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的魏碑字帖,都收集在这了

浩翰洒墨

收藏于 : 2020-05-15 16:32   被转藏 : 13   

《张猛龙碑》全称《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碑》。北魏正光三年(522)正月立,无书写者姓名,碑阳二十四行,行四十六字。碑阴刻立碑官吏名计十列。额正书“魏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之碑”三行十二字。

2.魏晋南北朝|北魏武泰元年《元暐墓志》(点击蓝字查看详情)

《元暐墓志》,全称《魏故使持节散骑常侍卫大将军尚书右仆射都督雍岐南豳三州诸军事雍州刺史南平王(元暐)墓志铭》,系1928年农历6月在洛阳城北四公里盘龙冢村东南地出土。盖已失。志石现存开封市博物馆碑廊,保存完好。

3.魏晋南北朝|大魏赵谧墓志,此志书刻俱佳,在魏碑中亦属罕见(点击蓝字查看详情)

《大魏赵谧墓志》全称《大魏故持节龙骧将军赵谧墓志铭》,北魏景明二年(501)年岁次辛巳十月壬戊廿四日乙酉造。志长方形,纵45.2厘米、横36.3厘米。青石质。有界格楷书。志文12行,满行15字。志共计152个字。每个字2.5cmX2.5cm。2003年出土于河北赵县赵州桥之西南。全石保存完好,无一字缺损。

4.魏晋南北朝|常岳等百余人造像记,北魏造像中的属于上乘之作(点击蓝字查看详情)

《常岳等百余人造像记》在外观形制上采用了《始平公造像记》画界格的方式,应该说是以一种恭谨的态度来对待的,加之书刻俱精,有纤毫毕现的感觉,所以在北魏造像中属于上乘之作。

5.魏晋南北朝|郑文公碑笔力雄强圆劲,为魏碑佳作之一(值得珍藏)(点击蓝字查看详情)

《郑文公碑》,全称《魏故中书令秘书监使持节督兖州诸军事安东将军兖州刺史南阳文公郑君之碑》,又名《郑羲碑》。刻于北魏宣武帝永平四年(公元511年),系崖刻,共有内容近同的上、下两碑。上碑在中国山东平度市天柱山,下碑在莱州市云峰山。下碑51行,每行23~29字,比上碑书写略晚,字亦较大,剥泐较少,因而比上碑更为著名。

6.魏晋南北朝|北魏处士王基墓志瘦硬俊茂,用笔果断沉雄(点击蓝字查看详情)

《处士王基墓志》全称《魏故处士王君墓志铭》,北魏正光四年(523年)十月刻。墓志为方形,志高49.8厘米,宽48.5厘米,正书21行,满行24字,共466字,有残损。此志书法瘦硬俊茂,用笔果断沉雄,行笔以偏侧锋圆行为主,已具唐楷成熟时期的特征,为六朝碑志所少见。

7.魏晋南北朝|《元钦墓志》是标准的“魏碑体”楷书,锋棱毕见(点击蓝字查看详情)

《元钦墓志》,原题“大魏故侍中特进骠骑大将军尚书左仆射司州牧司空公钜平县开国侯元君之神铭”。永安元年(公元528年)十一月甲寅朔八日辛酉刊刻。

8.魏晋南北朝|《元晖墓志》北魏墓志中的精品,书写极为娴熟自如(点击蓝字查看详情)

北魏《元晖墓志》,全称《魏故使持节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司空公领雍州刺史文宪元公墓志铭》。石为正方形,每边长75厘米,厚15厘米,刊于北魏神龟二年(519),原石现藏西安碑林。

9.魏晋南北朝|《樊可憘造像》结体茂密峻整,有北魏人风韵(点击蓝字查看详情)

魏《樊可憘造像》,正书,十二行,行十二字.北魏正光三年(五二二)刻。书法结体茂密峻整,与稍晚的《马鸣寺根法师碑》的书法风格近似。樊可憘一名曾见于北魏《张猛龙碑》碑阴题名。过去论者有的疑为伪刻,也有论者认为此造像记书法有北魏人风韵,应是魏刻无疑。

10.魏晋南北朝|《王基断碑》风神雄健清隽,上托隶源,下开魏齐风范(点击蓝字查看详情)

《王基断碑》全称《东武侯王基碑》,三国魏隶书碑刻,魏元帝景元二年(261)四月立于洛阳。洛阳关林碑林藏。

11.魏晋南北朝|元倪墓志点画流动书风秀逸潇洒,为北魏墓志中的佳品(点击蓝字查看详情)

