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密功筑基功 (附图)|气功资料交流

藏家552 关注

收藏于 : 2024-03-15 23:22   被转藏 : 2   

 图片只能上传十张??
那剩下二张我改天再上传 @@


...................
不知为什么,另外五张图片跳上去了,所以把它删除了 @@



==========


好功就拿来分享 =w=


玄和 (kevin.chang) 分享于:智能气功论坛、伊莉、鐵之狂傲遊戲網(这里最原始)


========================




前言:

练功夫,先要讲筑基,这是宝贵的经验。练气功,要求得气,这是练功的关键
建方有筑基过程。没有坚实的房基,硬是加砖添瓦,也盖不起高楼大厦。学气功也是这样。练不好筑基功,不能尽快得到“气”和它的良好作用,不仅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还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即“出偏”

气功流派多,功法相异,但各有所长,学练的人均想有所收护,但结果不尽然。究其原因,大多是急于求成,忽略了筑基功夫,在起步开始就犯了关键性的错误。错误定型后,纠正起来,然费力气。由古至今,众多师辈强调筑基,如“百日筑基”等等,理由就在这里。

“一寸光阴一寸金”。“光阴”,在这里说的是筑基过程或功夫。“金”喻做成效即得气,就是说,花费时日和气力,扎扎实实练好筑基功,是必需的。这种“花费”正是“累积”;有了累积,尔后练功将一劳永逸。反之,好高骛远,草率从事,或围从姿势或动作罣面考究,不能体用气及其效应,走弯路、出遍差,因而不得不半途而废,这才是个浪费

上面说的是练气功必须有的前提──筑基功夫

禅密功的筑基功自成体系,又层次分明,是一整套得气方法,健康人欲治病于未然,可练筑基功,进行全面锻练。有人因为自身的“不宜入静”和“活动受限”或者客观的“环境不佳”和“时间短缺”,只能操练禅密功筑基功,实践证明,这些人由原来的以医药为主、卧床疗养,到后来又站起来重新踏上工作岗位,这都说明禅密功筑基功是行之有效的,有其独到之处
众多人反映:
学练禅密功三五日就有“气感”,其原因是先学练了“筑基功”。由于首先狠抓筑基功夫,即得气方法的锻炼,所以还没有发现谁患了“出偏”症



筑基功

本部功法有“展慧中”、“松密处”、“三七分力”、“三点一线”和四动(蛹力 扭动 摆动 蠕动)及其逐渐扩展和深化的“由里及表 内外相合” “洗髓观想、摄本归宗”等。



一、姿势与要求

站、坐、卧均可,以舒适自然为原则。阖目(轻轻地闭起眼),自然呼吸。不要故意把呼吸拉长、缩短或者中间停顿,最好把呼吸忘掉,即“忘息”最后过渡到似有似无,“似有者尚有有,似无者未真无”,即所谓“止息”

操练筑基功全过程,均阖眼、自然呼吸。





◎展慧中◎

理与法:
慧中,亦称缘中、慧目,位于两眉头上凹陷处(不是一个点,是个窝,即图1)。它,象征和表达智慧、慈爱和吉祥。它,是人体发放气功信息(发射某种特异物质流,但又不只限于已测示出的光、电、磁和声,古人说是出“神光”)的一个主要窗口

 


这个窗口,不但可发,而且能收。发,是为了深索,有其目的,有它的价质,收,是为了辨别,有作用、有效应。收,是对宇宙场的万有能而言

能功有素者,发射气功信息(即“神光”),可以作用于外。他(她)们又可以通过气功手段有选择地摄取外界无限的“质”和“能”,通过发──收──发这一循环激发和交换过程,形成有计划的自我调节,或者进行助功和施治于他人。

要点:
展慧中,与“愁眉苦脸”相反,是把眉头舒展开,有笑意。这种笑,不单单是着重在慧中部,更主要的是从慧中表达出“发自内心”的开朗、坦白、纯洁、爱慕、善良、慈祥和布施于人的愿望等等,是由内向外的。换言之,不是仅仅于内体的某一部位及其笑的广度,说是“似笑非笑”还不到家,而是重在精神罣面,发自内心的笑及深反,是“笑从内心起的笑不休”──笑得开心、笑得永恒,即“涅盘笑”

