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式85式太极拳口令版]杨式85式太极拳图解(完整版)

Yxian

收藏于 : 2021-09-09 16:09   被转藏 : 3   

篇一 : 杨式85式太极拳图解(完整版)

杨式太极拳图解(85式完整版)

第一式预备式

两足左右开立,距离同肩宽,脚尖皆朝前;身体自然直立;两臂自然下垂;眼向前平视。

(图1)

要 点

1.要求“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尾闾中正”、“含胸拔背”。在这几个

主要要求下,放松全身,做到“立身中正安舒”,并贯串于整套动作之中。这几点要求,

为太极拳所有动作的共同要点,锻炼时须刻刻记住,在后文的要点中不再一一重述,而

仅提醒某一动作容易违反其中某一要求。例如,揽雀尾中的挤式和按式,初学者往往身

体容易前俯或后仰,因此就在要点中及时提出,而其他共同要点虽未提及,但仍然要注

意。

2.两臂下垂,肩关节要放松;手指自然微屈。

3.精神要自然提起;心要静,不要有丝毫杂念。

4.预备式中的要点大都是整套动作的要点,所以该式是一切动作的基础,初学者尤当注意。 第二式 起势

动作一:两臂徐徐向前平举至高与肩平,两掌相距同肩宽,掌心皆朝下。(图2)

动作二:两肘下沉,自然地带动两掌徐徐向下按至胯前,手指仍朝前,掌心仍朝下;眼向前平视。(图3)

要 点

1.在两臂未举之前.应仔细检查一下预备式是否合乎要求,

然后开始做起势动作。这时,思想要领先.要集中在每个动作

的动向上,也就是要做到《十三势行功心解》所要求的“先在

心,后在身”。例如在做该式两臂前平举时,先要意识到怎样

举,然后随着徐徐举起;即使是重复的或已很熟练的动作,也

必须这样做,否则,内外动作容易散乱。

2.练习太极拳时。自起势至收势,每个动作都要求“沉肩

坠肘”(详见《太极拳十要》一文)。如该式两臂前举和两掌下

按时,两肩不可耸起、紧张或用力.必须松开下沉。两臂前举

时两肘不可挺直,须有微屈下坠之意。两肘下沉带动两掌下按时,“坠肘”固然很明显,即使在两掌已下按到两胯前时,仍然要求“坠肘”。在这点上,初学者往往较难理解:认为肘部既已垂在下面,终不能把肘“坠”于两掌的下面去。其实,在这种姿势上(后面动作中也有类似情况,如搂膝拗步中搂膝之手等),对“坠肘”应该这样来理解:就是两肘须微屈,使小臂向前微弯.这样,肘尖露出,与地面成垂直线,仍然可达到“坠肘”的要求;而如果两小臂也垂直,就失掉“坠肘”之意了。

3.要做到坐腕。所谓坐腕,就是把掌根下沉.手指节微微上翘,但不可用力翘起,必须自然,这样才能把劲贯至掌根,手指也有所感觉。能坐腕,才能“形于手指”。

4.太极拳从起势到收势,所有前后动作之间必须连接,不可停断,要求速度均匀,绵绵不断,一气呵成。例如.该式两掌前举至高与肩平时即下落,其间不可有停顿现象,亦即每一动作到定点时,必须做到“似停非停”。

5.练习此拳套用掌时,五指要自然舒展,不可用力张开,也不可松懈、弯曲,掌心要微呈凹形。 第三式 揽雀尾

(一)左右掤式

动作一:右脚尖外撇45度,身体同时右转45度。随转体时,

重心渐渐移于右腿,右腿屈膝微蹲,左脚经右踝内侧向右提。同时,

右掌随转体自下经腹前而上,在右胸前向右向里向左抹转一小圈,

掌心朝下;左手也同时经腹前向右弧形抄至右掌下方.随抄随着臂外旋使掌心翻朝右面上方;两掌相对如抱球状,右肘稍坠;略低于

- 1 -

腕.两臂呈弧形。眼随转体平视转移,眼神稍先于右臂到达,并要顾及右臂。(图4 -5)

动作二:右腿继续渐渐下蹲,左脚向左前迈出一步,先以脚跟着地,随着重心渐渐移向左腿而至全脚踏实,脚尖斜朝西南,弓左腿,蹬右腿,成左弓步。当左脚前迈时,身体稍向左转,当左脚跟一经着地,身体即渐渐右转。同时,左肘稍屈,以左小臂向左上弧形掤出,左掌高与肩平,腕微里屈,掌心斜朝右面上方;右掌向前而右弧形下采至高与胯齐,掌心朝下,手指朝前,坐腕,指节微向上翻。眼向前平视,眼神要关及两掌左右分开(图6)。动作一、二为左掤,动作三、四为右掤。

动作三:重心渐渐全部移于左腿,身体微左转,右脚经左踝内侧弧形向前提起。随转体时,左肘向左后方微下撤,自然带动左掌下移于左胸前,随下移随着臂内旋使掌心渐渐翻朝右面下方;右掌同时向左弧形抄

至腹前,随抄随着臂外旋使掌心翻朝左面上方,与左掌成抱球

状,两臂均呈弧形。眼神略顾左臂后撤,即渐渐转向右臂前方

子视。(图7)

动作四:右脚向右(西)迈出,先以脚跟着地,随着重心渐

渐移向右脚而至全部踏实,弓右腿,

蹬左腿,成右弓步;同时身体微向右

转。随着转体,右小臂同时向右(西)

上掤,右掌高与肩平,肘稍低于掌;

左掌随

右臂向前推出。眼向前平视,眼神要顾及

右小臂前棚。(图8—9和图9的正面图)

:关

于动作说明中的臂外旋或

臂内旋的详细动作.在这

里作一下说明,后文不再

重述。臂外旋,如以右手

心朝里(图乙)为例,就是

把拇指的一侧向掌背 (或拳背)一面旋转,使手心转朝外,亦即

使小臂的桡骨离开尺骨而向“外旋”转(如由图乙向外旋转而

成图甲);臂内旋,就是把拇指一侧向掌心(或拳心)一面旋转,

使手心转朝里,亦即使桡骨围绕尺骨“内旋”而交叉在尺骨的

上面(如由图甲向内旋转而成图乙)。

要 点

1.身体左右转动时要以腰为轴,身体仍须正直,后面所有

转体动作都必须这样做。

- 2 -

2.身、手、足等方面的动作都须柔缓,速度均匀。

3.身、手、足等方面的动作在文字叙述中虽有先后,但必须同时开始和同时完成,要做到协调一致。所以《十三势行功心解》中说:“切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

4.《十三势行功心解》要求“迈步如猫行”。因此.凡步迈出都必须轻灵。例如该式右脚向右迈出,应以坐实之左腿渐渐下蹲来控制着迈出的右腿向前徐徐伸迈,才不致笨重。这也是“分清虚实”在步法上的一种表现。

5.凡弓步,弓腿之膝不可超出脚尖;蹬腿的脚掌和脚跟要全部着地,腿也不可蹬得挺直。凡弓步,以弓腿为实。蹬腿为虚;一般以弓腿负担体重十分之七,蹬腿负担十分之三。膝要与脚尖方向一致。

6.右臂前掤须与肩平,不可偏高或偏低;掤出时肩关节不可前探;不可过于前棚,要以上体直立前移而右膝盖不超出脚尖为度,同时身体不可前扑。

7.重心前移时,腿、腹、胸、手须不先不后地一致前去,自然“上下相随”,变动过程中也要保持“立身中正”。

(二)捋式

动作一:重心渐渐移向左腿,身体同时渐渐左转;同时左臂外旋,右

臂内旋,使右掌心翻朝外下,左掌心翻朝里上,两掌随翻随向左捋。(图10)

动作二:身体继续微左转;重心继续移向左腿,坐实左腿,成右虚步;

两臂稍沉肘随转体继续左捋,左掌至左胸前,右掌至右胸前;在开始左捋

时,眼神先关及右臂左捋,将要捋至尽处时,眼神稍关及左手,即渐渐转

向前(西)视。(图11-12)

要 点

1.两臂须随腰左捋。

左掘时两掌不可向外豁开,

但两肱里侧也不可贴着肋部;沉肘起着护胁的作用,但两腋要留有约可容一拳的空隙。整套动作都应该这样,避免把身体困住。 2.左捋时身体仍须正直转体,不可前俯后仰或摇晃;关键在于“上下相随”、“不先不后”。如果,下肢后坐得快些就会前俯,慢些就会形成后仰。 3.在捋的动作过程中,由于翻掌、沉肘和向后坐实左腿等,看来两掌似乎稍有低下的现象。其实两掌并不是有意识地向左“下”搌。这点在循着棚、搌、挤、按四式规定的定步推手中也是如此:其中“捋”式也同样只向左《或右)捋,并没有向下之处。所以,凡是向左(右)“下”捋或向“下”捋者,都是不正确的,因这与推手是不相符合的。

4.掘时左臂松松捋住,捋的过程中,两手要保持着与推手中捋式时同样的距离,也就是要用一手搭在对方腕节,一手搭在对方近肘节的大臂处来引

进,使搌化的距离相等,不可拉得太开,这叫做“上

于两膊相系”。

(三)挤式

动作:身体微右转;同时体重渐渐移向右腿,弓

右腿,蹬左腿,成右弓步;随着转体,右臂外旋使右

掌心翻朝里,左臂内旋使左掌心翻朝外,右臂呈弧形

横于胸前,右肘稍低于右腕,左掌在右小臂里侧,以

右小臂与左掌向右(西)挤出;左掌随挤随着贴近右脉

门内侧;眼向前平视,眼神要关及右臂。 (图13—14)

- 3 -

要 点

1.前挤时上身不可前俯或后仰;肩部不可耸起,须放松下沉;臀部不可凸出;肘部不可抬起,须稍低于腕。

2.挤出后左掌与右脉门之间要似挨非挨。

(四)按式

动作一:右臂微内旋使掌心翻朝下,左掌经右掌上侧交掌而过,随即两掌分开,距离稍狭于肩,两掌心皆朝下,两肘渐屈下沉,带动两掌略向下抹回;同时重心渐渐后移,坐实左腿;眼向前平视,眼神要关及两掌抹回。(图15—16)

