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为什么日本在南宋时期才进入封建社会?

佳佳

收藏于 : 2021-01-16 08:42   被转藏 : 1   


 孤立的日本列岛,它的进步当然是十分缓慢的。

  NO.128


Seele /文
大化改新



图/地缘谷

任何一个去过日本的人想必都无法对日本当前的文化交融视而不见:在日本街头的人群中,可以看见穿西服的上班族和穿着和服参加成人礼的少女并肩;既可以看到赛博朋克风格的广告牌,也可以看到平城京时代受到隋唐风格影响的日式传统建筑.....


日本就是这么一个迷人的国家,她的文化既有独创性,又有着大洋彼岸的基因,默默讲述着日本自古以来的对外交流史。

诚然,如同日本著名学者井上清所言“ 孤立的日本列岛,它的进步当然是十分缓慢的。 ”,日本的发展与学习外国密不可分,从日本历史上两次大型变革可以看出,一次是大化改新,还有一次是明治维新,一次师从隋唐,一次师从欧美。


当我们论及日本如何从奴隶时代走向封建时代的时候,“大化改新”便进入我们的视线。这是一次推行隋唐制度的尝试,有些史学家把它当做日本进入封建时代的标志性事件,更有甚者,认为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一样为日本社会带去了根本性的改变。

事实上是否如此呢?

百年变革的开端


从大化改新的序曲公元604 年由圣德太子发起的推古朝改革算起,到 646 年大化政府发布《改新之诏》,再到 701年、718 年相继编纂的《大宝律令》、《养老律令》,持续了一百余年的时间。

圣德太子(574—622年),
日本飞鸟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是用明天皇次子。


究竟是什么让日本皇族下如此之大的决心,开始一段上百年的变革呢?

这要从日本和朝鲜各国的关系说起。

日本到了公元三世纪中叶的时候,仍处于部落和氏族为主要集团的阶段,当时的族长们被称为“王”,而大和政权在此时逐渐发展为最有权力的集团,他们对外扩张,征服了许多部落和氏族,并把一部分被征服者带回大和作为奴隶,而原集团组织在成为大和的朝贡国并按时提供物资及劳役和兵役后,不会得到彻底破坏,反而通过血缘关系加强了其与大和的联系。

公元360年左右倭国形势

这使得大和一度可以算日本最强大的国家,势力不仅包括整个南九州 ,甚至达到了关东地区。到了四世纪中叶,大和政权的势力范围已经达到了南朝鲜,并且殖民了任那,并与百济结成同盟,以对抗新罗和高句丽。


此时正处于匈奴与汉族大规模对抗时期,汉族政权失去了对朝鲜的控制能力,所以大和政权才有机会填补这个权力真空。 然而大和军却在公元399年于今天平壤附近被高句丽打败,大和政权势力的扩张也到此结束。


此后,日本一直在寻求在朝鲜的利益,甚至一度向中国寻求支持,东汉和刘宋王朝都曾接受过日本希望将朝鲜封给自己的请求。

公元476年,高句丽占领了百济首都,当时日本政府——大王朝廷无力救援自己的属国,也不得不于公元512年应百济要求割让任那以补充其被高句丽侵占的领土,新罗看此趁机入侵任那,任那当地贵族也开始反抗本土政府的统治。


几次大王朝廷的远征均以失败告终,这切断了日本国内一直以来所依赖的人才和物资输入路线,同时也使得人民痛苦不堪,《日本书纪》记载了一次于公元479年在远征新罗军队中的虾夷人士兵发起的叛乱,这场叛乱虽然覆灭了,但人民对于远征的厌恶可见一斑。


在大化改新之前,日本国内推行的是氏族制,氏姓制的中心内容就是国王利用向强大的氏族首领赠姓的方式来控制他们,再利用氏族首领控制氏族中的普通民众,从而达到统治全体日本人的目的。

这些氏族首领担任的职务是世袭罔替的,而且权力很大,常常能够左右国王的废立。 对于人民的统治,日本政权一般推行部民制,这其实就是一种奴隶制的变种,将人民按照生产部门分为很多“部”,每一部有一个小头领被称为“伴造”。


部民的所有剩余价值都被直接剥夺,他们的劳动成果和劳动力都被氏族首领拥有,尽管部民占全国人口比例不到40%,但却决定了整个社会的面貌。

从氏族制核心内容可以看出,氏族的力量实际上很大,从朝鲜的撤退后,日本国内动荡不安的局面持续了将近一个世纪,这种情况无疑加剧了家长制家庭公社——即小氏族集团脱离氏族公社的局面(实际上五世纪中叶,近畿地区已经有很多家长制家庭公社脱离中央统治),中央实际上对于地方的控制力很小,这就逼迫着中央政府需要改变这种局面。

