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坐者应如何“默照”身心?

虚月星 关注

收藏于 : 2020-09-23 12:15   被转藏 : 2   

在摄心得止有一定基础之后,打坐者日常的用心方式应当基本以“默照”为主。

所谓“默”,意指心之寂止、寂静,杂念不生。

走到这一步,不是说特别困难,但也并非容易。原因是只要正确掌握数息、随息的方法,初步进入止定确实是不难的。但又说并非容易,原因是这不是一蹴而就的,须得一座一座耐心的训练数息、随息才有可能,而有些人缺乏耐心容易放弃、不重视。数息时每座至少上座伊始及结束时应当练习,以数息的“十数法”来讲,得练习三至五组,每组由一次正数和一次倒数组成。到得数息熟练后,再使用随息。若能持之以恒坚持者,两三个月下来,必是容易摄心进入止定的。

然后,在此基础上,用心方式即可采取“默照”的方式,这是古曹洞宗的方法。

此时身心都应当是调整到不紧不松的状态的,心行会是一种了了分明的状态。在此之时,不要妄动作意,仅仅只是注意“持心如镜',任由自心,有如明镜,寂静不动,但是映现、观照着此身及万法,这又有如清澈之湖面而自然映现万物。

此时,我们对待世界乃至自我身心,有如欣赏一部立体电影一般,此时世界与身心,确实恰如梦幻泡影一般。

有人会说,此时你有如“旁观者”。这还不是太对,因为令自己如“旁观者”,此时依然执著于自我,依然有我与环境的能所对立。

恰当的方式,其实就仅仅只是“持心如镜”而已,不要再画蛇添足,因为我们与世界的关系,既不能是迷入者,也不应是无关的“旁观者”。就像我们欣赏一部好电影,真正懂得欣赏的人,不会错觉为现实,也不会故意去隔离,而是保持着同理心去欣赏。

假如我们真正懂得上述的方式,我们就是懂得了真正的“默照”。次第来说,由粗到细,应当观照、默照色身、感受、念想、习惯、认识模式,即所谓“五蕴”(色受想行识),然后由此会体会到“五蕴皆空”的含义。知这一切非实有,亦非虚无,乃是非实非虚,难以形容,只得假名为“空”。

只须依得上述之法,日日行之,便能真实契会禅道,得入大乘。

 阅读文章全部内容  
点击查看
文章点评
相关文章
虚月星 关注

文章收藏:76

TA的最新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