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全国1卷(精校语文)解析版(三)

阳雨

收藏于 : 2019-11-14 22:44   被转藏 : 1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野歌   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选材思考】古诗多悲情,但能选入高考题的诗歌的主旨一定的是悲而不哀,失意而不沉沦,抑或直接来一曲人生快意的高歌!绝不似易安“凄凄惨惨戚戚”。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14.B【解析】“生活贫穷的命运”错,望文生义。颈联中的“穷”,在古代指人生不得志,并不是生活的贫穷,例如王勃《滕王阁序》中的“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15.诗中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

15.【参考答案】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诗歌鉴赏】1-2句:表面写仰天射鸿的高超射技,实际上是借此喻指诗人凭借出众才华来到京都准备在应举考试中摘冠折桂。其中“弓”“箭”喻指诗人的文学才华,诗人要射落的“鸿”是要折桂中举。诗人以形象化的比喻描绘出自己的理想宏愿。可在诗人踌躇满志之时,一些嫉妒诗人才华的举子,对他进行诽谤,说他没有避父亲的名讳,攻击他“轻薄”,这使诗人无缘中举,只得懊恼地回到家乡。

3-4句讲诗人受打击后,用肥衣冲风、带酒晚歌的洒脱方式表达对嫉妒、诽谤自己的可恶小人和听信谗言、草率取士的礼部考官的极大愤慨。遭谗落第,仕途受阻,诗人自然会产生沮丧、懊恼、悲怆之情,但内心依然充盈着入仕的锐气,期望冲破困境,寻求光明未来。 “黑”字给人一种压抑和阴森的感觉,“北”风比喻世风的炎凉,人情的冷漠。但诗人依然肥衣冲风、饮酒高歌,感情沉郁愤激,气概慷慨豪迈。表现了诗人的豪放、洒脱。

5-8句是诗人不甘沉沦的自勉。尽管自己落第与别人折桂的不同遭遇(“枯荣不等”)令人沮丧懊恼,造成这种不公平命运的礼部考官(“天公”)理当受到责怪,然而诗人相信严冬过后终将是生机盎然的春天,诗人对光明未来充满信心,表达出乐观、自勉之情。

【参考译文】拉开山桑木制成的弓,仰天射出用乌鸦羽毛作箭羽的箭,高空衔着芦苇的大雁应声中箭而落。我穿着宽大的黑色粗麻布衣服,迎着呼啸的北风,在田野里饮酒高歌到黄昏。大丈夫虽遭受困顿,才志不能施展,但心并不沉沦;我愤怒地问天公:为什么会作有枯有荣这样不公平的安排?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为政》中“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成为教师的条件是温习学过的知识进而又能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

(2)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_____”,点出李蟠的文章爱好,而“___________”,则说明李蟠的儒学素养。

(3)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 “_____”一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_____________”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

16.(1)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2)好古文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3)羽扇纶巾  樯橹灰飞烟灭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大洋一号”是中国第一艘现代化的综合性远洋科学考察船。自1995年以来,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的任务。今年,它又完成了历时45天、航程6208海里的综合海试任务。对不熟悉的人而言,(        )。在这里,重力和ADCP实验室、磁力实验室、地震实验室、综合电子实验室、地质实验室、生物基因实验室、深拖和超短基线实验室等各种实验室________,分布在第三、四层船舱。由于船上配备了很多先进设备,人不用下水就能进行海底勘探。比如,深海可视采样系统可以将海底微地形地貌图像传到科学考察船上,犹如有了千里眼,海底世界可以_________,并可根据需要________地抓取矿物样品和采集海底水样;深海浅层岩芯取样钻机可以在深海底比较坚硬的岩石上钻取岩芯。

“大洋一号”的远航活动,与郑和下西洋相呼应。600年前,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600年后,“大洋一号不断进步”,_________,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法律框架下,探索海洋奥秘,开发海洋资源,以实际行动为人类和平利用海洋作出了中国人民的贡献。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的调查。

    B.这艘船执行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多个大陆架勘查航次的任务。

    C.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完成了多个航次大陆勘查任务。

    D.这艘船执行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完成了多个大陆架勘查航次的任务。

17.B【解析】本题考查语病的修改能力。首先注意句的两组搭配:“执行了……任务”“经历了……航次”。B项,“执行了……的多次远洋航次和多个大陆架勘查航次的任务”,即为“执行了A航次和B航次的任务”。A项,“经历了……的航次和……的调查”中,“经历”与“调查”搭配不当,排除A项。C项,“完成了多个航次大陆勘查任务”仍存在“完成……航次”+“大陆勘查任务”句式杂糅的语病。D项存在“执行了……航次”搭配不当的问题。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大洋一号”的实验室很多,就像迷宫一样