动作二:两掌向前按出,两腕高与肩平;同时,

弓右腿,蹬左腿,成右弓步;眼向前平视,眼神要关

及两掌前按。(图17)

要 点

1.重心渐渐后移时,

右胯根 (股骨头关节)微向

后抽,使身体正对前方,不

致偏向左斜角。

2.两掌要随陪后坐抹

回。要松肩,两肘不可外凸。 3.两掌须随重心前移而向前按出,呈微微往上的弧形,但幅度不宜大;两臂与肩部不可紧张,不可耸肩。两时不可用力挺直,身体不可前俯或后仰。

4.两掌尚未按出时,左掌心斜朝右面前方,右掌心斜朝左面前方;两掌按出时,掌心须随按随向前转,但两掌心不可转至朝正前方;同时要求两掌根下沉,拇指一侧微往后翘。

5.初学太极拳时,首先要把整套的所有动作和姿势都做准确,然后在做每个动作的同时还要练习运劲。

第四式 单鞭

- 4 -

动作一:重心渐渐移于左腿,身体左转;同时,右脚尖微翘,以脚跟为轴随转体脚尖尽量里扣踏实,重心随即移回于右腿;同时,两肘微沉稍屈,两掌心微

下复随转体向左抹转半个平面椭圆形,两掌高与肩平;

眼神随转体向前平视转移,稍先于左掌到达左方,但眼神须

要顾及右手。(图18— 19)

动作二:身体微右转;两掌随转体向里经胸前向右弧形

抹转半个平面椭圆形,两掌高与肩平;眼随转体平视转移,

眼神要关顾右掌。(图20)

作三:重

心全部

移于右腿,左脚向里提起;同时身体右转。随重心

右移时,右掌渐渐右伸,随伸随着

五指尖下垂撮拢成吊手;

身微左转;左掌向左弧形

上移,随移随着臂外旋使

掌心渐渐转朝里。眼神关

顾左掌左移。(图21)

动作四:身体继续向左微转,左脚向左迈出,先以脚跟着地,随着重心

渐渐左移而至全脚踏实,弓左腿,蹬右腿,成左弓步。同时,右吊手继续松

肩右伸;左掌经面前(距面部一市尺左右)左移,随移随着臂内旋将掌心翻朝

前,即向左微微推出。眼平视左移,稍先于左掌到达左方,但眼神要关及左

掌左推。(图22)

要 点

1.图18、19、20中,两掌前后抹转一个平面椭圆形时须随腰转动,同时两肘 (肘尖须下沉)也须圆活地随两掌抹转而屈伸。两臂转动时距离要相等,总须前手去,后手跟,“两膊相系”不散漫。当两掌向里抹转经胸前时要含胸转腰才能圆活。但含胸要注意不可凹胸,并要注意胸部不可乎板,所以拳论说:“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

2.上身要正直,避免前俯、后仰或向左歪斜。

3.要“沉肩坠肘”和松腰胯。

4.定式时两臂与腿(左臂与左腿、右臂与右腿)方向要一致,上下要垂直,避免右臂斜朝右前斜方;膝部不可超出脚尖。鼻尖、脚尖、手尖要三尖对齐。

5。右吊手的腕关节要弯曲,使五指撮拢下垂,与右足尖咸一垂直线;

第五式 提手上势

- 5 -

动作一:左脚尖里扣45度踏实,坐实左腿,身体渐渐左

转;右脚提起,落于左脚前一步,以脚跟着地,脚尖自然微

翘,右膝微弓,成右虚步。在转体时,右吊手仍变掌,与左

掌分别自左右坠肘,并随着向前合拢,右掌在前,高与眉齐,

掌心朝左;左掌在后,高与胸齐,掌心朝右,正对右肘关节。

眼神通过右掌向前平视。成提手式。(图23、24)

动作二:腰微左转,左胯根(股骨头关节)微内收,右脚

提起;同时,左肘向左后撤,随撤随着臂内旋使掌心翻朝下;

右掌也同时随转体自前而下向左前弧形移于左手下侧,随移

随着臂外旋使掌心翻朝上;眼神稍顾左肘后撤,即

转向前平视。(图25、26)

动作三:右脚向前仍于原地落下,先以脚跟着

地,腰渐左转,右脚尖以脚跟为轴渐渐里扣踏实,

重心渐渐全部移于右腿,右腿屈膝下蹲坐实;在上

步转腰的同时,右臂向前挤出,随挤随带肩靠,左

掌附于右小臂里侧随右臂前挤。眼先随右臂前挤,

即渐渐移视右掌。(图27)

要 点

1.由单鞭过渡到图24的两手动作是合劲,脚

和手的动作要协调一致。

2.做图24的姿势时,两肩和腰胯要放松,臀部不可凸出,身体应保持正直,胸部不可正对前方。脚跟虚点地面,脚尖微微抬起,不要翘得太高,右膝要微弓,不可挺直。要坐腕。重心应全部坐于左腿上。

3.由图24开始向图27过渡时,由于左胯根内收,左腿要有继续微微下蹲的现象。在挤的同时须有靠的意思,但不可耸肩;身要正直,不可前俯。

第六式 白鹤亮翅

动作:左脚稍提起,移至右脚前(东),以脚尖点地,左膝微弓;身体向左微转。同时,右掌向前

上提,

随提随着臂内旋使掌心翻朝外;左掌也同时弧形下落于左胯旁。眼稍关及右掌上提,

即向前平视,眼神要关及两掌。(图 28)

要 点

1.由提手上势过渡到白鹤亮翅时要有朝上的气势,但右腿仍要下坐,要拔腰,

这样就有着上下对拉、身肢拔长的感觉,但要注意不可形成挺腹;顶劲上领,精神

就提得起;沉气落胯,下体就稳重;左脚尖要虚点地面,不可用来支撑身体。

2.成白鹤亮翅式时,两臂要呈弧形,不可挺直;右掌虽在右额前上方,但不可

抬肘、耸肩,要松肩沉肘、坐腕;身体仍须保持中正,不可前俯、后仰,不可挺胸、

凸臀。

- 6 -

第七式 左搂膝拗步

动作一:腰微右转,右胯根微内收。随转腰,右肩下松,右肘下沉,自然地带动右掌弧形下落(经右胯侧),随下落随着臂外旋使掌心渐渐翻朝上;同时左掌也随转腰自左下向前而上(高与横膈膜齐)弧形右移。眼随

转腰向前平视,眼神要关及右掌。(图29—30)

动作二:左脚提起,上体继续向右微转;随转体,右掌弧形向右斜角上移,左掌继续向右弧形落于腹前;眼稍关及右掌即移顾左掌。(图31)

动作三:左脚向前落下,先以脚跟着地,随着重心渐渐移向左腿而至全脚踏实,身体也同时渐渐左转,弓左腿,蹬右腿,成左弓步。同时,左掌随转体向下经左膝前以半圆形搂至左胯旁;右掌也随着体重前移和

身体左转继续弧形向上经右耳旁向前 (东)推出。眼关及左掌搂过膝部即向前平

视,眼神并要关及右掌前推。(图32—33)

要 点

1.两手必须随腰的转动而动作;腰部由右转变为左转时,切不可摇晃,因

为一摇晃,上体势必或侧或倾或仰或俯,与“立身中正”的要求不符。向前迈

步时,上体也仍要正直,避免前俯、后仰。在迈步过程中,

因为只有下蹲的一腿作支撑,所以往往会为了照顾身体的平衡而把臀部凸出,

这就不符合“敛臀”和“尾闾正中”的要求了,这点必须注意。定式时两手应

该同时到齐,不要一只手已停着,另一只手还在运转。

2.由图30过渡到图31时,右掌自下向右上移要

与左脚提起一致;体左转、变弓步与右掌推出要一致。

整个搂膝拗步动作要做得协调、圆满、柔和,不可有

滞顿或棱角的现象。

3. 右肩往下松沉时,不可形成右肩低左肩高的现

象。整套动作中双肩须平齐。

4.凡搂膝拗步中搂膝的一臂要呈弧形,避免伸直;

推出的右掌,要微微旋转而推出,但到定式时,掌心

不可正对前方,须稍朝左斜;两掌要坐腕。

第八式 手挥琵琶

动作:重心渐渐全部移于左腿(如前所述,弓腿的一

足负担重心约百分之七十,要完全落实),右脚稍提起,

向前距原地一脚许落下,重心渐渐全部移于右腿,身体渐

渐右转;右脚稍提起,向前也距原地一脚许落下,以脚跟

着地,脚尖微抬,膝微弓,成左虚步。同时,左掌随转体

向前弧形上举,随举随着臂稍外旋使掌心朝右,食指高与

眉齐;右掌也同时随转体向下后撤,臂稍外旋使掌心朝左,

收于左肘里侧,两掌心前后遥对,如抱琵琶状。眼通过左

掌向前平视。(图34— 35)

- 7 -

要 点 1.由搂膝拗步变为手挥琵琶时,重心前移和后坐都要求上体正直,不可前俯或后仰。

2

.右掌后撤收回时,要以腰为轴,要松肩、坠肘、沉腕这样节节贯串地收回;要以身领手,不可先将右掌撤

回而不顾肩肘部分。

3.左掌上举要带弧形,右臂也不可挺直。

4.做手挥琵琶动作时要有下沉的气势,但精神仍要

具有轻灵活泼的意思。

5.同前提手上势要点2,惟左右式相反。

第九式 左右搂膝拗步

(一)左搂膝拗步

动作一:腰微右转,右胯根微内收。随转腰,右

肩下松,右肘下沉,自然地带动右掌弧形下落经右

胯侧,随下落随着臂外旋使掌心渐渐翻朝上;同时

左掌也随转腰自前弧形向右下移,随移随着臂内旋

使掌心翻朝下。眼随转腰向前平视转移,眼神要关

及右掌。(图36)

作二、

三:同前左搂膝拗步动作二、三。(接图31—32再接37) 要点同前左搂膝拗步。

(二)右搂膝拗步

动作一:左脚以脚跟为轴,脚尖外撇45度,身体渐渐左转。随转体,左掌渐渐弧形向左后移,随移随着臂外旋使掌心翻朝上;同时右掌也随转体自前弧形向左下移,随移随着臂内旋使掌心翻朝下。眼随转体向前平视转移,眼神要顾及左掌。(图38)

