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患儿康复训练知多少

三尺三 藏家011 关注

收藏于 : 2020-12-03 10:20   被转藏 : 2   

作者:丁心怡  益蕊慈善基金会

审稿:包爱强  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


小儿脑性瘫痪又称小儿大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指发育中胎儿或婴幼儿阶段,由于脑部非进行损伤所致的以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为主的症候群。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障碍综合征,病变部位在脑,不同程度累及四肢,常伴有感知觉、认知、交流和行为障碍以及癫痫及继发性肌肉骨骼问题。

一、头部控制训练 

许多运动发育迟缓的小儿头部控制能力差是由于脑部损伤致运动发育障碍引起的,多与原始反射如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asymmetrical tonic neck reflex, ATNR),紧张性迷路反射( tonic labyrinthine reflex, TLR),拥抱(Moro) 反射的残存,颈部肌肉、躯干部肌肉紧张性异常有关,同时与颈部肌群无力或肌肉的力量不平衡也有关。在进行抬头训练时,还应进行颈部肌肉的控制训练和力量训练。

方法:

(一)仰卧位抱球姿势:患儿取仰卧位。治疗师双手握其肩部,使其头颈屈曲,臀抬高,四肢对称屈伸,似抱球状。

(二) 仰卧位拉起头抗重力训练:患儿起始姿势取仰卧位,治疗师坐或蹲于患儿对面,握其腕部,将患儿拉至体轴与水平面成45°时停止片刻,诱导患儿主动收缩上肢使肘关节90°屈曲,保持头立直位。

(三)巴氏球俯冲促通脊柱伸展训练:患儿匍匐于巴氏球上,治疗师位于患儿身后,握其下肢或按其腰部,以缓慢俯冲动作使球向前滚动,诱发患儿自发抬头。

(四)俯卧位头抗重力训练:将患儿放在楔形垫上呈俯卧位,治疗师位于患儿正前方,利用玩具、奶瓶、零食等物品诱发患儿抬头动作。


二、翻身训练

3~6个月为翻身的发育期。翻身的发育过程包括以下四项:(1)颈立直反射动作。主要见于新生儿,是在拥抱反射与颈立直反射支配下,由于肌紧张分布差造成的。(2)头背屈,角弓反张。翻身动作从肩向一侧回旋开始, 脊柱伸展,头背屈呈角弓反张,多只能翻至侧卧位。(3)自动翻身。属皮质下支配,多无目的性,以骨盆带抬高,躯干屈曲开始,可完成整个翻身动作。(4)有目的翻身。在皮质的支配下有目的翻身,肩与骨盆可同时向一侧回旋,并可成四爬位或坐位,动作可灵活调节。不会翻身的患儿的发育多停留在前两项,说明处在原始反射支配下,中脑和皮质水平的立直和平衡反应未发育成熟。

方法:

(一)肩部控制翻身训练:患儿取仰卧位。治疗师双手分别握住患儿双臂上举过头,将两臂左右交叉,后方侧上肢向欲翻侧用力,从而带动患儿身体旋转,完成一次肩控式翻身动作。

(二)仰卧位骨盆控制翻身训练:现以向左侧旋转为例,患儿取仰卧位,治疗师握其小腿,屈曲单侧的髋和膝带动骨盆,向左翻时右下肢屈曲,身体向左侧回旋,同时向下牵拉屈曲侧的下肢,身体回旋至俯卧位。

(三)楔形垫躯干回旋训练:患儿仰卧于楔形垫的斜面上。用斜面来辅助完成患儿躯干的旋转动作。在斜坡上完成翻身动作,以促躯干回旋模式的建立。

三、独坐训练

坐位的发育可以分为5个时期:新生儿无抗重力反应时期,头颈躯干保持垂直时期,全身极屈曲期(4~ 6个月),从俯卧位起立时期(7 ~ 8个月),从仰卧位直接坐起时期。 

方法:

(一)促通长坐位平衡手法:患儿伸腿取长坐位。治疗师位于患儿后方。轻轻移动患儿的两侧臀部,使患儿身体向一侧倾斜,将体重负荷于一侧臀部上,之后用一只手保持负荷体重侧下肢,另一只手扶持患儿的躯干部位,使患儿向治疗师扶持的下肢侧倾斜,然后以扶持躯干中枢部位的手向前推患儿躯干,使之回旋,逐渐诱发出患儿自动调控坐位平衡反应。

(二)患儿能保持静态坐位平衡后,训练其动态平衡。治疗师将患儿骑跨在滚桶上,扶住患儿腋下或髋部,左右方向不断轻轻移动使患儿体验身体重心不断转移的感觉。逐步诱导患儿坐位动态平衡反应。

(三)促通坐位躯干稳定:患儿伸腿坐于巴氏球上。治疗师在患儿的前方,给予相应部位支持后,向后方缓慢推球,诱导患儿出现头屈曲,双下肢向前方伸展,躯干前屈,提高坐位下躯干稳定协调、自我控制的能力。

以上是脑瘫的头控训练、翻身训练及独坐训练的部分训练方法,下篇文章我将为您介绍爬行训练、膝立位训练及从坐位到站位的转移训练的相关内容介绍,期待与您相见!

参考文献:

[1]刘振寰,戴淑凤.儿童发育迟缓康复训练[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11.

 阅读文章全部内容  
点击查看
文章点评
相关文章
三尺三 藏家011 关注

文章收藏:9545

TA的最新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