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腩翻身:1941年冬意大利“阿里埃特”装甲师坚守古比井之战

爱你永不悔 关注

收藏于 : 2020-04-06 21:46   被转藏 : 1   

德意军|崎峻文化

军迷们经常调侃说,意大利军队在二战中就是负责搞笑的,其表现之拙劣,战绩之可怜,已经到了令人发笑的程度。不过,凡事无绝对,即便意大利军队的战斗力可谓差评满满,但在某些战斗中仍然有个别部队或是沾点儿德国盟友的彪悍气息,或是古罗马英勇遗风的灵光闪现,能够展现出异于平常的顽强斗志和战术水准,打出不错的战绩。在1941年11月间英军发动“十字军战士”行动(Operation Crusader)期间,意大利“阿里埃特”装甲师(Ariete Division)在古比井地区(Bir el Gubi)就进行了成功的防御作战,顶住了精锐的英军第7装甲师的猛攻,创造了意大利军队在北非战场上,乃至整个二战时期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

潮起潮落 二战时期的北非战局就像一场落差达到2000公里的潮汐,轴心国和同盟国的军队在从突尼斯到埃及的沙漠戈壁中反复拉锯,恰如潮起潮落。对于盟军而言,他们的第一个高潮发生在1940年12月到1941年1月的“罗盘”行动(Operation Compass)中,当时仅3.6万英军就轻松打垮了15万侵入埃及的意大利军队,俘虏多达13万!对于意大利而言这完全是一场灾难。然而,英国并未高兴多久,埃尔温·隆美尔将军(Erwin Rommel)的到来很快就催动了轴心国军队的高潮,他仅用了三个多月时间就把英国人推回了埃及边境,夺回了昔兰尼加,包围了托布鲁克(Tobruk),赢得了“沙漠之狐”的声誉。但是,直到1941年11月,托布鲁克要塞依然屹立,而英国人正在埃及边境集结重兵,准备反攻,隆美尔的第一次高潮即将迎来退去的时刻。

■ 1941年初被英军俘获了意大利俘虏排成不见尽头的漫长队伍走向战俘营,在“罗盘”行动中,有13万意大利官兵被俘。

■ 在北非前线指挥战斗的隆美尔(中),他的到来迅速改变了北非战场的局势,以凌厉的攻势将英军推回埃及边境。

1941年11月中旬,英军第8集团军司令克劳德·奥金莱克将军(Claude Auchinleck)已经调集了超过10万兵力,700余辆坦克和700余架飞机,准备发起代号为“十字军战士”的新攻势,其意图是解除托布鲁克之围,如果进展顺利就将德意军队逐出昔兰尼加(Cyrenaica)。当时第8集团军下辖以步兵为主的第13军和拥有第7装甲师的第30军,在战役部署上奥金莱克将第13军放在战线北部,牵制海岸地带的轴心国军队,而第30军将在战线南部发起进攻,首先击溃当面的德意守军,再从侧后攻击包围托布鲁克的轴心国军主力。

■ 1941年11月“十字军战士”行动前夕正在集结的英军坦克部队。

隆美尔指挥的德意联军虽然在兵力规模上与英军相差不多,但经历了半年多的围攻战后早已人困马乏,而且面临严重的补给危机。在英军厉兵秣马的同时,隆美尔也准备对托布鲁克发起新一轮攻击,将主力集中到托布鲁克与埃及边境之间的海岸地带。意大利“阿里埃特”装甲师则被赋予了监视英军第13军,并防守要点古比井的任务,这是一处交通枢纽,通往比尔哈基姆(Bir Hakeim)、杰格布卜(Giarabub)、西迪奥马尔(Sidi Omar)、托布鲁克和埃尔阿德姆(El Adem)的公路都在这里汇集,因此也是第7装甲师进攻的目标之一。

对阵双方 意大利第132“阿里埃特”装甲师组建于1939年2月,是意大利陆军的第二个装甲师,在1941年11月时该师师长为马里奥·巴罗塔少将(Mario Balotta)。“阿里埃特”师下辖第132坦克团(第7、8、9营,装备菲亚特M13/40型中型坦克)、第32坦克团(第1、2、3营,装备菲亚特L3型超轻型坦克)、第8狙击兵团的2个摩托化狙击兵营(第5、12营)和1个步兵炮营(第3营)以及第132炮兵团(下辖2个装备27倍径75毫米野战炮的炮兵营、一个装备3辆105毫米自行火炮的黑衫军炮兵连和装备2辆102毫米自行火炮的第6黑衫军炮兵连一个排)。由于第32坦克团被调到其他战线,所以“阿里埃特”师在此次交战中将投入第132坦克团的约130辆M13/40型坦克。

