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念处内观答疑(11)| 滇悟禅师

柯迎新卍聖世卍 关注

收藏于 : 2020-05-22 10:36   被转藏 : 4   



01

请问禅师 “四念处”的核心是什么?

禅师答 :四念处的核心就是如实地内观身、心,我们所有的轮回和苦都是身、心逼迫的,是身、心束缚的。
四念处的念就是培养正念,就只是念于身、念于心、只是念于呼吸的本身、念于三十二分身,只是念于内心之中一切的法,念于身、受、心、法,四念处 真正的 核心就是内观自我身心的实相,从自我身心束缚之中解脱出来
02
请问禅师 :如何对治晚上打坐昏沉,除养息外的方法?
禅师答 :昏沉要培养正念的,正念可以彻底的根除昏沉。
正念是靠专注来满足的,要能够专注,令专注的相续必须要听闻、教授,要听闻善知识的教授、要受善知识的引导,一旦把正法听闻,就不断地意念、不断地谙记、不断地思惟,这样得到"法流定",可以专注于每个当下,这样当下的昏沉就消散、消失了。
养息是指身心粗重,身心粗重必须要养息,对于真正很优秀的禅修者,他是常坐不卧的。
03
请问禅师
1、观受时,可否把人体的“穴位”一同去观?如“关元、肾俞、足三里”等,做到学以致用内观的方法学习中医?
2. 观受时,只观“痛点”(如足底痛),可否入定?
3 . 观受是否为两步骤:一是观位置,二是感受位置的痛麻?
4 . 行禅时足底触地是否为观受?
5 . 行禅时加入“想提脚”“想推”“想落脚”是否正确?
6 . 关于三十二分身是否先了解各器官的大概位置和形状?
禅师答
1、这样是不对的,这样就完全失去了内观“受”真正的核心了。
我们一生之中都会被感受影响的,乐的感受就起了喜欢、贪爱执取,起贪心了;苦的感受就不断地排斥,就起了嗔心; 不苦不乐的感受,我们又不去觉知,就是痴心。
观感受是说为了根除贪、嗔、痴习惯性,为了不起习性反应、根除习惯性,为了从习惯性中解脱,才是真正的观感 受。
2、入定不是说什么都不想,入定是喜乐具足住,专注一所缘之中, 当下看就只是看,听就只是听,嗅、尝、触就只是嗅、尝、触,就是每一个当下都是如实知之、都是随顺觉随顺观,才是真正的入定。
3、问这个问题证明还不懂得内观受。
在我们的身体上的感受是很多的,要按顺序来观。
顺序就是:从头观到足,遇到乐的感受不起贪心,观到了苦的感受不起嗔心,不苦不乐的感受:振动振动的感受、麻是麻的感受、抽动是抽动的感受,刚好观到了此处是血液流过的感受。
也就是每一个感受自然的生起来都如实知之、随顺觉观,是锻炼,是用平衡、平稳的注意力来观,这才是真正的观感受的本身。
4、是的,提足是有感受的,伸足、下足都是有感受的,真正的行禅就观察足底的感受的感受,而训练自己的专注力、敏锐的觉知力,正知当下,每个感受的当下,这就是行禅。
5、不是想,是觉醒、是觉性、是觉知力,如实地知道:提足了,现在是伸足、现在是下足。
并且还没有提足之前就清清楚楚地 知道: 要开始提足了,而不是提足了才知道的,你不指挥怎么会提足? 不指挥怎么会向前推,怎会下足呢?
要明白“觉性”之前是先有计划的,计划才会去做一件事的,弯腰也是先有计划的,这个计划是正念来计划的,是正知当下,是觉性之前,都要清清楚楚。
6、就按照传承复制,找真正的善知识来引导。
04
请问禅师 :1、有时感觉只有在内心不乱时才能觉知到,有时也感觉不用刻意觉知。觉性不是一直都在吗?
2、是否在入定之前觉察到的都是过去,无法真正活在当下?
禅师答
1、是的,觉性从来没有失去过,可是我们被业障障闭了。被我们的身业、口业、意业、众业、烦恼业,被种种的障碍住了。要不断地专注,不断地培养专注力,让我们的心越来越敏锐,才能够令觉性的相续,才能够令正知当下,每个当下都有正知。
2、入定一开始不要追求,不要希望心太大,就只是在法中真正地入法,真正地明白法的特性,也就是说要正确地使用方法,法就会回报你,就会把你引导在“安止”的定中。
05
请问禅师 :由于受原生家庭影响,从小内心就比较自卑、恐惧,安全感也特别的差,经常内心总是有一种空洞洞、忐忑不安的状况,现在这种情况依然如此,回去了我该具体怎么样的修四念处为好,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禅师答 :这种问题最直接就是观三十二分身,观三十二分身有十八种功德。
空无念身者就如同一个空瓶,什么水都可以接受;而念身者它不受,就如同这个瓶装满了甘露,一切都不受,再也不能泻入。
念身者就比如说遇到了恐惧、烦恼,他都能够超越;或者遇到了蚊虫叮咬、遇到了冷或热都能够超越;遇到了孤独,都能够内心之中智慧令欢喜、法喜充满。
观三十二分身念身经有十八种功德,在《阿含经》八十一经。
06
请问禅师 :1、观呼吸时应放松放空身体,令风大尽量遍布身体,随缘自然的注意呼吸,还是应该自始至终都有以造作的专注?
2、如果放空的话,极易被环境所扰动,然后便执著于身体的感受了。观感受是否会加强对身体微细感受的执著,还有一个位置大概需要专注多久或达到怎样的标准?
禅师答
1、这不是造作的专注,不是造作,是如实地观察、是自然地观察,是不带有任何改变、不带有任何的引导,就只是如实地观察,如实如实的。
2、不是这样观的!真正的观察呼吸就只是观察本来的样子,只是观察呼吸自然地出、自然地入,观呼吸从鼻孔进来,是自然地进来、自然地出去。
试问,你没观察呼吸之前,呼吸没有吗?难道你观察呼吸之后才有的吗?
从这里就证实到不管你观察与不观察,呼吸都在,就在这里好好地觉悟,好好认真地观察吧。
07
请问禅师 :请问初入定境的感觉?坐禅时感觉身体发热,汗从身体往下淌,请问这是气血逐渐畅通的表现吗?另外,在打坐时感觉自己被两座大山挤压,身体也感觉逐渐被石化,动弹不得,这属于十六动处中的现象吗?
禅师答 :是的,这是属于十六动处的现象!
还是专注在自己焦点锁定的一所缘之中。有,就如实知之,如实知之的当下还是专注在自己焦点上,不要去理会它,更不要追求入定,更不要恐怖,也不要疑惑。
08
请问禅师 :在站禅时,老感觉自己的身体在左右 摆动,而且感觉 自己 的肌肉一直在运动防止跌倒,这时候该怎么做?
禅师答 :保持警觉,保持清明的警觉,在站禅的时候发觉自己左右在摇摆,就把眼睛打开,防止摔倒,要站的很稳、很清楚再闭着眼睛。
总之来讲,站禅可以观呼吸、可以观身体三十二分身、也可以观身体上的感受、也可以观心、也可以观法、也可以如实地正念当下,修学四念处,主要是站姿,站姿要合理。

