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诊彩◇◇谱大全(珍藏版)

三尺三 藏家011 关注

收藏于 : 2020-04-06 18:30   被转藏 : 6   

眼睛五轮说

1、肉轮(胞睑)——属脾(上胞属脾,下胞属胃),脾主肌肉,故称肉轮,主要反映脾之病变。

2、血轮(两眦)——属心(两眦在脏属心,心主血,心与小肠相表理,此处可以诊断心与小肠的病变),此部白睛血络稍多,内眦内尚有一红色肉状隆起,称为泪阜,在脏属心,心主血脉,故称血轮。

3、气轮(白睛)——属肺(白在脏属肺,肺主气,肺与大肠相表理,可诊断肺与大肠的病变)。肺主气,故称气轮。白晴血管丰富,脉络显而易见,通过白睛上不同部位脉胳的显现,可以反映五脏六腑的病变。

4、风轮(黑睛)——属肝(在脏属肝,肝主风,故称风轮,肝与胆相表理。此处可以反映肝胆功能异常。

5、水轮(瞳神)——属肾(在脏属肾,肾主水,故称水轮,肾与膀胱相表理。此处可诊断肾与膀胱的疾病)。轮属标,脏属水,轮之有病,多由脏腑功能失调所致。运用五轮理论,通过观察各轮外显症状,来推断相应脏腑的病变。黑眼圈:肝肾虚血瘀,黑为肾之色,眼袋为脾所主,脾现黑色,为脾虚不治肾水,肾水反侮脾土所致。

眼睛结构
眼诊简介:眼诊主要是通过观察五轮的脉络,颜色,形状等异常变化,来判断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及预后。
气轮望诊

气轮(白睛)上的脉络浅显易见,并随着五脏六腑的疾病变化而改变,出现不同的颜色,形状的变化,所以临床以白睛作为诊病的主要观察目标,通过观察白睛上脉络的变化来确定五脏六腑的疾病。其它各轮如肉轮、血轮、风轮、水轮的血管深不易发现。

白睛区分为头颈区、胸背区、内外眦、下腹与盆腔区、胃病腰椎区、大肠与痰液区。其中胸背区的脉络可反映出肩背、心、肺、肝胆等脏腑病变;下腹与盆腔区可反映肾虚、冲任失调、泌尿系感染、前列腺、子宫、小肠、生殖系等病变;大肠与痰液区反映大肠、痰湿类疾病。在各种病因的作用下,白睛出现明显脉络时,并不一定出现脏腑器质性病变,只能说明该脏腑功能失调。因此,临床上望眼诊病时不能孤立的观察白睛的脉络变化,而要结合其它临床资料,具体分析,最后确定具体疾病。

身体的上部位患病,病变多在瞳孔线以上体现。

身体下部位患病,则多在水平线以下体现。

左眼体现左侧的疾病,右眼体现右侧疾病,部分疾病双眼都有体现,身体上部位疾病也可以在瞳孔水平线下表现。

 头颈区望诊辨证 

(1)头颈区定位:本区位于黑晴上方,约占上半部分白睛的1/3左右。

(2)头颈区最上方如果出现半圆形紫色隐性血斑,说明头部受过外伤或曾有脑震荡;如正中出现短而垂直向下的充血脉络,提示颈椎上段1、2、3 、节病变,此病多出现后脑麻木、头晕、头痛、多梦、记忆力下降等症状;如果脉络出现的部位偏于两侧,并向外延伸,多为颈椎下段病变,常出现颈项僵硬;若终点向同方向眼角处偏斜,会出现肩背酸痛、上肢麻木等症状。脉络呈棕色为病程较长,且在本区一侧出现异常脉络并延伸到眼角上方,多为脊椎病影响到内脏植物神经,多见心悸胸闷、头痛失眠等症。

如果这一血丝的颜色呈深色,而且长到达眼珠的外缘时,则说明患者颈椎病较严重。若左右侧颈椎血丝在中间相连,则颈椎疾病更加严重。如甲亢等。

 胸背区望诊 

分为左、右两个区域,又可根据病理位置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左胸背区定位:头颈区左侧,眼眦水平线以上部分巩膜(白睛)为左胸背区。靠近头颈区的肩背上肢区;靠近左侧目眦的心脏区和中间的肺病区三个部分。