北魏《元倪墓志》,全称《魏故宁远将军敦煌镇将元君墓志铭》。北魏正光四年(523)二月刻。楷书。19行,行22字。纵74厘米,横73.5厘米。民国初年在河南洛阳姚凹村出土,曾归常熟曾炳章、昊兴蒋榖孙、番禺陈渔春。一九六O年从陈氏处访得此石,现藏上海博物馆。

12.魏晋南北朝|北魏《高道悦墓志》笔画峻整,笔势跳宕,结体侧倚(点击蓝字查看详情)

北魏《高道悦墓志》,北魏神龟二年(公元519年)刊,1969年出土于山东省德州城北胡官营,同时出土的还有其夫人《李氏墓志》。随即藏德州图书馆,1983年一并移藏山东省石刻艺术博物馆。志长八十三厘米,宽八十二厘米,厚十厘米。正面刻魏书二十八行,行三十字;背面刻十二行,行十七字。书法与其夫人墓志同出一人之手,笔画峻整,笔势跳宕,结体侧倚。

13.魏晋南北朝|北齐隶书《陇东王感孝之颂》(点击蓝字查看详情)

北齐隶书《陇东王感孝之颂》,碑在山东省长清县(今济南市长清区。南部曾属肥城、平阴)孝里铺孝堂山,全刻上下1.24米,左右2.18米。额题“陇东王感孝颂”为篆书两行,颂文为隶书。申嗣邕撰文,梁恭之书。文后又刻有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杨杰题记。

14.魏晋南北朝|爨龙颜碑被康有为列为“神品第一”(点击蓝字查看详情)

《爨龙颜碑》始建于南朝刘宋孝武帝大明二年(公元458年),距今为一千五百四十一年。与爨宝子碑相比,此碑较大,通高3.38米,上宽1.35米,下宽1.46米,厚0.25米,碑阳正文24行,行45字,共 927字。故称“大爨”。它是现存晋宋间云南最有价值的碑刻之一。

15.魏晋南北朝|《穆亮墓志》书法俊美挺劲(点击蓝字查看详情)

《穆亮墓志》,全称《太尉领司州牧驃骑大将军顿丘郡开国公穆文献公亮墓誌铭》。北魏景明三年(502)刻。誌石呈方形,高66厘米,59厘米。誌文正书20行,行22字,书法俊美挺劲。1925年河南洛阳城东北西山出土,同时出土的还有其妻亮妃墓志。1939年于右任将其捐藏西安碑林。穆亮,生年不详。官至太尉领司州牧驃骑大将军,北魏景明三年(502)葬於河南洛阳。

16.魏晋南北朝|《马鸣寺碑》,此碑笔法虽未成为主流,然却独具一格(点击蓝字查看详情)

《马鸣寺碑》,亦称《马鸣寺根法师碑》,北魏正光四年立于今山东省东安县大王桥。碑文正书共廿二行,每行卅字。碑额呈凸形,上方一行阴文“马鸣寺”三字,下方则为阳文“魏故根法师之墓碑”八字,碑文记载根法师一生事迹。此碑于清中期后开始有断纹,咸丰、同治年间断裂为三。

17.魏晋南北朝|中岳嵩高灵庙碑,康有为评此碑:体兼隶楷,笔互方圆(点击蓝字查看详情)

《中岳嵩高灵庙碑》为北魏著名碑刻之一。北魏太安二年(456年)立,一说太延年间(435~440)立。楷书,23行,行50字。在河南登封县是由隶书向楷书过渡书体。传为寇谦之书。寇为昌平人,著名道学家,活动于嵩、华间。

18.魏晋南北朝|《侯夫人墓志》粗看简陋荒率,细品则蕴藉朴厚(点击蓝字查看详情)

《侯夫人墓志》,亦称《显祖嫔侯骨氏墓志》。全称《显祖献文皇帝第一品嫔侯夫人墓志铭》。北魏景明四年(503)三月二十一日立。志文首题“献文皇帝第一品嫔侯夫人墓志铭”。志高41厘米,宽40.5厘米。志文十六行,行十六字。正书。此志于清宣统三年(1911),在洛阳城北安驾沟出土。

19.魏晋南北朝|《姚伯多造像记》是迄今所知最早的道教造像碑(点击蓝字查看详情)

