立规矩?其实,每一个老师自己的课堂,一定要有自己个性化的规矩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记住并且明白违反了老师的规矩后果是什么!另外,立规矩容易,始终如一、一碗水端平地执行规矩,比定规矩更重要。


9.给学生一个期望

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抱有期望,并把这种期望付诸思想教育的过程,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这些学生常常会如教师所期望的那样不断进步。

评述:成功的教师一般都会在一个学期的教学之初给学生定制或让学生自己定制一个个性化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对自己是有期望的。一次成绩下来,老师要想办法让学生知道,老师注意到了他的目标达成情况,让学生有一种“老师注意到我了!”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老师可以在作业本或试卷上写些鼓励的话,或是与学生约谈鼓励等。总之,给学生一个期望,并让学生感觉老师是重视自己的,是课堂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潜隐工作。效果在课内,工夫在课外。


10.和学生有个约定

孩子的潜力是很大的,孩子一旦和老师有约定,被老师寄托了期望,他们的智力、情感、甚至个性就都能顺利成长,学生个个都可雕琢的神话就变成了现实。

评述:智慧型的老师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不时地与学生有个约定。正是这一个个约定,学生便在老师的鼓励和自我的激励中一天天进步,一年年健康地成长起来。这个约定,或许是一个表扬,一个爱抚,一个糖果,一个笔记本……总之,很多时候,拨动一个人心弦的,有时只是一个小棒!而正是这一根小棒,可能就是神话变成现实的关键要素。老师们反思一下:在与学生的相处过程中,你有过与学生的约定吗?


11.用心记住每一个学生的名字

教师上课时能熟记并且随时叫出学生的名字,学生就会感到获得了尊重,自然对教师产生了信任感、亲切感,这种情况下的教学效果往往会很好。

评述:很多有经验的班主任在新接手一个班级时,未见学生,先把学生的姓名已熟记于心。而有的老师,上了一学期的课,只会叫学生的学号,不记其名。记住学生的名字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师生之间就是靠这样的一点一滴的细节积增的生命温度来实现情感增值的。


12.课前要“胸有成竹”

教师唯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才会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才会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才会有课堂中的游刃有余。

评述:曾经有位年轻老师上课时没拿课本,也不用多媒体,却把一节诗词欣赏课上得风生水起!学生背诵时他一起与学生背,学生说哪个典故时,他如数家珍。课堂的重点、难点他了然于胸。这都与他课前充分的备课和精心的设计有关。课前的胸有成竹也来源于平时的知识积累,而平时知识的积累来源于阅读。胸有成竹,不仅是指学科知识的素养,还有人文知识的素养。很多时候,我们缺的不仅是学科知识的素养,还有人文素养,因此,教师要重视平时的读书学习。


13.课堂管理要管放有度

教育是一门爱的艺术,教育不能没有爱,就像池塘不能没有水一样,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而“爱而不宠”就要求严之有情、严慈相济。

评述:有的教师纠结于课堂教学管理中“宽”好还是“严”好的问题,其实,课堂管理应该管放有度。“严之有情,严慈相济”应当成为课堂教学的一条原则,管得过死,放弃无度,都不是高效课堂的管理之道。


14.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

教师保持平和的心态是正确对待学生所的犯错误、帮助学生有效改正所犯错误的关键所在。

评述:有的教师眼里容不得学生有半点失误,这是不对的。学生在课堂上会犯错其实是一种常态,否则就不必言谈课堂管理了。所以,教师的心态要平和,宽容但不放纵,许错但必纠错。教育的智慧和艺术就是在于教师能不能把课堂中发生的“意外”作为新生的管理资源或教学资源合理地利用。


15.要有一颗包容的心

教师的包容是学生自信心的保护伞,是学生发展的一种动力,为学生的成长留足了自主反思的空间。

评述:教育要义在于强大孩子的内心。包容不代表纵容,很多时候,通常把教师当成了一个站着的职业,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里所有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都是坐着传道的。一木一交构成了“校”,校字的本身就是对学校的一种诠释:在树下交朋友。交朋友,需要彼此的包容。