大化改新最直接的推动力是国造槃井的叛乱,虽然这场叛乱被朝廷镇压了,但这一年三个月的叛乱时间使得朝廷决定加强对地方贵族的统治,并设立了大量屯田。


以王族为首的中央大贵族与地方贵族争夺部民和田庄方面竞争虽然极为激烈,但朝廷的直辖领地还是逐渐扩大了。 这时,我们的另一个主人公就要出场了,那就是 苏我马子

苏我马子(551—626年),日本飞鸟时期的大臣。

仕于敏达天皇、用明天皇、崇峻天皇、推古天皇等四朝天皇,圣德太子的丈人。

构筑了苏我氏的全盛时代。


圣德太子和苏我马子的改革


在朝廷逐渐扩大自己的直辖领地后,掌管财政机构的苏我氏势力决定以渡来人(古代日本对朝鲜、中国等外国移民的称呼,技术人员和行政事务长官有不少人属于渡来人)的支持废除模拟的氏族制度,这与保守派的大伴氏和物我氏等家族冲突极大。

但最终,苏我氏的苏我马子为自己的家族带来了胜利,这种胜利以苏我马子扶持了自己的外甥做了天皇(崇峻天皇)后又因为他反抗自己而杀死他,立本族的皇女为天皇(推古天皇),并让圣德太子出任摄政为最终表现,自此,苏我马子和圣德太子的独裁统治开始了。

推古天皇,原名额田部,日本第33代天皇、

父亲是29代的舒明天皇,日本历史上第一位女性的天皇。


当时的地方出现了以财政机构为主并由在那里工作的群众组成的官僚机构,圣德太子和苏我马子通过加强这种官僚制的方式来加强权力的物质基础。他们为了宣扬中央朝廷的威力和打破“氏”的概念,宣扬佛教;制订官位十二品;颁布宪法十七条并编纂了《天皇纪》及《国纪》等历史书。


同时,公元600年,日本再次出征新罗,但遗憾的是,这一次远征又失败了。于是日本朝廷开始寻求中国的支持,从而使新罗承认日本地位。

公元607年,小野妹子奉国书拜访隋朝,受到隋炀帝接见,608年由文林郎裴世清为使,陪送回国。

小野妹子(约565-625年),日本飞鸟时期的政治家。

在隋的汉名为“苏因高”。虽然名为“妹子”,但却是男性(当时“子”字男女皆可用)。


这两次的使者来往都伴随着大量的手工业者、传教士和各类人员,虽然隋炀帝还是像刘宋和汉光武帝一样,把日本当成自己的属国(福冈县志贺岛曾发现刻有 汉委奴国王 ”的金印,我国《后汉书》中也有相关记载“建武中元二年(即公元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光武赐以印缓。”),但两国之间的往来为之后日本的大化改新奠定了基础

“汉委奴国王”金印

但苏我马子的改革真的为人民带来了好处吗?

由于大量修建庙宇宣传佛教,还又试图远征新罗,到了苏我马子去世的时候,人民苦不堪言。

大和国豊山长谷寺

《日本书纪》第二十二卷载,在苏我马子去世的时候,“ 是歲,自三月至七月,霖雨.天下大飢之.  老者噉草根而死于道垂,幼者含乳以母子共死.又強盜竊盜並大起之,不可止 

而且苏我马子的改革更大程度上还只是给部民制变了个样,实际则换汤不换药,只不过借着改革谋私利罢了。统治阶级内部也是互相争利,一味的征伐,不顾百姓死活,整个日本社会并未得到丝毫改变,一场更彻底的变革正在呼之欲出

大化改新


公元645年6月,中大兄皇子和中臣镰足发动政变,在朝廷的议事厅杀死了苏我氏的苏我入鹿,苏我虾夷自杀,苏我氏推立的皇极天皇被迫退位,中大兄皇子等人拥立了孝德天皇,又仿照中国唐朝,宣布年号为“大化”,而这一年被称为“大化元年”,向全体日本人民宣布了天皇的威权。

苏我入鹿被刺杀

中臣镰足(614—669年),日本飞鸟时代的政治家,藤原氏的始祖。

中臣镰足在大化改新前后作为中大兄皇子(天智天皇)的心腹活跃于日本政坛,为藤原氏繁荣构建了基础。


但推翻了苏我氏的统治,该如何变革日本社会呢?这是一个问题。

曾经作为遣隋使的高向玄理和高渊请安有话说,他们在中国亲眼见到隋朝被唐朝所灭,唐朝又一步一步走向了富强,制定律令,推行土地改革,进行地区制统治,中央集权制度为唐朝带去了富强。