体松、心笑、息平,三者融会贯通,化为一,即可“阴平阳秘,真气从之,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加速步入“气功态”,尽快地收到锻练和治疗的效果




1.阖目:
是轻轻地闭眼,因为瞌目后是遥想远视,或者要内视脊髓以至全身的骨脊、小腹腔。观想天根(天的高又高、无限高的地方)或地根(地的深又深,无限深的地方。并不是其位在脐下的那地根)等,就不是诸如半睁半闭、外光尚可透于内的道家功法中的“垂窗”了
2.气功态:
是非醒非睡,又非半醒半睡,也不是在作梦的另一种神态和另一种感受。这种状态有益于身心,这种感受是特殊的享受。






◎松密处◎

理与法:
密处,亦称海底,地户。男子,是位于阴囊与肛门之间。女子,在大阴唇后联合与肛门之间。它不是一个小点或部位的表面,而是一个“体”,其深度和广度可连通小腹腔。它可以接受外界的赐予,又可以由此摄取,再通透全身,进行冲洗,吐故纳新,它可以媾合人体先天气(生前固有的生命能)和后天气(生后所具有的生命力),进行“法论运转”可以助人,可以与天地交换信息,取得能量,进而与宇宙同呼吸,共命运。因而它是从“人天相应”着手,取得“人天效应”,达到“人天合一”目得的必由之路

要点:
密处,是气机运行的主要通道和枢纽重地,但很不容易松开,被喻为“铁门”。欲想松开它,必须理解和掌握松开的方法和适度。说是“似尿非尿”还不够,方法是用意不用力。松下来之后,两大腿里侧(相当于中国经络学说中的阴跷脤)有温热感,外阴部有轻微的电麻感和稍微的生感,这是适度

展慧中与松密处,上下配合而同步,阴阳交泰之后,即可“体酥、心融,乐陶陶”,这是效果和目的。

展慧中和松密处,不限姿势,可随时随地操练,要“念兹(常想),在兹(常练),常惺惺(经常体察和保持气感)”

展慧中和松密处,是襌密功的组成部分,是练任何一部功法(包括派生功法)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功夫




注:
3.法轮运转:
一般是指“气”在体内,通过意识支配,按一定法则和某些渠道运行说的,也可用说人体与宇宙 场与场之间的相互交流




◎三七分力◎

理与法:
展慧中和松密处之后,在站势中的要求:

1.两脚分开与肩同宽(脚尖稍外撇),把体重的7/10平均分别落在两个脚跟上,3/10在脚掌(脚趾要松散、平铺,要微微地动)

2.两膝即不弯曲又不僵直,膝关节保持滑利状态在微微地动 (图2)

3.髋关节要松。松的窍点在腰,把腹椎生理性前弯消灭掉,即收臀,或者把跨部微微向前挺一些就可以了 (图3)
 


4.松肩,腋瓣要空虚(两肘尖略向外撑即可),两臂下垂,手指自然分开,微微地动。

5.颈椎竖立,头部略有向上提或顶的感觉。

上述要求,用口诀来概括,就是“指、趾散,腋瓣空,头颈虚顶,密处松,体重落于踵”。

这些要求,是为了便于全身放松,有利于气血运行,与展慧中相配合,即可调身宁神 身心轻安自在,自身的生理功能和精神状态得到大大改善。

练功练到此阶段,自觉先手足,后全身出现从来没有过的感觉,如轻微 舒适的温热、清凉、电麻或性感,即“气感”,或谓之“得气”,这是“气”作用于生理进而进入生化过程又反馈手心理时的现象,是良性反应,是在受益,可以说是已经气到生效了
要点: 关于坐和卧的姿势问题。

上述那种站势是我们习惯了的,很自然很舒适,应该如此。禅密功要求一切顺手自然,在操练站势中已有体现。坐和卧的姿势,理所当然也是以舒适 自然为原则的,不必一反常态,改变如今坐椅子和沙发的习惯而去跪或席地盘腿而坐

