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火贲卦注解

宛若

收藏于 : 2019-11-09 21:45   被转藏 : 1   

贲卦第二十二(下离火上艮山——山火贲卦)
贲,亨;小利有攸往。
1、贲卦象征文饰之意,有实质的事物,再加以必要的文饰,则文质彬彬,可致亨通。惟文饰之道乃在衬托事物的本质,过分的文饰则有害于其本质,故能以阴柔的方式行其文饰,适当的衬托阳刚的本质,是有利于从事的。◎贲,变也,文饰之貌。
2、程颐曰:物有饰而后能亨,故曰无本不立,无文不行。有实而加饰,则可以亨矣。文饰之道,可增其光彩,故能小利于进也。
3、马振彪曰:乾刚主质,而阴柔入其中,济之以文。坤柔主文,而乾刚居其上,济之以质。然后文质彬彬,交相为用,而无胜文、胜质之弊,所以亨也。
4、李士鉁曰:阴主小,小不可以大也。至敬无文,大礼不饰,文饰之道固不可大用也。文太繁则灭其质,华太盛则伤其根,光明而遇艮止,欲其文,不欲其过乎文也,故小利有攸往。
5、王申子曰:文盛则实必衰,茍专尚文,以往则流,故曰小利有攸往。小者,谓不可以太过以灭其质也。
6、序卦传:物不可以苟合而已,故受之以贲。贲者,饰也。
7、“贲:亨”虞翻曰:泰上之乾二,乾二之坤上,柔来文刚,阴阳交,故“亨”也。
8、“小利有攸往”虞翻曰:小谓五。五失正,动得位。体离,以刚文柔。故“小利有攸往”。
9、郑玄曰:贲,文饰也。离为日,天文也。艮为石,地文也。天文在下,地文在上,天地二文,相饰成贲者也。犹人君以刚柔仁义之道饰成其德也。刚柔杂,仁义合,然后嘉会礼通,故“亨”也。卦互体坎艮,艮止于上,坎险于下,夹震在中,故不利大行,小有所之,则可矣。
彖曰:贲,亨;柔来而文刚,故亨。分刚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1、彖传曰:贲卦是就事物的本质,加以适当的文饰,则可致亨通。山火贲卦乃由地天泰卦转化而来,六二由上位来居下乾体之中,以文饰乾刚之九三,阴阳交贲,故获亨通;上九由二位往居坤卦之上,而得坤柔六五之文饰,故谓小利有攸往。此阴阳交错,刚柔相济之美,是为大自然之文采,天之道也。而贲卦下离明、上艮止,则说明人之文饰,在于显现文明,而能止于礼义,此为人之文采,即做人的道理。◎天文,指日月星辰之错列、阴阳之变化等,大自然之文采。◎人文,指文章、礼义等人之文采。
2、程颐曰:乾中爻变而成离,坤上爻变而成艮,离在内故云柔来,艮在上故云刚上。天文谓日月星辰之错列,寒暑阴阳之代变,观其运行,以察四时之迁改也。
3、何楷曰:刚为质,柔为文。柔来文刚,是本先立矣而文行焉,故亨。分刚上而文柔,非以刚为文也,刚居上而柔始得成其文也,不然,无本之文非文也。
4、胡允曰: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粲然有理以相接者,文之明也;截然有分以相守者,文之止也。是则卦中离明而艮止者也。
5、马振彪曰:有质而后有文,此所谓无本不立也。有文犹必加之以质,诗曰,衣锦尚絅(穿着丝绸外加罩袍),恶其文之着也。着其质而不着其文,然后文能常存而不敝,此所谓文明而必以止也,明能止,乃得成其为贲,其义深矣。
6、观察日月星辰之错列,寒暑冷热之变化,可察知四季变迁之规律;观察人类文明之表现和礼俗之约束,可以教化天下,促成大治。
7、干宝曰:四时之变,县乎日月;圣人之化,成乎文章。观日月而要其会通,观文明而化成天下。
8、卞斌曰:观斗杓之转运,而知歳周;观日月之盈虚,而知中数、朔数,所以察时变也。
9、“贲亨,柔来而文刚,故亨。分刚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荀爽曰:此本泰卦。谓阴从上来,居乾之中,文饰刚道,交于中和,故“亨”也。分乾之二,居坤之上,上饰柔道,兼据二阴故“小利有攸往”矣。
