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阙穴

艺鸣 关注

收藏于 : 2019-11-28 22:22   被转藏 : 3   

 

    【取穴】:位于肚脐正中,属于任脉的穴位。

    【主治】:神阙穴是人体生命最隐秘最关键的要害穴窍,是人体的长寿大穴。神阙穴为任脉上的阳穴,命门为督脉上的阴穴,二穴前后相连,阴阳和合,是人体生命能源的所在地,所以,古代修炼者把二穴称为水火之宮。人体科学研究表明,神阙穴是先天真息的唯一潜藏部位,人们通过锻炼,可以启动人体胎息,恢复先天的真息功能。

神阙穴与人体生命活动密切相关。我们知道,母体中的胎儿是靠胎盘来呼吸的,属先天真息状态。婴儿脱体后,脐带即被切断,先天呼吸中止,后天肺呼吸开始。而脐带、胎盘则紧连在脐中,没有神阙,生命将不复存在。人体一旦启动胎息功能,就犹如给人体建立了一座保健站和能源供应站,人体的百脉气血就随时得以自动调节,人体也就健康无病,青春不老。经常对神阙穴进行锻炼,可使人体真气充盈、精神饱满、体力充沛、腰肌强壮、面色红润、耳聪目明、轻身延年。并对腹痛肠鸣、水肿膨胀、泄痢脱肛、中风脱症等有独特的疗效。

    神阙,是君主所居住的宫殿的门,“神阙”就是元神的门户。民国时期的针灸奇书《会元针灸学》上写道:“上则天部,下则地部,中为人部,两旁有气穴、肓俞,上有水分、下腕,下有胞门、横户,脐居正中,如门之阙,神通先天。父母相交而成胎时,先生脐带如荷茎,系于母之命门,天一生水而生肾,状如未出水之莲花,顺五行以相生,赖母气以相转,十月满胎,则神注入脐中而成人,故名神阙。”

    这段文字说明了神阙穴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疗效。我们都知道,脐带是婴儿从母体吸取营养的唯一通道,是胎儿身上最先长出来的东西。有了脐带,然后再生肾,肾是水脏,所以是“天一生水”,是人体生长的开端。

人在胎龄3个月时,脐带就形成了。

    脐带是胎儿与母体联结的纽带。各种营养物质和氧通过脐带源源不断地进入胎儿体内,同时胎儿代谢的废物又通过脐带运输出去,这就是胎盘循环。

    胎盘循环保证了胎儿的正常生长与发育。经“十月怀胎”,胎儿体重达3~4公斤、身长50厘米。胎儿娩出之后,脐带就完成了输送营养的历史使命被结扎、剪断,待断端干燥之后,就是腹部的肚脐。

    中医学十分重视肚脐部位,称它为“神阙”。《道藏》一书对此作如下解释:“神者,变化之极也,故名之以‘神’;‘阙’为中门,以示显贵。”中医认为,肚脐是心肾交通的“门户”,神仙居住的地方,故名“神阙”。

    “神阙”又是一个穴位,将药物敷于此处治疗疾病就是脐疗。中医脐疗治病的历史已有2000多年。早在殷商时期,太乙真人就用熏脐法治病;彭祖也用蒸脐法养生,寿至八百。《内经》、《难经》对脐与五脏六腑的关系也有详尽的论述。这些奠定了脐疗的理论基础。

    根据中医理论,神阙穴隶属任脉,与冲脉相交会、与督脉相表里。任脉、督脉、冲脉为“一源三歧” ,三脉经气相通。同时,任脉与督脉周循全身,分别总督阳脉与阴脉,内联五脏六腑,外连四肢百骸,内通外联,承上启下,在防治疾病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脐疗”正是这一理论的根基。

    脐疗用药很讲究。清代名医吴师机指出,“必得气味俱厚,药性走窜……可以通经走络,开窍透骨。 ”