16.把爱给每一位学生

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满足并提升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需要。用爱唤起每一位学生心底的学习热情是教师的重要责任。

评述:师爱是什么?师爱就是学生遇到困难时来自老师的一句鼓励的话;师爱就是学生生病时约同学一起送他去医院;师爱就是下雨天老师递给学生的一把雨伞;师爱就是学生正确回答了问题之后老师的一个满意的眼神;师爱就是运动会上班里取得好名次时老师给每个同学买来的一颗糖;师爱就是老师在大街上碰到学生,主动叫学生的名字时学生内心的那份慌张、不安与惊喜…… 

课堂是一个教学与管理交相辉映、相互融合的过程,所以,课堂教学是一门综合艺术。教师通过课堂教学管理可以有效地利用时间、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减少不良行为,调控师生关系,和谐教学环境,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提高教学质量。管理好课堂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石,有效课堂教学管理最基本的目标应该是以良好的课堂秩序为基础的。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地提高课堂组织艺术和课堂教学管理技能。

课堂是生命拔节生长的场所,灵动是课堂的主要特点。课堂教学是一门综合艺术,教师既要善“教”还要善“管”。良好的课堂管理应该是:减少评判之声,传播理性讯息;适当表达愤怒,理性表达情感;减少控制命令,促进学生自主;赞美遵循理性,连接真实感受。老师与学生打交道,不仅仅需要老师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还需要一些切实可行的沟通技巧,来帮助学生达到更清晰的自我认知,进行更有效的自我管理。良好师生关系的建构得益于老师有效的课堂管理和良性的师生互动,建立和学生之间紧密的情感连接,这才是师生关系得以生根发芽的土壤,也是人性化高效课堂建设的关键。本期,我们接着讨论有关课堂管理的话题。


17.保持亲和力


“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亲和力,可以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获得学生的宽容和理解。


评述:教师的亲和力首先来源于教师的笑容,因为笑容代表着接纳与理解;教师的亲和力来源于教师能放下身段,因为只有蹲下来用学生的视角才能与学生做心灵的交流;教师的亲和力来源于对学生的慈悲心,因为心怀慈悲的教师才能与学生同喜同悲。一个从来都不会笑的老师,一定是一个没有亲和力的老师!一个高高在上的老师,一定是一个没有亲和力的老师!一个不会喜、不会悲只会发脾气的老师,一定是一个没有亲和力的老师。


18.赏识你的学生


蹲下来欣赏学生,使学生获得一种被关注、关爱的情感满足,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理解、信任、友爱、尊重、鼓舞的心理体验,通过老师的赏识教育,也能学会去欣赏别人,这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评述:老师的赏识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同时能挖掘孩子的能力。教师要试着对学生多说几次“我很欣赏你”。不要吝啬你的表扬,对于那些平时经常出纪律问题的学生,要特别留意他们表现好的时候,并及时给予表扬。表扬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仅仅是点头、微笑或竖大拇指。当然,无论是表扬还是欣赏都必须是指发自内心的,任何虚情假意的东西,都不会长久地触动学生的内心情感。


19.让学生在幽默和笑声中学习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恰如其分的、比较幽默的语言,常常会引发阵阵笑声,这种幽默往往会比清晰的讲述更有吸引力,它会使学生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中理解概念,更会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爱。


评述:课堂教学有四种声音最为可贵:笑声、掌声、质疑声、答声。幽默法就是用幽默的语言提示学生,应该专心学习,不能精神溜号。例如一位教师正在上课,突然有一只喜鹊在窗外叽叽喳喳地叫,这位教师不仅没有训斥学生,反而幽默地说:刚才大家上课很认真,把喜鹊都感动了,它高兴地说:''多好的小朋友啊,上课真专心啊!''经老师这么一说,学生们意识到刚才精神溜号不对,很快地集中精力学习。


20.尽量多给学生发言的机会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要善于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多给学生发言的机会。


评述:以讲为主的课堂,不一定是好课堂。关键是谁在讲,讲什么?如果一节课只有老师一讲到底,那充其量这节课只能算是一次讲座,而不叫课堂。教师的睿智,在于他能把握课堂教学的问题链,让学生成为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的主角。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发言的目的是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让不同的思维在课堂上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21.让你的眼睛会说话


