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共和国之威尼斯战史(六)——拜占庭帝国的末日

STRKS 关注

收藏于 : 2021-01-18 00:39   被转藏 : 3   

千年帝国的毁灭


中世纪的君士坦丁堡图。图中央为君士坦丁堡市区,市区之右(东)则为金角湾与博斯普鲁斯海峡,左方(西)则是马摩拉海与达达尼尔海峡,在金角湾对面则是卫星市培拉(加拉太)。

就在新苏丹快步迈向君士坦丁堡时,威尼斯共和国在作什麽呢?

佛斯卡利总统头痛地发现,由於他重启摩契尼哥一再告诫不要去做的北义大利扩张政策,威尼斯的精良海军和雇佣兵部队,此时正陷入与米兰公国的陆上战争之中无法脱身。

这场三十年前爆发的战争,起因是热内亚丶托斯卡尼与佛罗伦斯遭到米兰大公维斯康提的攻打,佛斯卡利认为威尼斯可藉这次机会合并三小邦,打垮米兰公国,使威尼斯成为雄霸北义大利的欧陆强权。1425年起,威尼斯对米兰公国宣战,并煽动安布若希(Ambrosian)叛乱,意图攻灭米兰,但战况却意外地发展为长期消耗战。

摩契尼哥的预言不幸成真,共和国有限的宝贵力量正在陆上战争中陷入泥沼,逐渐消耗殆尽。威尼斯本土虽然拥有五十艘常备舰队的军用桨帆船,还有随时可供动员的数百艘国营商船队,但是可以投入地面作战的兵力却是一个也没有;事实上1452年春天时米兰战线方面的威尼斯督战议员还对本国报告,由於战力缺乏,请求本国无论如何都要再加派四千名弩兵或是雇佣军───拖到夏末还是连这种部队都凑不出来的威尼斯,怎麽可能对拜占庭伸出援手。

拜占庭的求救使节也拜访了教廷和热内亚,但是热内亚也深陷於战火之中无法脱身,教宗尼可拉斯五世(Nicholas V)则是要求拜占庭东正教会顺服教宗,承认教宗权威,结束教会分裂状态,否则就不出兵救援;想也知道,拜占庭不会接受这种对自己来说,跟投降给土耳其没什麽两样的要求。虽然拜占庭特使试图寻找其他欧洲国家求救,但他很快就发现整个欧洲此时都忙着自相残杀无暇他顾:西班牙忙着对付格拉纳达的回教徒,英法双雄此时正在百年战争中打的不可开交,神圣罗马帝国则是差不多已经散架了。

虽然,历任皇帝一再地承诺愿意统一教会,并接受教宗在作为宗教上的精神领袖,但这一承诺,一但皇帝返回君士坦丁堡后,就必须面对强大的'本土派'的反对声浪。皇帝们为了巩固这项协议,也只能一次又一次地压迫着他的希腊子民们。不过,这样的举措,不但没解决东罗马帝国的危局,反而加深了帝国内部的裂痕。更有甚者,在帝国沦亡前夕,帝国的要臣卢卡斯 诺塔拉斯大公(Loukas Notalas)甚至喊出了'宁可在君士坦丁堡内给头戴方巾的土耳其人统治,也不愿让顶着三重教冠的拉丁人教宗来管'的话来。


在拜占庭帝国的哀求下,威尼斯决定派遣克里特岛驻留舰队司令加百列.特列威森(Gabriele Trevisan)带领八艘军舰支援君士坦丁堡,而跟威尼斯人缠斗数百年的老劲敌热内亚,也在这种紧要关头与威尼斯携手合作,从地中海的巧斯岛守备队派出一千名士兵,他们在老经验的佣兵司令乔旺尼.杰士汀尼(Giovanni Giustiniani)将军的指挥下,分乘五艘大帆船,赶往科尔夫港与威尼斯人会合。除此之外,从西西里丶西班牙与法国都分别有一艘以个人身份赶来参战的船,总共16艘,约两千名陆战佣兵和一千名水手,这就是全部的援军了。


外国造型师做的乔旺尼.杰士汀尼GK,反映出了十五世纪那个年代的军人装束:一身坚固厚实的铁制板甲防护。

在1452年冬季,地中海波高浪狂的这个季节中,艺高人胆大的特列威森提督率领这支舰队穿过达达尼尔海峡,开抵君士坦丁堡。但尽管援军穿过土耳其人层层防线到达目的地,和五千名拜占庭兵合起来,也才一共26条军舰和不到万名士兵。

然而苏丹的大军,就算排除掉四万工人与奴隶,还是有八万步兵丶两万改宗兵和两万水手,兵力组成扎扎实实,起码是君士坦丁堡守军的十倍以上。1453年春季,海象平复,寒冬结束,穆罕默德二世带领土耳其军兵分海陆两路,包抄君士坦丁堡。


被十馀万土耳其军团团包围的拜占庭最後堡垒。

1453年四月二日,鄂图曼帝国军开始包围君士坦丁堡,由於部队规模太大,再加上主力的炮兵队搬运进度落後,因此光是布阵丶整地丶设营丶组装攻城器械就花了三天的时间,直到四月五日,穆罕默德二世的压箱宝运抵组装,才展开正式的攻城作战,君士坦丁堡攻防战於是开始。


穆罕默德二世率领他的重炮与大军,开抵君士坦丁堡城下的绘画。

四月十二日,乌尔班终於组装好了他那门口径800mm的超级巨炮,还有那六十馀门其馀各种口径的小攻城炮,并且点燃导火线,朝提奥多修斯墙射出了重达半吨的巨型石弹───炮击威力惊天动地,千古难攻不落丶高达四十公尺的提奥多修斯墙马上就被挖开了一道口子,而乌尔班巨炮对守军士气造成的震撼,并不亚於对城墙的破坏。土耳其雇用的塞尔维亚和匈牙利工程师们指挥挖掘地道,而苏丹的大军则从地面与海上发动猛攻。

尽管鄂图曼帝国兵多将广,还有此时地球表面上最多最强的炮兵部队;但是君士坦丁堡的城防却也非这些火炮可以轻易摧毁,守城经验丰富的君士坦丁堡居民以石灰和沙包紧急修复城墙,而勇猛的拜占庭骑士和热内亚佣兵,则在老练的佣兵队长杰士汀尼将军指挥下,辅以秘密武器希腊火的适时运用,再加上拜占庭帝国的散弹手炮,与客座攻城技师约翰内斯.格兰特(Johannes Grant)的指点,屡次击退鄂图曼军的猛攻,灌水防堵攻城地道,令土耳其兵在提奥多修斯墙前积尸如山,冲车的残骸则又堆满城墙的缺口。

四月二十日,五艘热内亚军舰与三百名勇敢海员带着补给物资突破博斯普鲁斯海峡,并在百馀艘鄂图曼军舰之间穿梭如入无人之境,在守军的欢呼声中开入金角湾,尽管这点支援杯水车薪,但却大幅提振了士气。当天下午,因为连续好几天毫不间断的炮击,乌尔班的巨炮发生了膛炸,炸死了这位热衷於大炮的匈牙利工程师───穆罕默德二世察觉到士兵们的战意正在因为连串挫折而迅速消退,君士坦丁堡一方的士气又因为援军抵达而恢复,为了改变这种不利情势,他毅然大胆地发动一场惊天动地的作战。

四月二十一日整天鄂图曼军都在进行猛烈的攻击,有炮兵丶地道丶还有攻城塔,尽管这些手段一次次的失败,但是攻击却一直持续到夜晚也未曾停止。经过整日混战,等到二十二日的太阳升起时,守军才吃惊地望向培拉区(加拉太半岛)───土耳其人的军舰从山上翻了过来!