    从现代医学理论看,肚脐皮肤最薄,表皮角质也最薄,药物容易透入。同时,肚脐皮下没有脂肪组织,脐下腹膜有丰富的静脉网,并有动脉小分支,血管丰富,外用药物较易吸收,并能迅速进入血液循环,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另外,脐部神经末梢丰富,感觉敏锐,通过药熨、艾灸、电磁、激光等刺激,能通过神经调节以及神经——内分泌调节,改善各器官功能而治疗疾病。

    脐疗法,和药枕疗法一样,是中医外治疗法中的一种。脐疗法是通过经络的联络作用,内达脏腑,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

    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文物,春秋战国时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现存共有283个配方,其中就有肚脐填药、敷药、涂药等敷脐疗法的内容有70多个配方,并且有治疗不同疾患的治法,是打开脐疗法的先河。

  秦汉时期,中医经典巨著《黄帝内经》中记载了许多关于敷脐的理论,阐述了脐与十二经脉、五脏六腑相关学说的论述。如《灵枢营卫论》、《素问气穴论》中都明确记载有“脐穴”,为后世脐疗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汉代医圣张仲景在《金匱要略?杂疗方》中说明中暑的病人,可以用屈草溺脐,即温熨脐中之意。是最早通过温熨脐部的方法治疗疾病的记述。

  大器晚成的针灸学家皇甫谧,在《针灸甲乙经》中说:“脐中,神阙穴也……灸三壮,禁不可针刺;针之令人恶疡溃矢出者,死不治。”首次指出脐部宜灸法,而不宜针刺之法。

  唐代药王孙思邈在《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中专列敷脐一节,为后世敷脐做为一种专门疗法打下了基础。书中用东壁土敷脐,或用苍耳子烧灰敷脐,或用露蜂房烧灰敷脐。

  位居“外台”官位的王焘在汇集了经验方巨著——《外台秘要》中,有较多脐疗的记录,如用盐和苦酒涂脐,治疗二便不通。所有这些对脐疗的发展,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宋代初期名医王怀隐等在奉朝廷之命,向民间征集万余首实效验方,撰编而成的医学巨典——《太平圣惠方》中,有许多药物填脐的方剂,这些经过官方收集的方剂中,制法较精,疗效较为切实可靠。宋代另一本由朝廷组织人员编撰的医典——《圣济总录》,除引证《内经》等经典理论外,还选自民间有效验方和医方秘方,方中有甚多敷脐内容,这些众多的脐疗方药,对后世医家运用脐疗法治病,有很大影响。

  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在其传世之作——《本草纲目》卷三、四的“百病主治方”中,记载有较多脐疗法的配方,如用“五倍子研末,津调填脐中,以治疗自汗、盗汗;用黑白牵牛为末,水调敷脐上,治疗小儿夜啼。”由此可以说明敷脐疗法在明代就初具规模了。这一时期另外一些著作,如《景岳全书》、《古今医统》等均有脐疗的一些内容,从而使脐疗在内容上更加丰富,应用范围更加广泛,更加普遍,为后世应用脐疗法,并使之成熟奠定了基础。

  清代具有一定革新精神,颇负盛名的民间医药学家赵学敏在其整理编写“走方医经验的著作《串雅内编》、《串雅外编》中对敷脐疗法的民间单方验方做了较详细的描述,如治疗腰病以生姜、水胶共煎成膏,厚纸摊贴脐眼,效果甚佳。又如痢疾用绿豆、胡椒、麝香、胶枣,共捣烂贴脐上,使这些民间草医的独到经验得以流传,大大的丰富了脐疗的内容,为脐疗的发展,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

由此看来,古人十分重视用神阙穴来养生和治病。神阙穴可灸不可针,古时候的医生遇到有人中风不省人事,总会灸这个穴,有时甚至灸到100壮乃至几百壮。名医陈良甫说:“旧传有人年老而颜如童子者,盖每岁以鼠粪灸脐中神阙穴一壮故也。予尝患久溏利,一夕灸三七壮,则次日不如厕……足见经言主泻痢不止之验也。又予年逾壮,觉左手足无力,偶灸此而愈。”这段话告诉我们,灸神阙穴可以延缓衰老,能治疗慢性腹泻,还可以治四肢无力。

