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可不知的6个套路!

海阔天空 关注

收藏于 : 2019-11-15 17:48   被转藏 : 1   

      针对人性弱点的攻击无处不在,尤见于营销领域,但操纵也分不同层次,较低的就是坑蒙拐骗,多只能骗得一时,属于阴谋。较高的则是把握心理规律运行特点,顺势而为,让人在不知不觉中被利用,犯下“正确的错误”,属于阳谋层次。最高的要属“圣人”层次,所以庄子说“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圣人”太遥远,阴谋太低级,我们就从“阳谋”走起,居家旅行必备!



1.框架效应



       我们做决策,一个最自然的依据是,判断哪个选项会带来最大的收益或最少的损失,而我们对收益、损失的知觉,依赖于形成决策框架的方式,所谓的框架是指对一个事物的描述方式,是侧重收益还是侧重损失。比如你打算去相亲的两个姑娘:
正面描述(收益框架):
姑娘A:白,富,美,刚和男朋友分手。
姑娘B:秀气,温柔,工作稳定。


负面描述(损失框架):
姑娘A:白,富,美,正在寻找接盘侠。
姑娘B:秀气,温柔,工作稳定。

        你怎么选?相信在正面描述时,大多数人和我一样,首选白富美,因为收益很明显,但在负面描述时,选择恰恰相反,因为损失太明显!所以,我们面对同一件事情时,决策框架不同,我们会做出完全不同的选择。

        在生活中,信息框架带来的误导性选择极为普遍,销售员是善用此套路的高手,他们会以一种有利于他的方式构建信息框架,如果他想卖我们东西,肯定是运用收益框架诱惑我们,想想卖理财产品的和推销保险的,多少人就是这样被坑的;如果他想买我们东西,肯定会用损失框架打压价格,所以,当我们做决策时,尽量既在收入框架,也在损失框架中考虑问题,这既需要我们能广泛的收集正反资料,也需要对决策框架有所了解。



2、从众效应



       从众是指我们采纳他人观点,并保持一致的倾向,通俗讲就是“随大流”,说一件亲眼目睹的“从众效应”。澳门的玛嘉烈蛋挞非常有名,国庆和老婆逛到那里,零星几个人在排队,很快就买到了,这时来了个旅游团,大约十多个人一起排队买蛋挞,随着长队排起来,情况很快就发生变化,从零星几个剧增到大长龙,当我们吃完蛋挞时,已经有五六十人在排队,感觉挺壮观就拍了两张照片(下图),拍照时问了排队的一个人,他说这么多人排队,蛋挞肯定好吃!这是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从众的力量!


我们确实有从众的本能,这是进化的优势,当我们不确定时,参考他人的做法是一个有效方式,比如去西餐厅模仿他人的就餐礼仪,但对他人别有用心的利用要保持警惕,比如全民炒股,全民炒房,全民参与的事情基本上就是最后的狂欢,另外我们也可以利用从众效应,比如想学习、想减肥的小伙伴们,可以构建或融入一个积极向上的圈子,利用从众一起成长、进步。



3.奖赏效应(多巴胺效应)



       “奖励”系统是人类最原始的动力系统,当受到刺激时,它会分泌多巴胺让我们锲而不舍地追求刺激。“奖励”系统符合进化原则,首要任务是让我们追求快乐,而不是让我们感到快乐,只是利用“快乐承诺”让我们为有用的“需求”奔波。所以在追求快乐的时候,大脑并不可靠,它完全依据进化论本能行事,但现代社会与以往的进化环境天差地别,“奖励”中枢极易被现代社会无处不在的诱惑刺激,并驱使我们不停的追逐所谓的“幸福渴望”。


       比如,食物的气味、味道能有效刺激分泌多巴胺,所以蛋糕店、冰激凌店通常会使用人为制造出来的气味刺激多巴胺分泌,让我们对眼前的蛋糕、冰激凌渴望不已。再比如,游戏时的新鲜感,成就感,成长感,等等,这些奖励都是被精心设计矛头直指“奖励系统”,在多巴胺的刺激下我们欲罢不能。


       再比如网络色情,其中包含的新奇、多样性、性感图像都会刺激多巴胺。所以现代人总说意志力不够,其实不是我们意志力降低了,而是商家越来越聪明利用人性的弱点,针对性的攻击我们的多巴胺系统!