眼神是一种丰富的无声语言,在教学过程中,有进一个恰当的眼神可胜过许多苦口婆心的长谈,收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评述:任何人的心里想什么,都可以从他的脸色、眼神中看出来,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影视里要反映一个人的心理活动时,通常把镜头推进,给演员的眼睛一个特写。明白了这点,老师就不会在学生回答问题时东张西望而是主动与学生进行目光交流了。需要注意的是,在与一个人说话时,如果从不用眼神注视对方,说明轻视对方,如果用合适的时间用眼神关注说话一方,说明你信任对方。通常,老师在学生回答问题时目光注视的时间应占学生回答问题的总时间的80%为宜。


22.老师,请注意您的语调


语调在教师的语言艺术修养中占很重要的地位,恰当的语调能使其语言频频生辉,具有磁铁般的吸引力,能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评述:如果老师上课时只有一个语调,这是很危险的,这样的老师的课堂学生根本不可能欢迎。语言讲语境,语境则用教师的语调来营造。为什么很多人喜欢赵忠祥播的《动物世界》从而最后也喜欢上了动物?这其中与赵老师的播音时的语调有莫大的关系。一则故事说:一位世界著名的播音员与朋友小聚吃饭,朋友总不相信他的播音像人们传说中的那么神奇,于是一定要他当众表演一下。实在拒绝不了,这位播音员只好随手拿了张纸片声情并茂地读了起来,不几分钟,朋友听到播音员凄婉哀伤的语言后,感动得都哭了起来。这时,播间员停了下来,说:“我的朋友,别哭了,我刚才读的,只不过是这家餐馆的点菜单啊!”众皆愕然。


23.恰当地使用肢体语言


恰当地使用肢体语言,可以让学生感到你的真诚和亲昵,拉近师生的距离,把教学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评述:一节课堂教学的好坏,不仅在于知识与教学环节的匹配度,还在于教师能不能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来诠释教学的内容,营造课堂教学的这个气场。一位语文老师在讲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当欣赏到“登临意,把栏杆拍遍”一节时,只见老师站于讲台中央,作绝望状,把全身的力量运到手掌,一阵急促的啪啪声响随着他的手掌落在讲桌上而起,直刺学生的心底!正是老师拍讲桌的这个动作,把辛弃疾的这首词的“词眼”表现得淋沥尽致!遗憾的是,老师们不是没有肢体语言,只是大多数是无意识的,甚至是起反作用的肢体语言,比如:手插裤兜脚蹬墙上课就是其中之一。


24.把握好课堂提问的时机


教师精心设疑、提问,学生通过思考、回答,能引发学生思维的强烈冲突,充分开启学生心智,使学生的思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学得的知识印象深刻、记忆牢固。


评述:一节课什么时候提问,提什么问题,如何把前后问题进行关联而形成问题链,是教师值得思考的。如果所提问题之间缺少先后的逻辑,缺少指向性和向心性,教学中只是毫无目的地满堂问,最后学生都不知道老师问什么了。所以,一节课既要有高水平问题,也要有低水平问题,但应力避无效问题,尤其是口头禅式的所谓问题。


25.努力实现有效教学


对于学生们的学习来说,第一是兴趣,第二是兴趣,第三还是兴趣。课堂教学要努力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这才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真正表现。


评述:所谓的有效教学,就是要做到“两好”:教得好,学得好。具体来说,就是老师教得有趣,学生学得轻松。有效教学的阐释是多元的,功利化教学的有效多指向为了成绩的训练,而人文性教学的有效更注重面向全体的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师教学中要努力做到教的灵活有意义,然后才能让学生学的深刻有意思。

 

26.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


老师站到学生中间,忘掉自己是老师,这不是刻意在寻找一种感觉,而完全是以一颗童心在心理上和学生相容,这是师生之间全方位的信任,是一种真正的师生情。


评述:教师上课不能一节课40分钟全站在讲台上。比如,提问的是后排的学生,教师就应当走下来接近他(过远不行,当然过近也不行,这样学生会有心理压力),教师要让学生感觉你注意到他,也要走下来。有时老师的身份是和学生一起思考,那么教师就要走到学生中间去,让他们感觉到你是他们中间的一份子。其实,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行走轨迹,行走时机,是有规律可循的,只是我们都忽略了。


