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虾人,提高南美白对虾养殖成功率,也有方法!

凡星 关注

收藏于 : 2021-03-05 08:18   被转藏 : 1   


慈溪,位于钱塘江入海口西岸,从2002年引入开始,到当今的养殖现状,南美白对虾的养殖经历了一个又一个潮起潮落。从2013年开始,慈溪地区的南美白对虾养殖效益逐年降低,平均亩产从往年的五六百斤到现在的一两百斤,不少养殖户连年亏损,整个养殖行业处于一个瓶颈。本文从养殖模式上分析了对虾养殖成功率低的原因,供大家参考。


一、养殖模式


1、池塘构造  

多数为10-20亩大小的池塘,长“回”形,最深水位可达2米,中部平坦常不足1米。土质偏粘性,含一定盐度。水源多采用河道水,盐度不足千分之二,硬度能达到200以上,污染较低。初期平均水位为60cm,之后加至1.2m。


2、放苗  

放苗时间一般在4月底至6月初,苗种多数为普通土苗,50-90元/万尾,放苗密度10-12万/亩。试苗多在苗场进行,水质检测较少。半个月后捞苗观察,若成活率低,则进行补苗,3-6万尾/亩不等。


3、喂料  

放苗后不喂或少喂,一个月后开始投喂0号料,投喂0.2-0.3斤/(亩·天)。初期一天一餐,投喂量逐天增加,一周后转为一天两餐。放苗50天左右,投喂2-3斤/(亩·天),7月高温期达到高峰,12斤/(亩·天)左右,随后视情况进行减料。


4、水质管理  

放苗前,使用有机酸进行解毒,放苗后喜欢肥水,逐渐接受使用可溶性有机肥,芽孢杆菌、乳酸菌以及EM复合菌使用较多。水质检测较少,仅关注后期的亚硝酸盐指标。喜欢黄绿色的水体,极度讨厌蓝藻水,一旦发现,大量使用硫酸铜或者蓝藻分解精等进行杀藻。


5、增氧机配备  

大部分池塘增氧能力偏低,通常在0.6kW/亩。以10亩池塘为例,一般配备4台1.5kW叶轮式增氧机,也有部分池塘的中心配备1台推浪式增氧机,气泵、水车式增氧机使用较少。


二、模式分析及建议


1、苗种品质偏低,放养密度过高,增加了苗种成本,且不易于管理,影响了虾的生长速度以及出塘规格。建议养殖品牌一代苗,合理降低放养密度,控制在3.5-4万尾/亩,以便在“顶塘”前删虾,降低风险。


2、早投喂,建议放苗后便开始投喂开口料,保证苗期营养供给,充分发挥苗种生长特性,适当添加一些促消化的饲料添加剂,如枯草芽孢杆菌等,降低饵料系数,减少饲料浪费,延缓底质恶化。


3、减缓水质老化速度,使用可溶性有机肥,同时配合菌制剂调理水质,少用或不用复合肥,坚决不用农家肥。高温期水质老化严重,大大降低了氧气的溶解性,浮游动物等也会加剧氧气的消耗。所以设置蓄水池,多换水,优化藻类结构,保证对虾溶氧供给,减缓偷死。


4、增氧能力弱,与放养密度严重不符,所以高温期肠炎、白便问题严重。建议降低养殖密度的同时,提高增氧能力,配置1.0kW/亩的增氧能力,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优化增氧配置,多种增氧机搭配,提高增氧效率。


5、提早出虾,缩短养殖周期。后期水环境、底质恶化严重,有机质大量堆积,不利于对虾养殖。建议降低放苗密度,合理投喂,缩短养殖周期,提早出虾。


三、总结


慈溪地区养殖南美白对虾仍以溶氧严重不足为主,所以增加增氧机数量,优化增氧机类型,把增氧能力提高到1kW/亩,保证溶氧供给是根本;其次,合理控制放养密度,选用优质苗种,注重苗期营养,提高成活率是关键;然后,在养殖中期,即高温期时,适当加换水,降低浮游生物丰度,延缓藻类老化,减少耗氧;最后,合理投喂,快速出虾,降低后期环境恶化造成的养殖风险,提高成功率。