灸法也很简单,只要您在穴位上拿艾绒堆一个柱,在柱头点火,艾绒就会燃烧,等燃烧到肚脐眼儿稍有疼痛的时候,马上用手把艾绒按灭。这就算一壮。灸100壮则要重复上述动作100次。有时候,还可以在艾绒底下垫一片薄薄的鲜生姜,这即可以保护穴位的皮肤,又因为生姜的辛温之气可入人体,效果更佳。所以,如果要灸神阙,最好垫一片生姜或蒜片。更简单一点的,还可以直接用从药店买回的艾灸条,点燃后在肚脐附近熏烤;最简便的是用艾灸器,点燃艾炷后,放入灸器内,对准穴位施灸。令人称奇的是,神阙穴最耐温热,在与其他穴位同时施灸时,别的穴位觉得灼痛时,唯独神阙不觉灼痛,只觉得痒痒的,舒服极了。坚持艾灸,不久,您就会发现您的身体变得非常舒服。

歌曰:常灸神阙穴,万病自会灭,丹田一把火,生命永不歇。

    张景岳在《类经图翼》中说:“神(阙)穴若灸至三五百壮(量词,施灸时,一撮艾绒灸完为一壮。),不惟愈疾,亦且延年”,道出了养生之道的真谛。

    在特定的穴位上,定期施灸,就是不断持续有序地贮存能量,充实人体生命能源,使人体的自愈机能,保持最佳的工作状态,这是健康长寿的最可靠的基础。

    独尊神阙顾护丹田

    脐接丹田,元阴元阳所在之处。独统全身,真气唯一潜藏之地。

    丹田指以脐为首,连接下腹部的一片立体区域。中医认为此处为人身元阴元阳,是生命能源所在之地。人若如树,此为树根,根深才能叶茂。

    神阙穴(脐)是人体最大的信息元。

    它保留了人类先天与后天的大量信息,是无可取代的,是特殊的穴位信息点。

    它是全身唯一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穴位,具有最高信息元。透过这个窗口,可以窥见到人体的整体信息。

    神阙与命门是人体阴阳的两个支点。

    如果将人体分为左右两半,脐就在这条分离线上。在这分离线的前部,中医学中称为“任脉”,后部称为“督脉”。任主诸阴,神阙为阴中之阳;督主诸阳,与神阙相对的、处在督脉的“命门穴”为阳中之阴。任脉和督脉就好象人体的阴阳鱼,而神阙和命门二穴就好象阴阳鱼的眼睛。命门是里面两个肾脏的正中点,就象坎卦,肾属水,故上下两爻(这里可比喻两肾)均为阴爻,而中间一爻为阳,属阴中之阳,是坎中之一点真阳;神阙就象离卦,离中之一点真阴,即是离卦中的阴爻。神阙与命门一前一后,互为相应,维系着人体的阴阳平衡,则生命不息,生生不已。

    如果上下折叠,神穴恰在前折叠线中点。后折叠中点就是命门穴。带脉,从脐中双向系带。

    处于这个正中位置,与任、督、带相联,又与冲脉交会。任督冲脉合称“一源三岐”。

    任脉总任一身阴经,督脉总督一身之阳,神穴与诸经脉密切相关,可见是关系一切病症的重要穴位,故可治百病。

    神阙穴是人体的敏感点

    神者,出神入化,古代丹家称之为“玄关一窍”。气功家认为人体有一个以脐为中心的太极图,直径3寸(8~9cm)大小,是道家气功中意守之处和定位之处。

    脐为先天凹陷处,壁最薄,与腹内组织距离最近,又置于阴脉之海的任脉上,成阴中之阳,与人体卫气营血相合。古来熨脐,灸脐,用以达到温中祛寒,调和营卫,确有疗效。

    神阙穴还有一个最神奇的特点,就是最能耐受高温,如果用艾灸盒同时用相同的艾炷和间跓,来温灸神阙与关元二穴,开始时关元穴觉有灼热感,而神阙穴却没有灼热感。久之关元穴适应了这种灼热,也不觉有灼热感了,此时可以调节间跓,以增强火力。