穆罕默德二世的惊人策略:翻山舰队作战。把舰队怖署进金角湾除了剥夺守方最後的一点制海权以外,其实也存在着消长敌我士气的重要心理作用。

趁着拜占庭军的注意力被吸引开之际,穆罕默德二世在加拉太修建了一条翻山道路,以上万名苦力作为牵引动力,把土耳其海军舰队和炮兵开进了金角湾里。这个震撼力十足的场景马上浇熄了守军刚击退数波攻势的胜利感,取而代之的是种种不信赖和不稳气息。

拜占庭军指责是培拉区的热内亚人暗通土耳其军,而热内亚则一口咬定这种从金角湾进攻的手段很像当年第四次十字军,铁定是威尼斯勾结土耳其的结果;威尼斯军指挥官特列威森提督忍不下被抹黑的这口气,於四月28日晚上带领威尼斯舰队打开金角湾铁锁,打算奇袭土耳其舰队於玛摩拉海上的翻山通道,但却被发觉而遭到击退,因此而损失了两艘舰艇和数百名水手。

此时威尼斯虽然硬是凑出了一支为数九艘桨帆船丶兵力一千两百人的小舰队,积载粮食丶箭矢丶火药,聚集在达尔马提亚沿岸准备开拔;但是佛斯卡利总统与十人委员会却在这时候迟疑了,比起那些对於君士坦丁堡的防御力量过度期待的西欧诸国,威尼斯与热内亚人很清楚衰弱不堪的拜占庭帝国内情。

毫无疑问,君士坦丁堡将会沦陷───威尼斯共和国有必要冒着得罪君临东方世界的苏丹风险,冒死支援行将就木的东罗马帝国吗?威尼斯对土耳其派出的外交特使也应该快到苏丹面前了,也许先等外交折冲结果出炉,再派援军才不致误用兵力。然而此时的踌躇却酿成了永远的悲剧,诚如马基维利所言:「今天舍不得花十枚金币扑灭灾祸之源的吝啬鬼们,明天就会为了损失一千枚金币而捶胸顿足不已。」

金角湾制海权的丧失对於君士坦丁堡守军而言是致命的,土耳其人的炮兵摆开在加拉太半岛的岸边,隔着金角湾炮击提奥多修斯墙的内侧,而且还以船舰相连结搭成水上船桥;这逼迫守军必须调动人马来抵御土耳其人,进一步使得正面城墙的防御更加不足。

───不过就算是穆罕默德二世占尽一切优势,君士坦丁堡还是证明了它难攻不落的美誉,拜占庭军丶热内亚佣兵丶威尼斯的水手们仍旧死战不退,在这种艰困的战况中继续又坚持了一个月之久。穆罕默德二世也开始动摇起来,但是在主战派的大臣激励支持下,他才恢复了信心,决定於五月二十八日清晨发动倾注全力的总攻击,鄂图曼帝国将把一切的战力掷於君士坦丁堡的布拉赫内区城墙上,希冀能够海陆夹攻击破城防。

由奴隶丶战俘丶新近征服省份的强徵兵所组成的部队担任第一波,这群装备简陋士气低落的杂兵,因督战队押阵在後而不得不向前猛攻,最後几乎悉数战死於提奥多修斯墙前,但是第一波攻势也很成功地消耗了守方的弹药与士气。

第二波部队是从安纳托利亚与叙利亚徵召的正规兵,他们从提奥多修斯墙正面全线进攻,残忍血腥的肉搏战令热内亚佣兵死伤惨重,几天以来一直尽力组织防御的热内亚军司令官杰士汀尼也身负重伤不治;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亲自率军督战,勉强得以填补热内亚军溃散之後遗留的缺口。


亲率将士阻挡土耳其军,奋战不退拒绝逃亡,最後与城一同共存亡的拜占庭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图左着铁甲者)。

然而,穆罕默德二世此时打出他的最後一张王牌,改宗兵部队。二十九日清晨,这群鄂图曼土耳其帝国的最精锐将兵冲上提奥多修斯墙,在基督门上升起土耳其的新月旗,顿时鄂图曼军士气大振,狂热欢呼且争先恐後地冲进了君士坦丁堡。


穆罕默德二世率军进驻君士坦丁堡。

特列威森提督见到此一情况便知局势无望,於是召集威尼斯和热内亚的佣兵丶商人丶水手们,集结君士坦丁堡中最後剩下的八艘军舰,和培拉区停泊的数十艘商船与各式渔船舢舨,赶往港口准备撤退。特列威森并非慌忙逃逸,他除了尽可能保持部队秩序与完整之外,也收容了重伤昏迷的杰士汀尼(稍後在回义大利途中高烧不退身亡),并曾请驾君士坦丁十一世,希望他能上船流亡,但这位自知将会成为拜占庭帝国末代皇帝的君主,拒绝从他的首都逃走,最後率领禁卫队在城内奋战至死。

恐慌的市民们争先恐後地希望登上特列威森舰队的船只,但是这支单薄的小舰队实在无法带上全部的难民,最後以被留在岸上的剩馀百姓们绝望呐喊的哭声丶浓烟滚滚火海一片的君士坦丁堡作背景,特列威森舰队带着一千馀名热内亚丶威尼斯残兵和四千多位难民拔锚出航,突破土耳其海军警戒松散的玛摩拉海,逃向内格罗庞特。

五天後,特列威森一入港,立刻要求驻留此地的威尼斯海军拨出一条快舰,带着君士坦丁堡陷落的消息赶往威尼斯报告;但即使是最快的通报舰,从希腊到威尼斯还是花了快一个月的时间才赶到。

1453年6月29日,君士坦丁堡陷落的消息抵达威尼斯,然後从这里传向全欧洲。


1453年的黑色星期四,终结了拜占庭文明的辉煌历史,但东罗马帝国仍旧残存着。在莫里亚的两位东罗马君王迪米特里与汤玛士闻知都城陷落,不图反攻,反而争先恐后地称起了东罗马帝国的皇帝,在莫里亚组起了各自的小朝廷,彼此争斗不已。最后,在1460年以前,相继为土耳其军队所荡平,两位'皇帝'一个囚死伊斯坦堡,一位客死科孚岛。而早在第四次十字军后,建立在黑海畔自称(东)罗马帝国的特拉比松帝国,也于隔年为土耳其人所灭,至此,一切与东罗马帝国直接有关的国家一一覆亡,从此东罗马帝国便一去不复返了。