4.互惠效应



      通俗讲就是,别人给了我们什么好处,我们就要尽量回报,这是源自内心深处的驱力。商家对这条欢喜若狂,运用的炉火纯青,比如超市中的试吃,街边大妈发的美容优惠卡和小礼物,我轻易是真的不敢吃、不敢接,心态不强大的人,根本扛不住这种热情。

       心理学家还发现,即使礼物是被强塞给我们的,哪怕我们并不欢迎,并不喜欢,我们也会情不自禁的产生亏欠感,从而给予回报,而这种回报通常会大于收到的礼物。这一条其实也有很好的利用,我曾经就见过一对乞丐运用过,夫妻两人乞讨,丈夫少了条腿,在唱歌,妻子则对围观的人派发小礼物,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接了的,基本都或多或少给了几块钱,这就是聪明人,相信他们的收入要高于普通乞讨者,有时候我甚至在想,哪天实在混不下去,运用心理学乞讨估计收入也不会太差。

       互惠效应在改善人际关系中也非常好用。互惠效应决定了先付出的不会吃亏,甚至会收获更多,所以在人际相处时,可以先主动付出,很快会打掉别人的戒心,迅速收获友谊和和后续回报。有些人可能会说,老好人总是付出,怎么人际关系并不怎么样,这里就有主动和被动区别,老好人多是被动的帮助别人,而互惠关键在主动的利用和付出!



5.权威效应



      心理学有一个经典实验:头衔(权威身份)会让人显得比实际上要高大!

澳大利亚一所大学有个经典实验,研究人员安排5个班级接待英国剑桥大学的一名访客,不同的班级,研究人员对其身份做了不同的介绍:在一班,他是剑桥的学生;在二班,他是剑桥的助教;在三班,他是剑桥讲师;在四班,他是高级讲师;在五班,他是剑桥教授,当此人离开后,研究人员要班上的学生评估其身高。结果发现,访客地位每提高一级,他在大学生眼中的身高平均提高1.5cm,他是“教授”时的身高足足比他是“学生”时的身高高出6cm多。
还有很多研究证实,政治家在公众的眼中,显得更加高大,普京是个中翘楚,邓公则雄霸东方!!

知道这个实验我震惊了,我曾在下属和客户中做过调查,大多数人估计我在173左右,但我那身高不足170cm的boss,却总觉得我比他矮一点!身高错觉只是权威效应的一个影响,权威效应更多是用来左右大众的决策,因为我们对权威有近乎盲目的服从,比如小学没毕业的“荐股大师”把一帮高学历骗的一愣一愣,某个广场舞大妈摇身一变就成了“养生掌门人”,卖起药来是日进斗金,并不是他们漏洞百出的理论多么有说服力,关键是他们营造出来的权威身份!


       权威效应非常具有欺骗性,我说说我生活中的一个“欺骗”。我妈妈有比较严重的神经衰弱,睡眠非常差,我曾试图对她进行失眠干预,根本是一点听不见去,就是觉得失眠是治不好的,后来我拜托一个看起来非常成功、有气质的朋友假扮神经内科专家,对我妈妈普及了一套瑜伽冥想理论好操作方法,效果真的是立竿见影,现在她还觉得我那朋友是“神医”,给熟识的人推荐那套理论!!



6.登门槛效应



       这个又称得寸进尺效应,我称之为蹬鼻子上脸效应,是指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这个效应让我想起来我曾经的小心机。和老婆是在两校联合组织的一个活动上认识的,会以散场时非常焦急,找不到再次交流的机会,灵机一动,跟她说坐公交没零钱,借了2块钱,顺便要了手机号码,之后做展板请她帮忙做PS设计,再之后就慢慢在一起啊。

      多少男女朋友是从借铅笔、借笔记本开始的,很多单身狗,可能就是放不下所谓的身段和面子,没有对心上人提出一点点要求,错失了进一步发展的机会,所以,单身狗们,蹬鼻子上脸起来吧!

       可利用的人性弱点还有很多,比如对比效应(多见零售业,先看贵的再看便宜的,会产生价格更便宜错觉)、稀缺效应(多见饥饿营销)、形象设定(多见求人办事,将人高高捧起,为保持形象一致,无法拒绝请求)等等,但这些“弱点”背后是正常运作的心理规律,所以被套路不可耻,这无关智商,只能说明我们是正常的普通人,但总是被套路就有点过于傻白甜了,人无害虎心,虎有伤人意,懂点人性知识,近可防身远可伤人!


    我们不玩弄阴谋,我们只输出阳谋!

 阅读文章全部内容  
点击查看
文章点评
相关文章
海阔天空 关注

文章收藏:6642

TA的最新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