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被骂了几千年的帝王,其实,他的能力一直被忽视,都冤枉他了

张老先生 关注

收藏于 : 2020-07-04 15:31   被转藏 : 1   

公元前1045年的朝歌,长年的战乱让这个曾经繁华的帝都多了几分萧索。身着一身黄袍的帝王坐在鹿台的最上方,俯视着这个曾经拥有数百年繁华的王都,陷入了无尽的沉思。他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王国会毁在自己手里。
这其中的牧野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先发制人的著名战例,也是中国古代车战初期的著名战例。它终止了六百年的商王朝,确立了西周王朝的统治,为西周时期礼乐文明的全面兴盛开辟了道路。
他也在想:牧野之战的战场上,曾经一度被自己看不起的姬发,为何会变得如此强大?
这个帝王的名字叫“帝辛”,是商朝的最后一位帝王,谥号纣,世称殷纣王、商纣王。帝辛自幼聪敏过人,有口才,行动敏捷,接受能力强,而且,气力很大,能徒手与猛兽格斗。在《荀子·非相篇》中记载,帝辛“长巨姣美,天下之杰也;筋力超劲,百人之敌也。”在之后的数千年的岁月里,他一直被作为帝王的反面教材,牢牢地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让他有了这样的一个结局?
纣王,应该是历史上最特别的一个,无论是《荀子》,还是《史记》,关于纣王这个人的记载都是“强大”,这个强大主要指的是他个人的身体素质方面有着强壮的体魄,拥有着不同于一般人的力量。对于公元前的人来说,他们的生活环境和时代背景,注定了体力要比脑力强大。因为你不可能与一头狗熊比聪明,而事实上,就算是你比它聪明,也顶不住它的攻击。
在古代,选择皇子来继承大统,无非是四个方面:立嫡,立长,立贤,立爱。嫡子或者长子都是传统意义上的最好选择,实在不行,就找一个最贤能的,这也是一种最佳的选择。但是,帝辛的这个王位的继承还是挺特别的。
帝辛的同母兄弟共有三人,长兄是子启,二哥是中衍,帝辛最小。帝辛的母亲在生子启和中衍的时候,是大王的妾室,而生帝辛的时候,就成了大王的正妻。其实,刚开始,帝辛的父母想立长子子启为太子的,但是,太史却根据祖宗法典为此事争辩,他说道:“有正妻的儿子在,就不可立妾的儿子做太子。”最终,帝辛成为了王位的继承人。
除此之外,对于国家的运作,帝辛很明显超过了其他的同龄人。所以,选择帝辛作为一个国家的管理者,自然是一个最佳的选择。帝辛在继承王位之后,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王者,他鼓励生产,鼓励农耕,很快就提高了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另外,最重要的是,帝辛并没有像小说里那样,执着于奢侈的享受,而且,那个时代就算是享受也没有那个能力和条件。
随着商朝国力的强盛,帝辛开始对东夷用兵,不仅打退了东夷,还继续向中原扩张,把商朝的势力范围扩展到了江淮一带。尤其是讨伐徐夷的胜利,把商朝的国土扩大到了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沿海一带。可以说,帝辛对东南夷的用兵,不仅保卫了商朝的安全,他还统一了东南,把东夷和中原连为一体,这对于历史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然而,纣王最大的贡献,却是废除“奴隶制度”,使得封建王权开始动摇。
“今商王受惟妇言是用,昏弃厥肆祀弗答… …俾暴虐于百姓,以奸宄于商邑。今予发惟恭行天之罚。”
帝辛最大的不同,就是在奴隶中寻找可以使用的人才,并开始逐步恢复奴隶的自由之身,以此,来提高他在民众心中的威望。
同时,帝辛打压贵族及神职人员的权力,从而,将自身的权力集中起来。
商朝时期,权力并不是集中在帝王一个人的身上,而是贵族,神职人员以及王族的“三权分立”。权力分散之后,帝王想要做什么事情,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纣王的一生之中,做几乎做的所有事情,都集中在“巩固中央集权”上。
然而,都知道,从奴隶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转变,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纣王这么直截了当地改革奴隶制度,不仅削弱了另外两方的权力,还激化了他们彼此之间的矛盾。最终,一场规模庞大的叛乱就此展开,从而,加快了商朝的灭亡。
其实,根据史学家的考证,商朝末年的时候,几代帝王都有骄奢淫逸、官员腐败等问题出现。再加上,那个时候天灾连连,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就会站出来散播谣言,导致民心离散。而作为末代帝王的纣王,就算是有心力挽狂澜,也实在没有那个能力。
虽然,成王败寇,但是,如果纣王能够战胜叛乱,那么,史书将是不一样的写法。然而,不管是国家的发展水平,还是作为君主所能够使用的权限,都直接决定了纣王不可能有任何喘息的机会。其实,纣王的命运与许多末代帝王一样,他们未必都是“一代昏君”。
无论是汉朝的汉献帝,还是明朝的崇祯皇帝,甚至,是清朝的溥仪。只是在那个大时代的背景下,他们有心无力,只能顺势成为了一代亡国之君。
参考资料:
【《史记·殷本纪》、《吕氏春秋》、《尚书·牧誓》】
 阅读文章全部内容  
点击查看
文章点评
相关文章
张老先生 关注

文章收藏:1133

TA的最新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