B.“大洋一号”有十几个像迷宫一样的实验室

C.走进“大洋一号”,犹如进入了一座迷宫

D.进入迷宫一样的“大洋一号”,会分辨不出方向

18.C【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连贯能力。首先要注意句子的状语“对不熟悉的人而言”,说明所填的句子的主语应是“不熟悉的人”,所以排除A与B。再根据后文所讲的“各种实验室”,并没有讲“方向”问题,所以排除D项,最后选C。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一应俱全  一览无余  易如反掌  东山再起

B.应有尽有  一览无余  轻而易举  再接再厉

C.一应俱全  一目了然  轻而易举  东山再起

D.应有尽有  一目了然  易如反掌  再接再厉

13.B【解析】一应俱全,指一切齐全。应有尽有,指应该有的都有。形容十分齐备。一览无余,形容视野广阔,没有阻碍,把事物或景象都看在眼里。侧重具体事物。一目了然,形容事物、事情原委很清晰,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侧重抽象事物。(据此排除C与D项)易如反掌,比喻事情很简单非常容易完成。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不费力,省事。东山再起,比喻失势后重新恢复地位。(据此排除A项)再接再厉,比喻继续努力,再加一把劲。

【命题思考】一段材料+三道语言运用小题,是不是与浙江的高考题很相似。高考题永远在变,不变的只是考查的知识点。在语境中考查语言知识,是不是要靠向温儒敏教授要加大阅读量的说法?不过,试题反而简单了一些,好事!

20.下面是某校一则启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

我校学生宿舍下水道时常堵住。后勤处认真调查了原因,发现管子陈旧,需要换掉。学校打算7月15日开始施工。施工期间正遇上暑假,为安全起见,请全体学生暑假期间不要在校住宿。望大家配合。

20.本题考查语言使用的得体性,表现为口语与书面语的误用。

【参考答案】“堵住”改为“堵塞”;“管子”改为“管道”;“换掉”改为“更换”;“打算”改为“计划”;“正遇上”改为“正值”。

【命题思考】语言是简明、连贯、得体。看来是你方考罢我登场。也真难为命题人,又不能脱离考点,又要创新,还得难度相当!还有,从去年与今年的这道题来看,体现生活性的特点比较明显!语言运用,语言运用,与生活挂钩,才是真正的运用!

21.下面是某校为教师编写个人专业发展规划而提供的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6分)

 本地图片,请重新上传

21.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根据流程图先从上而下,再从下而上循环的基本顺序,以“编写个人专业发展规划”为叙述对象,用首先、其次、然后、接着、最后之类的表示顺序的词进行连缀,对并列的流程框内容,要用“和”进行连缀。最后特别要注意两边从下而上的叙述,不能用“循环”之类的词,因为这是“编写发展规划”,要用“修改”之类的词表述。

【参考示例】编写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首先要进行环境分析和自我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个人定位并设置发展目标,然后制订达到目标的操作策略,最后展开评估与信息反馈,再据此作进一步修订。

【命题思考】又回到那句话:将考的都是三年前流行的题。明年是不是又将考漫画呢?抑或图表?呵呵,看来高三一轮复习真得来不得半点偷懒,眼睛只盯着往年的高考题,或者只会盲目地用一些公司的模拟题,都是不行的。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00年  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

2008年  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

2013年  “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

         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

2017年  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

2018年  “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

……

2020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35年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这是一道典型的任务驱动型新材料作文题。其任务指令明确:

“角色”指令是“我”,出生于2000年以后,2018年年满18岁的一代人;与新世纪的中国同行、成长的一代人;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的一代人。

“对象”指令是“他们”,2035年年满18岁的一代人。

“内容”指令为“联想”与“思考”,关于“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机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的联想和思考。“联想场景”是“2018年的18岁青年”对“2035年的18岁青年”的寄语,也是一代青年人在时过境迁、沧海桑田、人到中年之后对自己的审视。

立意是多方面的,要抓住关键词“际遇”“机缘”“使命”“挑战”“追梦”“圆梦”等,体现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表现自己的“参与”“担当”与“责任”。 

2018年高考全国1卷(语文)【解析与点评版】(精校)(一)

2018年高考全国1卷(语文)【解析与点评版】(精校)(二)

 阅读文章全部内容  
点击查看
文章点评
相关文章
阳雨 关注

文章收藏:4716

TA的最新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