《姚伯多造像记》亦称《姚文迁造像碑》,《姚伯多兄弟造成石文像》。 姚伯多造像碑是迄今所知最早的道教造像碑,它作于北魏太和二十年 ( 公元 496 年 ) ,正书。高1.30米,厚0.30米,宽0.72米,顶座均失,榫迹尚存,四面雕刻。1936年迁置耀县碑林,现藏陕西耀县博物馆,和药王山其它石刻一起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魏晋南北朝|张玄墓志化篆分入楷,遂尔无种不妙,无妙不臻(点击蓝字查看详情)

《张玄墓志铭》全称《魏故南阳张玄墓志铭》。清代因避清圣祖玄烨之讳而改称《张黑女墓志》。此碑刻于北魏普泰元年(531年)十月,正书,二十行,行二十字。原石久佚不存。清道光年间何绍基得剪裱旧拓孤本,乃著世至今,拓本共十二页,每页四行,满行八字。出土地不详。

21.魏晋南北朝|《司马显姿墓志》梁启超评“于俊拔之中,别饶韶秀”(点击蓝字查看详情)

《司马显姿墓志》全称《魏故世宗宣武皇帝第一贵嫔夫人司马氏墓志铭》。高67.1厘米,宽67.3厘米,1927年在洛阳城北安驾沟西南出土,曾经于右任先生收藏。此志书刻皆精,为其时墓志铭中的上品,梁启超评为“于俊拔之中,别饶韶秀”,是初学楷书的佳品。

22.魏晋南北朝|《元羽墓志》,刻工极精细,笔画方折峻厉(点击蓝字查看详情)

魏碑《元羽墓志》,1919年河南洛阳出土墓志高一尺八寸,广一尺六寸,景明二年(公元501年)七月刻。墓志有楷书十三行,行十五字,文辞书体均极精劲。石刻现藏于国家博物馆。

23.魏晋南北朝|《石门铭》飞逸奇浑,分行疏宕,翩翩欲仙(点击蓝字查看详情)

《石门铭》北魏著名的摩崖石刻之一。全称《泰山羊祉开复石门铭》。北魏宣武帝永平二年(509)正月,太原典签王远书丹、武阿仁凿刻于陕西褒城县东北褒斜谷石门崖壁。康有为将其列为“神品”,云:“石门铭飞逸奇浑,翩翩欲仙,若瑶岛散仙,骖鹤跨鸾”。

24.魏晋南北朝|泰山经石峪大字与瘗鹤铭相近,而渊穆时或过之(点击蓝字查看详情)

《泰山经石峪金刚经》,又名《泰山佛说金刚经》,摩崖石刻,北齐天保间刻,刻于山东泰山斗母宫东此一公里山谷之溪床上。上刻隶书《金刚经》,明隆庆年间万恭书刻“曝经石”。故俗称“晒经石”。

25.魏晋南北朝|《元桢墓志》其笔画茂实刚劲,结体紧峻,意态恣肆(点击蓝字查看详情)

《元桢墓志》是元魏宗子志石时间最古的。刻于魏孝文帝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是属于北魏中期的典型碑刻。17行,行18字,共306字。志高71厘米,宽71厘米。1926年夏出土于洛阳城北高沟村东南,后经于右任先生收藏并移存西安碑林至今。其笔画茂实刚劲,结体紧峻,意态恣肆,气势雄奇。

26.魏晋南北朝|《李瞻墓志》点画丰腴舒展,结体翔动开张(点击蓝字查看详情)

《李瞻墓志》全称《儒德李生之墓铭》刻于北魏正始五年(508)正月,墓志为覆斗形状,石高三十六点五厘米,宽四十三厘米,字面高二十九厘米,宽三十六点五厘米,正书十六行,行十五字,有棋盘格,二零零零年出土于河北赞皇。

27.魏晋南北朝|《崔混墓志》笔画精美雅健,结体方整峻逸(点击蓝字查看详情)

《崔混墓志》,东魏孝静帝元象元年(公元538年)刊。青石质,正方形,边长五十三厘米半,有盖。志文魏书,三十二行,行三十二字。一九七三年冬出土于山东淄博市临淄区大武乡窝托村南崔混墓中,今藏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28.魏晋南北朝|《敬使君碑》,该碑刻书法婉雅朴厚,古气磅礴(点击蓝字查看详情)

《敬使君碑》,全称《禅静寺刹前铭敬使君之碑》。东魏正书碑刻。兴和二年(540)立于长社。碑文长达二千五百余字,可谓洋洋大观,且无漫漶,刻工极为精严,颇能传达原书笔意。《敬史君碑》,清人所著的《金石萃编》有所记载。

29.魏晋南北朝|《元怀墓志》的点画变化多端、形态各异,书刻精妙 (点击蓝字查看详情)