27.让学生在课堂上有“问题”


教师要改变观念,培养学生敢于提问题、善于提问题的习惯和能力,这是教师肩负的责任之一,也是评价教学质量的标准之一。


评述:一节饱满的课堂教学一定要有知识的容量和思维的容量,课堂不只是为知识而教,更是为思维而教。所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有问题,是确保思维品质的一个重要保障。优秀教师的教学不是把学生教的没有问题,而是随着学生知识的不断丰富和深入,发现更多的问题。


28.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亮点


在课堂的精彩生成中,学生拥有了创造的机会,获得了全面的发展,教师的劳动也闪耀着智慧的光芒,闪烁着五彩的生命原色。


评述:有两种观点是不能完全独立存在的,一是认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所以评价课堂应完全评价学生就可以了;二是,只要老师表演得好,就给予高度评价,而置学生于不顾。事实上,课堂教学中,学生和老师是一体的,尽管师生的地位有主体和主导之分,但没有主导何来主体,没有主体又何需主导。从理论上说,一旦学生成为了课堂中学习的亮点,那么教师也一定同时是课堂教学的亮点。不应把课堂人为地割裂开来是学生还是老师,一节好课师生就是一体的,不可分的。学因教而起,教是起点,学是结果。所以,一节好课要看四个维度,一是不仅要看教师教得好不好,这是学习的起点,没有了老师,也就没有了课堂;二是要是看学生学得好不好,学生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中心;三是看课堂文化的品质高不高,学生学得有没有趣味,情商有没有得到润泽;四是看课程的目标是否达成。


29.控制好课堂的“活”


评价课堂教学乱不乱,关键要看学生是否将注意力集中在有效的学习上,形散神不散,这样的课堂教学就不叫乱。


评述:离开了教学目标而达成的所谓“活”不是课堂教学意义上的“活”,而是乱,反之,指向课堂教学目标的“乱”也不能被简单地认为是“乱”而是为了促成教学目标的“活”。中学的课堂与小学的课堂是有一定的区别的,中学课堂的乱一般是“思维纪律”的乱,而小学课堂的乱,很可能是“行为纪律”的乱。中学的活,重要体现在思维的活,而小学的活,并不排除一定的身体行为的活。因此,中学教师要注重教学中对学生的思维引导,而小学教师要更加注重兴趣的激发。


30.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


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教师就必须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自信,注意给每个学生表现自我的时间和空间。


评述:展示也是一种学习活动,是七个有效地学习行为之一(有自学、互学、展学、听学、问学、练学、结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努力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并及时做出引导和肯定的评判,让学生在展示中深入知识核心,在表现中获得学习自信。值得注意的是,展示过程学生出现的错误,正是新的教学资源的生长点,要让课堂活起来,教师就应该给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


31.让学生自己“认错”


教师对学生犯的非原则性的错误不必去严厉地指责和处罚,而应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分析,使他们认识自己的错误。


评述:通常情况下,老师对学生的错误不是先做分析,而是直接斥责学生你错了,错在什么地方。其实,学生的许多错误的背后有其深层的甚至是合情合理的原因,教师对于学生的一些错误,不能简单地甚至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做出评判和结论。温馨地询问,和蔼地交流,认真地分析,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分析下从懵懂中逐渐认识到不对之处,学生自己“认错”,才是真正地“认错”,教师能够让学生自己“认错”才是高明的老师。


32.善意“忽视”不良行为

在教师善意的“忽视”中流露出对孩子的爱和尊重。善意地“忽视”学生不良行为,有意识地关注其积极的行为,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