自然总是美的,又总是对的

但,不论姿势如何,仍要展慧中和松密处,展慧中和松密处是禅密功级为重要和宝贵的功法,不可轻视。在练功中它又是不可轻意地省略的,即使在日常生活中,亦要“念兹、在兹,常惺惺”,须臾不可离,“久持气中气,炼就金钢身”



注:
4.久持气中气,炼就金钢身:
“气中气的第一个” 气 是指对气的调动,第2个“气 是指对气的感受。气中气是“阴阳合气法“功法的筑基功之一 简要地说,它要求内气经常 永久地运行于天顶和密处之间;通于精勤修习 就可以炼成不坏之体。



◎三点一线◎

理与法:
此要求只限于站势,头顶 ( 我们叫“天顶” ) 密处和两脚开立后两脚跟 ( 两踵 ) 连线的中点,这上 中 下 三点垂直一线 (图4)

 
 


功用:
可使身躯中正 不偏不倚,重心稳定;它是“三七分力”的补充,有利于全身放松。

这要求,从力、意、气等各方面讲,它与“真人之息以踵”相呼应。反之,身体歪斜 身体重心落于脚掌,或者落在体外,身躯某些肌肉处于放缩状态,加之精神紧张,不宜入静,久之,肌内酸痛、颤抖甚至痓挛等等,轻者得不到练功预期效果,重者在功功中出现不适感,或谓之“偏差”

要点:
综合展慧中 松密处 三七分力和三点一线等进行分析,不难看出各个功法之间相互连系、制约和相辅相成的关系。其内核就是“松”

“松后能静,静中有定,定中有悟,悟中生慧” “一松无有不松”,“松”是重要的第一步


注:
5.真人之息以踵:
练功到一定时间,呼吸会自然地均匀细长起来。真人,指练功有素者言。踵,积形容呼吸深长。
6.定:
泛指精神状态,谓“心专注一境而不散乱为定” 有时指练功的时间,过程和程度等


二、四动


理与法:
坐和卧势除法不需要“三七分力”和“三点一线”以外,与站势一样,均要按下列要求练功


◎蛹动◎

蛹动前,要展慧中、松密处、三七分力、三点一线,阖目“内视”脊柱。

自尾骨(骶椎)开始,做极为轻、柔、缓、圆的波浪式(蛇形)的前后蛹动,一节一节连续地向上走,经过腰椎、胸椎和颈椎,依次向上蛹动,然后,再一节一节连续地往下蛹动( 图5~10 )由下到上,继而再由上到下为1遍,操练3编或6遍或9遍(女是2 或4或6遍)

 



亦可视时间条件、身体情况和病情需要,根据自己感觉的最佳适度,选择遍数 ( 以下皆同 )

要点:

“一节一节连续地动”是内视着重部位的依次顺序,“一节”虽然是指一个椎体,但不是此节其它节不动。




注:
7.内视:禅密功的内视,是假设眼球分前后两个球,各半球都有瞳孔。开目练功时,用的是前半求的瞳孔。阖目练功时,不论是内视小腹腔中心、骨髓,在腹内“划三圆(见阴阳合气法)还是体察脊柱蛹、摆、扭的部位及其形态,都是用后半球的瞳孔。

这种实属意觉(内识)的功夫,一可排除杂念(净心),二可导引气行(意领),久之可练出自我内家体内各组织及其病变情况的功能;意到气到,气到生效,自我气攻病灶,试治疾病。

这种功夫,是日积月累而成的,是在不断修持中得到的,只要稳步操练,细心体会,功到自然成。

8. 轻、柔、缓、圆:
轻与重相反,是指力量而言。柔与刚相反,是指形态。缓与急相反,是指速度。这都容易理解和掌握。圆,它要求“动,无菱角”,“力,不间断”,可大可小,又变化万千,是高级功夫。




◎摆动◎

接上势,由尾骨开始,做极为轻、柔、缓、圆的波浪式(蛇形)的左右横向摆动,一节一节连续地向上走,经过腰椎、胸椎和颈椎,依次向上摆动,然后,再一节一节连续地向下摆动( 图11~17 )由下到上,再由上到下为1遍,操练3编或6遍或9遍(女是2 或4或6遍)