■ 左为意大利“阿里埃特”装甲师师徽,右为该装备的菲亚特M13/40型中型坦克。

在“十字军战士”行动初期阶段奉命攻击古比井的英军部队为约翰·斯科特-科克伯恩准将(John Scott-Cockburn)指挥的第22装甲旅,该部在战役前夕由第1装甲师调入第7装甲师。第22装甲旅组建于1939年9月,下辖第2皇家格洛斯特郡轻骑兵团、第3伦敦郡义勇骑兵团、第4伦敦郡义勇骑兵团、第1王属皇家来复枪团的一个连、第4皇家骑炮团的一个连(装备8门25磅炮)、一个反坦克炮排(装备2磅反坦克炮)、一个轻型高射炮连(装备博福斯40毫米高射炮),此外第11轻骑兵团作为侦察单位也配属给该旅。在古比井之战中,英军将投入大约150辆“十字军”巡洋坦克和相当数量的装甲车。相比意军的M13/40型坦克,英军“十字军”坦克拥有更厚的装甲和更好的机动性,因此第22装甲旅享有一定的装备优势。

■ 左为英军第22装甲甲旅徽标,右为该旅在1941年装备的“十字军”巡洋坦克。

雷霆将至 11月15日,与东面的英军第13军对峙的“阿里埃特”师发现英军第7装甲师正在玛达勒拿堡(Fort Maddalena)附近集结,于是重新部署了防线,将狙击兵团在战线南翼展开,并加强了47毫米火炮和81毫米迫击炮以提供直接火力支援,同时由炮兵团的75毫米野战炮提供间接火力支援。意大利步兵抵达新的部署地点后就全力加固工事,强化防御阵地,备战工作一直持续到11月18日战斗爆发。

■ 在阵地内等待战斗的意大利步兵,背景中可见战壕内囤积了充足的弹药。

作为“十字军战士”行动的进攻矛头,英军第7装甲师当时下辖第4、7、22装甲旅,第7支援群(旅级规模的炮兵部队)以及师直属部队,可谓兵强马壮。根据作战部署,师长威廉·戈特少将(William Gott)将三个装甲旅在进攻正面并行展开,第7支援群居中支援,其具体进攻计划如下:位于右翼的第4装甲旅将向北攻击,支援第30军步兵部队的进攻;位于中央的第7装甲旅向西北方轴心国空军基地所在的西迪雷泽(Sidi Rezegh)推进;位于左翼的第22装甲旅以夺取古比井为目标,将“阿里埃特”师逐退后从侧后攻击德军第21装甲师。

■ 1941年11月18-19日英军第22装甲旅的进攻路线。

11月18日,“十字军战士”行动的号角吹响了,第22装甲旅派出第11轻骑兵团的装甲车向古比井方向实施侦察。当天下午14时,来自第11轻骑兵团B中队的装甲车队进抵古比井东南10公里处,与意军一个坦克排遭遇,意军M13/40型坦克在近距离上与英军装甲车交火,后者凭借灵活的机动和较快的速度避开了意军坦克的攻击,并迅速脱离了接触。在当天夜间,第4皇家骑炮团的一个排利用夜幕掩护部署到前沿位置,以便支援装甲车分队继续实施侦察行动。在18日晚些时候,一队英军轰炸机还袭击了“阿里埃特”师的行军纵队,造成部分人员伤亡,并炸毁了第132炮兵团的一辆火炮牵引车。

■ 1941年11月间在古比井地区活动的意军通讯卡车,车上的圆圈为电台天线。

得知防区前沿发现英军的消息,巴罗塔将军命令全师做好战斗准备,狙击兵团防守的战线被缩短了,以集中兵力。属于黑衫军炮兵部队的5辆自行火炮被部署在古比井以北地区,第132坦克团则在古比井西北6公里处展开,准备随时发起反击,同时掩护通往埃尔阿德姆的道路。第3、5、12狙击兵营坚守在一线阵地上。