左胸背区望诊辨证:如果头颈区的异常脉络由头颈区延伸至肩背上肢区域时,提示此人患有颈椎病,而且已经影响到肩背上肢部分,临床可见肩背酸痛、手指麻木、肩关节运动受限等症状。

 胃病和腰椎区望诊 

本区在病理状态下多出现Y形、波浪形、网状曲张或直线向上脉络,及色素斑块浸润为主要表现。

(1)胃病、腰椎区定位:位于黑睛下方,面积占下半部分白睛的 1/3 左右,与头颈区上下相对应。

(2)胃病、腰椎区望诊辨证:如果出现自下向上的垂直充血脉络,多见于外伤引起的腰椎病变,临床可见腰部僵硬、不能长时间弯腰、棘突有压痛偏歪等,可考虑腰椎增生、间盘突出等病。

骶椎区:在眼球底部正中处,出现一片圆弧状的内出血后而引起的胰性血斑,患者曾经屁股着地摔伤过,或此处受过猛烈撞击,而引起的隐性血斑。不管患者此伤发生在何时,哪怕在幼年,虽时隔几十年,但这一损伤而留下的痕迹是永存的。轻摔轻碰当然不会留下痕迹了。腰椎区:在眼球底部的近中心处为腰区。腰区出现血丝时,表示腰有病。此图表示腰部外伤引起了肾脏受伤,则腰区血丝会在中途与肾区血丝相连,腰部诊断比较容易。

脾胃病证:

①脾胃虚寒;多见脉络浅淡;

②脾胃湿热可见脉络红赤怒张;

③中气不足可见脉络浅淡而细;

④寒湿困脾见脉络浅淡而怒张;

⑤胃寒可见胃区脉络浅淡;

⑥胃热可见胃区脉络红赤;

⑦胃虚可见胃区暗红而细;

⑧胃实可见胃区脉络怒张,颜色或红或淡。

 下腹及盆腔区望诊   

本区反映的疾病,大致相当于中医所说的下焦病,即横结肠以下至生殖器官以上的各系统,包括肠道、膀胱、生殖泌尿系统和中医的肾系疾病(肾虚所致的腰痛、尿频、盗汗、遗精、阳痿等)。

(1)下腹及盆腔区定位:位于胃病区外侧至外眦水平线以下的部分白睛。

(2)下腹及盆腔区望诊辨证:靠近外眦下方出现细长、淡红脉络向黑睛延伸,多为肾虚或冲任虚损,可见腰酸肢冷、气短乏力、月经不调、白带增多、不孕不育、小便频数等症状。如出现问号形紫色怒张脉络,巩结膜呈淡黄色或淡红色,多为子宫肌瘤、前列腺增生、卵巢囊肿等器质性病变。

靠近胃病区——侧出现异常脉络,则为小肠和直肠功能障碍,如腹痛、肠鸣腹泻、尿频尿急等症。

中间部分出现网状或线条状脉络充血,提示小便异常、浮肿、腰痛、性功能障碍等肾、膀胱系统疾患,包括西医前列腺炎、尿道炎、尿路结石的泌尿系统疾病。

小肠病症望诊 

小肠病症:

①小肠虚寒可见小肠区脉络浅淡;

②小肠实热可见小肠区脉络深红。


 大肠和痰证区望诊 

本区主要反映大肠疾病和中医的痰湿类疾病。

(1)大肠与“痰”证区定位:胃病区内侧至内眦水平线以下区域。

(2)大肠与“痰”证区望诊辨证:靠近内眦偏上部分,主要反映中医的痰饮类疾病,如痰湿内蕴引起的胸膈痞满、气喘咳嗽、头晕目眩、肢体沉重、心悸失眠等症,眼象多见肉絮状物质,呈白色或黄褐色、厚薄大小不一。其中色白者为寒湿痰结;褐色多为痰热内蕴、血脂偏高。面积大厚实者症状典型病重,面积小轻薄者病轻,症状不明显。

靠近胃病区的下半部分主要反映大肠病变,异常脉络多为长短粗细不-、颜色深浅不同的直线或波浪形充血怒张,从内眦下方伸向黑睛,只要提示大肠湿热、便秘、便血、痔疮等。

大肠病证:

①脉络深红为大肠实热,鲜红怒张为大肠湿热;

