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归四逆汤证的从肝论治法

藏家129 关注

收藏于 : 2021-05-21 16:37   被转藏 : 2   

浅析当归四逆汤证的从肝论治法

当归四逆汤源于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撰写的《伤寒杂病论》中厥阴病篇,相关原文见于351条(“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和352条(“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首先,大多数医家认为在临床过程中当归四逆汤常被用来治疗厥证,所谓厥证是指一类以手足逆冷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综合征,伤寒论原文337条曰:“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是也。”

其次,按照厥证的具体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当归四逆汤证被称为八大厥证中的血厥证。此类证候多因血虚及气,气虚生寒,血气虚寒,不能温养四末之故。其组方原则以养血温经为主。

再次,因为“肝主藏血”,故当归四逆汤临床运用应遵循从肝论治的法则。足厥阴之脉肝经起于足大趾,行于下肢内侧中线,环绕阴器,抵少腹,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上行连目系,出额与督脉会于巅顶,其支络可贯通于心。

按照肝经的循行部位进行疾病归类,笔者在临床上常用当归四逆汤治疗头痛、胃脘痛、胸痹等病证,取得较好疗效,现就临证过程中所遇当归四逆汤证进行归纳分析,以飨同道。

头痛证

罗某,女,28岁。自诉头痛反复发作十余年,以头之两侧及巅顶部隐痛为主,遇寒尤甚。如月经来潮常有少腹冷痛和手足冰凉之症,经量少,夹有血块。被西医诊断为“神经性头痛症”,长期服用止痛片和疏风活血通络的中药治疗,病情缠绵难愈。余诊之,适值夏季,酷热难耐,手掌发凉,未见明显汗出,舌质淡,苔薄白,两尺脉弱,两寸和关脉沉细。《伤寒贯珠集》云:“手足厥寒,脉微欲绝者,阳之虚也,宜四逆辈。”患者无眩晕耳鸣,无腰膝酸软,无全身恶寒,无小便清长,无完谷不化,寸关迟三部脉象不以微弱之象为主,故此病不以肾之元气虚损为先。《伤寒贯珠集》又云:“脉细欲绝者,血虚不能温于四末,并不能荣于脉中也。”患者因肝之阴血不足,血病及气,阳虚寒凝,肝胆之经脉不通,故头之两侧及巅顶部隐痛,遇寒尤甚;女子以肝为先天,厥阴之脉绕阴器而抵少腹,肝为血海,血室亏虚,故月经量少,寒凝则血瘀不通,故月经来潮常有少腹冷痛,夹有血块;手足冰凉与两寸、关脉沉细提示血虚寒厥之证。以养血温经,通络散寒为法,当归四逆汤加减。拟方如下:当归15g,桂枝15g,白芍15g,细辛10g,炙甘草10g,通草10g,大枣15g,柴胡15g,川芎12g。嘱水3碗余,武火熬至水沸,继之文火再熬半小时余,分两次口服,连进7剂,头部隐痛基本缓解。

按:此方以当归、白芍、大枣、甘草滋养肝血,桂枝、细辛温养阳气以通络散寒,柴胡、川芎、通草引药上达,疏通肝胆经络。其中特别指出的是细辛的用量问题,据吾翻阅文献考证,最早是李时珍撰写《本草纲目》时引用《本草别说》中“细辛不过钱”的说法。其实古时多以细辛的根部入药,现时多以细辛的全草入药。细辛全草中有毒成分黄樟醚含量是根末中的1/5左右,经熬制30min以上,药汁中保存的有效成分以甲基丁香酚为主,而黄樟醚含量大大降低,不足以引起危害。《伤寒论》中当归四逆汤原方细辛用量为15g左右,但临床运用细辛把握3点原则:一是以全草入药;二是不用散剂,必须用汤剂;三是煎熬时间必须超过30min

胃脘痛证

万某,男,55岁。自诉昨日饮酒后进行冷水浴,剑突下胃脘部胀痛不适,用热毛巾湿敷,症状可缓解,旋又复起,伴有脘痛连胁,恶心欲呕,胸闷嗳气。自服泮托拉唑钠肠溶片和麦滋林粉剂,未见明显缓解。患者既往有肝炎后肝硬化和慢性浅表性胃炎病史。此时正值春末秋初,海南寒冷天气已过,余视患者手套、棉袜皆全,舌质淡红,苔薄白,左关脉细弱,右关脉弦紧。王叔和释脉云:“细者小也,属阴血虚。盖营行脉中,阴血虚,则实其中者少,脉故小。”左关脉细弱,表明因肝硬化病程日久,肝阴血不足,虚寒已生。《金匮要略》曰:“见肝之病,知肝传脾,故当先实脾。”足厥阴之脉肝经抵少腹,挟胃属肝络胆。患者酒后进行冷水浴,外寒与内寒相合,侵犯中州之胃腑,寒凝经脉,气滞不通,故胃脘胀痛不适,伴有脘痛连胁,恶心欲呕,胸闷嗳气,右关脉弦紧证实寒凝胃脘之象。《伤寒论》的原文未言及本方能治胃脘痛,余想手足逆冷和脉细两个特征俱全,不妨一试。故以养血温经,和胃散寒为法,当归四逆汤加减。拟方如下:当归20g,桂枝15g,白芍15g,细辛6g,炙甘草10g,通草10g,大枣20g,生姜10g,砂仁12g。嘱水3碗半熬至1碗,武火熬至水沸,继之文火再熬半小时余,分两次口服,只进3剂,胃脘痛症状消除。