九、问;昨日站禅突破八小时,终于明白师父总是苦口婆心强调站禅调身的重要性,今日站禅观呼吸很快进入状态,在长短息时,有的吸入很长,仿佛不需要呼出,有的很短,也可以观察到全息,但可惜后来就消失了,正当此时,如何用心,令升进不令退失?
答:是的,要善调其身、善用其心!
这时候要应令心欢喜,自己能够安心地在这里站禅,又能够万缘放下的站禅,又能够遇到善知识,又能够很快地受益了,这样的欢喜能够专注在呼吸上,令心欢喜。
令心欢喜就进入了初禅,喜令遍满、遍满自己的身体、遍满整个环境、遍满整个一方,一方就是或是北方、南方、西方、上方、下方,这样不断的就会向上升进,喜遍一切处,就会安住在安止定的禅定之中,法喜充满,禅悦为食。
10
请问禅师 :站禅或者坐禅时,左右身体不平衡,身体不由自主会往右边偏一些。因此,会时不时睁开眼,有意识纠正一下,有些妨碍专注力,怎么处理好一些?
禅师答 :是这样,继续吧!
继续只要心专注了,只要内心之中完全的平静了,自然而然的正念和正知就会把身体调直。
也就是说这个觉性就如实的知之以后,它自然而然的就会把身体提调到最佳的状态。调到最佳的状态一开始会的,就会稍稍的有一点点分心,这些分心往往都是助缘,都是善的。它是属于令身体是轻安的、令心也是轻安的。
可是继续吧,继续的使用正确的方法,一旦正确的方法得到正确的使用以后,法就会渐渐地引导我们向上,不断地成长。
不断地成长之后,喜或者是乐、慈悲喜舍不断不断地就会遍满,我们一切的功德、一切的智慧、一切的烦恼就会消失了,这就是真正的内观禅。
内观禅整个 最直接的,因为他直接了,每个当下都在如实地面对身心、如实地 了解身心、如实地内观自我身心的实相。
法不在远方,就在当下,现法乐住,自做证而成就游!



 阅读文章全部内容  
点击查看
文章点评
相关文章
柯迎新卍聖世卍 关注

文章收藏:19

TA的最新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