动作二:重心渐渐全部移于左腿,右脚向前提起,身体继续微左转;随转体,左掌弧形向左斜角上移,右掌继续向左弧形落于腹前;眼神稍关左掌即移顾右掌。(图39)

动作三:右脚向前落下,先以脚跟着

地,随着重心渐渐移向右腿而至全脚踏

实,身体也同时渐渐右转,弓右腿,蹬左

腿,成右弓步。同时,右掌随转体向下经

右膝前以半圆形搂至右胯旁;左掌也随着

重心前移和

身体左转继续弧形向上经左耳旁向前(东)

推出。眼一关及右掌搂过膝部,即向前平

视,眼神并要关及左掌前推。(图40—41)

要点与左搂膝拗步同,惟左右式相反。

(三)左搂膝拗步

动作与前右搂膝拗步相同,惟左右式相反。(图42接31-33)

要 点

1.同前搂膝拗步要点。

2.练习该拳套时,其步型中弓步、虚步的两脚不可站在一条横线上,这样容易产生重心不稳和 - 8 -

别扭的现象;必须后一脚与前一脚彼此稍微离开横线。所以每当上步或退步时就应注意落步的地点要稍开一些,才显得平稳。“向前退后乃能得机得势”(引自《太极拳论》)这句话,也包括步型与步法的正确性在内。

第十式手挥琵琶

动作和要点皆与第八式“手挥琵琶”相同。(图34—35)

第十一式 左搂膝拗步

动作和要点皆与第九式“左右搂膝拗步”中(一)左搂膝拗步相同。(图36

接图31—32再接图43)

第十二式 进步搬拦捶

动作一:左脚尖外撇45度,身体渐渐左转,随即重心渐渐向前移于左腿,

右脚跟离地(开始上步)。随转体,右掌弧形向左下(低与胯齐)移,随移随变拳

并随着臂内旋使拳心朝下;左掌也随转体向左后移。眼神关及右手下移,但不

可低头。 (图44)

动作二:重心渐渐全部移于左腿,右脚向前提起。同时,右拳自右前向左

下绕;左掌向左而上划

弧,高不超过耳部,随划弧随着臂内旋使掌心翻朝右面下方。

眼稍关右拳向左下绕,即渐渐转向右平视。(图45,反面参看图

99)

动作三:右脚向

右前(东南)斜方迈出

一步,先以脚跟着地,

随即脚尖外撇踏实,

重心渐渐全部移于右

腿,左脚提起;身体同时渐渐右转。随转体,右拳自左而

上经胸前向前

搬出,随搬随着

臂外旋使拳心

渐渐翻朝里面上方,随即渐渐向下弧形抽回;左掌也同时

随转体弧形向右经右臂里侧前拦,掌心朝右。眼神关顾左

掌前拦。(图46—47,反面参看图100-101)

动作四:左脚前上一步,先以脚跟着地;同时身体继

续右转;随转体,左掌继续向前探出,右拳弧形收回于腰

际,拳心朝上;眼向前平视,眼神要关及左掌前探。(

- 9 -

48,反面参看图102)

动作五:随即重心渐渐移于左腿,左脚渐渐全脚踏实,弓左腿,蹬右腿,成左弓步;同时身体渐渐左转。随转体,右拳向前打出,虎口渐渐转朝上;左掌微里收,坐腕,指尖斜向上前,附于右小臂里侧。眼向前平视,眼神要关及右拳打出。(图49,反面参看图103)

要 点

1.在连续进步时,要求“迈步如猫行”,并要求速度均匀,上下相随;上身要正直,不可歪斜和仰俯;右脚前上一步时要比一般步型更开得阔一些,并要避免上体随右脚上步而向右倾斜。. 2.步法和手法要随腰转动;右拳搬出时不可离身体太远,并注意不可抬肘;右拳打出时要随腰转动,并随打随着臂微内旋,使虎口转朝上;右拳打出时中间经由心口向前打出,这叫做“拳从心发”。

3.练该拳套时,拳要自然握实,不可用力握紧。

第十三式 如封似闭

动作一:右腿弯屈,重心渐渐向后移到右腿。同时,左掌经右肘下向右外伸,并沿右臂向前掠出,随掠随

着臂外旋使掌心翻朝里;右拳变掌,沉肘向里弧形抽回,

随撤随着臂外旋使掌心也翻朝里,两掌高与肩平,指尖

朝上,两臂交叉,右臂在里。眼神关顾两掌。(图50—51)

动作二:重心继续后移,坐实右腿;两掌向左右分

开,稍狭于肩,随分随着两臂内旋渐渐使两掌心翻相对。

(图52)

动作

三,重心渐

渐前移,弓

左腿,蹬右腿,成左弓步;同时两掌向前按出,随按随着两臂继续内旋使掌心翻至斜朝前,手腕高与肩平;眼向前平视,眼神要关及两掌前按。(图53) 要 点

1.两臂须随身体后坐回收;两臂交叉时要避免两肩缩拢或耸起;要松肩坠时,两肘略分开,腋下须留有余地,约可容一拳,但肘部不可外凸或抬起;同时两肘不可后撤到身体后方,以免把自己困住。

2.重心后移要坐实右腿,松腰胯,不要做成重心没有后移,单是仰身;后坐仍要保持上体正直。重心前移和后退时,要注意胸、腹的齐进齐退,不先不后,身法就能保持中正,

不致形成前俯后仰。

3.同前揽雀尾中按式要点1、2。

第十四式 十字手

动作一:左脚尖里扣,同时身体右转;随转体,两肘弯屈分开,带动两掌移

至额前 (距额部约本人两拳左右);随移随着两臂微内旋使掌心朝前,两臂呈环

形;眼随转体通过两掌之间向前平视。(图54)

动作二:重心全部移于左腿,右脚脚跟先离地,渐至全脚提起左移(与肩同

宽),以脚尖先着地渐渐全脚踏实;随即重心右移,两腿渐渐起立,两膝微屈,

- 10 -

成开立步;随着重心左移,两掌分别自左右而下经腹前向上划弧合抱交叉于锁骨前,右掌在外,交叉点距锁骨约本人两拳半;两掌经腹前时,即随划弧随着两臂外旋使掌心渐渐翻朝里;眼先关及两掌划弧,当两掌将要交叉时即向前平视。(图55-56)

要 点

1.当左脚尖里扣渐至踏实时,右脚跟即渐渐离地提

起,须象翘翘板一样此伏彼起。这也是步法中分清虚实的

锻炼方法的一种。当右脚一踏实,就接做下一动,即左脚

尖里扣。

2.整个十字手的动作,要上下相随,要同时开始动

作,同时完成,务求协调一致。

3.十字手的两臂须呈环形,须松肩沉肘,不可耸肩

抬肘。

4.两腿起立时,身体各部都须放松。

第十五式 抱虎归山

(一)右搂膝拗步

动作一:左脚尖里扣踏实,两腿渐渐屈膝下蹲,随着重心移于左腿,右脚渐渐提起(脚跟先离地);同时

身体右转。随转体,左掌自胸前下抽,向左弧形举至与左肩齐平,掌心朝上;右肘下沉自然带动右掌下移,随移随着臂内旋使掌心翻朝下。眼先关及左掌左举,即转向右平视。(图57—

58)

动作二:右脚向右前(西北)斜方迈出,先以脚跟着地,随着重心渐渐移于右腿而至全脚踏实,弓右腿,

蹬左腿,成右弓步;身体继续右转;随转体,右掌继续向下经膝前搂至右胯旁,左掌自左而上经左耳旁随转体向前推出;眼稍关右掌搂膝即向前平视,眼神并要关及左掌前推。(图59—

60)

要点同前搂膝拗步。

(二)捋式

动作一:重心渐渐移向左腿,身体渐渐左转。同时,左肘下沉,左臂外旋使掌心翻朝里上;右掌自右胯旁弧形向前经左臂里侧举于左掌前,掌心朝外下。(图61)

动作二:与前第三式“揽雀尾”(二)掘式动作二相同,惟方向不同,前揽雀尾的弓步、虚步是朝 - 11 -

着正西方,此动作以及后面挤、按各动作是朝西北斜方进行的。(图62)

要点与第三式“揽雀尾”(二)捋式要点相同。

(三)挤式、按式

动作和要点皆与第三式“揽雀尾”(三)挤式和(四)按式相同,惟方向不同。(图63—

67)

第十六式 肘底看捶

动作一、二同第四式“单鞭”动作一、二(图

18—20),惟方向正斜不同。(图68—70)

动作三:重心全部移于右腿,身体微左转,

左脚提起向左后(正东)方摆出。随转体,左掌向

左弧形平移,随移随着臂外旋使掌心翻朝里;右

掌也紧跟着向左弧形平移,随移随着臂外旋使掌

心翻朝前;两肘稍沉、微屈,使两掌心遥对。眼

神关及左掌左移。(图71)

动作四:左脚向左(东)落下,重心渐渐全部

移于左腿,身体继续左转;右脚提起,向前微移

落下,重心即渐渐移于右腿;随转体,两掌弧形

向左平移,左掌移至左侧时即弧形向左下移,两

臂随移随着内旋使两掌心翻朝下;眼神先关及左

掌左移,当右掌将移至胸前时即顾右掌。(图

72—73)

动作五:重心全部移于右腿,左脚略提,稍

移向左前落下,以脚跟着地,身体继续向左微转。

随转体,左掌自左而.下向里经右前臂内侧向前上圆转穿出,掌心朝右,食指高与眉齐,与鼻尖对准;右掌向左经左掌外侧下盖,随盖随着握拳,置于左肘下,拳眼朝上,拳心朝里。眼稍关左掌向左下绕,当左掌经右臂里侧将要穿出时,即向前平视,眼神仍要关及左掌穿出。(图74)

要 点

1.自抱虎归山过渡到肘底看捶的动作须根据“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和“绵绵不断”的要求进行,勿使有棱角和停顿处,要做得圆满、协调。步法和手法均须随腰转动。两脚不要双重,要此起彼落,象翘翘板一样。

2.当两掌向左平移时,要注意勿使右掌荡下,在平移过程中右掌须坐腕;平移时左手去、右手跟,距离要均等。

3.做图74的姿势时,左膝要自然微弓;注意两肩不要上耸,松腰胯;两臂须呈弧形,不可挺直;胸部不要正对前方,要侧朝右前斜方;左掌要坐腕。

第十七式 左右倒撵猴

(一)右倒撵猴

动作一:身体右转,右胯根内收,左脚尖仍稍离地。同时,左掌向前微伸;右拳变掌自左肘下经腹前向

- 12 -

右下弧形抽至右胯旁,随抽随着臂外旋使掌心渐渐翻朝上。眼关左掌前伸。(图75).