提高南美白对虾土塘养殖成功率的建议


广西土塘南美白对虾养殖以低密度、大规格、一年养两造的养殖模式为主。随着近两年成功率的下降,这种模式的弊端也逐步显现。池塘不清淤、晒塘不彻底(图1);增氧能力差,0.75kW/亩、产量低、无蓄水池及井水;乱用药品,增加了养殖成本;部分养殖朋友贪图低价苗种等原因,导致养殖成功率年年下滑。因此如何提高养殖成功率成为养殖朋友最关心的问题,笔者通过实践总结提出如下建议。

图1


 

一、池塘的处理

利用每年休养期(阳历10月至次年3月),进行适当的清淤及晒塘(图2),可以较好的氧化底泥,提高土壤氧化还原电位,优化土壤氧库和养库,从而提高池塘的缓冲能力,减少因长期养殖而导致的底质恶化及毒素积累;预留蓄水池或打井,可以较好的切断养殖过程中的外源病害的传播;使用水泥护坡、铺膜的方法,来解决池塘漏水,以提高池塘的保水能力。

图2


 

二、加大增氧能力的配备

增氧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养殖产量、对虾生长速度及养殖成本(饵料系数)。通过对大量的养殖户跟踪调查,我们总结当池塘的增氧能力为0.5kW/亩,对虾养殖到200斤/亩左右时较容易出问题;当池塘的增氧能力为1kW/亩,对虾养殖到600斤/亩左右时较容易出问题;当池塘的增氧能力为1.5kW/亩,对虾养殖到900斤/亩左右时较容易出问题。因此增氧决定产量,产量的设计,应根据增氧能力的配备而定,切勿不顾自身条件而盲目追求高产。


 

三、选择优质虾苗

苗种来源及标粗技术的不同,会导致虾苗质量参差不齐,因此,要选择技术手段高及管理标准好的苗种厂家非常关键。主要在于:高标准的水质处理;不用抗生素及高温育苗;天然饵料培养;全程病毒、弧菌监测;应激试验合格;变异系数低等。


 

四、放苗密度

放苗密度过高,因受条件的限制(水源、增氧能力、管理能力等),使对虾生长速度减慢,养殖后期因长期供氧不足,导致饵料系数高及泛塘的风险加大;放苗密度过低,则产量低,养殖利润减小甚至亏损。因此,根据当地养殖情况分析,以养殖利润为导向,建议放苗密度为3-3.5万尾/亩。按照80%的成活率,养殖70天,达30头/斤的规格计算,亩产可达到800 -900斤,按22元/斤虾价(虾价随市场行情、产量、体色等因素影响,不能完全准确),亩产值可达约1.7-2万元,扣除每斤对虾养殖成本约10元,每亩利润约0.9-1.1万元。


 

五、投料管理

自放苗第二天开始,投喂10万苗/斤饲料,一日两餐,每日增加投饵量的10%。此种投料技术,具备以下优势:养殖时间短、生长速度快(正常40天可达60头左右/斤的规格);如有蓄水池或井水供给,产量会进一步提升;风险低,30天便可收回成本。但是,此技术必须与相应的增氧能力匹配,否则对虾生长速度会大打折扣。


 

六、水质管理

通过多年的总结,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养殖前期影响对虾成活率最大的“元凶”是因溶氧过饱和导致的气泡病;养殖后期因增氧能力不足而导致本该养殖较大规格对虾的土塘无奈抓虾。基于这两点,就能得出前期防气泡病、后期防缺氧的养殖的关键。 

END

来源:利洋水产(作者:傅财华、杨克歌)

 阅读文章全部内容  
点击查看
文章点评
相关文章
凡星 关注

文章收藏:6621

TA的最新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