②脉络暗红而细为大肠津亏,浅淡为虚寒。

血轮望诊

目眦在五轮中为血轮,在脏属心,因此双眦的异常变化可以反映出心系病变。心主神志、主血脉,在病理上心系疾病既包括西医所指的心血管疾病,又包括大脑神经的各种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引起的情志类疾病。

(1)内眦定位:即大眼角,包括一块肉状隆起的泪阜、半月皱襞及上下泪点所及的三角区域。

①内眦部充血,刺痛,多心火上炎;

②内眦部红肿流脓,多心火炽盛,兼有瘀滞。

内眦望诊辨证:内眦是心包所属,心包可以保护心脏、防御外邪、助心主血脉,调节、输送血液营养全身。心包引起的疾病多为功能性失调,包括心火、血虚、血瘀等引起的头痛失眠,心烦多梦、疲劳健忘等症,及心肾不交、阴虚火旺、痰火扰心等病理变化,均可通过内眦异常变化表现出来。内眦呈鲜红或深红色为热盛心火上炎;淡白为心血不足,夹杂点状红色血斑为虚实夹杂,多出现口苦、失眠、咽干舌红的虚热症状。

(2) 外眦定位:即外眼角。

外眦望诊辨证:外眦异常变化多反映心脏本身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痴线浅红色细长脉络为心血不足;颜色深红为血虚有热;脉络粗大青紫为胸阳不振、心血淤阻。如脉络由外眦想角膜延伸,末端对角交叉为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肺心病、风心病等。

如果血丝短而细,此人心火旺,或有心律迅速。若血丝长而粗,此人心脏已发生了器质性的病变。如颜色鲜红,病在最近;呈深棕色,症状缓解,暂时处于稳定状态。观察患者左眼上心脏区有血丝,而右眼的心脏区却没有时,也必须认定心脏有病,只是不太重。若左右眼同-部位出现相同状血丝,则说明病情较严重了。对其他区域的血丝观察,也必须与此相同。即看完左眼,不要忘了再看右眼。

心系病证:

①脉络浅淡为心阳(气)虛;

②脉络暗红而细为心阴(血)虚;

③脉络深红怒张为痰火内扰;

④紫红弯曲怒张为心血瘀阻。

肉轮望诊

肉轮在五脏中属脾,五行为土,与胃相表里。脾的主要生理功能为升清、运化、主统血,脾虚运化失常则脾气不升,出现眼睑下垂、肠鸣腹泻、脱肛等中气下陷之证;脾虚不能统摄血液,则会出现心悸怔忡、视物不清及各种出血性疾病。

正常睑结膜呈薄而半透明状,表面平滑可见少量红色垂直走向的小血管分布。病理状态下睑结膜表层组织疏松,略见水肿,色淡白,此为脾虚之证;如出现颗粒状红肿,则为脾虚生热。

(1)脾血(阴)虚:可见睑结膜淡白,伴内眦色淡,以女性多见。临床可见面黄唇白、肢冷乏力、视力减退、月经量少等症状。

(2)脾气(阳)虚:除睑结膜淡白外,可见组织疏松水肿,重者下睑下垂,临床多表现为下肢肿胀、脘腹胀满、神疲乏力、多睡少食、语声低微等症状。

(3)脾虚生痰:脾虚日久生痰,除睑结膜变化外,可见内眦睑裂处出现弥散性淡色脂肪状物质。偏白者为寒湿,临床多表现痰白清稀、肢冷乏力、头昏重如裹、气喘咳嗽等症状。偏黄色者为湿热,多见痰黄不易咳出、胸闷气急、口中粘腻等证。

(4)脾虚生热:阴血不足,热从内生(阳旺),睑部可见明显充血,出现小颗粒状红肿,类似于眼科麦粒肿症,区别在于麦粒肿发病急,多红肿热痛,脾虚生热发病缓慢,病程较长,般无明显肿痛反应。

(5)心脾两虚: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导致心脾两虚多见睑结膜淡白,内眦色淡、虹膜呈局部不规则灰黄色。临床多表现为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眩晕健忘、食欲不振、神疲乏力、月经量少等“亚健康”状态。

病理现象:

①眼睑下垂,眼睫无力,多中气不足:

②目乏,多脾虚夹风;

③眼睑非炎性浮肿,多脾虚夹湿;

④眼睑红肿硬,多脾胃积热;

⑤眼睑湿烂,痒痛,多脾有风湿热;