动作二:重心渐渐全部移于右腿,左脚经右踝内侧提起;身体继续向右微转;同时,右 掌向后稍偏右弧形举至与肩齐,左臂外旋使掌心渐渐翻朝上;眼神关顾右掌后举。(图76)

动作三:左脚后退一步,先以脚尖着地,随着重心渐渐移于左腿而至全脚踏实(脚尖朝东北);身体渐渐

左转;右脚尖随即移向前方(东);随转体,左掌弧形向后抽回于左胯旁,右掌弧形向上经右耳侧向前推出;

眼随转体向前平视转移,眼神要关及右掌前推。(图77—78)

(二)左倒撵猴

动作与前右倒撵猴动作二、三同,惟左右式相反。(图 79—81)

(三)右倒撵猴

动作与前右倒撵猴动作二、三相同。(接图76—77再接图82)

要 点

1.在连续退步时要注意,两脚不要踏在一条

线上,要稍离开

- 13 -

些。当一腿提起准备退步时,另一支撑腿不可起

立,须仍保持虚步时的高度;注意上体不要前俯。

2.当一掌后抽时,须经胯旁,初学者往往做

成经肋旁,那样手臂就成直角而不成弧形,就显

得不宽舒和别扭。

3.按上述倒撵猴动作是三个,郧退三步。为

了加大运动量也可以做五或七个(必须逢单数才

能衔接下一拳式),但是如果倒撵猴五或七个,后

面的“云手”也必须相应地增加为五或七个,否

则收势时就会收不回原地。

第十八式 斜飞式

动作一:重心渐渐全部移于左腿,右脚向后

提回。同时,

左掌自左而

上向右划

弧,屈臂置

于左胸前,

掌心朝下,

手与肩平,臂呈弧形,肘部微坠;右掌自前而下经腹前向左划弧,掌心朝上。与左掌相对合抱。眼神关顾左掌划弧。(图83) 动作二:身体右转;同

时右脚向右后(南稍偏

西)方迈出一步,先以脚跟着地,随着重心渐渐移向右腿而至

全脚踏实,弓右腿,蹬左腿,成右弓步。随转体,右掌以大

拇指一侧向右后上方(扌列)出,高与额齐;左掌

向左弧形下采,高与胯齐,掌心朝下。左脚尖随右手例出向

里扣。眼随转体平视转移,眼神要关及右掌例出。(图84—85,

附图85的侧面图)

要 点

1.右脚向右后方迈

步时,身体平衡较难掌握,往往右脚落地时显得笨重;须坐实左腿,松腰胯,先转腰,随转腰向右后渐渐迈出,才会显得轻灵,同时可避免上体前俯。 2.左臂在两掌合抱时须含有拥意,右掌向右后上方例出时,劲要起于脚,发于腿,主宰于腰,通于脊背,由肩到肘,由肘到手,节节贯串地例出,身、手、步协调,说到一齐俱到,不先不后;不要单以手例出,

丢开其他部分不管,就达不到“上下相随”和劲路上的要求。例出时右臂要微屈。

3.由于右脚迈步较难掌握,所以还要注意速度上的均匀,避免产生停顿的现象。

第十九式 提手上势

动作一:重心全部移于右腿,左脚稍提起,向前距原地一脚许落下,重心渐渐全部移于左腿;身体微左转;右脚稍提起,也向前距原地一脚许落下,以脚跟着地,脚尖微抬,膝微弓,成右虚步;同时,左掌弧形向前上移,右掌沉肘微里收,与左掌向胸前合拢,右掌在前高与眉齐,掌心朝左;左掌高与胸齐,掌心朝右,正对右肘关节。眼通过右掌向前平视。(图86—87)

动作二、三与前第五式“提手上势”动作二、三相同。 (接图25—27)

要 点

- 14 -

1.由斜飞式过渡到图87的动作,腰部以及上下肢动作要同时开始,同时完成。

2.与前第五式“提手上势”要点同。

第二十式 白鹤亮翅

动作和要点皆与第六式“白鹤亮翅”相同。(参见图28)

第二十一式 左搂膝拗步

动作和要点皆与第七式“左搂膝拗步”相同。(参见图 29—33)

第二十二式 海底针

动作一:重心渐渐全部移于左腿,右脚提起,向前距原地一脚许落下;重心渐渐全部移于右腿,左脚提起。当重心前移于左腿时,右臂外旋使掌心转朝左,左掌随重心前移向前上微荡;随重心后移和身右转,屈右肘,右腕向里提回,左掌也同时沉腕。眼神

关顾右腕提回。(图88—89)

动作二:左脚略里收落下,以脚尖点地,成左虚步;腰

向左转,坐实右腿,左胯根内收,折腰下沉;同时,右掌随

转腰向前下插,左掌弧形下落于左胯旁;眼前视,眼神要关

顾右掌下插。(图90)

要 点

1.左脚提起,略里收落下时,右腿

要渐渐下蹲,左脚尖渐渐落下虚点地面,

重心须全部由右腿支撑。

2.右腕向里提回时要防止耸肩抬肘。 3.做海底针时,左掌似乎没有很明显的动作,因此初学者往往把左掌的动作忽略掉,其实左掌必须随重心前移、后坐和转腰进行动作,否则就不符合“一动无有不动”的要求。另外,两臂不可伸直,须微屈。 4.右掌向前下插要随右腿下蹲和折腰而动作,并要以肩催肘、肘催手,节节贯串地下插。

5.折腰时,自颈椎至腰脊要保持成一直线,不可低头、弓背。眼视右掌前方,但不可把头抬起。要注意顶劲和沉气,上下一气贯通。

第二十三式 扇通背

动作一:身体右转并直起,左脚提回。同时。右

掌由体前上提,随提随着臂内旋使掌心翻朝右;左掌

自左胯旁向胸前上提,掌心朝右,手指朝上。眼神关

顾右掌上提。(图91)

动作二:左脚向前迈出一步,先以脚跟着地,随

着重心移向左腿渐至全脚踏实,弓左腿,蹬右腿,成

左弓步。同时,右臂继续微内旋、屈肘,右掌弧形上

托,置于右额前,掌心朝外;左掌沿右臂向前平推。

眼向左平视,眼神要关及左掌前推。(图92)

要 点

- 15 -

1.左脚前迈时右腿要坐实,不可站起,落步时不可太快,速度要均匀,并防止身体摇晃和前俯后仰。

2.变左弓步、左掌前推与右掌上托三动作要一致。

3。右掌上托要防止耸肩抬肘;左掌推出时,掌心不可正对前方,并要坐腕。

4.做扇通背的动作时往往容易挺胸、直臂,这就会不符合“劲以曲蓄而有余”的要求,同时也不符合“含胸拔背”的要求。所谓“劲以曲蓄而有余”,就是要使动作还有伸展的余地,因此做太极拳的任何动作时手臂与两腿都不可伸直或挺直。弧形要求圆满,处处要有能“八面支撑”的意思。 第二十四式 撇身捶

动作一:左脚尖里扣踏实,身体同时微右转。随转体,右掌自右前而下(握拳)划弧置于肋前,屈肘横臂,拳心朝下;左掌弧形上举于左额前上方。眼神稍

关右手划弧,即随转体平视转移。(图93)

动作二:重心全部移于左腿,右脚提起,身体继续右

转;同时,左掌随转体向右而下经右小臂外侧弧形落下,

右拳向右前撇;眼随转体平视转移,眼神要关及两手动作。

(图94)

动作

三:右脚向

前(稍偏右)

落下,先以

脚跟着地,随着重心移向右腿渐至全脚踏实,弓右腿,

蹬左腿,左脚尖微里扣,成右弓步;身体继续右转。同

时,右拳继续随转体向前弧形下撇,收于腰侧,拳心朝

上;左掌弧形收至胸前经右小臂里侧上方向前推出。眼

向前平视,眼神要关及左掌前推。 (图95—96,

撇身捶整个过程图的反面可参看图143—147,

彼此动作完全相同)

要 点

1.手法和步法要随腰转动,并要协调一

致。

2.