10、“天文也”虞翻曰:谓五。利变之正,成巽,体离。艮为星,离日坎月,巽为高。五,天位。离为文明,日月星辰,高丽于上。故称天之文也。
11、“文明以止,人文也”虞翻曰:人谓三。乾为人。文明,离。止,艮也。震动离明。五变据四,二五分则止文三。故以三为人文也。
12、“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虞翻曰:日月星辰,为天文也。泰震春,兑秋。贲坎冬,离夏。巽为进退,日月星辰,进退盈缩,谓朓侧朏也。历象在天成变,故“以察时变”矣。
13、“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虞翻曰:泰乾为人。五上动,体既济。贲离象,重明丽正,故“以化成天下”也。
象曰:山下有火,贲;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
1、大象传曰:贲卦下离火、上艮山,有山下有火之象。山下有火,或其热力藏于地中,热气上蒸,长养草木,则山色青葱翠绿;或其火焰然耀于山下,光明上照,则山形焕发光彩,皆有贲饰之意。
2、吴澄曰:山下有火,则山腹内有温暖之气,能长养草木,贲然有光,故曰贲。
3、程颐曰:山者,草木百物之所聚生也,火在其下而上照,庶类皆被其光明,为贲饰之象也。
4、君子者观察贲卦山下有火,而山色青葱,山形焕彩之象,悟知应修明庶政,教民于未犯刑之先;而审断刑狱,则专用情实,不敢师心自用,以文饰其所审断之刑案。◎折,断也。
5、程颐曰:君子观山下有火,明照之象,以修明其庶政,成文明之治。折狱则专用情实,有文饰则无其情矣,故无敢用文饰以折狱也。
6、马其昶曰:造化有温燠之气,而草木荣;君子有无敢折狱之心,而人之生机遂。盖明庶政者,悬书读法以教之于未犯之先;无敢折狱者,哀矜勿喜以慎之于听断之际。无敢者,罔敢自用也。
7、马振彪曰:明庶政,是从下卦离明之意推之。无敢折狱,是从上卦艮止之意推之。大小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能使无情者不得尽其辞,亦无敢折狱之意也。
8、“山下有火,贲”王廙曰:山下有火,文相照也。夫山之为体,层峰峻岭,峭崄参差。直置其形,已如雕饰。复加火照,弥见文章。贲之象也。
9、“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虞翻曰:君子谓乾。离为明,坤为庶政,故“明庶政”。坎为狱,三在狱得正,故“无敢折狱”。噬嗑四不正,故“利用狱”也。
初九,贲其趾,舍车而徒。
象曰:舍车而徒,义弗乘也。
1、初九阳刚得位,比二应四,然位为庶民,不敢贪求富贵,乘坐大夫之车马而僭越本分,故仅徒步而行,安步当车,犹如贲饰其足以明其心志。
2、李士鉁曰:礼,大夫赐车马。二为大夫,初为庶民,不可越分以乘大夫之车,故徒行也。初以礼自饰,自贲其趾,不越礼以求贲,此其所以可行与?世以奢僭为荣,君子以为辱,谓其饰礼而反蔑礼也。
3、王弼曰:初九在贲之始,以刚处下,居于无位,弃于不义,安夫徒步以从其志者也。
4、“贲其趾”虞翻曰:应在震,震为足,故“贲其趾”也。
5、“舍车而徒”虞翻曰:应在艮。艮为舍,坎为车;徒,步行也。位在下,故“舍车而徒”。
6、象传曰:初九舍弃乘坐车马,仅徒步而行,安步当车者,乃以其位为庶民,应固守本分,不宜乘坐大夫之车马。
7、刘沅曰:乘车贵者之事。初九安于徒行,自贲其趾,盖以德义为荣,不以外饰为务。义本不可乘,非故与世之贲相违也。
8、马振彪曰:贤者安步当车,终身不辱,揆之于义,弗背而乘车,虽徒行亦为之生色,即贲其趾之义也。
9、崔觐曰:刚柔相交,以成饰义者也。今近四弃于二比故曰“舍车”。车士大夫所乘,谓二也。四乘于刚,艮止其应,初全其义,故曰“而徒”。徒,尘贱之事也。自饰其行,故曰“贲其趾”。趾,谓初也。
