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任何浮于表面的“象”,都是背离“道”的无知

藏家633 关注

收藏于 : 2020-01-29 20:05   被转藏 : 2   

道德经:任何浮于表面的“象”,都是背离“道”的无知。

任何事物的外在和枝末都只是一种“象”,而真正内在的根源才是真正的道。

这世界不单是一个三维的世界,人的思维也如同“三维”的思维,只能看到事物的表象,而看不到事物本质的规律和存在,以至于自己在错误的道路上迷茫、无助,追寻着一些错误的事情。

一个人如果把自己的心思执念于表象之上,把表象的文字当做了“道”本身,就会陷入执着表象的误区之中,这是一种思维的愚昧,也是觉悟的局限。

好像一个人提及修行,就想脱离尘世,追求远方;又如同一个人评判一件事物的时候,总会通过事物的表象去判断对错。

这不光是一种荒唐,也是一种不合乎道的愚昧,如果不能突破这一种外在的虚无而窥探内在本质,就永远不可能达到道的状态。

《道德经》第一句话就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用语言描述的道,都不算是真正的道;能够用名称描述的事物,都不算真正的相名。

文字只是众多承载形式中的其中一种,任何事物都可以承载道,但是当你把自己的心思只是执着于表象的文字之中,就会受到文字的束缚,从而也背离了道的根本。

那么道是什么呢?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所以,常常以毫无目的尚无成型的状态来考察道,无名无形的玄妙;常常从有目的、受约束的状态,来考察它有名有实的客观事实。

让自己的内心有一种空无,有一种懵懂,抛开外在的表象,也就是所谓的从三维转化为四维的过程中,认知那一些看不见的事物,认知背后真正的一个规律。

当一个人把自己的心思执着于表象的时候,就会把外在的事物误认为根本。

就好像很多人在追求物欲的时候,物欲本来只是人生幸福的一个支点,但是很多人却把物质归为了幸福全部。

当一个人把外身外物归咎于人生智慧根源的时候,就会陷入无穷尽的追求物欲之中。

佛家说“以无相心去看众生相”的智慧就是如此,无相心就是道的彻悟,以道的淳朴为核心去看待和评判世间万物的时候,你会发现世间万物并没有什么区别。

即便是得到和失去,也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即便是花开和花落也只是同归于自然,这就是一种懵懂,这就是一种混沌,这是一种凌驾于道之上,没有执着于表象的智慧。

众生本无相,要让心也“无相”。

在昆仑山下,远离尘世之外的仙境,据说盛产一种快乐果,得到这个快乐果子的人就会笑逐颜开。

有一个年轻人历尽艰辛的去找这种快乐果,但是他得到之后却发现并没有想象中的快乐,反而有空虚和失落。

这个时候他遇到了一个山中老人,老人听说了他的问题之后就说:“快乐果并非昆仑山才有,而是每个人心中都有,只要你有快乐的根,无论走在天涯海角都能找到快乐。”

这句话的含义就是:心是快乐之根

万事皆由心生,任何事情都有一个本源,抛开迷惑心智的表象,找寻事物的本源,才能真正的得到快乐。

文|国学书舍

看了这一篇章的智慧,您有什么不一样的感悟呢?

 阅读文章全部内容  
点击查看
文章点评
相关文章
藏家633 关注

文章收藏:140

TA的最新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