■ 1941年11月18日在古比井西北地区展开的第132坦克团的M13/40型坦克群。

■ 1941年11月18日古比井以北地区的意军自行火炮阵地,它们都属于黑衫军炮兵部队,注意意军的自行火炮为卡车底盘。

沙漠风暴 11月19日清晨,第22装甲旅主力向古比井逼近,第11轻骑兵团的装甲车再次担负先头侦察的任务,遭到意军第7坦克营第3连的反击,在一个75毫米火炮排的支援下,意军坦克迫使英军装甲车后撤。然而,意军坦克连在攻击过程中右翼暴露,遭到皇家骑炮团的25磅炮的炮火急袭,被迫停止攻击。与此同时,第2皇家格洛斯特郡轻骑兵团H/2中队的“十字军”坦克也迂回到意军后方并发起攻击,意军在英军火炮和坦克的夹击下被迫撤回出发阵地,在交战中损失了3辆坦克,包括3名军官在内的数人阵亡。

■ 英军第11轻骑兵团装备的装甲侦察车。第一次古比井之战以英军第11轻骑兵团的侦察行动揭幕。

在取得这次前哨战的胜利后,第11轻骑兵团的装甲车再次向意军前沿运动,于当天中午12时发现了古比井以南约5公里处的意军狙击兵团的阵地。与此同时,第22装甲旅主力完成了进攻部署,于10时30分展开攻势,第2皇家格洛斯特郡轻骑兵团在右,第4伦敦郡义勇骑兵团在左,第3伦敦郡义勇骑兵团则在后方担任预备队。首先遭到攻击的意军部队是不满编的狙击兵团第3步兵炮营,该部被格洛斯特郡团H/2中队的坦克冲锋击溃。意军第9坦克营派出一个M13/40坦克排前往支援狙击兵团,结果陷入格洛斯特郡团G、H中队的交叉火力中,遭到挫败,排长也在交战中阵亡。同时,格洛斯特郡团F中队向第5狙击兵营的阵地发起攻击,意军步兵依托坚固的防御工事,在黑衫军炮兵的支援下顶住了英军的进攻。

■ 准备向意军阵地发起攻击的英军“十字军”坦克,在11月19日当天,英军第22装甲旅的坦克群屡次攻击意军狙击兵团据守的防线,但未能取得决定性的突破。

随后,英军坦克部队进行了重新部署,格洛斯特郡团的F、G中队突破了意军第3步兵炮营的防线,打开了向北推进的通道。第4伦敦郡团则向第12狙击兵营的阵地发起进攻,该营的阵地尚未完成加固,但第4伦敦郡团A中队的攻击还是被意军炮火所阻止。第4伦敦郡团B中队试图从意军阵地的右翼进行渗透,对狙击兵营实施迂回包抄,几辆英军坦克穿过战线,扫荡了几处孤立的意军据点,切断了意军团部与前沿阵地的联系,使得第12狙击兵营的处境变得非常险恶。

■ 向前沿阵地开进的意军坦克纵队,在11月19日下午,意军集中了60辆坦克向英军展开反击。

为了缓解一线守军的困难局势,意军第132坦克团主力奉命在下午13时30分发起反击,第7坦克营第1连及稍后投入战斗的第2连,加上第8坦克营的全部兵力,意大利人总共集结了60辆坦克向南对格洛斯特郡团实施了反击。尽管意军坦克部队遭到英军两个团的强力阻击,但意大利人还是成功地从侧翼包抄了英军,并迫使其后撤。与此同时,第4伦敦郡团C中队继续进攻意军狙击兵的阵地,但遭到意军反坦克炮和黑衫军自行火炮的猛烈炮击,蒙受重创,被迫停止攻击。

■ 意大利士兵在阵地上操纵47毫米反坦克炮向英军坦克开火,意军狙击兵团的反坦克火力有效阻止了英军坦克部队的突破。

■ 一辆意军卡车自行火炮的近距离特写。在第一次古比井之战中,意军自行火炮部队自始至终为前沿守军提供了有力的支援。

鉴于战局变化,科克伯恩准将命令作为预备队的第3伦敦郡团向前沿运动,以掩护第2格洛斯特郡团的右翼,该团突袭了迂回格洛斯特郡右翼的一个意军坦克排,并在交火中迅速击败了对手。随后,第3伦敦郡团留下B中队原地固守,保持与友邻部队的联系,团主力继续攻击前进,结果掉进了意军狙击兵营的反坦克炮陷阱中,接连有4辆坦克被击毁,其中包括团长座车。