评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面对学生的不良行为,教师的表现通常有这么几种:一是及时进行纠正,这会花去课堂教学的不少时间;二是视而不见,长久下去,教学纪律难以保证;三是只要出现不良行为,就大发雷霆,甚至停下课来用整节课的时间来处理,以做到杀鸡敬猴的效果。第二种方法是不负责任做法,第三种方法,看似负责,但因为个别的学生不良行为而让全班同学带灾,其实同样是不负责的做法。相比较来说,第一种方法,也就是有选择地对不良行为进行处理,是相对较好的一种方法。不过要注意的是:对不处理的行为,要让学生感觉到你注意到了,不处理,只是一种善意,但不代表老师许可学生这样做(比如教师可以用一个表情、一个眼神、一个手势或一句话的重音来表示)。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基本活动,也是一种独特的社会交往方式。在课堂这个特定的活动环境中营造和谐的心理氛围,不仅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保证,也是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正确的学习动机、愉悦的学习情绪和高度注意力的重要途径。为此,教师良好的课堂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教”是为了“不教”,那么,“管”就是为了达到不管,教师要重点指导学生管理的方法和经验,不断形成学生的自我管理习惯和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使他们学会管理,这才是课堂教学管理的最高境界。


课堂管理的实质是对课堂基本要素进行协调和控制,目的是为课堂教学营造和谐融洽的心理环境,以确保教学的有序进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对学生的思想、情感等方面施以相应的影响,从而有效地维持学生的适宜行为,保持良好课堂教学秩序。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行为作出及时准确的判断,并采取快捷有效的处置方式,且采取的处置方式既不给学生以太大的压力,又不妨碍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严”字当头,“管”字开路,“理”上疏导,“情”中升华。本期我们推出最后一期《课堂管理细节评述》,希望通过这三期的阅读学习,能使诸位老师真正学有所得。


33表扬和批评要适度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思想火花,给予及时适当的激励,让学生的积极性得以发挥,兴趣得以调动,同时对学生的错误应及时加以纠正,促进其健康成长。


评述:“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这句话被一些教师当作教育的圣经来对待,致使这些教师从不愿、也不想批评学生了。所以,一些课堂里似乎除了表扬还是表扬,以至于不关注表扬的时机和目的,让表扬失去了“含金量”而成了不折不扣的“顺口溜”这实在有些匪夷所思。其实,过度的表扬,虚假的表扬,对学生的成长同样是一种伤害,甚至让学生从小沾上一种世俗的功利。表扬的目的是激励,但表扬只是激励的一种方式罢了。批评也可以出于激励目的,关键是要运用得当。“我很欣赏你!”是一种激励,也是一种表扬方式,但如果不是发自内心,只会让人觉得好笑。如果教师对每个学生都说“我很欣赏你”,那学生只会认为这只不过是老师的一句口头禅罢了,起不到任何作用。所以,要使用表扬还是批评,关键是在此前在与学生有“约定”,什么情况下,学生会被表扬,什么情况下,学生将会被批评。


34.把握好公正的天平

要使爱的教育真正具有公正性,教师就必须具有一颗无私的心,要随时随地注意防止和克服自己认识上的主观性和片面性。


评述:人们总是不自觉地喜欢一些美好的事物,老师也是一样,对成绩好或是守纪律的学生总是有些偏爱,这无可厚非,但是我们更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能戴上有色眼镜去看待成绩和表现不佳的学生。一碗水端不平,这是学生对不喜欢的老师最多的一项评价。而很多时候,老师认为自己是公平的,但学生不这么认为,其中的原因在哪里呢?值得我们反思。老师的不公可能会引起学生之间的互相排斥,进而影响到一个集体的凝聚力,所以,一个老师要尽量做到公平,让每个学生都感觉到老师的关心,让每一个学生都在老师的带领下团结一致。要使爱的教育真正具有公正性,教师就必须具有一颗无私的心,要随时随地注意防止和克服自己认识上的主观性和片面性。


35.尽量不当众批评学生

尽量不当众批评学生,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尊重了学生的人格。有时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善意的眼神,一句轻微的责备,带微笑的轻声细语的分析开导,一个轻轻地拍拍肩的动作,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评述: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留面子,哪怕是最差的学生,学生也许在未来会加倍地还给教师面子的!相反,如果教师认为在公正场合让学生颜面尽失才能起到教育的效果,那么,总有一天,学生也会让教师颜面尽失的。所以,老师要用心保护好学生的自尊,要适当地给学生留一些犯错的空间,学校和教室本来就应该是学生犯错和不断成长的地方,教师要有“眼睛里能揉沙子的宽容和大度”,不要把学生的脸面剥夺的一干而净,这样才能真正保护学生成长的动力。