《元怀墓志》公元517年(北魏熙平二年八月)刻。1925年河南洛阳张羊村出土,原石现藏河南博物院。该志书刻精妙,字口清晰中新,便于临暮学习,是初学“魏碑”书体的较好范本。

30.魏晋南北朝|此碑应是方笔露锋之典型代表,因此最显见用笔之妙(点击蓝字查看详情)

《魏灵藏造像记》清乾隆年间钱塘黄易访拓后始显于世。书法酷似《杨大眼造像记》 ,或疑同出一手。楷书。十行,行二十三字。额楷书题〖魏灵藏〗三字,额左题〖薛法绍〗三字,共九字,但中间一行〖释迦像〗字略大于两侧。北魏造像每用别体字,此记尤多。

31.魏晋南北朝|《受禅表碑》系王朗文、梁鹄书、钟繇镌字,谓之三绝(点击蓝字查看详情)

《受禅表碑》,高3.22米,宽1.02米,厚0.28米,圭形,三国魏黄初(202年)刻,上有碑穿额题篆书阳文“受禅表”三字。碑文22行,每行49字,字1寸2分,隶书阴镌。该碑系王朗文、梁鹄书、钟繇镌字,谓之三绝,即文表绝,书法绝,镌刻绝,有较大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

32.魏晋南北朝|《刁遵墓志》如西湖之水,以秀美名寰中(点击蓝字查看详情)

《刁遵墓志》也称《刁惠公墓志》。志文楷书,共二十八行,每行三十二字,原石刻北魏熙平二年(公元五一七年)。清雍正年间在河北省南皮县出土,其一角已残缺。

33.魏晋南北朝|《元简墓志》书法简静,雄强朴茂,力显阳刚之美(点击蓝字查看详情)

《元简墓志》,北魏太和二十三年(499年),誌石呈长方形,高73厘米,残宽33厘米,誌文正书8行,行18字,誌石右端残缺。1926年河南洛阳城西北高沟村出土,1939年于右任将其捐藏西安碑林。现藏西安碑林博物馆。元简(460一499),字叔亮,河南洛阳人,太和年间被封為齐郡王,北魏太和二十三年(499)葬於河南洛阳。妻常氏,燕郡公常喜之女。

34.魏晋南北朝|《丘哲墓志》是于右任先生1938年捐藏于西安碑林的

《丘哲墓志》。高、宽均四十五厘米,志文十七行,满行十九丰。529年(孝庄帝永安二年)立。1927年河南省洛阳城东北马沟村出土。于右任先生1938年捐藏西安碑林。

35.魏晋南北朝|天发神谶碑在书法史上可说是前无先例,后无继者(点击蓝字查看详情)

《天发神谶碑》建于吴天玺元年(公元276年),又名《天玺纪功碑》、在宋以前已断为三石,故又名《三断碑》。传为华(核)文、皇象书,又传为苏建所书,因碑文残缺,无从考证。旧在江苏江宁尊经阁,清嘉庆十年(1805)毁于火。

36.魏晋南北朝|爨宝子碑端朴,若古佛之容,朴厚古茂,奇态百出(点击蓝字查看详情)

《爨宝子碑》全称为'晋故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府君墓碑',东晋安帝乙已年(公元405年)刻,现碑石在云南曲靖市第一中学校园内,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37.魏晋南北朝|北齐文殊般若经碑结体茂密,风润厚美,用笔平衡庄重(点击蓝字查看详情)

《北齐文殊般若经碑》石刻在汶上县城东20公里 的水牛山上。它主要有两部分组成。原立于水牛山峰端,1973年移至县文化馆。碑高2米,宽0.86米,厚0.14米。上罩盖顶石一块,碑额中置佛龛。龛中雕菩萨1尊,盘膝而坐,神态端庄安然;两旁雕侍者各2人,线条优美;下配两狮作朝供状,栩栩如生。龛之两侧阴刻“文殊般若”四字。

38.魏晋南北朝|晖福寺碑方峻而端整,锋芒毕露,与张猛龙风格极似(点击蓝字查看详情)

《晖福寺碑》,北魏太和十二年(488)刻,楷书,24行,每行44字,高294厘米,宽90厘米,额下有穿,下部作束腰形,碑阴刻有许多少数民族的姓氏,是研究民族史的重要资料。此为中国名碑之一。原存陕西澄城县,碑石原在陕西澄城县,当地人禁拓,故传本很少。现藏西安碑林。

39.魏晋南北朝|《李璧墓志》书法雄强茂密,独树一帜,极似张猛龙碑(点击蓝字查看详情)