右脚落步时不要与左脚踏在一条线上,

- 16 -

并注意右脚尖要正对前方,不要外撇。

3.图93的姿势在动作过程中要清楚、正确地显示出来,不要胡乱地划过去,但也不可因此停顿。 第二十五式 进步搬拦捶

动作一:重心渐渐移向左腿,身体左转。同时,左肘随转体下沉,左臂外旋使掌心渐渐翻朝上;

右拳臂内旋向前上伸于左掌上侧,拳心朝下。眼

神关顾右拳前伸。(图97)

动作二:重心继续移向左腿,身体继续左转,

两手随转体向左移。(图98)

动作三:重心渐渐全部移于左腿,右脚提回。同

时,右拳自右前方向下经腹前向左绕,随向左缓缓划

绕,拳心转朝下;左掌向左而上(高不超过耳部)划弧,

随划随着臂内旋使掌心翻朝右面下方。眼稍关顾两手

划绕,即渐渐转向右平视。(图99)

动作四、五、六与第十二式“进步搬拦捶”动作

三、四、五相同,惟方向不同:该式为向西进步,前

面的进步搬拦捶为向东进步。(图100-103,反面

同图46-49。整个进步搬拦捶的过程图,反面还

可参看图148-154)

要 点

1

.此式与前面的进步搬拦捶各在其承上的

- 17 -

衔接动作上不同,前面的“进步搬拦捶”是上承左搂膝拗步,而该式是从撇身捶过渡而来,前式图45-49与该式图99-103同。

2.与前进步搬拦捶要点相同。

第二十六式 上步揽雀尾

动作一:左脚尖外撇踏实,重心渐渐全部移于左腿,右腿向前提起;身体左转。随转体,左肘向左后撤下沉,自然带动左掌下移于左胸前;右拳变掌自前而下向左弧形抄至腹前,随抄随着臂外旋使掌心翻朝左面上方,与左手成抱球状;两臂皆呈弧形。眼略顾左小臂,即转向右臂前方平视。(图104接图7)

以下掤、捋、挤、按的动作与第三式“揽雀

尾”——即自(一)左右棚式动作四起,至(四)按式

止相同。(图 8-17)

要点与第三式“揽雀尾”同。

第二十七式 单鞭动作和要点均与第四式“单

鞭”同。(图18—21接图105)

第二十八式 云手

动作一:左脚尖里扣踏实,身微右转。同时,

右吊手变掌自右而下划弧;左掌随转体稍向前下移,屈臂沉肘,手与肩平,掌心朝下。眼神关及右掌下移。(图106—107)

动作二:重心渐渐全部移于左腿,右脚向左提起

(脚跟先离地);身微左转。右掌随转体自右下向左弧

形运转,掌心朝里;左掌也同时向左上弧形运出,随

运随着臂内旋使掌心渐渐翻朝下;此时右掌也运至近

左腕。眼随转体平视转移,眼神要关及右掌左运。(图

108)

动作

三:右脚向左半步落下,先以脚尖着地,随着重心渐渐右移而至全脚踏实;身体同时微右转。右掌随转体自左而上(高处与眉齐)向右运转,掌心仍朝里;左掌也同时自左而下向右运,随运随着臂微外旋使掌心渐渐转朝里(稍斜朝上)。眼神随转体关顾右掌右运。(图109) 动作四:。重心渐渐全部移于右腿,左脚提起(脚跟先离地);身体继续微右转。同时,右掌随转体向右弧形下运,随运随着臂内旋使掌心渐渐翻朝下;左掌继续向右上运,向右接近右腕。眼神关及右掌右运。(图110)

动作五:左脚向左横跨半步,先以脚尖着地,随着重心渐渐左移而至全脚踏实;身体同时左转。左掌随转体继续自右而上经面前(高与眉齐)向左运;右掌继续自左而下弧形左运,随运随着臂微外旋使掌心渐渐转朝里(稍斜朝上)。眼随转体平视转移,眼神要关及左掌左运。(图111)

动作六:重心渐渐全部移于左腿,右脚向左

- 18 -

提起(脚跟先离地);同时身微左转。右掌随转体继续自下向左弧形向上运;左掌继续自上而左弧形向下运,随运随着臂内旋使掌心渐渐翻朝下。眼神关顾左掌左运。(接图108)

动作七、八、九、十是重复动作,与动作三、四、五、六同。(图109-11l再接108)

动作十一、十二、十三、十四仍是重复动作,与动作三、四、五、六同。(图109-11l再接108) 动作十五同动作三。(接图112)

要 点

1.云手时,身体转动要以腰脊为轴,要徐徐转动,不可胡乱摆动,上体

不可倾斜,要保持“立身中正”。

2.两臂要随腰运转,要自然、圆活。经下面向左或右向上运时要含有上

抄之意;运转到上面的左或右肘不可抬起,小臂要松松掤住而运转。两臂一上

一下,一左一右,更迭运转:左手为主时,右手相随;右手为主时,左手相随;

不散漫,不僵滞。

3.脚提起时要脚跟先离地,踏下时要以脚尖先着地;当踏下的脚跟一经

踏实,另一脚的脚跟即离地,要此伏彼起,象翘翘板一样。

4.自动作三到六为一个云手,后面又有两个是重复动作,共为三个云手。在上述倒撵猴的要点中已经提到,如果场地宽阔而要加大运动量,将倒撵猴重复为五或七个,则云手也要从三个增为五或七个,然后再接着做动作十五,由动作十五(图112)再接下一拳式“单鞭”。

第二十九式 单鞭

动作一:重心渐渐全部移于右腿,左脚提起(脚跟先离地);身体继续微右转。同时,右掌随转体向右弧形下运,随运随着臂内旋使掌心渐渐翻朝下,并随着五指下垂撮拢成吊手;左掌继续经右上(向右接近右腕)

左运,随运随着臂外旋使掌心翻朝里。眼稍关右掌右运,即移顾左掌。(图113- 114)

动作二与第四式“单鞭”动作四相同。(图115)

要点与第四式“单鞭”相同。

第三十式 高探马

动作一:重心渐渐移于右腿,左脚尖随重心后

移自然离地。同时,右吊手变掌,屈右肘,弧形移至右肩前;左臂外旋使掌心渐渐翻转为斜朝上。眼神关顾左掌翻转

(图

116)。

动作二:重心全部移于右腿,左脚提回,向里半

步落下,以脚尖点地,右腿同时渐渐起立(膝部仍微

屈),成高式左虚步;身体随着渐渐左转。随转体,

右掌稍向左经左臂上侧弧形前探,手指斜朝左面前

方,掌心朝下,高与眉齐;左掌经右臂下侧向下弧形

收于左腰前,手指斜朝右面前方,掌心朝上。眼向前

平视,眼神要关及右掌前探。(图117-118) 要 点

1.当重心移向右腿时(图116),要坐实右腿,要以左胯根渐渐里收来带动左脚提起,同时上体不可后仰;当左脚一经离地收回,右腿即渐渐起立,顶劲要具有冲霄之意,沉气于小腹,有上下对拉,拔长身肢之意。

- 19 -

2.两臂要呈弧形。右掌前探时不可耸肩。要拔腰,但不可挺胸或弓背。右臂不可挺直;手指不可朝前,朝前就会失掉坐腕的意思。

第三十一式 左右分脚

(一)右分脚

动作一:重心渐渐全部移于右腿,右腿渐渐下蹲,左脚提起;身体随着微右转;同时,右掌随转体向右弧形往里抹转,左掌向左弧形前抹;眼神关顾右掌右

抹。(图119)

动作二:左脚向左前(东北)斜方迈步,先以脚跟着地,

随着体重渐渐移向左腿,弓左腿,蹬右腿,成左弓步;身体

继续微右转。同时,

左掌自左而前向右

经右臂下侧向里抹

转大半个平圆,左臂

横屈成弧形,左掌横

置于右胸前、右肘旁,掌心斜朝里上;右掌自右而里向左经左

臂上侧向前抹大半个平圆,即向右前(东南)斜方探出,掌心斜

朝左前,指尖斜朝上。眼神关顾右掌抹转探出。(图120-121)

动作三:重心渐渐全部移于左腿,右脚向前提起;身体随

着微左转。同时,左掌微向前方上移;右掌自右而下弧形抄至左掌外侧,随抄随着臂外旋使掌心翻朝里;两手交叉,左掌在里。眼神关顾两掌交叉。(图122)

动作四:左腿渐渐起立(膝仍微屈),右脚向右前(东南)斜方分出,脚面自然绷平,高与胯平;同时,两掌向左右分开,掌心皆转朝外,指尖朝上。眼神关顾右掌分出,并通过右掌向右平视。(图123-124。附图124的侧面图,系按杨澄甫原照

所绘,由于该图当时没有摄成斜角,而摄成侧

面,今仍将该图列入,一方面可

给读者看到杨氏原来姿势,另一方面也可作侧

面图参考。后面还有几幅图也因类似原因作为

附图,后文不再说明)。

要 点

1.两掌各抹转一个平圆时,臂要呈弧形,

肘部稍沉,抹转乎圆要均匀。右臂在抹转后探

出时也不可挺直。

- 20 -

2.两掌合抱交叉后仍须随左腿起立而柔和地向上向外微移,才显得轻灵、沉着。如果左腿起立时两掌交叉着不动,就会产生呆滞现象。合抱时两掌腕部不可松懈地弯屈。

3.两手分开要和右分脚一致。同时两臂也不可伸直,要微屈肘使前臂稍向身前方弯屈;肘部也须略沉,低于腕部,并要坐腕。

4.分脚时身体要稳定,不可俯、仰、倾、侧;两肩不可为了保持身体平衡而紧张,仍须松肩。只有“虚灵顶劲”和“气沉丹田”才会使身体易于保持平衡。

(二)左分脚

动作一:右脚下落,左腿渐渐下蹲,身微右转。同时,左掌屈肘右抹,随抹随着臂内旋使掌心渐渐翻朝下;右掌自右向前抹,随抹随着臂外旋使掌心渐渐翻朝上。(图125)

动作二、三、四同前右分脚动作二、三、四,惟左右式相反。右分脚方向为东北,左分脚方向为东南。(图126-130)

要点与前右分脚同,惟左右式相反。

第三十二式 转身蹬脚

动作一:左脚落下,左膝微提,以右脚跟为轴,身体迅速向左后转;同时两掌向胸前合拢交叉,左掌在

外,两掌心皆朝里;眼随转体平视转移。(图131-132)

动作二:两掌向左右分开;同时左脚以脚跟慢慢向

左蹬出,脚尖朝上,右腿随着左脚蹬出渐渐起立,右膝

仍微屈;眼关左掌分出,并通过左掌向左平视。(图133)

要 点

1.同前右分脚要点3、4。

2.左腿须随转身收回,不可

着地;要“含胸拔背”,不可后仰。

3.左脚蹬出时要以脚跟为着力点。

注:杨澄甫老师原来的分脚、蹬脚,都是提膝后迅速踢出,劲透脚尖或脚跟,踢出时都有风声,后来他改为缓缓踢出或蹬出。

第三十三式 左右搂膝拗步 (一)左搂膝拗步

动作一:左脚收回,右腿渐渐下蹲。同时,左掌向右经:左胸前向左下弧形下搂;右掌弧形移至右耳侧,随移随着臂外旋、

沉肘使掌心斜朝面部。眼神稍关左掌下搂,即转向

左视。(图134)

动作

二:

左脚

向前

下,先以脚跟着地,随着重心渐渐移向左腿而至全脚踏

实,身体同时渐渐左转,弓

左腿,蹬右腿,成左弓步;同时,左掌随转体向下经左

膝前搂至左胯旁,右掌也随重心前移和身体左转而向前

(西)推出;眼向前平视.眼神要关及右掌前推。(图135)

(二)右搂膝拗步

- 21 -

动作与第九式“左右搂膝拗步”(2)右搂膝拗步动作相同,惟方向相反,第九式是面朝东进行动作,此式是面朝西。 (图136—139,反面参看图38—41)

要点 与前第九式“左右搂膝拗步”要点相同。

第三十四式 进步栽捶

动作一:右脚尖外撇踏实,身体渐渐右转,重心随着渐渐移于右腿,左脚(脚跟先离地)向前提起;同时,左掌随转体自前向右弧形下搂,右掌自右胯侧向右向后向前(变拳)划弧置于右.腰侧;眼神关顾左掌下搂。(图140-141)

动作二:左脚向前迈出一步,先以脚跟着地,随着重心渐渐移向左腿而至全脚踏实,弓左腿,蹬右腿,

成左弓步;身体同时渐渐左转.沉腰落胯。随转体,左掌继续弧形而下经左膝前搂至左膝旁;右拳向前面下

方打出,低过于膝。眼向前视,眼神要关及右拳下打。(图142)

要 点

1.当左脚前迈脚跟尚未着地时,注意上体保持正直;当左掌搂过左膝时,上体随右拳下打折腰,并沉腰

胯。但折腰时,自颈椎到腰脊仍要保持成直线,不可弓背、低头或抬头。

2.眼视右拳前方,但不可抬头。

3.两肘须微屈,不可挺直。

第三十五式 翻身撇身捶

动作一:左脚尖里扣踏实,身体同时直起、右转。随

着转体,右拳屈肘横臂移于左肋前,拳心朝下;左掌自左

而上弧形上举于左额前上方。眼随转体平视转移,眼神要

关及两手移动。(图143)

动作二、三与第二十四式“撇身捶”动作二、三相同,

惟方向相反。(图144-146,反面参看图94-96)

要点与第二十四式“撇身捶”相同。

第三十六式 进步搬拦捶

动作和要点皆与第二十五式“进步搬拦捶”相同,惟

方向相反。(图147-153,反面参看图97-103)

- 22 -

第三十七式 右蹬脚

动作一:左脚尖外撇踏实,身体渐渐左转,坐实左腿,重心渐渐全部移于左腿,右脚向前提起(脚跟先离地)。同时,左掌随转体向左前上移,随移随着臂外旋使掌心转朝里;右拳变掌自右前而下向左弧形上抄,与

左掌合抱、交叉,右掌在外,随抄随着臂外旋使掌心转

朝里。眼向右前平视,眼神要关及两掌合抱。(图154

-155)

动作二:两掌向左右分开。同时,右脚以脚跟慢慢

向右蹬出,脚尖朝上;左腿随右脚蹬出时渐渐起立,膝

仍微屈。眼关顾右掌分出,并通

过右掌向右平视。(图156)

要 点

1.与第三十一式“左右分脚”(一)右分脚的要点3、4相同。

2.右脚蹬出时要以脚跟为力点。

第三十八式 左打虎式 动作一:右脚下落,左腿渐渐下蹲。左掌自左而前向右弧形平移,随移随着臂外旋使掌心渐渐翻朝里;右掌同时微下移,随移随着臂内旋使掌心渐渐转朝下。眼神关顾右掌。 (图157)

动作二:右脚落于左脚旁,两脚相距稍狭于肩,先以脚尖着地,随着重心渐渐移于右腿而至全脚踏实,左脚随即提起(脚跟先离地);两掌随重心移于右

- 23 -

腿向右继续下移,左掌经右肱前,随移随着左臂继续微外旋使掌心翻朝上;眼向前平视,眼神要关及两掌。(图158)

动作三:左脚向左后(西稍偏北)斜方迈步,先以脚跟着地,

随着重心移向左腿而至全脚踏实,弓左腿,蹬右腿,成左弓步;

身体同时左转。随重心左移和转体,左掌自右肱前而下向左经左

膝前向左(变拳)而上划弧,停于左额前上方,当左掌变拳自左而

上划弧时,左

臂内旋使拳

心渐渐翻朝

外;右掌变拳,

随转体自右而前向左屈肘横臂置于胸前,拳心朝里,拳眼朝上,与左拳眼上下相对。眼先关左拳,当左拳将至左额前上时,即向前平视。(图159-160,附图160的侧面图和正面图)

要 点

1.右蹬脚后,右脚下落时,左腿要相

应地下蹲来控制右脚轻缓地着地,这样才符合既轻灵又沉着的要求;如果单是右脚落下,就显得平板呆滞。 2.左脚迈步时要注意“迈步如猫行”的要求,同时上体要保持正直。

3.两手过渡为打虎式时,弧形要走得

圆,不要有棱角。上下肢要相随一致。

4.当左手经过左

膝前时,掌心朝上要

有搂膝之意。

5.成打虎式时,

两臂要呈弧形,圆满

地曲蓄,肩部防止上

耸。

第三十九式 右

打虎式

动作一:左脚尖里扣踏实,身体渐渐右转,坐实左腿,右脚渐渐提起,脚跟先离地。同时,左拳变掌弧形向左下落,掌心朝下;右拳变掌,臂外旋使掌心翻朝上,移于左肱前。眼稍关左掌,即随转体平视转移。(图161)

动作二:重心渐渐全部移于左腿,身体继续右转,右脚向里提起,然后向右前(东南)斜方迈步,先以脚跟着地,随着重心渐渐移向右腿而至全部踏实,

弓右腿,蹬左腿,成右弓步。随转体和重心右移,右掌

自左

肱前而下经右膝前向右 (变拳)而上划弧,停于右额前上

方,当右掌变拳自右而上划弧时,右臂内旋使掌心渐渐

翻朝外;左掌同时变拳随转体自左而前向右屈肘横臂置

- 24 -

于胸前,拳心朝里,拳眼朝上,与右拳眼上下相对。眼先关右拳,当右拳将至右额前上时,即向前平视。(图162-163)

要点与左打虎式相同,惟左右相反。

第四十式 回身右蹬脚

动作一:左脚以脚掌为轴,脚跟里磨踏实,身体渐渐左转,重心随着左移;同时,左拳随转体向左平移

,右拳向右弧形下移(此时两拳已开始松开);眼随转体平视转移。(图 164)

动作二:重心渐渐全部移于左腿,身体继续微左转,右脚提回;同时,两拳变掌,左掌向左前上伸,右掌向下经腹前向左与左掌合抱交叉,左掌在里,掌心皆朝里。眼稍顾左掌上伸即转向前平视。(图165)

动作三与第三十七式“右蹬脚”动作二相同。(图166)

要点与前“右蹬脚”相同。

第四十一式 双峰贯耳

动作一:右脚下落,右膝提起,以左脚掌为轴,身体迅速右转 45度(向

东南斜方);同时,两掌随转体各自左右弧形移至胸前。随移随着屈肘和臂外

旋使掌心翻朝里面上方,两肘下坠,两臂呈弧形,两掌相距(以拇指一侧为度)

同肩宽。眼随转体平视,眼神要关及两掌合拢。(图167)

动作二:左腿渐渐下蹲,右

腿前(东南)迈一步,先以脚跟着

地,随着重心移向右腿渐至全脚踏实,弓右

腿,蹬左腿,成右弓步;同时,两掌自前而下经右膝两旁分向左右划弧,随划随着两臂内旋,随即变拳向前上以虎口勾击,成钳形状,两拳稍高于头,两虎口相对。眼向前平视,眼神要关及两拳。(图168-169和图169的正面图)

要 点 1.迈步时要坐实左腿,收右胯根,然后以左腿渐渐下蹲来控制右腿前迈,上身保持正直。迈步的速度要均匀。

2.随着落胯、沉气、松肩,两掌向下经膝旁时,要以两肘下沉来带动两掌下落,不可单是两掌下落,要用整体的劲使掌背沉着松净地下落。

3.两拳向前上勾击要与右弓步协调一致。

第四十二式 左蹬脚 动作一:右脚尖外撇踏实,重心渐渐全部移于右腿,身微右转,左脚向前提起(脚跟先离地);同时,两 拳变掌分向左右下落,经腹前向前上划弧合抱。交叉于胸前,左掌在外;随划弧随着两臂外旋使掌心渐渐翻朝里;眼先关两掌划弧,当两掌将交叉时即转向左平视。(图170-171)

动作二:两掌向左右分开;同时,左脚以脚跟慢慢向左蹬出,右腿随左脚蹬出渐渐起立,膝仍微 - 25 -

屈。眼神关顾左掌分开,并通过左掌向前平视。 (图 172)

要点与第三十七“右蹬脚”相同,惟左右相反。

第四十三式 转身右蹬脚

动作一:右脚跟离地,以右脚掌为轴,身体迅速向右后转;同时左脚随转体自左而前右摆,下落于右踝旁,先以脚尖着地,随着重心渐渐移于左腿而至全脚踏实,随即左腿微下蹲,右脚提起;同时,两掌随转体

自左右向胸前合抱交叉,右掌在外,掌心皆朝里;眼随转体平视转移。眼神要关及两掌合抱。(图173-174)

动作二与第三十七式“右蹬脚”动作二相同。(图175)

要 点

1.与第三十七式“右蹬脚”要点相同。

2.转身时须借右脚辗地(一经辗地,脚跟即离地)和左腿摆动之势,才能迅速圆润地转向后面。转身时,身体不可前俯后仰,否则会产生不稳定的现象。

3.两掌合抱交叉要与转身动作同时开始,同时完成。

第四十四式 进步搬拦捶

动作一,左腿渐渐下蹲,右脚下落,腰微右转。同时,有掌变拳自右而下经腹前弧形左绕,拳心翻朝下;左掌随左腿下蹲时稍下沉,即自左而前弧形向上(高不超过耳部)划弧,掌心朝右下。眼稍关右拳左绕,即渐渐转向右平视。(图176) 动作二、三、四与第十二式“进步搬拦捶”动作三、四、五相同。(接图46—49)