36.巧用个别谈话

个别谈话使教师避免了与学生在课堂上正面冲突,同时也呵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容易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从思想上转变了学生的错误认识。


评述:“个别谈话”,能够根据学生个体复杂的内心世界、不同的性格特征,因材施教,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一次好的谈话犹如一首明快的歌,或似一篇优美的散文,使人在轻松愉快中受到启迪和教育。个别谈话要有针对性,即中心明确,教师最好事先做好充分准备。谈话要把握好契机,时间上一旦发生问题还是暂且先搁置一段时间冷处理。谈话要以诚相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谈话中教师要善于倾听,要耐心倾听学生的每句话,让对方畅所欲言。教师要加强自己的语言修养,暖语似春风催人进,冷言似尖刀逼人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深出良言,良言一句三冬暖。谈话要注意因人而异,对症下药。教师要知道什么是该回避的,什么是该强调的。个别谈话,不要总是在办公室,可以在操场,可以在走道,可以在树下……有时,不太正式的个别谈话,可以得到意外的效果。


37.适度的惩戒是必要的

教师适当地惩戒学生不是害学生,而是爱他们,孩子需要成功,同时也需要失败的磨砺,要让他们从失败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评述:虽然惩戒与体罚界线很难区分,但二者之间最明显的标志是——是否对学生的自尊和人格造成了伤害。只要不是以伤害学生的自尊和人格为代价,就不能算是体罚。在惩戒中,让学生明白,做了违规的事是要承担行为责任的。利用这个方法的关键,还是在事先老师与学生要有明确地“约定”,学生要事先明白何事何为会得到何种惩戒。


38.慎用物质奖励

评述:在很多公开课上,我看到老师一上来就用物资奖励“引诱”学生投入学习,这很容易培养出学生学习的功利化倾向,这是一直以来我很担心的一件事情。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马克·拉普50多次的实验证明:“奖励有可能扼杀孩子的创造力。”“奖励和回报还会使学生失去挑战困难的勇气。”丹佛大学心理学教授苏珊·哈特通过实验证明也了这一点。教师应慎用物质奖励,过频的物质奖励方法容易使学生养成追求物质的不健康心理,物质奖励要以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全面发展为前提。当然,物质奖励不该是教学中禁忌的,只是在当别的方法都无法奏效时,才使用奖励这一“杀手锏”比较好。在其他方法还没有尝试的时候,一开始就进行的、普遍的奖励一定不是良策。


39.把握激励的最佳时机

把握激励学生的最佳时机,能有效地促使学生内心的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并化为良好的行动,去实现预定的目标。


评述:每个人都有负面情绪的,情绪是有周期性,并不是任何时刻激励都能取到最佳效果。在教学管理中,教师应掌握学生的情绪周期。《学记》上有句话:“当其可时谓时。”意思是说,要按照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教育,才能叫“及时”。下列几种情况,可称作激励的最佳时机:学生进入新的情境时;当学生获得某种成功时;学生处于困境时;学生对过错有悔悟时;学生的某种强烈愿望未能实现时;触动旧情时;古人云,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激励学生的最佳时机是客观存在的。若是能正确把握,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若反应迟缓,优柔寡断,则会坐失良机。


40.签订课堂管理合同

以口头或书面的形成给学生规定应尽的义务,指出学生在执行或未执行合同要求的具体行为时,应得的奖励或惩罚,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地促进课堂的管理。


评述:调查发现,课堂纪律出问题的教师,一般课前特别是第一次上课前,大都没有与学生有纪律方面的约定,而是一旦学生出了纪律问题随机处理,并且一次与一次同样性质的违纪处理轻重不一,导致学生认为老师手抹桌子不一样平,久而久之,学生对老师产生一种抗拒心理,课堂纪律越发不可收拾。也有的老师有了约定,未能从第一次学生违纪就严格按约定执行,导致与学生的约定形同虚设。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约定的可执行性问题,如果根本没有执行的可能,这种约定就是无效的;二是教师对与学生的约定的重视是否到位的问题,如果教师与学生有了约定,但很快教师就忘了,那么这种约定只会让学生对教师进一步轻视。

