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方剂学----三甲散

韵竹

收藏于 : 2019-11-08 08:14   被转藏 : 1   

三甲散
(疏瘀通络法)
清吴又可《温疫论》
鳖甲  龟甲并用酥炙黄为末,各一钱  穿山甲土炒黄为末,五分  蝉退洗净炙干,五分  僵蚕白硬者切断生用,五分  牡蛎煅为末,五分,咽燥者斟酌用zhe虫三个,干者劈碎,鲜者捣烂和酒少许,取汁入汤药同服,其渣入诸药同煎  白芍药酒炒七分  当归五分  甘草三分
水二钟,煎八分,沥渣温服。若素有劳疟或瘅虐者,加牛膝一钱、何首乌一钱,胃热欲作泄者,宜九蒸九晒,若素有郁痰者,加贝母一钱,有老痰者,加瓜蒌霜五分,喜呕者勿用,若咽干作痒者,加花粉、知母各五分,若素燥嗽者,加杏仁捣烂一钱五分,若素有内伤瘀血者,倍zhe虫,如无zhe虫,以干漆炒烟尽为度,研末五分,及桃仁捣烂一钱代之,服后病减半勿服,当尽调理法。
【主治】向体尪羸,或久疟,或内伤瘀血,或吐血便血咳血,男子遗精白浊,女人崩漏带下,精气枯涸,营血衰少。肤干疫邪,留于血脉,主客交浑。胸膈痞闷,身疼发热,彻夜不寐,脉细数无神。
【方论选萃】
明吴又可:盖但知其伏邪已溃,表里分传,里证虽除,不知正气衰微,不能脱出,表邪留而不去,因与血脉合而为一,结为痼痰也。肢体时疼者,邪与荣气抟也;脉数身热不去者,邪火并郁也;胁下锥疼者,火邪结于膜膈也;过期不愈者,凡疫邪交卸,近在一七,远在二七,甚在三七,过此不愈者,因失其治,非坏证即痼疾也。客邪交固于血脉,主客交浑,最难得解,久而愈锢,治法当乘其大肉未消、真元未散,急用三甲散,多有得生者。更附加减法,随其平素而调之(《温疫论》)。
【近代验证】
例一  干祖望治口疮案(选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一》)
杨某某,男,30岁。
初诊:1985年4月8日。
主诉:咽头、舌根疼痛,有摩擦感。西医诊断为“口腔白斑溃疡”,做过三次冷冻,无效。
诊查:左侧舌背部有2×2.5厘米卵圆形斑块一个,基底韧硬。右颊粘膜也有白斑一块,形如糜烂型扁平苦癣,约1.5×l.5厘米。舌薄苔,脉细弦。
辨证、治法:斑在浅表,而韧硬于中,当从攻坚为主,拟三甲散大意。
处方:炮山甲10克  鳖甲10克  三棱6克  莪术6克  九香虫10克  地鳖虫10克  乳香3克  没药3克  桃仁10克  落得打10克  白芥子10克  五剂
二诊:6月10日。两个月中,仅吃药十剂,病无变化。左侧舌背部白斑2×3厘米,右颊粘膜白斑同上诊。舌薄苦,脉细弦。画饼不能充饥,弗药焉可去疾,裁方得失之责在医,求痊与否之择在已。继进原方药五剂。
三诊7月4日。药进三十多剂,磨擦痛明显减轻,新增烧灼感,头痛集中于眉心,四肢倦怠,神疲。右侧舌背的损伤面缩小为2×2厘米,右颊处损伤面亦明显缩小。舌薄苔,脉平。药不对“病”而方也对“证”,再欲何求唯新添烧灼之感及四肢乏力,神疲者,良以时临长夏,湿浊司令,上蒸而烧灼,困脾则神疲乏力。在短期内原方稍事增减。
处方:炮山甲10克  三棱6克  莪术6克  白芥子6克九香虫10克  土鳖虫10克  苍术5克  川柏3克六一散12克(包煎)  五剂
四诊:7月16日。局部已舒服,唯还有些辣痛。精神已振作。口中有腥味。舌背和右颊白斑面积又见缩小。舌薄苔,脉平。古来医糜有法,治斑无方,运用活血化瘀,虽谓摸索,已见端倪。
处方:炮山甲10克  三棱6克  莪术6克  九香虫10克  土鳖虫10克  当归10克  赤芍6克  晚蚕砂10克(包煎)  佩兰10克  元参10克  五剂
药进五剂后,又随症加减进服二十余剂,诸症消退。检查:舌背和右颊白斑消失。
例二  干祖望治声带息肉案(选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一》)
周某某,男,57岁。
初诊:1983年6月2日。
主诉:声音嘶哑,已历匝月,自知多言所致。喉间胀滞不舒,频频清嗓,但无痰咯。曾在某医院诊断为“右侧声带息肉”,但手术摘除两次均未成功。
诊查:咽粘膜轻度充血,会厌较肥厚,声带暗红,右侧声带边缘前、中1/3交界处有一息肉,半粒米大,色微红,基底广泛,声门闭合不严,舌苔如常,脉有涩意。
辨证:喉镜燃犀,声带见有息赘,早已越乎“金实”、“全破”范畴,良以多言损气,气病则血滞,瘀乃积矣。
治法:法依“抵当”,方宗“三甲”。
处方:酒制地鳖10克  醋炒鳖甲10克  炮山甲10克  僵蚕l0克  柴胡6克  桃仁10克  三棱5克  莪术5克  落得打10克  蝉蜕3克
上方药服十剂,患者声渐亮朗,复查声带息肉明显缩小。原方加毛茨菇10克,续进十剂。复检声带已如常人,咽喉诸症逐一告退,发音清亮。
【按语】
吴氏三甲散,为虚体感邪,留于血脉者,开一法门。薛生白之增损三甲散,叶天士之三虫二甲散,莫不由此脱胎。考三甲散一方,吴氏以治主客交浑:向体尪羸,精其枯涸,营血衰少,感受疫邪,不能托邪外达,深入厥阴血络。方中鳖甲、山甲,咸寒入血,一柔肝退蒸,搜风通络,一宣通藏府,贯彻经络;龟甲、牡蛎咸寒入肾,滋阴泄热,育阴潜阳;蝉衣、僵蚕,一咸寒入肺,透邪外达而除风热,一咸寒微温,入肝胃而熄风痰;zhe虫咸寒,破瘀血而疗癥结。
 阅读文章全部内容  
点击查看
文章点评
相关文章
韵竹 关注

文章收藏:4654

TA的最新收藏