    神阙穴是先天与后天的连接点

    它是先天、后天的连接门户,通过对脐的观察,不仅可以得知后天状况,还可推测个体的先天素质。如取脐血,经过化验,可获取胎儿健康信息。又如脐血中含有大量的胎血干细胞,将其提取输入,可利用分化的特性,治疗许多血液系统的疑难病症。

    神阙穴与循环系统

    从脐是胎儿的唯一供血器官来看,与循环系统的关系早在先天就已形成,通过脐周腹壁血管的观察,(从解剖学上,脐内有一条韧带直接连通肝脏)也可推测肝脏的情况。

    神阙穴与消化系统

    脐又称“环谷”,与腹膜直接相连,与大肠、小肠、肝、脾、胃、胆、胰等中、下焦脏腑,距离很近。脐位任脉,凹陷似井,八卦中为坤。坤属土数八,与脾相应,与胃相表里,故坤主消化系统。民间流传,按摩腹和脐,可助消化。

    神阙穴与呼吸系统

    “先天呼吸在脐。后天呼吸在肺”,胚胎学的研究也证明了人在出生前,呼吸的功能是由脐带和胎盘共同承担的。同时还执行着保护和营养胚胎的职责,能排泄废物,产生激素,并有落实遗传密码的功能。其中联系,从我国古代气功及印度瑜珈功法的记载中,也可证实胎息就是练功者由肺呼吸转为皮肤毛孔呼吸,随着功夫的加深,再由皮肤毛孔呼吸转为脐呼吸,是练后天返先天的手段,是返朴归真。这是脐与呼吸系统关系密切的有力证据。

    神阙穴与泌尿系统

    李时珍曰:“脐者,人之命蒂也。以其当心肾之中,前直神穴,后直命门,一点真元,属命门丹田。 ”脐为“命蒂”,肾为“坎”。坎,水之意也。古人将脐,看作是肾水与心火的天然混合区,修炼的关键部位。

    脐属任脉,通督、冲、带脉,与生殖、经、带、胎、产密切相关,故脐与泌尿、生殖系统关系密切。临床常通过脐疗来治疗阳萎,遗精、早泄及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带下、滑精、不孕等症。

    神阙穴与神经系统

   《素问脉要精微论》曰:“头者,精明之府。”精明即神明,名之以府者,确定头脑为神明所藏之库也。

    神明乃纯阳之谓,性热。头为诸阳之会,故头不怕冷,可为佐证。可以理解,阳气是脑动力之源。

    又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神明即元神,藏于脑而发于心,源于丹田。神穴,是心脑神气通行的门户。

    德国科学家认为,神经传递物质——血清基95%产生于腹部。脐下腹部是人的第二大脑,此说亦可为佐证。

    神阙穴与免疫系统

   《大宝论》说:“生由脐带,脐结丹田,是为气海,即为命门也。先天之命门者,由此而受;后天之命门,由此而栽……所以,人之盛衰安危,皆系于此,以其为生气之源,气强则强,气衰则病。”脐通百脉,调阴阳,补气血,温脾肾,行强壮,培补元气。故脐疗可增强机体免疫力,具有抗衰老,抗氧化的作用,对免疫性、功能失调性疾病的治疗,是一条新的途径。

    神阙穴,在人体经穴中的神奇地位是独特的,无法取代的。灸神阙穴,牵一穴而动全身,对维护丹田元阴元阳(真水真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捷径。

    神阙穴只能用温灸,忌用化脓灸。一般是将药物做成适当剂型施于脐部或在脐部给予某些物理刺激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它是祖国医学具有悠久历史,法简效捷的疗法之一。

 阅读文章全部内容  
点击查看
文章点评
相关文章
艺鸣 关注

文章收藏:476

TA的最新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