文艺复兴的掌旗手

近来欧洲学者认为,以黑暗时代统称西洋中世史是不对的;因为自从查理曼大帝复兴教会以来,欧洲在九至十一世纪就已经以封建制度建立起了起码的秩序,而十二至十四世纪则有在义大利的城市革命和文化运动,因此文艺复兴并非在十五世纪突然爆发,而是经历了中古世纪晚期的一连串耕耘,方才收获有文艺复兴的果。

经过佩脱拉克和薄伽丘这些文人,以及波隆纳和帕多瓦等一流大学的播种,十五世纪中叶的义大利,已经有着相当程度的文化气息,然而受限於社会的贫富差距与教育水准,这些崇拜古希腊罗马哲人的风气,仍仅限於少数上流阶级富裕贵族的雅兴趣味。

可是就在十五世纪末,有个男人把这种贵族趣味推广为全民运动,令文艺复兴从富人独享的局面,一举开放成为小老百姓也能为之沉迷疯狂的大众娱乐。


阿尔多斯.彪斯.马努夏斯(Aldus Pius Manutius),本名马努志(Mannucci),1450年出生於教皇国境内。後来马努志奋发求学,在罗马习得希腊文与拉丁文,疯狂崇拜古希腊罗马文学的他,把名字从马努志改为拉丁化的马努夏斯。

之後马努夏斯北上前往美因斯(Meins),对一位曾求学於古腾堡(Gutenberg)的印刷师傅安德烈.托瑞萨诺(Andrea Torresano)学习印刷术,最後还把走了师傅的女儿;马努夏斯於1494年带走了一部经过师傅改良过後的古腾堡印刷机,在威尼斯开了一间属於自己的出版社:阿尔蒂涅公司(Aldine Press)。


1433年发明铅板活字印刷术的古腾堡。虽然在唐初就已经有了雕版印刷,1040年宋朝毕升也发展出了活字印刷术,但是泥制或木制活字显然不够耐用,因此古腾堡发展出了铅字印刷。除铅字之外,古腾堡还发明了手动印刷机和专用油墨,一生都活跃於出版业的革新与经营,也是少数在世时就赚了大钱的发明家。

但是印刷机或是出版社,当时在整个欧洲而言并不是什麽稀奇的东西。1433年古腾堡提出铅活字印刷与专用油墨的理念(实作成活字印刷机则是他得到赞助商之後的事),1464年古腾堡印刷机就已经被进口入义大利,并在罗马附近的修道院中用以复印圣经和赎罪券。1469年威尼斯与米兰就有了出版社,1471年佛罗伦斯也跟上潮流,买进第一部自己的印刷机。


古腾堡与他的活字印刷机。

当时出版业的重心也不在威尼斯,而在佛罗伦斯。从乔望尼.麦第奇(Giovanni di' Medici)掌握了佛罗伦斯的政权开始,历经科西莫.麦第奇(Cosimo de' Medici)的聚财积富,再到以热心赞助艺术闻名的「豪华王」罗伦佐.麦第奇(Lorenzo I de' Medici)的鼎盛时代,可以说整部十五世纪就是佛罗伦斯绽放光芒丶领导全欧洲的艺文潮流前进的历史。


罗伦佐.麦第奇,文艺复兴史上的重要人物,因为花钱爽快一掷千金,吸引了欧洲各地的艺术家聚集到义大利佛罗伦斯,并善用外交与军事手段令佛罗伦斯在北义大利称雄一时,故被尊称为「豪华王(il Magnifico)」。然而佛罗伦斯与麦第奇银行在他任内花钱如流水,为日後佛罗伦斯共和国与麦第奇家族的破灭之道埋下远因。

然而,为何只有马努夏斯跟阿尔蒂涅出版社比较特别呢?

首先就是检查制度。但丁丶佩脱拉克丶薄伽丘等义大利文学家与人文主义者挑起的新文学运动脍炙人口,讽刺教士成为文人雅士的时尚运动,对於天主教廷的不满声浪日益增加,而宗教法庭对於异端的火刑审判也跟着泛滥起来;而那些逐渐意识到舆论威力的专制君王们,也谨慎小心地去防堵任何可能危及其威严的传言出现。一位佛罗伦斯的政治家曾批评印刷术:「许多愚蠢的想法,可以藉由这种危险的机器,在一瞬间内变成几千倍流传出去。」

再者就是诡谲多变的政局和战乱。热内亚的党争问题先前早已提过,佛罗伦斯的情况也没有比较好,但丁曾形容他的故乡「有如一个在床上辗转反侧丶呻吟哭喊的病人。」由此可知,就连佛罗伦斯本地人也对於政局混乱感到十分忧虑。马基维利

马努夏斯之所以选择威尼斯作为开业地点,是经过许多缜密思考推敲後的结果。首先,威尼斯是当时全欧洲言论最自由开放的地方,不管出版什麽书都不用担心被教廷查禁;次之,威尼斯是拜占庭帝国灭亡後,东罗马难民数量最多的暂居地,在这里可以找到很多散失的古希腊罗马经典,以及对希腊语有高度造诣的拜占庭学者;最後就是,威尼斯人有钱,政局也安定(不像热内亚丶米兰丶佛罗伦斯),因此相信愿意掏钱买书的客人也会很多。

他去贷款了一大笔钱,找来许多希腊学者作编辑,并向北方的日耳曼招募职业印刷工,一边翻译编纂希腊文学经典,一边同步排版校对,积极准备出书事业。

但马努夏斯倒也不是一头热血满腹空想的汽油人,为确保书籍的销路市场,他前往帕多瓦大学进行市场调查,访问大学师生们认为怎麽样的书是最好卖的。帕多瓦大学的人们七嘴八舌地提出自己的意见,马努夏斯也一一纪录分析,最後他得出几个结论。

一丶虽然古腾堡的铅板印刷术使书籍变便宜了,可是传统印圣经用的歌德体占太大空间,印小的话歌德体文字又看不清楚,於是书就变得又厚又大本,不便携带。
二丶防止书本受损的硬封皮,又增加了更多无益的重量。
三丶每一本书从外表看起来都长的差不多,不打开看实在不晓得内容是什麽。



传统的歌德体印刷(古腾堡圣经)


马努夏斯的细斜体印刷(维吉尔诗集)

於是,马努夏斯绞尽脑汁去解决这些问题,首先他聘请波隆纳大学教授法兰契斯科设计一种简单易读,即使缩小版面也能阅读轻松的新字体,这就是日後被使用至今的斜体字(Italic),以取代德文圣经上惯用的歌德体;他又以厚磅纸而非硬壳制作封面,并首度导入封面设计的概念,聘请版画家制作精美插图装饰,一箭双鵰地解决书封问题。

最後,突然想到投入如此庞大财力精力之後,辛苦翻译编辑的书本很可能会被非法盗印,於是马努夏斯着手为阿尔蒂涅出版社设计了一个商标:海豚与锚。海豚象徵亲切而迅速丶而锚代表可靠与准确。


<基础希腊文法>一书的版权页商标。

终於他一一克服所有障碍,阿尔蒂涅出版社於1495年出版了<基础希腊文法>,和<亚里斯多德作品集>。

这些刚印刷的新书,封面有清楚标题和精美插图,字体印刷清晰易读,书封上还打印着阿尔蒂涅出版社的商标:海豚与锚。

完全反映了市场需求的这批新书,甫刚出版就被抢购一空,阿尔蒂涅出版社急忙开动机器加印第二版,但市场反应仍旧供不应求,短短一年半之内,马努夏斯就还清了他当初向威尼斯银行融资的贷款,并买进了更多部的印刷机。

虽说古腾堡发明了印刷术,但是马努夏斯发明了商业出版社!

