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上海新天地——旧城改造实例

藏家163 关注

收藏于 : 2023-06-10 20:56   被转藏 : 3   


上海新天地是整个太平桥地区改造项目的一部分,太平桥地区毗邻历史上的上海老城区,近代直至解放后都曾是人口密集的石库门聚居区。然而伴随着近十年大规模建设浪潮的到来,该区域陈旧的基础设施和物质环境已无法与上海市中心商业区发展的要求相适应, 系统性旧城改造的时机已经成熟
太平桥地区(左边蓝色部分为新天地,上为北里,下为南里)
 
地理区位:上海新天地位于市中心卢湾区淮海中路东段,高架桥交汇点,原法租界1914年第三次扩建的就是里弄住宅。
 
如图所示,新天地的核心空间是一条南北向长条形广场,被正中东西向的兴业路分为南里与 北里两个部分。在兴业路上,还有上海最重要的革命历史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的中国共产党第 一次代表大会会址。
 
北里由多幢石库门老建筑组成,并结合了现代化的建筑、装潢和设备,化身成多家来自各国的高级消费场所及餐厅,充分展现新天地的国际元素。
 
南里则在拆除部分旧建筑的基础上新建了一栋总建筑面积为67888的购物娱乐休闲中心收头,进驻了各有特色的商户。除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餐饮场所外,更包括了年轻人喜欢光顾的时装专门店,时尚饰品店,美食广场,电影院及上海最具规模的一站式健身中心。
 

整个新天地区域的核心即是 串联南北地块的步行广场,通过这个条形空间,原有狭窄私密的传统里弄空间被部分地敞开,形成了区域的公共活动中心,公共性较强的零售商业和饭店沿此布置,在步行广场的周边则保留了旧的城市肌理,包括狭小的宅间路和过街楼等元素,在此布置了一些较内向的活动如酒吧和高级餐厅等。


整个保护改造与开发是一个挑战,以新天地北里为例,在这个面积不到2公顷的地块上原先建有十五个纵横交错的里弄,密布着约3万㎡的危房旧屋。其中最早的建于1911年,最迟的建于1933年。它们中有的有能直达马路的弄堂口,有的则要借道其它里弄才能进出。因此在规划上首先要读懂它们之间的关系 ,要在密密麻麻的旧屋中“掏空”出一些公共空间;在“掏空”的同时还要把一切能为广场增色的,具有石库门里弄文化特征的建筑与部件保留下来加以利用。

改造前,密密麻麻的旧屋


                     “掏空”后的北里


仍旧是石库门,外部空间依旧是青砖步行道, 红青相间的清水砖墙,厚重的乌漆大门,雕着巴洛克风格卷涡状山花的门楣,仿佛时光倒流,重回当年而一步跨进室内,却是又一番景象,原先的户隔墙被全部打通,呈现宽敞的空间,内部设备是按照现代都市人的生活节奏、生活方式、情感习俗而作引入了自动电梯、中央空调。每幢建筑物之间铺设光纤电缆形成信息网络。老年人感觉它很怀旧,青年人感觉它很时尚,外国人感到它很中国,中国人则觉得它很洋气。从某种程度上说,确实达到了当初其所标榜的,不是简单复旧,而是更高层次回归的口号。
在建筑细部和新老交接处大量使用具有现代性的材料和手法,为怀旧的环境气氛注入了时代的气息。大至建筑综合体的整片玻璃幕墙,小至街头的路灯都可以感受到现代的设计手法,而非简单的恢复或者延续旧的环境。如街道的铺地,材料使用了拆房所得的旧砖,但是与花岗岩和水泥板块相配而形成全新的构图。
也正由于打破了忠实还原历史的局限,于是新天地的环境艺术设计获得了别处难以齐备的 条件和自由。作为一个大型的示范性旧城中心区公共空间开发项目,新天地的设计成功地运用了地区原有的特征符号,赋予其全新的功能和空间秩序,从而塑造了古朴与现代相得益彰的新环境。新天地从根本上说是新的,可以说它是用旧建筑的“瓶”装了新城市活动的“酒”更可以说它是用新的环境设计观念的 “瓶”装了旧城市环境元素的 “酒”。


图文摘自:

 上海新天地_修旧如旧建筑文化追求的典范_金磊
上海新天地广场_旧城改造的一种模式_罗小未
上海新天地建筑与环境设计探析_叶季如



沧海学社


微信号:gdouyuanlin 
gdouyuanlin@163.com



 阅读文章全部内容  
点击查看
文章点评
相关文章
藏家163 关注

文章收藏:1

TA的最新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