■ 部署在意军阵地后方的75毫米野战炮,在古比井防御战中炮兵火力的有效支援是意军取胜的关键因素。

战至16时30分,第2格洛斯特郡团承受着意军坦克的持续压力,又遭到意军反坦克炮和自行火炮的火力压制,被迫选择撤退,第4伦敦郡团也随之后撤。在先前战斗中损失较轻的第3伦敦郡团奉命在16时50分重整部队,并计划对意军阵地发起新的攻击,但在遭受进一步损失后,于17时50分接到取消进攻的命令,该团随后也退出战斗,至此第22装甲旅对古比井的攻击宣告彻底失败。

胜负分析 由于英军第22装甲旅攻占古比井未果,导致位于中央的英军第7装甲旅的侧翼暴露在“阿里埃特”师的威胁下,后者虽然在古比井战斗中蒙受了一定的损失,但仍然拥有超过100辆坦克,其炮兵部队也基本完整。另一方面,位于右翼的英军第4装甲旅遭到德军的凶猛反击,进攻受阻,被迫撤退。在两翼推进均不顺利的情况下,中路突出的第7装甲旅只能停止向西迪雷泽的进攻,退回出发阵地。“十字军战士”行动开局不利,英军第8集团军只能重新调整部署,以便再次发动攻势。从战局态势看,“阿里埃特”师在古比井的防御战取得了明显的战术胜利,这也是意大利装甲部队自“罗盘”行动的惨败之后首次在坦克交战中获胜。

■ 在古比井战场上被击毁的英军“十字军”坦克残骸,英军在第一次古比井之战中损失了超过50辆坦克。

在第一次古比井之战中,意军第132坦克团损失了34辆坦克,包括29辆M13/40型和5辆轻型坦克,有132人伤亡或失踪,其中5名军官和11名士兵阵亡,5名军官和45名士兵受伤,还有1名军官和65名士兵失踪。意军第8狙击兵团阵亡9人,负伤17人。意军第132炮兵团有6人受伤,损失1门火炮和3辆汽车。

英军在首次进攻古比井时遭受的损失一直存在争议。第2皇家格洛斯特郡轻骑兵团损失了30辆坦克,有11人阵亡、19人受伤、20人失踪。第4伦敦郡义勇骑兵团损失8辆坦克,有4人阵亡,22人失踪。第3伦敦郡义勇骑兵团据说损失了4辆坦克,有6人阵亡,失踪人数不明。几乎所有英军失踪人员都成了意大利军队的俘虏。不过,部分英军作战日志的记录表明,第2格洛斯特郡团和第4伦敦郡团的损失数字是准确的,但第3伦敦郡团的的损失数字统计不全,只计算了一个中队的情况,而没有其他中队的损失记录。有资料表明英军在第一次古比井之战中损失的坦克数量是52辆。

■ 在古比井之战中被意军俘获的英军士兵,此战中英军失败的重要原因是缺乏步坦协同,火力支援不足。

英军进攻失利的原因是仅仅单纯地将坦克作为冲击的主力,各团在攻击时缺乏步兵的配合,仅能得到远程火炮的有限支援。相比之下,“阿里埃特”师在过去几个月的作战中与德军装甲部队伴随行动,共同训练,学习了德军的步坦协同战术。在古比井之战中,意军显得积极主动,步兵部队依托坚固阵地和反坦克火力顶住了英军坦克的冲击,最终凭借坦克部队的反击和炮兵部队的有效支援成功挫败了英军的攻势。

■ 在古比井战斗中,意军指挥官使用野战电话指挥作战。在此次防御战中,意军充分发挥了步兵、炮兵和装甲兵的协同支援,最终取得了战斗胜利。

英军在古比井之战中遭受的损失相比其雄厚的后备兵力而言不算严重,“十字军战士”行动虽然在最初阶段就遭遇小挫,但奥金莱克并不气馁,继续排兵布阵,催动攻势,这场残酷激烈的战役将持续超过一个月。在英军后续的攻势中,古比井将再次成为攻击的目标,而意大利人再度表现出坚韧和勇气,让进攻者咽下战败的苦果。(关于第二次古比井之战,后续将有专文详述,敬请期待。)

■ 微信公众号“崎峻军史周刊”

 阅读文章全部内容  
点击查看
文章点评
相关文章
爱你永不悔 关注

文章收藏:6614

TA的最新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