日本姝尾达彦所绘唐朝长安西市

于是,学习唐朝,建立一个法制完善的国家和进行田地的改革,成为了日本当下迫切的目标。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大化改新以大化二年的《改新之诏》的颁布为开端,开始了一场自上而下的、轰轰烈烈的革新。

首先,按照中国的“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的模式,废除部民制,将贵族奴隶主私有的屯仓、田庄统归国家所有,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奴婢除外),对大夫以上官员按职级赐“食封”(俸禄)。

其次,经济上实行班田收授法与统一税法租庸调制。公民的班田每六年调整再收授一次,私奴 为 公 民 的 1/3,官 吏 的 授 田 分 职 分田,凡领“分田”者交土地税;每年到京城服徭役(庸)10天,交纳手工业品(调),地方国司则役使各类农民服不同日期的杂徭。


再次,政治上废除世袭氏姓贵族奴隶主特权,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官僚等级体制。中央设八省一台(监督官吏的“弹正台”)、设二官(神祗官和太政官管辖并督八省)在各地则设国(司)、郡(司)、里(长)三级行政单位。各级地方官的任、免均属中央。


日本国民分为良民贱民。良民包括皇族、贵族与一般公民。皇族与贵族享特权,如荫位制筹。贱民指官户、陵户、公私奴婢等,不准与“良民”通婚,约占人口的10%。

最后,军事上中央设五卫府,各地置军团及镇守府等。仿中国唐朝府兵制,正丁中轮服兵役,战时作战,平时农耕。


大化改新中最重要的举措是土地和户籍的改革。

土地的改革被称为班田收授制,与唐朝均田制相类似,日本土地分为口分田、园地和宅地。

口分田是种植主食的,宅地是作为住宅、仓库场地的非耕地,而园地则是作为旱田的耕地,园地的规定使“ 凡给园地者,随地多少均给,若绝户还公,按户等级种植桑漆 (户分上、中、下三等,上户种桑300根、漆100根以上,中户种桑200根、漆70根以上,下户种桑100根、漆40根以上)” 户籍上。

日本中部土地类型

日本“户”的概念指的是乡户,这种乡户与唐制户的概念完全不同。 它是一种不仅包括户主及其妻子儿女等直系亲属,还有户主的兄弟姐妹、伯叔父母等旁系血统及其妻子娘家等血族集团共同组成的联合组织。据记载,有些大户可以达到124人。

当然,大化改新绝不是仅仅有这么一篇诏书,之后的持统六年(692年)的《飞鸟净御原令》;大宝二年(701年)的《大宝律令》等也是改新范围之内的,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封建社会从此开始?


大化改新是失败的,不仅仅指制度不适合日本,也指大化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日本社会制度。

大化改新的主要改革举措班田收授制需要一种中央集权的统治和系统性的官僚制度,而这在日本社会都是没有的。大化朝廷的控制能力有限,很多律令的推行需要借助地方族长的势力,借着氏族的势力来推翻氏族,根本无法打破基层固有的社会结构。


而总的来说,大化体制基本上是大和体制的继续和发展。 所谓继续,是指旧体制的社会、经济基础以及阶级关系并没有在改新后发生根本的变化;所谓发展,是指新体制在政治上使中央集权得以一时加强,统治秩序得到了调整。但古代王权的衰落已经无法挽救,虽然改新使它延缓了灭亡的过程,但改新夭折之时,也正是王权寿终正寝之日。


此后日本进入镰仓时代武士阶级走向了历史舞台才让领主制封建社会在日本逐渐形成,那些以武士身份活跃于地方的贵族们,用征战逐步确立了层层分封的封建制度,即镰仓幕府创立的由下而上“奉公”,由上而下“恩赏”的御家人制度。此时已是中国南宋时期,距被误认为日本走向封建社会的大化改新已经五百余年。 地缘谷

参考资料
日本历史 . 井上清
论日本大化改新的成败 . 王毅
大化改新前后日本社会状况比较研究——兼谈日本大化改新的不成功 .李建钢
日本班田制的形成及其与唐朝均田制的差异 . 王晓燕. 左学德
论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对日本及东亚的影响 . 刘明翰 . 陈月清

* 本文由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缘谷立场

 阅读文章全部内容  
点击查看
文章点评
相关文章
佳佳 关注

文章收藏:5068

TA的最新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