短短十年内,阿尔蒂涅公司就成为欧洲最大的出版社与书籍批发商,在十五世纪末,义大利出版的5000版书籍中,就有过半的2800本是在威尼斯印刷发行。阿尔蒂涅出版社独占威尼斯出版业者的七成利润,财源滚滚而来。


阿尔蒂涅出版社的工作情况:排字员与印刷工在监督员观察下进行着印刷工作。

马努夏斯没有沉迷於眼前的成功,一战成名的他又继续投入更多心力带领出版业不断创造革新:1500年,马努夏斯把负责翻译的拜占庭编辑群分割出来,成立翻译社「新学院(Neacademia)」专门进行希腊文学的编译工作,并培训能够对应阿拉伯语丶土耳其语丶德语的外语翻译人才,这是史上最早的私人翻译公司;1514年,阿尔蒂涅出版社发行了小本<维吉尔诗集>,这种便宜轻便易携带的小本书首开口袋文库本的风气之先,旋即成为欧洲年度最畅销书。

接着,阿尔蒂涅出版社又发行了<柏拉图精选集>丶<苏格拉底全集>等丛书系列,并加入封底内页的概念,於书尾附上版权页和关联丛书列表,又发行搜罗投稿文章的季刊杂志,最後甚至为利亚托交易所发行商业日报…

在他的努力之下,威尼斯於1536年兴建了一所大图书馆,用以摆放那些数量不断增加丶已经塞不下的总统府公共图书馆藏书。



两个佛斯卡利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给予西方社会极大的冲击,虽然不曾有人对拜占庭帝国的胜利抱持过多期待,但是前所未见的巨炮丶土耳其军的庞大兵力丶提奥多修斯墙的倒下丶以及更重要的是君士坦丁堡的沦陷;种种匪夷所思的消息,都震撼了欧陆诸国的君王们。

威尼斯使节获得穆罕默德二世苏丹接见之後,诚惶诚恐地表示威尼斯并无要与土耳其敌对之意,特列威森提督的舰队纯属「个人行为」,并愿意对土耳其保持和平关系。既威尼斯之後,匈牙利丶塞尔维亚丶热内亚丶特拉布宗帝国的使节也都陆续来到君士坦丁堡向苏丹跪地求和;姑且先不论衰败了两百年的君士坦丁堡此时究竟还有多少经济价值,由此观之,穆罕默德二世攻打君士坦丁堡的「政治作秀」行动已经为他的皇威打下了稳固的地基。周围每一个国家,都担心会成为下一个吃苏丹炮弹的受害者。

穆罕默德二世接着向各国使节要求贡金,但是威尼斯和医院骑士团并没有接受这样的要求。立场坚定绝不跟异教徒打交道的圣约翰骑士们就姑且不论,威尼斯特使的立场是,无论如何都得争取泊港通商和海上航路的自主权,其次则是尽可能在满足前两项要求的状况下保有尊严与国格。

出乎意料之外地,穆罕默德二世对威尼斯提出的和平条件照单全收,只要求收回君士坦丁堡的培拉区义大利诸国租界,以及对威尼斯船课徵航海税与关税,称得上是很大方的条约。威尼斯特使进一步请求在君士坦丁堡重建大使馆,与鄂图曼土耳其帝国建立永久邦交关系,这点也被接受了。

为何征服君士坦丁堡之後,威势正当日如中天的穆罕默德二世会对周边国家采取如此宽大的态度?威尼斯大使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才逐渐收集到足够的情资,察觉到了鄂图曼帝国的「底细」,把对於穆罕默德二世苏丹丶还有鄂图曼土耳其帝国的国情资料写成报告书送回本国。

在攻陷君士坦丁堡後的大屠掠中,这座曾经富庶辉煌过的「世界之都」大半化为灰烬,城中居民则多半填尸沟壑或是沦为囚俘奴隶,再加上过去活跃於这里的商人们死的死逃的逃,如今君士坦丁堡只剩下一座空壳。穆罕默德二世为了攻陷此城也几乎耗空国库,他把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堡(Istanbul)之後,为了尽早恢复此城繁荣,於是把首都迁往该城,并从安纳托利亚与马其顿强制移民十万人,并将数万名女俘虏赏赐给将兵,让他们从此在伊斯坦堡成家立业。

虽然年少轻狂,但是这位见识卓越的苏丹并不急於现在完成他的雄心霸业,他计画花上十年时间,慢慢恢复帝国的国力和伊斯坦堡的繁荣,届时再以伊斯坦堡为跳板征服欧洲───这位正值英年的皇帝於是在宫中学起了法语,还娶了东罗马帝国的皇族公主为皇后(之一),并善待希腊学者,采行怀柔政策。他很清楚现在的休息准备,是为了成就更伟大的征服。

共和国很清楚他们再也不能浪费时间了,种种迹象都显示鄂图曼帝国在不久的将来可能对欧洲采取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不论是海上或陆上的,届时威尼斯必须作好准备才行。其馀欧洲各国,包括了热内亚的顶头上司米兰大公,也都察觉到了这种趋势,因此义大利诸国混战的局面也算是暂时因为东方的新威胁而告一段落───1454年四月九日,罗迪条约(Treaty of Lodi)结束了米兰公国丶佛罗伦斯丶那不勒斯丶威尼斯之间持续三十年以上的国境战争。


罗迪条约签订时的义大利情势。北义大利由萨伏衣公国丶米兰公国丶威尼斯共和国三强平分(热内亚与其属地科西嘉,则臣服米兰);中义大利则是西恩那丶佛罗伦斯与教皇国三国并立;南义大利的西西里丶萨丁尼亚与拿坡里王国国,则是阿拉贡王国(西班牙)的臣属。

在位时间长达三十年,一手主导对外强硬政策丶错失支援君士坦丁堡时机的威尼斯总统法兰契斯科.佛斯卡利成为千夫所指的罪魁,他的政治权力遭到共和国议会与十人委员会取代架空,他宠爱的儿子雅歌布(Jacopo)也因贪污罪被流放至克里特岛,最後於1456年因水土不服死於当地。


描绘佛斯卡利的儿子雅哥布被屈辱地逮捕流放丶法官在旁宣读罪状而老总统无能为力的画像。这也点出了威尼斯何以是「共和国」的最大特色───总统无法为所欲为,国家大权操於议会与十人委员会手中。

他甚至连终身总统的职位都无法作完,1457年十月23日,十人委员会会长呈上一份重选总统的议案,这份议案获得十人委员一致通过丶共和国议会的三分之二通过,七十九岁的老总统被迫签署这份屈辱的命令,结束了他的总统身份。一周後的十一月一日,就在新当选的共和国总统帕斯魁勒.马利皮洛(Pasquale Malipiero)於圣马可广场宣誓就职时,前总统佛斯卡利在威尼斯市外的别墅中抑郁而终。这种步下人生舞台的方式,对於一心期望由威尼斯达成欧陆霸业的野心家佛斯卡利而言,可说是无法想像的悲惨结果吧!