《李璧墓志》,北魏正光元年(公元520年)刻。青石质,高一百零四厘米,宽八十九厘米。系旧碑改作而成,碑阴上截所刻二螭仍在。志铭魏书,三十三行,行三十一字,背面有题名一列。出土时间、地点有二说:一说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出土于山东德州;一说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出土于河北省景县。后者为是。墓志出土后不久归济南金石保存所收藏,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移藏于山东省博物馆。吴士鑑《九钟精舍金石跋尾甲编》、范寿铭《循园古冢遗文跋尾(三)》、赵万里《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方若《校碑随笔》、杨震方《碑帖叙录》、日本二玄社《书迹名品丛刊》等有著录。

40.魏晋南北朝|《元苌墓志》二零零二年出土,遒丽华滋,端庄丰腴(点击蓝字查看详情)

《元苌墓志》全称为《魏故侍中镇北大将军定州刺史松滋成公元君墓志铭》。志石高、宽各七十九厘米,楷书,计二十六行,满行二十六字,共六百六十四字。属于书刻皆精一类,刀法细腻精微,加之出土不久,保存完好,文字刀口清晰如新发于硎,有利于我们在临习中“透过刀法看笔法”,作纸上书写的笔法还原。

41.魏晋南北朝|吊比干墓文形端庄典雅,气势刚健质朴,用笔横平竖直(点击蓝字查看详情)

《北魏吊比干墓文》刻于北魏太和十八年(公元四九四年)十一月。清王昶《金石萃编》载:“碑高七尺七寸,广四尺一寸,二十八行,行四十六字,正书。”原碑毁于北宋,元祐五年(公元一O九O年)又依照原碑拓本重新立石摹刻,碑现存河南汲县。此碑文为北魏孝文皇帝亲自撰写,他以悼念殷代大臣比干的忠贞,而抒发自己的感慨。此碑无书丹人姓名,清朝中叶传为北魏著名书家崔浩所书。

42.隋唐五代|《张盈墓志》风格上接近于北魏《张玄墓志》,足资借鉴(点击蓝字查看详情)

隋《张盈墓志》又名《朝散大夫张盈墓志》,刻于大业九年三月十日(613年),志高54.5厘米,宽54.5厘米,14行,行24字,清末出土于洛阳南陈庄。

43.魏晋南北朝|《崔鸿墓志》方圆兼施,笔画工整峻峭,刀意笔韵俱存

《崔鸿墓志》,北魏孝昌二年(公元526年)刊。青石质,正方形,边长八十二厘米。志文魏书,二十八行,行二十八字。有盖,盝顶形,素面,已破碎。1973年冬出土于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大武乡窝托村南崔鸿夫妇合葬墓中,今藏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崔鸿,《魏书》、《北史》有传。

44.魏晋南北朝|瘗鹤铭剥蚀已甚,然存字虽少,其举止历落,气体宏逸(点击蓝字查看详情)

镇江焦山江心岛《瘗鹤铭》摩崖石刻。瘗,埋葬。一个书法家,家养的鹤死了,埋了并写了铭文。凡是历史上有名字的书法家都在这里留下了书法摩崖石刻,并拓了此铭而去。后来遭雷击滑坡,碑文下半截落入江中,再后来,上半段也消失了,传世的拓片多为伪作。

45.魏晋南北朝|《元略墓志》笔致遒丽隽美,清逸流畅,历来倍受推重(点击蓝字查看详情)

《元略墓志》全称“魏故侍中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尚书令徐州刺史太保东平王元君志铭”。志文正书,共三十四行,行三十三字。北魏建义元年(528年)刻,1919年在河南洛阳安驾沟出土。此志曾归固始许氏、武进陶氏,现藏辽宁省博物馆。志右下半部稍有断裂残损。

46.魏晋南北朝|崔敬邕墓志结体淳雅古朴,有“六朝志石之冠“的美誉(点击蓝字查看详情)

《魏崔敬邕墓志》是北魏熙平二年崔敬邕的作品,收藏在上海图书馆、南京博物院有藏本。《崔敬邕墓志》北魏熙平二年(五一七)十一月二十一日葬,清康熙十八年(一六七九)河北安平农民开挖水井时,在黄城崔公墓旁出土。康熙三十年(一六九一)冬,安平知县陈崇石将墓志砌入当地乡贤祠壁间,嘉庆中某县令罢任时,携此墓志离去,后墓志则不知何往。

 阅读文章全部内容  
点击查看
文章点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