41.用好学生舆论监督

群众监督是一种潜在的、无形的教育力量,它能在学生心形成一道屏障,影响、制约每个学生的心理,规范、激励每个学生的行为。


评述:舆论监督很重要,关键是要用好,否则就成了学生打小报告的平台,弄不好就会加深同学之间的矛盾。课堂文化建构是多方面的,利用孩子管理孩子,重要的是引导。一个人从生下来,对他影响最大的就是周围的环境,而学生交往的圈子最多的就是班集体,学生犯错时他可能不怕给自己的处罚,但是他一定在意大家对他的看法,如果大家都指责他的错误,那么学生受到的教育和制约就会远远大于老师的批评和说教。老师要抓住这一点,利用群众监督的力量,使违纪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进而修正自己的行为。


42.给孩子认错的勇气

教师不能采取简单生硬的批评,这样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为了达到教育的目的,教师既要心照不宣地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又要给孩子认错的勇气,让他们在宽容的气氛中接受教育。


评述:强大孩子的内心是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学生有做错事的权力(请注意,学是学生的权力,只因为他们是学生)而勇于认错,敢于向老师和同学真心地说一句“我错了!”更是难能可贵。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孩子年龄小,对自己的某些行为还不能很好地控制,甚至不知道会造成怎样的结果,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只有找到孩子错误的根源,对孩子要进行细致耐心理智的教育,给孩子认错的勇气,才能帮助孩子战胜错误。孩子年龄虽小,但他们也有自尊,也有丰富的内在情感,教师不能采取简单生硬的批评,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给幼小单纯的心灵留下阴影。


43.放宽胸怀,学会等待

教师放宽胸怀,学会等待,不是消极的无所作为,而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心灵召唤,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自由、全面地发展。


评述: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放开胸怀,要有花苞心态,静待花开。一个人从幼稚走向成熟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所以,教师要多给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时间,孩子的成长需要时间,孩子好习惯的养成更需要时间,老师要放开胸怀学会等待。放开胸怀,学会等待意味着教师要用宽容的胸怀去包容学生,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要用从容的心态去对待自己的工作,不急于求成。著名特级教师霍懋征说:“一个孩子的转变和成长需要一个过程,期待学生的成功要有耐心、有信心,教师要善于等待,善于寻找和挖掘孩子的闪光点”,学会等待,是教育的艺术。


44.不要放大孩子的缺点

教师要以宽容的态度观察和处理特殊学生的独特问题,任何一个孩子都需要教育者积极的教育眼光去观察,需要教育者一个个真诚的微笑和鼓励,那是他们成长的动力和源泉。


评述:孩子内心的强大来源于老师正向的评价与鼓励,不必要放大学生的缺点。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有些教师,总是把自己学生的缺点放大100倍,而把自己学生的优点缩小100倍;相反,却把其他班学生的缺点缩小100倍,把把其他班学生的优点扩大100倍。这种不对等的比较,使自己的学生越来越丧失自信心,最后的结果是学生老师都没劲。所以,老师面对自己学生的错误,千万不要放大学生的缺点,而要需要好好反思自己。其实,老师没有必要整天盯着学生的缺点,换一种思路,你为什么不整天盯着孩子的优点呢?