帕斯魁勒.马利皮洛,主导对土耳其帝国「如履薄冰的和平」的威尼斯总统。

或许是佛斯卡利这个男人一生奋斗但却一无所获的过程实在是太悲剧性,因此在四百年後,出身威尼斯的歌剧大师韦瓦第,与英国诗人拜伦合作,将这段历史改编为<佛斯卡利父子(I due Foscari)>,剧中描述父亲与叔侄都因为遭到佛斯卡利兼并陷害而死,日後白手起家挤入十人委员会的威尼斯银行家雅歌布.罗连达诺(Jacopo Loredano),决心对佛斯卡利展开复仇,於是他在帐册上记下了这一笔:「总统佛斯卡利,欠债额:父亲与叔叔」。

经过错综复杂的阴谋斗争後,罗连达诺放逐了曾是自己好友且名字相同的小佛斯卡利,并策划阴谋让他死於克里特;接着,罗连达诺以十人委员会议长的身份,带着总统重选案来到老佛斯卡利面前,冷笑地看着他亲手签下终结其政治生命的这份宣告书。最後,当罗连达诺听闻老佛斯卡利死去的消息後,他悄悄地回到房间,取出他的帐册,在「总统佛斯卡利欠债额」的细目後头写下了「已还清」,横杠一笔将之划去,完成了他完美的复仇计画。

实际的情况究竟是不是如此我们并不知道,但是这部歌剧成为了韦瓦第知名的杰作,也使得威尼斯商人「精於算计的冷酷阴谋家」形象从此长留世人心中。

接替悲剧性的野心家佛斯卡利之後的威尼斯总统马利皮洛,在他十年任期之内尽力保持威尼斯共和国与鄂图曼土耳其帝国之间的和平,即使这条和约彷佛如履薄冰般令人不可信赖:鄂图曼海军以每年三十艘的惊人速度扩张,率军亲征东方的穆罕默德二世,在谈笑间毁灭了特拉布宗帝国,统一全安纳托利亚,终结了土耳其的内乱。

但是,威尼斯人把一万名佣兵和海军弩弓兵调回了本土,并在达尔马提亚丶阿尔巴尼亚丶希腊修筑城塞,他们小心戒备着土耳其苏丹哪天突然「灵光一闪」的日子到来。

君士坦丁堡沦陷後九年,马利皮洛总统去世。就这样,如履薄冰般的和平也走到了尽头。



基督教世界的长城

1462年六月,瓦拉几亚的串刺公采佩施(Vlad Ţepeş,即有名的吸血鬼德古拉)於罗马尼亚大破鄂图曼帝国军,再加上阿尔巴尼亚的反抗军领袖斯坎德贝(Skanderbeg)活跃的游击作战,使鄂图曼帝国军无法侵入东欧境内,这些勇敢的欧洲贵族武士们,令穆罕默德二世由陆上侵攻欧洲的野心受阻。


伏拉德.采佩施,瓦拉几亚公爵,继承父亲从神圣罗马帝国那里以战功赢来的遗产:龙骑士团,一扫领地内的小贵族领主,建立个人独裁扫荡异己;随後以优秀的战术能力在东欧多次击败土耳其大军,并以极其残忍的方式屠戮战俘,建立了卓绝的名声。虽然对回教徒与其他欧洲国家而言是恐怖与吸血鬼的代名词,但是在今日的罗马尼亚却是人气很旺的民族英雄。


斯坎德贝,本名杰基.卡斯崔欧提(Gjergj Kastrioti),是阿尔巴尼亚的领主卡斯崔欧提之子;因为其父向土耳其臣服投降,因此小时候改宗伊斯兰教在土耳其宫廷里待了很长一段时间,并为土耳其领兵作战,获苏丹御赐伊斯兰姓「伊斯坎达尔.贝伊(İskender Bey)」,也就是「像亚历山大那麽厉害的」,这也成了他被阿尔巴尼亚同胞称呼的绰号「斯坎德贝」的来源。1443年斯坎德贝等到机会,获封回阿尔巴尼亚担任领主,立刻对土耳其揭起反旗,展开了25年的漫长奋战。

虽然穆罕默德二世尝试挟其压倒性庞大的陆军击溃这些烦人的小苍蝇,但在威尼斯的金援补给下,这些小国孤军发挥了异常坚轫的影响力,确实地牵制住了土耳其人的西扩野心。

不过苏丹手上还有第二张牌,他的帝国拥有一支数量上足以压倒欧洲任何一个国家的强大海军───1463年,鄂图曼帝国派出一百艘桨帆战舰和六万名土耳其兵丶希腊水手组成的海军舰队,攻陷了热内亚於爱琴海的最後据点:巧斯岛与蕾丝边岛。


当时地中海世界的主力战舰仍是帆桨并用舰,毕竟排桨船的动力远比帆船要可靠的多。但是排桨船的庞大人力需求却限制了一个国家的海军规模上限,特别是对於坚持以本国公民或自由人担任水手的威尼斯而言更是显着。然而对於人力资源无限的土耳其帝国来说,他们似乎并不存在这样的困扰。

岛上的热内亚富商们遭此天外横祸,就连付赎身金的哀求机会都没有,他们全被屠杀,财产充公进入苏丹宝库;倘若是在百年以前威尼斯人或许会为热内亚人的悲惨遭遇幸灾乐祸,但是现在目睹此景,反倒让威尼斯感到强烈危机感。

土耳其海军出兵作战的消息经威尼斯大使报告本国,威尼斯大使还在报告中提到,穆罕默德二世近日来与佛罗伦斯使节接触频繁,似乎是在收集有关威尼斯的情报,海军舰队的训练活动也越益频繁,这种种迹象都令威尼斯新任的第67代总统克里斯多佛.摩洛(Cristoforo Moro)提高了警觉,威尼斯政府下达了动员令,徵集武装商船丶弩弓兵丶划桨手,购入大量火药丶木材丶食粮准备应付可能的冲突。

果不其然,1463年初起土耳其政府就开始想各种花招来找威尼斯的麻烦,摩洛总统下令尽可能对无关紧要的要求予以忍耐让步,但到了三月,穆罕默德二世藉口威尼斯位於希腊南部的海港莫顿,收留了一个土耳其通缉犯,於是发兵十万攻打威尼斯殖民地阿格斯(Argos),并派遣部队往莫顿丶李班多出征。

情况发展至此已无转寰馀地,摩洛总统签署十人委员会提案的对土耳其开战通告,威尼斯人咬紧牙关准备迎接一场他们开国至今从未体验过的恐怖经验:一个商业城邦正面对抗一个帝国。

过去不管是对抗法兰克丶热内亚丶米兰或是拜占庭,威尼斯人都从未感到退缩或不敌,因为义大利的城邦国家再怎麽样强大跋扈终究还是跟自己同级的对手,而那些松散的欧洲封建王国更因为体制层面的落後,而无法集中全力对抗威尼斯。