[upload=1]

◎扭动◎

接上势,由尾骨开始,做极为轻、柔、缓、圆的或左或右平面旋转式的扭动,一节一节连续地向上走,经过腰椎、胸椎和颈椎,依次向上扭动。然后,再一节一节连续地向下扭动( 图18~27 )

扭动的遍数与蛹动、摆动同

 
[upload=2]




◎蠕动◎

蠕动是把脊柱的蛹动、摆动、扭动揉合到一起,互相交叉(不是交替)又相互推动,进行综合性整体运动的导引动作

操练时,蛹中有摆有扭,摆中有扭有蛹,扭中有蛹有摆,即所谓的“三合一”。这种三合一的运动形态,会因人而异,也很难描绘,因为它在不断地运动,变化万千。

初练时,不易掌握,“不在窍”。熟练后,很是自得,“已有妙”,耐人寻味。

要点:

练功到此阶段,气感更加明显,收效更为理想。

此时已是气布全身,自觉通体温热或电麻,偶见消柱形态(在体内或在体外),这是由于反覆内视消柱的蛹、摆、扭,持久修习的结果。

由于消柱多形态的运动牵连全身,包括内脏各器官,从而调整,增强了全身各系统的功能。

此外,因为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均由脊髓传导上行和下行,因而脊柱的多种运动,相对地讲,有着调节和修复运动神经,感觉神经的良好作用,这与中国传统医学的“诸髓皆属脑,故上至脑,下至尾骶,皆精髓升降之道也”和脊有“贯贤,填髓,通脑”的攻效等说法相吻合,可以得到认证。

展慧中和松密处,可导致全身松,“一松无有不松”。四动,可导致全身动,“一动无有不动”。但是松和动只是手段,其目的是通过松和动,以求得气,进行调整。所以,在松和动的同时,要体察气感,标本兼顾。若在精神上专注一点(意守一窍),在动作上单动于一处,都将会影响大局。

松开后才能更好地动,通过良好的合理的动,才能调整和改变积劳成疾后的“现有常态”(这是后天的常态)。反之,不松不动,或松后不动,不松硬动,因为都不全面,都不会必到良好的效果。不松不动、陷于僵,运动消失,生命将会告结;松后不动,等于懈,是消级、被动的;不松硬动,等于机械运动,日久招损。

禅密功的松,松在有窍;禅密功动,动在有窍。两者相承,犹为奥妙


注:
9.不在窍:
窍,包括方法、部位、方向、时间、走向、范围、进度和程度(强度和密度)等等,是指“用”的方面说的,不在窍,就是说没有找到上述某一方面的关键所在和掌握它的规律。

10.已有妙:
妙,包括感觉、体会、感应和效果等,多用在“体”的方面,已有妙,就是说在有窍之后,由感性自觉上升到理性认识。也可以用在身心两个方面



三、由里及表、内外相合

理与法:

这是“四动”在深度和广度两方面的体现,它要求:
脊柱动,牵连内脏器官,继而波及到全身关节和肌肉,最后是一齐动,包括手指和脚趾也在动。
继续动,使发自脊柱的动波及全身,直至肤毛,再扩展、延伸到宇宙的无边无际……



这是与外相通,进而解脱的高级功夫。而取得“气效应”,又可把蛹、扭、摆连接起来(是先后交替,不像蠕动那样的“三合一”),与两臂的动作配合起来进行操练

阖目内视整个脊柱
1.两臂微屈,由身侧向前平举略高于头,两掌相距与肩同宽。同时,进行蛹动(图28~30)

[upload=3]

2.接着,两臂分别向左向右分开,呈一字形。同时,进行扭动,随着身体的扭动,两手掌逐渐指向一侧,再分开呈一字形(图31~36)

[upload=4]

3.继而,两臂由头侧向大腿两侧下落,下落同时,进行摆动(图37~43)