45.尽量赢得家长的支持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师要想成功地教育好学生就必须得到父母的支持,教师必须保持与家长之间很好地交流和合作。


评述:学校教育需要家长的支持,但凡老师,没有不知道的。但是在实践中却有许多困惑。那么,该如何赢得家长的支持?“治大国如烹小鲜。”对学生的管理亦是如此。教师应当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及家庭成长环境,不仅要把握与家长沟通的方式(是面谈还是电话谈,是短信交流还是语音交流,是与学生在一起谈还是单独与家长谈),而且还要把握与家长谈的时间(是学生犯错后立刻谈还是过一段时再谈,是由学生决定谈的时间还是由老师决定谈的时间等),更要把握与家长谈的内容(是多谈学生的优点还是缺点,是什么都谈还是有选择性地谈)以及谈话的地点(是在办公室谈,还是上家里去谈,是在公共场合谈还是在私密场合来谈)等等都是要有讲究的。


46.学校里没有相同的课堂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学校里也不应该有一模一样的课堂,不同的班级要灵活地采用不同的管理策略,才能获得理想的课堂管理效果。


评述:模式是什么?模式是相对固定下来的课堂教学的操作流程。模式尤如书法的临贴,临贴大多是入门必学课,自从中国有书法艺术这一说开始,没有人反对初学者临贴,也没有人因为临贴而导致再没有个性化书法艺术的出现。大凡不要模式的学校,其实他们都已经历过了模式这一过程。所以,年轻教师在某一种教学模式指导下进行起步教学没有错。但如果把所有课堂教学进行模式化——不分时间、地点、不分内容、学生,不分个性、特长地来僵化地执行某一种模式,那就不合时宜了。“模式”是打拳的拳谱,你学会了它,并不代表你在实际格斗时不可以变化招式;“模式”是一幢建筑的框架,入住前你还要装修、装饰。同样的框架下因主人不同而不会有完全一致的客厅。当然,学校里没有相同的课堂,但会有相同的气质与灵魂。


47.用心呵护课堂的秩序

建立完善的课堂秩序,有效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上来,把花费在维持纪律上的时间减少到最低限度,大大提高教学的效率。


评述:良好的课堂秩序是学生进入学习角色的基础条件,课堂纪律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保证,只有在良好的课堂秩序中,教师的教学思路才会清晰流畅 ,学生才能专心聆听,思维才能在交流中撞击出火花 。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的学习习惯尚在形成中,还不能像成人一样明确学习目标,自觉学习。即使教师的教学设计多么完美,都需要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秩序作为支撑,如果老师不用心维护课堂秩序,付出再多的心血,也会收益甚微。所以,为了保证教学工作的实施和教学目标的完成,教师必须用心呵护课堂的秩序,把握课堂的走向,处理好学生与教学的关系。如果一节课老师连课堂纪律都管理不好,那不一定全是学生的问题。


48.课堂的每一天都应该是新的

课堂的每一天都应该是新的,教师不但要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而且要精心设计每一堂课,让课堂充满勃勃生机。


评述:医生要的是医术,所谓的术,就是通过不断地总结,只要是相同的病灶,大可以用相同的药方。对教育而言,却自古没有“教术”一说,为什么?只因为教育面对的是人,一个个有鲜活生命、独特思想、不同的个性的人,所以,每一节课都是唯一的,是基于“此时,此地,此人,此课”的唯一。所以,教师不能 “老”,经验固然可贵,但课堂上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都是“新”的,教师要以动态的眼光去看待学生。教育教学的每一天都应该是新的,因此,教学需要创新,创新能给课堂注入活力,创造奇迹。课堂的每一天也应该是新的,教师不但要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而且要精心设计每一堂课,让课堂充满勃勃生机。就某一节具体的课堂教学来说,设计大可是一个设计,但是,课堂的变与不变,却不是由教师事先所能全部掌控得了的。这种不确定性,才是教学艺术的生长点。


单纯就教学而言,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业务水平实际上是不分上下的,不同的只是课堂管理的水平。因此,课堂教学管理,在教育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新时期的课堂教学呈现出了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的特点,也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及时革新自己的教育观、课堂观、学生观,不断改进课堂管理方法。当管理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机制时,教学才会由多元性、散漫性和随意性向系统性、规范性和科学性转化,教学才能张弛有度,疏密有致;当管理真正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的一种自然习惯时,教师可以更快的提升自己,教学也会因为更具吸引力而高效。当然,这种课堂管理意识的习惯养成,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正如著名教育家恩曼所说:“习惯仿佛像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

 阅读文章全部内容  
点击查看
文章点评
相关文章
藏家952 关注

文章收藏:2

TA的最新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