要点与第十二式“进步搬拦捶”要点相同。

第四十五式 如封似闭

动作和要点皆与第十三式“如封似闭”相同。(接图50— 53)

第四十六式 十字手

动作和要点皆与第十四式“十字手”相同。(接图54—56)

- 26 -

第四十七式 抱虎归山

动作和要点皆与第十五式“抱虎归山”相同。(接图57— 67) 第四十八式 斜单鞭

动作和要点皆与第四式“单鞭”相同,惟方向

正斜不同。 (接图68,再接图177—179)

第四十九式 野马分鬃

(一)右分鬃

动作一:左脚尖里扣踏实,身微左转,重心渐

渐全部移于左腿,左腿坐实,右脚收回经左踝侧

向前提起。同时,左掌屈肘弧形移于左胸前;右

吊手变掌自右而下向左弧形抄至腹前,随抄随着

臂外旋使掌心翻朝左面上方,与左手成抱球状;

两臂皆呈弧形。眼神关顾左掌。(图180)

动作二:右脚向右(西稍偏北)迈出,身体渐

渐右转,先以脚跟着地,随着重心渐渐移向右腿而

至全脚踏实,弓右腿,蹬左腿,成右弓步。同时,

右掌随转体向右上方以大拇指一侧弧形例出,高与

眉齐;左掌向左弧形下采于左胯旁。眼神关顾右掌

(扌列)出,稍先于右掌到达右方。(图181)

(二)左分鬃

动作一:右脚尖外撇踏实,身微右转,重心渐

渐全部移于右腿,右腿坐实,左脚经右踝侧向前提

起。同时,右掌随转体屈肘移于右胸前,随移随着

臂内旋使掌心渐渐翻朝下;

左掌向右弧形抄至腹前,

- 27 -

随抄随着臂外旋使掌心翻朝右面上方,与右掌成抱球状;两臂均呈弧形。眼随转体平视转移.眼神要

关及右掌。(图182-183)

动作二:左脚向左(西稍偏南)迈出,身体渐渐左转,

先以脚跟着地,随着重心渐渐移向左腿而至全脚踏实,

弓左腿,蹬右腿,成左弓步。同时,左掌随转体向左上

方以大拇指一侧弧形例出,高与眉齐;右掌向右弧形下

采于右胯旁。眼神关顾左掌(扌列)出,稍先于左掌到

达左方。(图184)

(三)右分鬃

动作与前(二)左分鬃动作相同,惟左右相反。(图

185-187)

要 点

1.野马分鬃的弓步比一般弓步稍微开一些,但不到45度斜角;脚尖要与膝盖方向一致。

2.两掌成抱球状时,注意不可抬肘。

3.右或左手例出时要随腰转动,并要由肩到肘、由肘到手节节贯串地向外(扌列)出。同时例出与转体、变弓步要协调一致。下采的一手不要离胯部太近。两臂要呈弧形。

第五十式 揽雀尾

动作一:身体微右转,重心渐渐全部移于右腿,

左脚经右踝内侧向右提。同时,右掌随转体屈肘下

沉里收于右胸前,随里收随着臂内旋使掌心渐渐翻

朝下,右肘稍坠,略低于腕;左掌同时向右弧形抄

至腹前,随抄随着臂外旋使掌心翻朝右面上方;两

掌相对如抱球状,两臂呈弧形。眼随转体平视转移,

眼神要顾及右臂。(图188)

动作二、三、四与第三式“揽雀尾”(一)掤式

的动作二、三、四相同。(接图6-9)

要点与第三式“揽雀尾”(一)掤式要点相同。

(二)捋式、(三)挤式、(四)按式的动作和要点,

与第三式“揽雀尾”相同。(接图10-17)

第五十一式 单鞭

动作和要点与第四式“单鞭”相同。(接图18

-21,再接图

189)

- 28 -

第五十二式 玉女穿梭

(一)左穿梭

动作一:左脚尖里扣踏实;同时,右吊手变掌自右向前下划弧,左掌也渐渐下移。(图190)

动作二:重心全部移于左腿,身体渐渐右转,右脚提起;同时,右掌随转体自下而左经胸前向右弧形上掤,左掌继续向前下划弧。眼神关顾右掌向右上拥。(图191)

动作三:身体继续右转;右脚向右(西稍偏北)迈出,先以脚跟着地,随着重心渐渐全部移于右腿而至全脚踏实;左脚经右踝侧向前提起。随转体,左掌经腹前向右弧形移至右小臂下侧;右掌也随转体继续稍右棚,即沉右肘,自然带动右掌向下移回。眼稍关右掌后移,即转向前平视。图(192-193)

动作四:左脚向左前斜方(西南)迈出一步,以脚跟着地。同时,左小臂经右小臂下侧向前上棚;右掌(沉

肘)经左小臂上侧穿回,随穿随着臂内旋使掌心渐

渐翻朝前面下方。眼向左前平视,眼神要关及左

臂前棚。(图194)

动作五:重心渐渐移向左腿,左脚全部踏实,

身体渐渐左转,弓左腿,蹬右腿,成左弓步。同时,

左小臂经面前上翻,随翻随着臂内旋使掌心翻朝前

面上方,左掌停于额前;右掌同时向前推出。眼向

- 29 -

前平视,眼神要关及右掌前推。(图195)

(二)右穿梭

动作一:左脚尖里扣踏实,身体渐渐右转。同时,右掌随转体屈肘横臂(臂呈弧形)移于胸前,随移随着臂外旋使掌心渐渐翻朝里;左臂外旋、沉左肘自然带动左掌下移,并使掌心翻朝里。眼

神关

顾左

掌移

回。(图196)

动作二:身体继续右转,重心渐渐全部移于左腿,右脚提回,随转体移动。同时,右臂随转体右掤;左掌沉肘经右小臂上侧继续向下移回。眼神先关及左掌下移,即转

视右臂前方。(图197)

动作三、四与前左穿梭动作四、五相

同,惟左右相反,前左穿梭方向为西南,

这一右穿梭方向为东南。(图198—199)

(三)左穿梭

动作一:重心渐渐全部移于右腿,身

微右转,左脚向前经右踝侧提起。同时,

左掌随转体屈肘横臂(臂呈弧形)移于胸

前,随移随着臂外旋使掌心渐渐翻朝里;

右臂外旋、沉右肘自然带动右掌下移,并

使掌心渐渐翻朝里。眼稍关右掌下移,即

转视左臂前方。(图200)

动作二、三与前左穿梭动作四、五相

同,惟前左穿梭方向为西南,这一左穿梭

方向为东北斜方;(图201-202)

(四)右穿梭

- 30 -

动作与前右穿梭相同,惟前右穿梭方向为东南,这一右穿梭方向为西北。(图203-206) 要 点

1.玉女穿梭共有四个,方向是朝着四个斜角。图195、 199、202、206四图是按杨澄甫老师原照所描。原照摄时为了视线清晰,偏于侧面,读者练时可向斜角。

2.在每个转身或上步时,不可起立,身体要保持正直,动作要连贯、均匀,上下相随,协调一致。

3.一掌向前上翻时要防止引肩上耸或抬肘;推出

一手的臂部不要挺直,要稍屈。

4.变弓步、一掌前推时,脚尖、膝盖、身体、面

目与推出的一掌方向要一致地朝着斜角。

第五十三式 揽雀尾

(一)掤式

动作一:重心渐渐全部移于右腿,左脚向右经右踝

内侧提起。同时,右掌屈肘下沉里收于右胸前,随里收

随着臂微外旋使掌心翻朝下,右肘稍坠,略低于腕;左

掌同时向右下弧形抄至腹前,随抄随着臂外旋使掌心翻

朝右面上方;两掌相对如抱球状,两臂呈弧形。眼神关

顾右臂(参看图5)。

要点与前第三式“揽雀尾”棚式要点相同。

(二)捋式、(三)挤式、(四)按式的动作和要点与第

三式“揽雀尾”相同。(接图10

-17)

第五十四式 单鞭

动作和要点皆与第四式

“单鞭”相同。(接图18—21,

再接图105) 第五十五式 云手

动作和要点皆与第二十八式“云手”相同。(接图106-111,再接图108—111,再接图108- 111,再接图108,最后接图112,即三个云手) 第五十六式 单鞭

动作和要点皆与第二十九式“单鞭”相

同。(图113—114,再接图207)

第五十七式 下势

动作:右脚尖外撇踏实,重心渐渐移向右

腿,右腿屈膝下蹲.成左仆步;同时,左掌随

重心后移屈肘弧形里收下移,经胸前而下,由左腿里侧前穿。眼神关顾左掌。 (图208-209) 要 点

1.左掌弧形里收下移时,须随身体重心后移松腰胯,松肩部,下沉肘部,这样才能节节贯串带动左掌里

收下移。左掌由里收下移到前穿要圆活,掌指要朝前(东),掌心朝南。

2。做下势动作时要防止身体前俯、低头和臀部突出,要仍然保持上体正直,并要注意不可挺胸。

3.成左仆步时,左膝微屈,左腿不可用力挺直。

4.眼神虽随左掌,但当左掌由下向前穿时,不可低头。

- 31 -

第五十八式 金鸡独立

(一)左独立

动作:左脚尖外撇,身体渐渐左转,重心渐渐向前移于左腿,上体前移而起;左腿屈膝前弓,蹬右腿;右脚脚跟先离地向前提膝,随即左腿渐渐起立,成左独立式。同时,左掌随着身体前起左转向前上穿,即弧形下搂至左胯侧(掌心朝下);右吊手变掌自后而下,随着右腿向前提膝,以右前臂尺骨一侧贴近右大腿上侧

向前弧形上托,屈肘置于面前,手指朝上,高与

眉齐,掌心朝左。眼先关左掌前穿,当左掌左搂

时即顾右掌上托,并稍先于右掌到达,并通过右

掌向前平视。(图210-212)

(二)右独立

动作:左腿渐渐屈膝下蹲,身体渐渐右转;

