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养生|水火既济,阴平阳秘

沙场漫步

收藏于 : 2021-01-16 08:43   被转藏 : 1   

夏至是24节气的第10个节气,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进入夏至之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就进入盛夏了,高温酷暑天气时常出现,气温有时可达40℃上下。在中医养生理论中,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更要注重阴阳平衡,所以我们本期重点放在心肾相交。


古人认为,人体之肾纳象为水,水宜上升;而心纳火象,火应下降,此乃水火既济。“既济”出自《易经》,既济卦上坎下离,坎为水,离为火,既济则是水火相交为用。心火下行以温养肾水,肾水上行以滋心火,心肾相交,则身体健康。


《素问·生气通天论》中则记载:“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阴与阳既对立又统一,阴阳之间取得相对的动态平衡,称为“阴平阳秘”。肾和心一阴一阳,相互配合相互平衡。肾无心之火则水寒,心无肾之水则火炽,心火过旺则伤肾水,肾水过旺则伤心火,心肾不交则心烦、失眠、心悸、腰酸、遗精、手脚寒凉、怕冷、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都会出现。



夏至饮食,宜苦酸咸


夏时心火当令,心火过旺则克肺金(五行的观点),故《金匮要略》有“夏不食辛”的说法。根据五脏、五味的相互关系,味苦之物能助心气而制肺气。夏季又是多汗的季节,中医认为此时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同时多食咸味以补心,因咸入肾,补养肾水,肾水上行以敛心火,不致心火过旺。


从阴阳学角度看,夏月伏阴在内,心旺肾衰,外热内寒,故冷食不宜多吃,少则尤可,贪多定会寒伤脾胃,日久形成脾肾阳虚,这也是现在形成大量阳虚根本原因,阳虚令人吐泻。西瓜、绿豆汤、乌梅小豆汤,虽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冰镇食用。 夏季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杂粮以寒其体,不可过食热性食物,以免助热。

很多疾病产生和后天脾胃饮食不节有关,不合理饮食,再加上运动少,生活节奏快,情志调节不良,致使疾病产生,比如西医所说的“四高”,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高尿酸,大部分都是吃出来的。

此外建议大家吃一些生姜。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早上三片姜,赛过喝参汤”,都是对生姜功效的经典比喻。夏季暑热,多数人食欲不振,而生姜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还可以帮助防暑。还有“男子不可百日无姜”的说法,适量食生姜对男子性功能的保护和提升很有好处。


生姜薏米饮:补肾降心火,健脾解暑


炒麦芽20克,生姜20克,薏米30克,山药20克,菊花5克,枸杞15克,绿豆30克,红糖适量,煮水饮用。


山楂汤:消食健胃,活血化淤


山楂15克,酸梅50克,生姜20克,炒麦芽20克,加水煮软后放入白菊花5克,烧开后捞出菊花,再放入适量红糖,晾凉饮用。


荷叶茯苓粥:清热解暑,宁心安神


荷叶1张(鲜、干均可),茯苓30克,酸枣仁15克,柏子仁15克,生姜20克,粳米或小米30克,红糖适量。先将荷叶煎汤去渣,把茯苓、洗净的粳米或小米加入药汤中,同煮为粥,出锅前加入白糖。



夏应养长,亦要静心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载:“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意思是说,在夏天要使人的精神像自然界的万物一样郁郁葱葱,蓬勃向上,心情愉悦,切忌发怒,使机体的气机宣畅,这是适应夏季的养生之道。只有神气充足,人体的机能才旺盛而协调。

夏日炎炎,往往容易让人心烦意躁,心绪不宁。 “静则神藏,躁则神亡”,养神之道贵在“静”,精神情志活动保持淡泊宁静,摒除杂念,内无所蓄,外无所逐。张仲景在《金匮要略方论》中讲道 “千般难,不越三条”,即六淫、七情、饮食劳伤。心火过旺,就会煎熬肾水。



起居有时,养阴护阳


夏季日长夜短,起居调养,宜晚睡早起,以顺应自然界的阳盛阴衰。适量午睡,能养阴护阳,使大脑和全身得到放松,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体力。

夏日炎热,腠理开泄,易受风寒湿邪侵袭,睡眠时不宜扇类送风,有空调的房间,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更不宜夜晚露宿。



运动宜“轻”,环境宜“清”


夏季运动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场地宜选择在河湖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清新的地方。

适量运动有助于调畅气血、养护阳气。最好选择一些“轻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广播操等,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若运动过激,可导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伤阴气,也宜损阳气。运动少的人,经常能扩扩胸、甩手踢腿也有益。

在运动锻炼过程中,出汗过多时,可适当饮用淡盐开水或绿豆盐水汤,切不可饮用大量凉开水,更不能立即用冷水冲头、淋浴,否则会引起寒湿痹证、黄汗等多种疾病。



按压穴位,心肾相交


劳宫配涌泉:劳宫穴在手心位置,属手厥阴心包经,重刺激以泻心火。涌泉穴位于足心,属足少阴肾经,擦热可滋阴降火。两穴相配,使心肾相交。


神门配复溜:神门穴位于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属手少阴心经,按压可泻心火,用于心火过旺引起的心烦、失眠、心悸等。复溜穴位于小腿内侧,太溪(足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属足少阴肾经,按压可补肾水,用于肾气不足引起的耳鸣、腰膝酸软等。




 

 阅读文章全部内容  
点击查看
文章点评
相关文章
沙场漫步 关注

文章收藏:4636

TA的最新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