⑥睑结膜乳头、滤泡增生,多脾胃湿热有瘀;

⑦眼睑结膜颜色变淡,多脾虚血少。

眼睑多属风热之邪外袭或肺、肝、脾湿热蕴伏,上攻于目而成。如果眼睑浮肿,白眼珠红赤疼痛,眼眵黏稠量多,并伴有头痛,恶寒发热,咽喉肿痛,是属风热之邪侵袭肺经,以致肺气不宜所致。

若是眼睑红肿,白眼珠赤涩而痛,眼睑黏稠,并有口渴,尿黄,便干,口苦,脉弦多属肺、肝郁热,上攻于目而成;如果病人眼睑微肿,白眼珠微红,眼眵稀薄而量少者,多属脾肺两经湿热,熏蒸于目而致。

风轮望诊

黑睛即西医解剖学的虹膜和角膜部分,虹膜被角膜覆盖,要透过角膜才能看到。虹膜在眼部解剖中是葡萄膜最前面的一层,表面呈高低不平的皱襞隆起和内陷(隐沟),皱襞和隆起呈辐射状由内相外伸展,直至巩角膜缘。

风轮望诊辨证:

(1)肝血不足的虹膜变化特点:呈淡棕色或灰白色,形状以环形或不规则块状分布为主。病人多表现为视物不清、眩晕耳鸣、失眠多梦、月经量少或延期、神疲乏力、面色萎黄、爪甲不荣,或见关节拘急不利、手足震颤。

(2) 肝血淤滞的虹膜变化:肝血瘀滞主要是由于肝脏本身代谢障碍,或其他相关脏器的器质性病变引起血液循环障碍,及情志失调、肝气郁结气滞血瘀造成的。多见于慢性肝病、高血压、动脉硬化、肝脾肿大。虹膜多为黑色、纹理不清、色泽灰暗,或见黑色窟窿。临床表现胁肋刺痛、脘腹胀满、四肢无力、浮肿、眩晕等症状。

(3)肝失疏泄的虹膜变化:虹膜色淡无华,如肝郁气滞、郁久化热则虹膜呈灰暗色,少光泽。

①角膜溃疡,表面白色为肝热,带黄色为肝脾湿热,此时舌根部常有黄腻苔;

②角膜溃疡表面较清洁,或呈灰色,为气虚或肝阴不足,后者常伴有淡红色的角膜新生血管;

③角膜或虹膜新生血管粗大者,多火郁于肝,或气滞血淤,细小者多肝阴不足;

④前房积脓,为肝脾实热;

⑤瞳孔紧小,多血分有热、或肾热;

⑥睫状压痛明显,多肝热重;

⑦角膜葡萄肿或眼球突出,多肝火旺或肝气盛。

水轮望诊

瞳孔为水轮,在脏属肾,五行为水。肾主藏精,主骨生髓,正常生理状态下,瞳孔能随光线的不同进入量自动调节其开放面积,正常光线下瞳孔的半径约为瞳孔中央至角膜缘(黑睛)半径的1/3左右。如果瞳孔缩小多提示疲劳过度、肝肾虚损(阳气不足);瞳孔过大多为肾精不足,虚火上炎(水不制火,火盛阴亏)。瞳孔除大小变化外,在病理状态下其颜色亦发生改变,正常瞳孔色黑透明,一旦产生病理性改变,色素可变为淡蓝、淡白或淡黄。

望诊辨证:

(1)淡蓝色:肝属木色青,如瞳孔变为淡蓝为肝病及肾、肝肾两虚。多由久病失调,情志内伤引起,临床可表现为头晕目眩、失眠多梦、五心烦热、腰膝酸软男子遗精、女子经少等。

(2)灰白色:如瞳孔出现灰白色,多为气血两虚,肾精不足,临床多见形体肥胖、腰膝酸软、耳鸣口苦、小便黄赤等;

(3)凡外眼正常而自觉礼物模糊,眼前黑花飞舞等,皆归人瞳神疾患(即内障)的范围,包括现代医学的所有玻璃体病,眼底病,视神经病,多以肝肾不足为根本,但发病开始可以出现各种不同的脏腑气血失调的症状。

案例图

振荡文化

微信号:cll525354

 阅读文章全部内容  
点击查看
文章点评
相关文章
三尺三 藏家011 关注

文章收藏:9545

TA的最新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