右脚下落于左脚跟旁,脚尖先着地,随着重心渐

渐移于右腿而至全脚踏实;随即左脚脚跟先离地

向前提膝,右腿随着渐渐起立,成右独立式。随

着左腿下蹲和右脚下落的同时,右掌弧形下落于

右胯旁,掌心朝下;左掌自下向前,随着左腿向

前提膝,以左小臂尺骨一侧贴近左大腿上侧向上

弧形托起,屈肘置于面前,手指朝上,高与眉齐,

掌心朝右。眼先关右掌下落,即移顾左掌上托,

稍先于左掌到达,并通过左掌向前平视。(图 213

-214)

要 点

1.由下势左仆腿起,重心前移时,要左腿渐屈,右腿渐蹬,松腰胯,上体要平行前移,然后渐渐前起,形成左弓步的形状,不要两腿伸直而起。

2.在过渡为左独立式时,先要稳固地屈膝坐实左腿,然后右膝向前渐渐提起,同时左腿随着渐渐起立;不要先左腿起立,然后再提膝,形成不协调。由下势变为左独立的

整个过程中,要防止上体前俯,须保持正直。

3.由左独立变为右独立时,注意右脚下落时,左腿要同时下蹲,不要单

是右脚下落而左腿仍然直立。当左腿提膝时,右腿也要随着渐渐起立。

4.在做独立式时,须“沉肩坠肘”,“坐腕”,“虚灵顶劲”,“气沉

丹田”;要“肘与膝合”,即肘与膝上下成垂直,向前的方向要一致。独立

的一腿直立时不要用力挺直。

5.在左右独立式动作说明文字中所用的“托”字,是按该动作的技击作

用而来的,但在锻炼时不要为了“托”字的意义而将掌心朝上,应该手指朝

上。

第五十九式 左右倒撵猴

(一)右倒撵猴

动作一:右腿渐渐屈膝下蹲,左脚经右踝内侧下落;同时,右掌向后(稍偏右)弧形上移,至与肩齐平;左掌伸臂前移;随移随着两臂外旋使两掌心翻朝上。眼关顾右掌向右后上移。(图215) 动作二与第十七式“左右倒撵猴”(一)右倒撵猴动作三相同。(接图77,78)

(二)左倒撵猴与(三)右倒撵猴动作与第十七式“左右倒撵猴”相同。(接图79—81,再接图76—77,再接图

82)

- 32 -

要点与第十七式“左右倒撵猴”相同。

第六十式 斜飞式

动作和要点与第十八式“斜飞式”相同。(接图83—85)

第六十一式 提手上势

动作和要点与第十九式“提手上势”相同。(接图86—87,再接图25—27) - 33 -

第六十二式 白鹤亮翊

动作和要点与第六式“白鹤亮翅”相同。(接图28)

第六十三式 左搂膝拗步

动作和要点与第七式“左搂膝拗步”相同。(接图29—33)

第六十四式 海底针

动作和要点与第二十二式“海底针”相同。(接图88-90)

第六十五式 扇通背

动作和要点与第二十三式“扇通背”相同。(接图

91-92)

第六十六式 转身白蛇吐信

动作一、二与第二十四式“撇身捶”动作一、二

相同。 (接图93-94)

动作三:右脚向前(稍偏右)落下,先以脚跟着地,

随着重心移向右腿,渐至全脚踏实,弓右腿,蹬左腿

,左脚尖微里扣,成右弓步;身体继续右转。同时,

右拳变掌继续随转体向前弧形下撇至右腰前,掌心朝

上,左掌弧形收至胸前经右小臂里侧上方向前推出;眼向前平视。并要关及左掌前推。(接图216—217) 要 点

该式除在动作三内的“右拳变掌向前下撇”与撇身捶不同外,余皆相同。所以要点也同前撇身捶。 第六十七式 搬拦捶

动作一:重心渐渐移向左腿,身体左转。同时,左肘随转体下沉,左臂外旋使掌心渐渐翻朝上;右掌变拳向前上伸于左掌上侧。眼神关顾右拳前伸。(接图97)

其余动作皆与第二十五式“进步搬拦捶”相同。(接图98-103)

要点与第二十五式“进步搬拦捶”基本相同,仅衔接动作“右掌变拳”不同,其余动作皆同。 第六十八式 揽雀尾

动作和要点与第二十六式“上步揽雀尾”相同。(接图 104,再接图17)

第六十九式 单鞭

动作和要点与第二十七式“单鞭”相同。(接图18-21,再接图105)

第七十式 云手

动作和要点与第二十八式“云手”相同。(接图106-111,再接图108—111,再接图108一111,再接图108,最后接图 112,即三个云手)。

第七十一式 单鞭

动作和要点与第二十九式“单鞭”相同。(接图113-115)

第七十二式 高探马带穿掌 (一)高探马

动作和要点与第三十式“高探马”相同。(接图116-117,再接图218) (二)左穿掌

动作一:左脚提回,右腿渐渐下蹲;左脚向前迈出一步,先以脚跟着地,随着重心渐渐移向左腿而至全脚踏实,弓左腿,蹬右腿,成左弓步;身体同时渐渐右转。随着左脚提回,同时右掌渐渐屈肘横臂,臂呈弧形,以弧形向左而下内收,随收随着臂外旋使掌心翻朝上;当左小臂穿过右掌上侧时,右掌即臂内旋使掌心仍翻朝下,右掌落于左腋下;左

掌由右掌上侧穿出,掌心仍朝上,

高与颏平。眼稍关右掌里收,即仍向前平视,并要

关及左掌前穿。 (图219-220)

- 34 -

要 点

1.左穿掌动作要同左弓步、身体右转协调一致。

2.迈步时要防止上体前扑,要做到“迈步如猫行”,落步时要轻灵。

3.左掌穿出时右臂要呈弧形,右腋要留有空隙,不要逼紧。如果逼紧和臂不呈弧形,一方面在姿势上显得别扭,达不到处处求圆满的要求,另外在动作转换中也会失掉圆活之意。

第七十三式 十字腿

动作一:左脚尖里扣踏实,身体渐渐右转,重心渐渐全部移于左腿,右脚向左提回(脚跟先离地)。同时,左臂屈肘右移,掌心朝里;右掌经左臂外侧随身体右转合抱,随合抱随着臂外旋使掌心翻朝里,两掌合抱交叉于胸前。眼随转体向右平视,眼神要关及两掌合抱。(图221—222)

动作二与第三十七式“右蹬脚”动作二相同。(图223)

要点与第三十七式“右蹬脚”要点相同。

十字腿这个动作,原来的练法是单摆莲。上述这种练法,是杨澄甫最后修订定型的,目前按此法练者又最普遍,因之本书按最后定型的编著。但为使读者对原来练法有所了解,兹将原来练法介绍如下:

自左穿掌后,左脚尖里扣踏实,身体渐渐右转,重心渐渐全部移于左腿;同时,左掌屈肘随转体经面前右移,右掌仍在左腋下。身体继续右转,右脚自左向右上方弧形外摆,膝部自然微屈,脚高不过肩,脚背略侧朝右面;同时左掌自上而右向左迎着右脚面拍击。

下面就接进步指裆捶,在衔接动作上,即进步指裆捶动作一的说明,所不同的只是将右掌自左腋下经腹前左绕变拳。

第七十四式 进步指裆捶

动作一:左腿渐渐下蹲,右脚下落,身体渐渐右转。同时.右掌变拳自右而下经腹前左绕,随绕随着臂微内旋使拳心转朝下;左掌也随左腿下蹲和身体右转下沉前移。眼稍关右拳,即向前平视。(图224)

动作二:右脚脚尖外撇向右前(西北)斜方上

步,先以脚跟着地,随着重心移向右腿而至全脚

踏实;身体继续右转。随转体,右拳自左而上经

胸前向右前搬出,随搬随着臂外旋使拳心翻朝上;

左掌同时随转体弧形向右前拦,掌心朝右。眼神

关顾左掌前拦。(图225)

动作三:重心渐渐全部移于右腿,左脚经右踝内侧向前上步,先以脚跟着地;身体继续向右

- 35 -

微转;同时,右拳随转体向右、向后、向前绕一弧形收于右腰侧,左掌自前而右弧形下搂。眼向前平视,眼神要关及左掌。(图226)

动作四:重心渐渐移向左腿,左脚渐至全脚踏

实,弓左腿,蹬右腿,成左弓步;身体渐渐左转,

微折腰。同时,左掌向左经左膝前弧形搂至左膝旁;

右拳向前打出,高与腹齐。眼向前平视,眼神要关

及左掌左搂和右拳打出。(图227)

要点与第三十四式“进步栽捶”同。

第七十五式 上步揽雀尾

(一)掤式

动作一:左脚尖外撇踏实,重心渐渐全部移于左腿,右腿向前提起;身体左转直起。同时,左掌屈肘自左而上弧形移于左胸前,掌心朝右下;右拳变掌自前向左弧形抄至左掌下方,随抄随着臂外旋使掌心翻朝左面上方:与左掌成抱球状,两臂均呈弧形。眼略顾左小臂即转向右臂前方平视。(接图7)

动作二与第三式“揽雀尾”(一)左右捌式动作四相同。 (接图8-9)

要点与第三式“揽雀尾”棚式要点相同。

(二)捋式、(三)挤式、(四)按式的动作和要点与第三式“揽雀尾”相向。(接图10-17) 第七十六式单鞭

动作和要点与第四式“单鞭”相同。(接图18-21,再接

图207)

第七十七式 下势

动作和要点与第五十七式“下势”相同。(接图208,再接图228)

第七十八式 上步七星

动作:左脚尖外撇,重心渐渐向前移于左腿,身体渐渐前起左转,左

腿屈膝前弓,蹬右腿;右脚脚跟先离地向前经左踝内侧提

起,向前迈出半步,以脚尖点地,成右虚步。同时,左掌

上抄至胸前变拳,右吊手变拳随右脚前迈自后经腰部向前

交叉于左拳下侧,与左拳同时向前上掤,两拳高与颏齐,

左拳心朝右面里侧,右拳心朝左面里侧。眼向前平视,眼

神关及两拳交叉前拥。(图229-230)

要 点

1.同第五十八式“金鸡独立”要点1。

2.由下势过渡为右虚步时,注意身体不要摇晃。上

体要保持正直,要松腰胯,腰部要防止为了保持平衡而僵


 阅读文章全部内容  
点击查看
文章点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