两臂向前,向横和向下划弧,这个绕环导引动作,要轻、柔、缓、图。还要留意手指和脚趾也在微微地动。

两臂划弧1圈为1遍,操练3或6或9遍 (女2或4或6遍)

在两臂划动和勿心进行蛹、扭、摆的同时,还要勿忘内视脊柱,这是“动静兼用”。“动”(导引动作),是在松静的前提下和在这一基础上进行的,两者相辅相成。

体会:
舒展大方,纳天容地;气势磅礴,吞吐乾坤
阖目视察,内景外象,时而显现。





四、洗髓观想、摄本归周


理与法:

这是展后可放可收,松时可动可静,松中连通小腹腔,动中内视脊柱,继而扩展、延伸到宇宙的无边无际,为期全始全终而进行的收功方法和收功过程

接上势,停止两臂回环运动,两掌由体侧平举至头上“合十”(实心合掌),然后下落至胸前(虚心合掌),两掌分开,下插至脐下,结“解脱印”(一)(两手拇指相抵,食、中、环和小指互相交插。男,左食指在上。女,右食指在上)注意松肩、坠腕,掌心斜向上,对脐(图44~51 )内视小腹腔中心。

07-8-26 21:44 上传下载 (30.12 KB)        
07-8-26 21:44 上传下载 (28.88 KB)        

“洗膸观想”是“摄本归周”的开始收敛,其中“以意领气”“以气洗髓”的观想方法,是“摄本归周”的妙用的过程,这是禅密功各部功法收功时──“摄本归周”中必不可少的高层次意念法。古人云“髓净则见”,说明存神于髓,并上下往来,日久可内外照见,了了分明。“摄本归周”之后,再轻轻地睁开眼,练功结束。


体会:

综合“四动”“由里及表”“内外相合”和“洗髓观想”“摄本归周”来谈。

静极生动,万物在动,动则生,静则养,阴阳交泰,变化万千……理解了上述动与静的基因、产生、作用及其发展等论点,对有关气功的内涵及其应用等,就可以理解,气功中“静→动→静”或者是“动→静→动”,就是说谁先谁后,谁主谁次,孰是孰非,哪个是手段,那个是目的,抑或都是过程等等一些疑问,也就可以找到答案。

学练气功的目的是受益,要求生效。攻效如何而在于功法,这同优良的产品出于良好的生产手段一样。法,通过实践来体现,同时也验证了法的优或劣,所以,法是关键,是根本,但还要经得起历史验证或长期的考验。

气功所以有效,在于“气的内作用和外作用。“气”的产生及其作用又在于功夫,而功夫是由人来掌握来运用的,运用的是“法”,而不是别的什么。因此,可以做出这样的结论。有了好法,才能得气,才能生效,但是要下功夫。古人说,要“法功两相依”

内主静,外主动

禅密功特定的气“先生于内、后取于外”的练功方法。“虽生于内,却取于外”的功能来源、“外为我用”的练功目的为依据,可以说“四动”“由里及表”“内外相应”“洗膸观想”和“摄本归周”是禅密功基本和主要的筑基功夫,是理、法、能、效俱备,言之有据,行之有效的



注:
11.合十:
佛教徒的礼拜姿势之一,亦称合掌。合掌分“实心合十”“虚心合十”。多是左右手指并拢向上,合掌置于额上或鼻下或胸前。

合十,是手印之一,是基本和简单的手印,依密教的解释,右手代表佛陀,左手代表众生。合掌的手印,为佛陀与众生结合在一起的象征。

12.手印:
是佛教徒编结手指,以示心意、以为标志用的。佛教各宗派手印各异。古人用玉、铜、骨刻指环,镂有图像或文字,此物亦称“手印”

13.摄本归宗:
佛教中密教派讲禅定有页:“出息、周通法界;入息,摄本归周。”这是在说功法和功能,其中有对身心两方面的要求,有外为我用,周而复始等内涵。本功法用以敛气归元,或谓之“收功”




(完)


[ 此帖被玄和在2011-03-15 15:47重新编辑 ]
 阅读文章全部内容  
点击查看
文章点评
相关文章
藏家552 关注

文章收藏:1

TA的最新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