鄂图曼土耳其帝国是完全不同的对手。这个拥有庞大人口丶无穷资源的超级大国,在英明果断的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统率下,皇帝得以用他强烈的意志,集结全帝国的经济与军事实力,掷於一点以达到他想要达成的目标。

在阿格斯,威尼斯人初次领教到这种统一帝国的威力,他们很快理解到,十万大军的数量优势,不是威尼斯政府十年来一点一滴积累的防御工事能够抵消得掉的对手。阿格斯迅速陷落,但是威尼斯人的实力,并不仅仅存在於他们的城池或舰艇而已。

伊斯兰教势力入侵欧洲的阴影给东欧诸国带来沉重压力,威尼斯於是从这些东欧国家下手,主导规划起一个包括瓦拉几亚丶匈牙利丶阿尔巴尼亚等东欧诸国的基督教国家同盟,并派出使节赶往中东的马穆路克丶波斯,结成一个从四面八方包围土耳其的大包围网。这种巧妙的外交手段,正是威尼斯人得意的软实力。

就在国际舞台上的外交战打的火热时,威尼斯海军也没有闲着;威尼斯与费拉拉公国(Ferrara)达成同盟,费拉拉公爵允诺派兵支援威尼斯,搭乘威尼斯船前往伯罗奔尼撒半岛对抗土耳其,以交换威尼斯取消对费拉拉的国债。

穆罕默德二世愤怒地发现,如今他的帝国四面都燃起烽火,敌军从四面八方朝他涌来,但他毕竟是土耳其史上最伟大的君王,唯一够格被尊称为「大征服者」的苏丹,於是一边使力一边施巧,颇具战略眼光的穆罕默德二世大胆而谨慎地险中求胜,逐渐地瓦解掉这个看似天衣无缝的「土耳其包围网」。

土耳其人暗中与串刺公采佩施的弟弟,美男公拉朵(Lado)达成协议,双方约定好捕杀过於残暴的采佩施;而善变的马穆路克则因为穆罕默德二世的贿赂转趋局外中立;而穆罕默德二世暗中与匈牙利和威尼斯交涉单边停战,虽然没有成功,但却使得因为长年战事而疲惫不堪的匈牙利感到有些心动,威尼斯最後是贿赂予神圣罗马帝国巨款,秘约协定神圣罗马帝国不得对匈牙利用兵,这才保证了匈牙利王国的立场不变。


晚年的斯坎德贝

然而1468年一月,阿尔巴尼亚的守护者斯坎德贝去世,失去这位善战坚定的盟友,对威尼斯与匈牙利而言是一大打击;土耳其包围网因此在巴尔干地区破了一个大洞,穆罕默德二世抓紧这千载难逢的机会,把阿尔巴尼亚军杀的落花流水,一举攻占了波士尼亚丶赫塞哥维那丶阿尔巴尼亚。如今,苏丹的大军距离威尼斯本土是近在咫尺了。

调整态势重新站稳脚步之後,穆罕默德二世决定对威尼斯这个小国寡民的势力挑起放血战,让威尼斯因为失血过多而停战退出;他选择的目标是威尼斯最大的海外据点之一,爱琴海上仅次於克里特的第二大岛内格罗庞特。1469年冬季,鄂图曼土耳其帝国集结250艘军舰与十万大军於伊斯坦堡,由穆罕默德二世苏丹亲征指挥,准备等冬季结束後开往目的地。

威尼斯政府急令海军统帅尼可罗.加奈(Niccolò Canal)率领一支为数七十艘的战舰队开往拦截鄂图曼舰队,然而加奈提督带着他的舰队来到敌军前方时,却为这庞大舰队的军势所震撼,因此畏缩不前,使土耳其陆军於1469年六月十五日登陆了内格罗庞特。

威尼斯人的命运从海军拦截土耳其舰队失败之始就已注定,经过一个月毫不停息的惨烈攻防战,土耳其於七月十二日攻陷该岛,胜利的一方照例进行了残忍的屠城,岛上的威尼斯丶热内亚丶佛罗伦斯等义大利城邦商人均被杀或卖为奴隶。共和国政府对此失败感到颜面无光,於是免除加奈职务,并没收他作为海军提督的全部薪金以作为战死者遗族补恤之用。

丢失内格罗庞特对威尼斯而言是一大重击,威尼斯人在爱琴海的最後据点只剩下克里特岛而已了,而共和国政府也勉为其难地接见土耳其使节,进行停战的谈判。共和国政府赋予驻伊斯坦堡大使「赔偿金额无上限,如果必要的话可放弃一切沦陷区」的交涉权限,只求战争能够早日结束。

但是最後谈判破裂,原因是鄂图曼土耳其帝国开出的停战条件实在太过苛刻,逼的威尼斯人不得不继续抗战。

穆罕默德二世提出的停战条件是:因为鄂图曼土耳其帝国继承了东罗马帝国的一切版图主权,威尼斯必须放弃希腊丶爱琴海的所有领土(包括科尔夫丶莫顿丶李班多丶克里特),并每年进贡十万杜卡特。威尼斯大使因此严词拒绝了这种无理要求,并以强硬态度表示:「要威尼斯接受这种条件,我们就算是被打到本土决战也都不会接受的!」

苏丹为之大怒,他逐出了威尼斯大使,并发兵攻打威尼斯本土(义大利东北部),这次入侵引起全欧洲的恐慌,但是威尼斯与老对手匈牙利联手击退了土耳其军的侵略。

1471年,一生艰苦率领威尼斯人抗战的摩洛总统去世,接替他的尼可罗.多隆(Nicolo Tron)总统试图与教宗庇护二世(Pius II)建立更亲密的关系,不断试图建议教宗组织欧洲十字军以对抗土耳其人。然而,在这个教廷权威沦丧的时代,十字军的旗帜早已丧失它的光芒,到最後庇护二世也仅是象徵性地赐给多隆总统一柄「基督之剑」,拍拍多隆的肩膀要他加油,对於这种心理上的安慰,多隆总统与威尼斯人民也仅能苦笑以对。


尼可罗.多隆总统像。在其短暂几年任内,威尼斯与土耳其苦战导致财政黑洞,多隆总统除了以巧妙外交手段继续给土耳其制造麻烦外,他还增刷国债回收旧币,发行了一种含银量只有30%不到的超薄新币,用以支付佣兵薪水。威尼斯人开玩笑地把这种新币用总统的名字「多隆」取名,称它为「穷酸的多隆」。


「穷酸的多隆」银币。出人意料之外,因为铸币量很庞大,「穷酸的多隆」拿来找零钱还挺方便的,在地中海世界是颇为流行的货币。

战争进入第十年,威尼斯共和国咬紧牙关勒紧裤带发动又一次徵兵与新国债,除了在正面战场抗击土耳其人,令鄂图曼军不得越爱琴海与东欧而入以外,威尼斯还砸下重金聘请无数杀手,对这位精力过度旺盛的穆罕默德二世发动了多达十四次暗杀;当然,最後的结果是无一成功。