10、王肃曰:在下,故称趾。既舍其车,又饰其趾,是徒步也。
六二,贲其须。
象曰:贲其须,与上兴也。
1、六二阴柔得中,与九三均得位而无应,两相亲比,阴阳互贲,相得益彰,故其专意上承九三,犹如在尊者之颐下贲饰其美须,而贲得其所。◎须,通「须」。九三互震与上九互艮合成颐卦,六二在颐下,故须也。
2、王弼曰:六二得其位而无应,三亦无应,俱无应而比焉,近而相得者也。
3、刘沅曰:六二柔来文刚者也。柔来文刚,非有加于刚之外也,文其不及者,以成礼也。阴随阳而动,文附质而行,如须之附颐而动也。
4、侯果曰:自三至上,有颐之象也。二在颐下,须之象也。二无其应,三亦无应,若能上承于三,与之同德,虽俱无应,可相与而兴起也。
5、象传曰:六二专意上承九三,犹如在尊者之颐下贲饰其美须者,乃说明其与九三相比而同心,互为文饰而相得益彰。
6、袁枢曰:柔不能自立,得刚而后立。下不能自兴,得上而后兴。
7、胡瑗曰:六二上与九三合志,同心而兴起也。
8、刘沅曰:上谓九三,火炎上故象兴。六二为贲主,盖刚为质,柔为文,文不附质,焉得为文?圣人左质右文之意也。
九三,贲如,濡如,永贞吉。
象曰:永贞之吉,终莫之陵也。
1、九三阳刚得位,上无应与,然下比六二,两相贲饰,互有光彩,两相润泽,互能施惠。惟其居下离之上,贲道至盛,文饰过甚则丧其本质,本质损丧则文饰无功,故应永久守住柔文附于刚质之正道,则可获吉祥。◎濡,润泽也。
2、王弼曰:九三处下体之极,居得其位,与二相比,俱履其正,和合相润以成其文者也。既得其饰,又得其润,故曰:贲如,濡如也。永保其贞,物莫之陵,故曰:永贞吉也。
3、俞琰曰:文过则质丧,质丧则文敝,要当永久以刚正之德,固守则吉。
4、象传曰:九三应永久守住柔文附于刚质之正道,而可获吉祥者,乃说明其施为和成就,终究无人能凌驾其上。
5、黄寿祺曰:三与二以刚柔之正,亲比互贲,惠泽相施,所谓文饰适得其美之象。惟九三有永贞之诫,可见下卦终极地位,有多凶之难处。
6、卢氏曰:有离之文以自饰。故曰“贲如”也。有坎之水以自润,故曰“濡如”也。体刚履正,故“永贞吉”。与二同德,故“终莫之陵”也。
六四,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
象曰:六四当位,疑也;匪寇婚媾,终无尤也。
1、六四居上卦艮止之初,处贲道盛极而变之时,文饰之风崇尚素白。而其阴柔得正,下应之初九,能以礼自贲,故其有乘白马奔驰前往相应互贲之象。而初九虽阳刚得位,却能固守本分,非为强寇,实乃其相应相得之配偶。◎皤,音婆,素白之貌。◎翰,马白色也。
2、梁寅曰:六四在离明之外,为艮止之始,乃贲之盛极而当反质素之时也,故云贲如,皤如。夫初之舍车,为在下而无所乘,故也,四在九三之上,则有所乘矣,故云白马翰如。人既质素,则马亦白也。
3、刘沅曰:六四已入艮体,文明将止,贲道将变矣,故虽从事文饰,而心怀疑惧,文胜质而将变,当其位者不得不疑。贲如皤如,相持于文质之间而未有决也。
4、王弼曰:有应在初。三为寇难,二志相感,不获交通。欲静则失初之应,欲进则惧三之难,故或饰或素。内怀疑惧,鲜洁其马,翰如以待。虽履正位,未果其志。匪缘寇隔,乃为婚媾,则终无尤也。
5、陆绩曰:震为马,为白,故曰“白马翰如”。
6、 象传曰:六四虽阴柔得正,然其处于多惧之位,心中仍存有疑惧。而谓其所相应之初九,非为强寇,实乃其相应相得之配偶者,乃在勉其不必疑惧,应速往相应,终将无所怨尤。
7、马其昶曰:九四处进退之际,其所当之位,疑位也。四多惧,乾四或跃,传曰,或之者疑之也。
8、黄寿祺曰:六四虽当位得正,然其处多惧之位,心仍疑惧,不敢速往应初,故特以匪寇婚媾勉之。且初九舍车弃华,而其白马尚素,两者志趣相合,故不须疑虑,往必有得。
