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最好的生活态度,是保持内心清净满足

先森 关注

收藏于 : 2020-09-22 21:39   被转藏 : 2   

文/飞鱼

人性都会有欲望,这是人之常情。但是人生对于欲望的需求,一定要懂得适可而止,不要被外界物质蒙蔽了双眼,否则,过去追求欲望,恰是一切灾难的开始。

《道德经》的第十二章说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五色,五味,五音,让我们产生了喜怒哀乐忧思六种意识,正是这六种意识的存在,让我们原本平静的内心充满了无限的欲望,当我们的欲望得到满足时候,我们就会欣喜若狂,当我们的欲望得不到满足的时候,我们的情绪就会低沉失落,我们的内心因为得不到又害怕失去,所以无比煎熬,也让我们的灵魂出窍而痛苦,仿佛心境被蒙上了一层厚厚的尘垢,让我们变得麻木迟钝了。

老子告诫我们,过度沉迷物质上的享受,导致人的触感功能减退,就会是人的品行偏离正道,这是老子不提倡的。因此老子提出,人要学习圣人一般的“为腹不为目”的生活态度,抛去外物的引诱,才能换来安足朴素的生活。

想起了曹操的一句名言:“勿以慕虚名而处实祸”。曾国藩也说过:“无故享大名者,必有大灾”。

如果人的欲望不懂得满足,很容易就会陷入万丈深渊,难以扎挣出来,最后因为欲望而走向了自我灭亡。

《猎狐》中的王柏林,他是一个有野心的人,正是因为这个野心成就了他的大事业。

但是也正是因为他这份野心变得越来越大,事业也越来越大的时候,他变得无法满足了,更不想回头,把利益建立在坑害别人上面,他就是被利益蒙蔽了良心,走上了不法之路,是贪心毁掉了他的所有。

王柏林,很早就下海经商,白手起家,赚来了钱,然后开一家自己的公司,然而他把公司的发展扩大,通过不断地融资,让自己的成为成为上市公司,因此他赚了很多钱。

王柏林是一个典型的商人,在商人的眼中,只有利益,没有情义,所以他甚至连自己朋友的钱都骗走,害得朋友因为没钱,公司周转不过来欠下员工的工资,自咎而选择了自杀。

在一定程度上,朋友自杀,都是王柏林所害的,是他骗走了朋友的两千万,还见死不救。他就是一个典型的被利欲熏心的人。这样的人,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人为财死。

过度的贪婪,让王柏林有了无限的欲望,利用公司的股市,在背后操控股票,故意放出公司的机密消息,让公司股票升值,等大家都投钱进来的时候,于是就开始“割韭菜”了。

他非法操控股市,买凶杀人,把骗来的钱转移到国外,然后逃到国外生活,花大量的钱去买来国外的居住证,就以为国内的警察拿他没办法。

《道德经》中有一句话说:“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人在满足欲望的过程中,做出了违法犯罪的事情,不管逃到哪里,都必然失败。

当一个人对欲望的渴求永无止境的时候,一定会给自己带来灾祸。

王柏林其实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家里有一个可爱的女儿,女儿常常以他为傲,以为他是天下最好的爸爸,却不知道她眼中的这个“好爸爸”却是一个为了钱而干丧尽天良的事情。

当王柏林被捕之后,在监狱里说的一番话:其实我早就想警察快点抓住我了,在逃亡的这段时间,自己吃不下,睡不安,一直被良心谴责,生不如死。

所以,人如果过于贪心,没有保持内心清净满足,对于得到的东西还想着得到更多,这样就会使我们的欲望无限膨胀。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人为利欲熏心,贪图口腹度春秋。树无根则死,人生当以人品根基为重,人无人品根基则其心已死是谓偷生如行尸走肉良知灭而精神已朽。

重于内修轻于外饰,取之有道用之有方,不为名名利利物奇巧之物所转牵着鼻子走。

老子之所以提倡“以圣人为腹不为目”,不是反对人们享受物质生活,而是警醒世人的是:凡事有度,追求享受也应该懂得适可而止,不要无限度地任凭自己的欲望膨胀,贪欲一旦膨胀了,就回不了头了。

人生最高的境界,其实不过与丰衣足食,抵抗物欲的诱惑,保持内心清净满足,才能生活得自在快乐。

如果一个人过度贪婪,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而去陷害别人,自然也会为自己的这种行为而付出沉重的代价。

所以在生活中,面对物欲纵横的世界,让内心活得清澈一些吧,才不让我们成为了金钱与权力的奴隶,也唯有保持内心的清澈,才可辨明真正的自我,获取幸福来敲门的机会

 阅读文章全部内容  
点击查看
文章点评
相关文章
先森 关注

文章收藏:5429

TA的最新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