威尼斯除了孤注一掷的暗杀作战之外,也有注意务实的远交进攻政策,威尼斯使节被苏丹逐出宫廷後,就转往东方与土库曼(Turkoman)国王伍尊.哈桑(Uzun Hasan)联手,由威尼斯提供金援和火炮,煽动哈桑王带领土库曼军从背後捅鄂图曼人一刀。


伍尊.哈桑,当时统治了土库曼丶亚美尼亚丶波斯的白羊王朝之君;然而无奈他的军事表现与穆罕默德二世相差太多,或该说他不幸生在这个年代,以致於无法成就一方霸业。

1473年八月,哈桑王真的带着五万人入侵了鄂图曼帝国的大後方,不幸的是缺乏军事才能的哈桑完全不是穆罕默德二世的对手,苏丹派出了二十万大军碾过了可怜的土库曼人,哈桑只得逃回他的老巢,从此再也不敢动鄂图曼帝国的脑筋。

尽管鄂图曼帝国於四方战线都旗开得胜,但是持续的战争并不只对威尼斯构成压力,对於富庶的鄂图曼帝国而言也是同样沉重。因为威尼斯的银弹攻势,穆罕默德二世苏丹发现,只要他与威尼斯这个小城邦为敌一天,他的敌人就会越益广增,特别在战争最後几年,土耳其虽然努力对威尼斯本土发动几次进攻,但都被威尼斯与匈牙利联军挡下,接着穆罕默德二世又得班师回到小亚细亚,应付高加索丶波斯丶埃及等杀不完的东方邻国骚扰攻击。

穆罕默德二世苏丹曾经自豪的大舰队被威尼斯人逐渐蚕食,即使是将近三百艘的庞大舰队一但少了薪饷也是动弹不得,然而鄂图曼帝国需要钱时,苏丹却意外发现土耳其商人都被关在领土内出不去───四面八方全都是敌国,以及威尼斯商人。

1478年,在一次登陆南义大利奥特兰托(Otranto)的不成功远征後,疲惫不堪的土耳其苏丹终於愿意再度接见威尼斯使节,这场和谈交涉了一年之久,期间打打谈谈,双方讨价还价,终於在1479年一月二十五日於伊斯坦堡签署了停战和约。

威尼斯在条约中放弃了土耳其一切已攻陷的海外领土与其盟友:蕾丝边岛丶内格罗庞特丶伯罗奔尼撒丶阿尔巴尼亚。然而,土耳其也承认了威尼斯在希腊南部的科尔夫丶莫顿丶克里特与其他爱琴海诸岛之主权。威尼斯每年支付一万杜卡特给苏丹作为通商手续费,而鄂图曼帝国则必须保证威尼斯商船可以在达达尼尔与博斯普鲁斯海峡的通行无阻;而威尼斯必须另付税款,才能买得土耳其领土内的商品专卖权。最後,威尼斯人也取得了重回伊斯坦堡设置使馆的权利。

尽管付给鄂图曼帝国的各种名目税款昂贵,但仍比这几年来惨烈的战斗与放血要便宜多了,相较於最初土耳其提出的每年十万贡金,威尼斯人坚持到最後一刻杀价成最後谈判完成的十分之一,可说是外交上的小小胜利。也许对威尼斯的谈判放水让步也是穆罕默德二世苏丹的意思,他对於这个与他周旋多年的小小城国很感兴趣,於是在和会上提到:因为回教法规不许画制人像,绘画水准极差,希望能请威尼斯派遣优秀的艺术家来到伊斯坦堡为他工作。

对於迈入中年确仍不减玩心的苏丹,威尼斯自然是尽一切所能满足他的愿望;於是威尼斯派出了当时威尼斯画派第一把交椅的大师简提列.贝里尼(Gentile Bellini),与其工作室的助手第子一行人进驻伊斯坦堡,并在稍後画出了那张流传至今的穆罕默德二世肖像画。


简提列所绘制的穆罕默德二世肖像画,流传甚广,连现代土耳其发行的钞票肖像,用的都是简提列版的穆罕默德二世画。除了此画外,贝里尼家族世代经营画坊,因此共和国官方的文宣画丶纪念画丶总统与将领功臣肖像画也都是贝里尼一族的手笔,因此被视为威尼斯画派的中坚主力。

穆罕默德二世对於简提列的画技赞不绝口,甚至请他到後宫墙上绘制春宫壁画,尽管穆罕默德二世的後继者们在两百年後,基於对真主的虔诚信仰,而将这些恐将损及伟大先祖名誉的壁画毁掉了,但是这种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多少也稍微和缓了穆罕默德二世苏丹对威尼斯的敌意。

就这样,从1463年到1479年,威尼斯共和国与鄂图曼帝国之间长达十六年的战争终於暂时告一段落。只不过对於威尼斯为了通商利益而与鄂图曼帝国谈和的「通敌行为」,却马上招致了罗马教廷与欧洲各国的交相指责。

那麽,就在威尼斯与匈牙利领导着东欧国家,以庞大资金和无数鲜血堆叠起一道阻挡伊斯兰狂潮的海陆长城时,那些指责威尼斯的西欧国家又跑到哪去了呢?尽管教皇为对抗鄂图曼土耳其帝国和夺回君士坦丁堡而号召十字军,但欧洲各国却爱理不理,最後十字军仅存在於纸上阶段,就因教皇去世而草草结束,也不见有哪个君王主动提供支援去对抗回教势力的入侵。

因此我们可以这麽说:威尼斯以一城之力,在那激动震荡的十五世纪末,带领东欧基督教国家一起从海上对抗鄂图曼土耳其帝国,再加上东欧的匈牙利丶瓦拉几亚等国奋战不懈,因此才守住了西方世界的文明与信仰。假如孔子生在16世纪的欧洲,他大概会评价道:「微威尼斯与匈牙利,吾包头巾娶四妻矣!」

两年後,苏丹穆罕默德二世於1481年五月三日以四十九岁英年驾崩,关於他的死亡有各式各样的说法,包括威尼斯暗杀说,性病致死说,还有遭到太子刺杀说等等,尽管穆罕默德二世之死仍是历史谜团,但当时的欧洲人全都为了这位好战英武的基督教大敌之死而喜极而泣丶拍手庆祝。

穆罕默德二世的继承者巴耶兹德二世是个严肃守信的君主,可能是受到父皇薰陶教化之故,这位同样喜爱西方文化艺术的苏丹,延续穆罕默德二世的宗教宽容政策,除了保护东正教徒之外还扩大到收容犹太教徒,巴耶兹德二世向威尼斯保证,在其任内将永保对威尼斯的互助合作关系。

虽说失去君士坦丁堡,但威尼斯并没有丧失东方贸易;尽管失去了独占贸易的特权,但威尼斯商人愉快地发现,在一个统一的大鄂图曼土耳其帝国保护下,从小亚细亚通往亚丁湾的陆上商路更加安全迅速,商品成本也因风险降低而得以跟着下降,威尼斯在十五世纪末的经济产值达到了本世纪初的两倍。

然而,威尼斯人也感觉得到时代变了,而且变得很快。十年後,有个热内亚人前往西班牙,揭开了大航海时代的序幕───威尼斯共和国的命运就有如一艘在汪洋大海中飘流的小孤舟,她即将迎接狂风暴雨的十六世纪:那是大航海的世纪丶专制君主的世纪丶殖民帝国的世纪丶也是威尼斯史上最为惊涛骇浪的世纪。