9、胡炳文曰:屯二应五,下求上也,不可以急;贲四应初,上求下也,不可以缓。◎屯六二,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爻辞与贲四相似。
10、坎为盗,故疑。当位乘三,悖礼难饰,应初远阳,故曰“当位疑也”。崔觐曰:以其守正待应,故“终无尤也”。
六五,贲于丘园,束帛戋戋;吝,终吉。
象曰:六五之吉,有喜也。
1、六五阴柔得中,高居尊位,虽无下应,然上承阳刚,亲比上九,有贲饰于山林园圃,文饰自然朴实之象,犹如仅持一束丝帛,礼聘高隐贤士,共相治国安民,以成至美之贲道。虽聘礼微薄俭吝,惟能以诚意相求,不过乎文,终能获得吉祥。◎丘园,山林园圃,喻高隐之贤士,指上九。◎束帛,礼聘贤士之物。◎戋戋,微薄之意。
2、刘沅曰:六五艮体得中,文明以止,而密比于上九之贤,犹比于丘园之中以求贤士。帛戋似吝,然礼薄意厚,不过乎文,终有吉也,喜庆也。阴阳相需而成贲,六五与上九近而贲之,是能求贤自辅,以成贲之治者。
3、马振彪曰:意质实则文仪可略,若诚意不足而虚文有余,亦何足贵?吝而终吉,盖礼不足而敬有余也。
4、虞翻曰:艮为山。五半山,故称邱;木果曰园,故“贲于邱园”也。六五失正,动之成巽。巽为帛、为绳。艮手持,故“束帛”。以艮断巽,故“戋戋”。失位无应,故“吝”。变而得正,故“终吉”矣。
5、象传曰:六五终能获得吉祥者,以其能以阴承阳,亲比上九,阴阳相贲,喜获贤士之助。
6、李士鉁曰:上九不在位,如贤人之在野,故以束帛聘于丘园。贤者邦家之光,聘贤者礼文之美。六五履中蹈和之君,文而有质,虚衷求贤,丘园生色。虽礼仪俭啬,而诚意以求,不以虚文相炫,故吝而终吉。贤者固可以诚求,而不可以货取也。
7、黄寿祺曰:六五丘园之喻象,与上九白贲正相切合,当此贲道大成之时,质朴柔美与自然刚美,密相贲饰,故象传盛称有喜。而卦辞小利有攸往之意旨,即就六五而发,于此可以体现。
8、荀爽曰:艮,山。震,林。失其正位,在山林之间,贲饰邱陵,以为园圃,隐士之象也。五为王位,体中履和,勤贤之主,尊道之君也。故曰“贲于邱园,束帛戋戋”。君臣失正,故“吝”。能以中和饰上成功,故“终吉”而“有喜也”。
9、虞翻曰:五变之阳,故有喜。凡言喜庆,皆阳爻。束帛戋戋,委积之貌。(六五离爻,离为中女。午为蚕丝,束帛之象。)
上九,白贲,无咎。
象曰:白贲无咎,上得志也。
1、上九刚居柔位,又得六五以柔承之,而处贲之极,贲道尽去其华丽而归于朴素,文饰以白为主,有崇尚自然纯美之象,故其无所咎害。
2、李士鉁曰:上九处贲之终,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由文返质,文明而止矣。志高品洁,自得于山林之外,虽失位而亦无咎。
3、论语:绘事后素(绘画之事后素功)。郑玄注:素,白采也,后布之,为其易渍污,是功成于素之事也。马振彪曰:此有质而后有文,所谓无本不立者也。
4、虞翻曰:在巽上,故曰“白贲”。乘五,阴变而得位,故“无咎”矣。
5、象传曰:上九由文返质,文饰以白为主,而无所咎害者,乃因其刚居柔位,又得六五以柔承之,故大得其以白为贲,崇尚其质之志。
6、邱富国曰:阴阳二物,有应者以应而相贲;无应者以比而相贲也。此贲卦六爻之取象也。
7、马其昶曰:六二柔来文刚,必居刚下,乃得所承,故曰「与上兴」也。          上九刚来文柔,必处柔上,柔乃不陵,故曰「上得志」也。
8、黄寿祺曰:贲卦要旨有二:(1)刚柔相杂而成文。系辞传下:物相杂故曰文。(2)文饰不尚华丽。杂卦传:贲,无色也。
9、干宝曰:白,素也。延山林之人,采素士之言,以饰其政,故“上得志”也。
10、虞翻曰:上之五得位,体成既济,故曰“得志”。坎为志也。
 阅读文章全部内容  
点击查看
文章点评
相关文章
宛若 关注

文章收藏:4691

TA的最新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