按:此方以当归、白芍、大枣、甘草滋养肝血,桂枝、细辛温养阳气以通络散寒,生姜止呕,砂仁和胃,通草引药上达于胃。《伤寒论》中当归四逆汤中通草,为今之“木通”,而今之通草为古之“通脱木”。《本草纲目》中描述“通脱木其味淡,升也,入阳明胃经,可通气上达。”

胸痹证

刘某,男,57岁。自诉胸中刺痛半年余,遇寒尤甚,每次发作持续时间长达1h余, 休息后或含服硝酸甘油疼痛不缓解,在海口各大医院检查示:胸片未见明显异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律,T波低平;心脏彩超示:左房稍增大,余未见明显异常;冠脉造影显示:左、右冠脉及分支未见狭窄影像。被多家医院诊断为“心脏神经官能症”,服用谷维素、维生素类西药和甘麦大枣汤、瓜蒌薤白半夏汤、血府逐瘀汤等汤剂,未见病情改善,反而加重,痛苦不堪。余问及病情,每次发作时手脚冰凉,放至热水中稍觉舒适,时有阴茎冷缩,有乏力、头晕症状发生,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患者病位虽在心胸,实质与肝相关,王冰云:“人动时,血运于诸经,人静时,血归于肝脏。”考虑患者年近六旬,肝血亏虚,由血及气,气虚寒凝,瘀阻肝脉,肝又有别络通于心,心血瘀阻,故胸中刺痛;气血俱虚,可见乏力、头晕;《灵枢·经脉》云:“肝足厥阴之脉…循股阴,入毛中,过阴器,抵小腹。”厥阴阴寒太盛,无以温煦筋脉,经脉失养,拘挛收引,故见阴茎冷缩;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为血虚寒凝之象。以养血温经,通络散寒为法,当归四逆汤加减。拟方如下:当归20g,桂枝20g,白芍15g,细辛10g,炙甘草10g,薤白10g,通草6g,大枣10g,田三七7g。嘱水1碗半和米酒1碗半熬至1碗,武火熬至水沸,继之文火再熬半小时余,分两次口服,连进14剂,胸痛症状缓解,无阴茎冷缩症状,手足转温,原方基础上再加生脉散以益气养阴,再服10剂,患者病情痊愈,追访至今,未见复发。

按:此方以当归、白芍、大枣、甘草滋养肝血;桂枝、细辛温养阳气以通络散寒;薤白宣通心阳;田七活血定痛;通草引药上达。方中取米酒之意源于《伤寒论》中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及炙甘草汤煎服法。以米酒(东汉末年称为清酒)作为提取剂,一是可以提取药液的有效成分,尤其是细辛的醇提液使冠脉流量增加,有强心、增加心输出量、扩张血管、降低外周阻力、松弛平滑肌作用;二是可以酒力助桂枝通络散寒;三是与甘草、大枣相合,辛甘化合为阳,资助阳气;四是防止当归、白芍、大枣等药过于滋腻,有碍脾胃运化。

讨论

当归四逆汤在临床中应从肝论治,注意把握3点原则:(1)定位在肝。牢牢把握手足厥冷和脉细两个临床特征,抓住血虚寒厥的病理机制,活用当归四逆汤。因为肝主藏血,肝又为血海,一旦肝血虚损,由血及气,气虚寒凝,按照肝经循行部位,可出现头部、心胸、脾胃、少腹、阴器、肢体、关节等部位的病变,尤其是以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疗效甚佳,据现代研究表明,当归四逆汤调整血液循环,改善末梢循环障碍的作用最为突出;镇痛、抗炎作用亦较显著。故临床中可扩大当归四逆汤的运用范围,广泛运用于内、外、妇、儿科诸病。(2)注意养肝柔肝。肝主藏血,肝体阴而用阳,尤其在血虚寒厥证中,以滋补肝血和养护肝阴为主,组方时偏重当归、白芍和大枣等药物剂量。(3)注意温肝畅肝。滋补肝阴肝血的药物过重,可导致血行不畅,碍及脾胃。故以桂枝、通草或米酒等宣行阳气,既温肝散寒,舒达肝气,通行经脉,又阳中求阴,继养阴血。

         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袁勇,戴永江,杨世忠(指导)

 阅读文章全部内容  
点击查看
文章点评
相关文章
藏家129 关注

文章收藏:1

TA的最新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