大航海时代

1492年,克里斯多福.哥伦布率领西班牙王国派遣的船队,发现新大陆(西印度群岛)。然而,哥伦布并不晓得他抵达的是一块欧洲人前所未见的新世界,而是固执地认为这里就是印度,对於发现新大陆的事实加以确认要等待到1501年的另一位航海家亚美利加提出的报告了───因此,这块新大陆的居民也就成了印第安人。


哥伦布登陆西印度群岛竖起西班牙国旗。

这件事被视为地理大发现时代或着是大航海时代的开端,揭开了欧洲海洋帝国主义的序幕,同时也跟1453年的君士坦丁堡攻防战一样,被视为中世与近世史的分水岭。

哥伦布不是西班牙人,而是热内亚人。这个事实告诉了我们几个有趣的故事,首先是十五世纪末的热内亚已经完蛋了,它虽然名义上还是独立国家,可是已经在漫长的义大利混战,以及对土耳其的艰苦而漫长战争中消耗殆尽,到最後甚至不得不把塞浦路斯吐出来还给威尼斯,以求威尼斯成为它在东地中海的保护国,同时陆地上则成为了米兰公国的附庸。与威尼斯或佛罗伦斯不同,热内亚人过度重视经济而轻视文化教育,其结果是使得热内亚在文艺复兴运动的高峰期,逐渐成为知识与技术的落後国家。

哥伦布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为了争取新机会而前往西地中海与非洲沿岸,跟着老练的亲戚进行奴隶买卖,逐渐累积起大洋航海经验的热内亚海商。哥伦布是个相当热衷於东方见闻录的书迷,他还研读了托勒密的地理学,最後逐渐形成一套自己的圆形世界理论,以及向西航行必然能抵达印度的新构思。

衰弱的热内亚没有办法实现哥伦布的梦想,於是他来到了伊比利半岛上的新兴大国───西班牙。

西班牙王国(Reino de España)这个名词对於当时大多数欧洲人来讲,都还是个挺陌生的名词,因为西班牙当时只是地理名词,从来没有人把国家取名为西班牙。1469年,就在威尼斯与匈牙利跟鄂图曼土耳其帝国战得不可开交之时,亚拉冈王国与卡斯提拉王国联姻合并,并开始对西班牙南部的伊斯兰教势力发动漫长的再征服作战,最後才在1492年一月六日收复了格拉纳达,统一西班牙全土。


卡斯提拉公主,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实质上主导西班牙的航海扩张与驱逐回教徒战役的女强人。

仅仅在这七个月後,哥伦布拜访了这个新兴的国家,并且获得伊莎贝尔女王的资助,率领三艘船前往西方远航,并获得了留名千古的赫赫功绩。

哥伦布的远航虽然有引起一阵话题,但是威尼斯政府经过评估,认为哥伦布的船团只有带回「印第安人」却没有「香料」;由此可以判断哥伦布的航线并非开往印度,故还未引起太大的震撼。然而,威尼斯人没料到的是,从此之後西班牙对新大陆的掠夺,导致过剩白银流入欧洲,在接下来两个世纪内引发了空前规模的通货膨胀与经济危机。

1499年,达伽马率领葡萄牙舰队绕过好望角,抵达印度果阿(Goa);至此,欧洲人真正地发现了通往东方的新航线。葡萄牙舰队带着满载的香料归国,消息震动欧洲,威尼斯尤其震惊最深。

由於不必经过土耳其与阿拉伯商人层层转售,葡萄牙商船以後可以在产地印度丶东南亚直接采购香料,虽然还得考虑到途中发生海难的风险成本,但是整体看来无疑葡萄牙人的香料采购成本将会远低於威尼斯。

不同於依赖外国航海家指挥航海的西班牙,葡萄牙人有自己的航海学校与造船学院,从航海家亨利王子开始奠定下坚实的海洋国家基础,这一点也是受到威尼斯派驻葡萄牙的大使,给予热烈正面赞誉的事实。因此威尼斯认定,比起航海术方面还只是稚儿学步程度的西班牙,葡萄牙人的东方航线必然能够迅速建立起沿岸基地与海图绘测工作,进一步压低损失。


纪念「航海家」恩里克王子的石雕。在其规划下,葡萄牙占有北非休达,并在里斯本设立世界上最早的航海学校,有计划地实施海洋探险。


教宗子午线,葡萄牙与西班牙「平分世界」的法律依据。

一但当葡萄牙克服海难损失的风险,并直接在远东设立殖民地的话,葡萄牙的东方贸易优势就会不可动摇了!幸好由於葡萄牙与西班牙之间对於争夺殖民地的纷争,使他们在把海外据点商业化的脚步方面停顿下来,即使是教皇亚历山大六世(Alexander VI)颁布了教宗子午线平分世界之後,这对一大一小伊比利仍然互不相让,给了威尼斯些许谋定而後动的时间。


除了在海上出现这种前所未见的新挑战之外,威尼斯也得面对来自地面上的新威胁───那就是在百年战争结束後,以胜利者之姿完成统一大业的强国法兰西。



后记:


教宗亚历山大六世



教宗亚历山大六世,俗名罗杰哥.伯尔吉亚(Rodrigo Borgia)。 他是文艺复兴时期最具争议的教宗,是第一位公开承认有子嗣的教宗,被称为史上最不称职的一个教宗。 作为已婚人员是不能参加教宗选举的,但是他却依靠各种手段控制了整个罗马教廷。


可真正的问题关键是在1455年之后,瓦伦西亚主教的阿方索·德·波吉亚(Alfonso Borgia)被选举为教宗加里斯都三世(1455-1458) (为圣女贞德平反的教宗) ,使整个家族在十五世纪中叶开始大放异彩。在那个豪强割据的时代,家族中出现教宗这样的人物,整个家族都会受益, 罗杰哥.伯尔吉亚正是受益者,或许他一开始就没有想过当神父或教宗,但是为了家族利益他还是去了。


以运用各种谋略和政治手腕维持欧洲均势,调解国际纠纷,在教权不振的文艺复兴时代建立教皇国霸权,拒法国於阿尔卑斯山外的政治强人。 亚历山大六世比较像是一名外交官、政治家而不像是一位教宗,但作为一位教宗,他的成就却丝毫不亚於其他文艺复兴时期的教宗。


然而,他不守清规丶狡猾阴险的为人也招致许多人对他的批评,特别是他有子嗣。可实际上也是因为树敌太多,有很多坏名声 是由他的敌人谣传所致,教皇国霸权让欧洲很多诸侯国大为不满,不抹黑才叫怪,这种手段现在看来都屡见不鲜了吧?两位亚历山大六世之后的教宗西斯都五世与乌尔巴诺八世,都称赞他为圣伯多禄之后的教宗中最为杰出的教宗之一。所以他倒是个毁誉参半的人物。





 阅读文章全部内容  
点击查看
文章点评
相关文章
STRKS 关注

文章收藏:65

TA的最新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